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大型蛾类,体粗状,体翅色较暗。头小,被毛,触角双栉齿状,雌雄相似;喙发达,下唇须中长,斜向上伸;中足胫节有一对距,后足胫节有2对距。翅宽大,上面有许多箩筐状条纹和波状纹,中室很小,M2近中室中央或近M1;前翅R分5支,R2-5共柄,2A有基叉;后翅无翅缰,Sc+R1与R5接近或在中室前缘由横脉相连,A脉2根。  相似文献   

2.
以长白山林区原始阔叶红松成熟林为对象,研究其主要物种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适应该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红松和沙松具有较强的个体竞争能力,适宜采用人工栽植的方式培育;白牛槭、稠李等具有较强的群体竞争能力,适宜采用封山育林的方式培育;暴马丁香、毛榛子和栓翅卫矛种间竞争能力较差;长白山林区原始阔叶红松成熟林中色木槭与白牛槭竞争力最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研究藏东南地区蚂蚁物种分布格局,为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和搜索法研究嘎隆拉山和墨脱河谷蚂蚁物种分布格局。沿山体海拔每上升250 m选取1块样地,在每块选定的样地内设置5个1 m×1 m样方,样方间距10 m。每个样方由地表样、土壤样和树冠样组成。样地调查完成后由5人在样地内用搜索法进行1 h蚂蚁调查,包括地表、石下、朽木下、朽木内、植物上等各种场所。【结果】在藏东南嘎隆拉山和墨脱河谷共采集蚂蚁20 371头,隶属于8亚科45属96种,其中切叶蚁亚科18属44种,猛蚁亚科10属24种,伪切叶蚁亚科、行军蚁亚科和细蚁亚科仅1属1种,大头蚁属种类最丰富,有10种;在该地区采集的大多数蚂蚁物种仅分布于海拔2 000 m以下的低海拔区域,塞奇大头蚁的垂直分布范围最宽,高差达1 510 m;在10类生境中,沟谷雨林的物种最丰富,在所有筑巢和觅食场所中,以地表筑巢和觅食的物种最丰富,有部分蚂蚁还可以上树觅食;嘎隆拉山和墨脱河谷南坡分布有95种蚂蚁,北坡仅分布有5种;棒结红蚁是该地区占据生境类型、觅食与筑巢场所最多的物种。【结论】嘎隆拉山和墨脱河谷蚂蚁物种的分布受海拔和植物丰富度制约,同时还受坡向影响;筑巢与觅食场所的选择,首先保证蚁巢的相对干燥和食物的资源,对不同生境和栖息与觅食场所的选择分化可避免种内和种间的竞争,有利于蚁群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 栗蓬麦蛾(Stenolechia rectivalva)属鳞翅目麦蛾科。自1986年以来迁西、兴隆、邢台等板栗产区陆续有所发生、此种危害栗花及栗蓬,使果实脱落,致使板栗大量减产;兴隆县遭此虫害后导致板栗减产200万~300万公斤;迁西县有的山沟受害后使板栗颗粒不收。为便于对其识别,今将有关特征作简要描述;成虫:体长3~4毫米,翅展9~11毫米,银灰褐色,触角线状,几于体等长,各节背面端部褐色;下唇须被褐色鳞片,向上弯曲,末端尖细;喙发达,端部卷曲;复眼大,褐色;头被银灰色鳞片,头顶、复眼上部有银灰色较长的毛;前翅呈披针形,被银灰色鳞片,白顶角至翅端分布有4对褐色斑块,翅端翅缘有灰色长毛,毛端部呈褐色;后翅外缘凹入,使顶角突出,缘毛长过后翅  相似文献   

5.
<正>松茸毒蛾,又名松毒蛾,危害马尾松、油松、湿地松等。危害症状:大面积吃光松针,形似火烧,严重影响林木生长,甚至使松树枯死。形态特征:成虫体黑色,前翅白灰色带竭色,后翅雌蛾灰白色,雄蛾灰黑色。卵灰褐色,半球状,中间凹陷有1个黑点。初孵幼虫头红褐色,体棕黄色,杂有不规则的红黑褐色斑纹,并密生黑毛,胸、腹部各节均有毛瘤,瘤上密生棕黑色长毛。第一至第四腹节背面生有刷状丛生的黄褐色毛簇。暗  相似文献   

6.
国槐羽舟蛾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槐羽舟蛾Pterostoma sinicum Moore属舟蛾科。分布山东各地;国内北由黑龙江南至广西、四川,西至陕西都有分布;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及苏联(西伯利亚南部)。幼虫危害国槐、刺槐、朝鲜槐及紫藤的叶子。 成虫翅展62毫米。体翅淡灰黄色;腹部背面基节黄褐色,近端部灰白色;前翅脉略突起,褐色,脉间布黄褐色纹;前缘灰褐色,布黄白色小点;后缘区黄褐色,近边缘色深;亚外缘线由一列内衬灰白色的暗褐纹组成。后翅灰白色、后缘具黄白色细毛。 幼虫体长85毫米。头浅棕绿色;体光滑,背面粉绿色,向两侧绿色逐渐加深;各体  相似文献   

7.
潜蛾科体微小至小型,喙不发达,下唇须短或消失,触角基节阔,能盖着部分复眼形成眼罩,缺单眼。前翅披针形,顶角尖,脉序不完全,中室细长,R、M,Cu各脉均集中于翅端,其分支大多减少;后翅细长而尖,脉更少,Sc脉短,Rs脉直达翅顶,中室消失,缘毛很长。幼虫体筒形或平扁,有胸足和腹足,趾钩单行环或二横带。幼虫潜入植物叶片上下表皮  相似文献   

8.
<正> 南华松叶蜂Diprion nanhuaensis Xiao是云南省针叶树的重要害虫,以幼虫取食云南松针叶,受灾林分针叶被吃光,远看似火烧,幼树被害后当年可能枯死。1981年我们对该虫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并做了防治试验,现整理如下: 一、形态特征雌虫:体长9—11毫米。身体黑色,具黄色或黄褐色斑,足黑色带黄色斑,爪红褐色。翅透明,翅脉暗褐色,翅痣基部黑褐色,前端红褐色。腹部背板Ⅰ、Ⅱ、Ⅲ前缘两侧及侧缘,有时Ⅳ—Ⅷ侧斑,腹板Ⅰ—Ⅵ浅黄色。触角节齿状,20—22节,唇基前缘呈浅圆形凹入。颚眼距约等于触角1、2节之和。单眼后区宽为长的1.5倍。淡膜叶间距为一个淡膜叶宽度的1.6倍。锯腹片短粗,10环。锯鞘较短,锯鞘刷垫近肾形。  相似文献   

9.
葡萄透翅蛾在南京地区发生普遍,对葡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据调查,大田植株受害率为30%~50%,庭院植株受害率高达100%。 1 形态特征 成虫为似蜂的中型蛾,体长20毫米左右翅展约34毫米;体黑色,头部颜面白色,头顶、下唇须前半部、颈部及前胸两侧均为黄色,前翅赤褐色,前缘及翅脉深褐色,后翅膜透明,翅脉深褐色;腹部有3条黄色横带,与深褐色相间,雄者腹部末端有长丛毛1束,雌者无。卵红褐色,长椭圆形。幼虫圆筒状,体长约38毫米,初为乳黄色,老熟后淡黄色。蛹圆筒形,红褐色,长18毫米左右。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记述的两个新种,均为我国经济树种上的重要害虫。白蜡叶蜂Macrophya fraxina new sp(图1) 雌虫:体长9-10毫米。体黑色有光泽,上有暗黄白斑。触角黑色,其长度短于腹部,第3节与第4节长度之比为7:4。头黑色有光泽,具分散孤立的刻点,密生淡黄色绒毛;唇基鲜黄色,上着生黄色长绒毛,前缘为半圆形切口;侧齿突出较尖,上唇前缘圆;面不具凹陷;单眼后头区黑色,表面凸起,近似正方形,侧沟深并向后逐渐加深,后缘边极窄,暗褐色;前单眼黄色,侧单眼黑褐色。胸黑色,刻点与头部相同,背板刻点较细;小盾片表面凸起;中胸侧板黑色,上有一不明显的黄斑,后胸侧板黑色。腹部黑色有光泽,具分散稀  相似文献   

11.
杨黄卷叶螟,又名黄翅缀叶野螟,是杨树、柳树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幼虫喜在嫩叶上吐丝、缀叶危害,大发生时常把叶片吃光,变成秃梢,严重影响苗木和幼林生长. 一、形态特征 1.成虫.体翅橙黄色,雄蛾体长11.5~14毫米,翅展26~29毫米;雌蛾体长12~14.7毫米,翅展18~32.8毫米.触角丝状较长,复眼淡蓝色,头部褐色,两侧有白条.前翅具灰褐色边,后翅中央具有一条横波状纹,其内侧有一黑斑,外侧有一短线,外缘亦具较宽的灰褐色边,腹部背面橙黄色,腹面灰白色,雄蛾尾部末端具褐毛丛,停息时触角后覆于体背,四翅平展,有的雄虫尾端常翘起.  相似文献   

12.
夜蛾科为鳞翅目中最大的一科,一般中型或大型蛾子,少数小型,形态变化很大,大多在夜间活动,体通常为灰色、灰褐色等,少数体鲜艳。成虫头部大多具有发达的口器、喙多发达,静止时喙卷缩,少数喙短小;下唇须普遍存在,向前或向上伸,少数向上弯至后胸;复眼大,半球形,少数呈肾形,大多具有单眼;额骨化很强、额突起的形状有许多变化;触角丝状或双栉状。胸部有毛或鳞毛,中足胫节有一对距,后足胫节有二对距;翅的斑纹丰  相似文献   

13.
紫貂     
别名貂、貂鼠、赤貂、黑貂、大叶子学名Marteszibellina英文名sable鼬科Mustelidae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及新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紫貂体躯细长 ,四肢短健 ,体型似黄鼬而稍大 ,体长40厘米左右 ,尾长12厘米左右 ,体重0.5~1.0千克。雄性一般比雌性大 ;具5趾 ,爪尖利弯曲。耳大直立 ,略呈三角形。尾毛蓬松。体色黑褐 ,稍掺有白色针毛 ;头部淡灰褐色 ,耳缘污白色 ,具黄色或黄白色喉斑 ;胸部有棕褐色毛 ,腹部色淡。紫貂生活在气候寒冷的亚寒带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 ,多在树洞中或石堆上筑巢。除交配…  相似文献   

14.
第期泡桐林营养元素的积累和循环“·”··········“·”·~·····”·“一“·~一李树人、刘炳文、刘正芳‘1)杉木表型测定多元变量数据的计算机树形图分析···”·“···························.······……梁一池(10)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林木种属组成、年龄结构和更新策略的研究·.····“·······“·…… .................................................·...……,”..·..·..·..·..·.·...·.···……阳含熙、伍业钢(18)七株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RNA基…  相似文献   

15.
<正> 胡蜂是分布很广的常见昆虫,体多黄、黑、褐色相间,栖息时前翅纵褶,多营社会性生活,成虫捕食多种鳞翅目幼虫及双翅目中一些卫生害虫,有益农、林业和环保事业,但对养蚕、蜜蜂、水果等也有很大危害。今对在本省内采集的几种胡蜂(雌)标本作简要描述(其雄虫一般近似雌虫,个体较小,腹部7节,描述从略);1.黄边胡蜂Vsepa crobro L.头呈桔黄色,额棕色,两触角窝之间三角形并略隆起;唇基端部呈二齿;触角支角突、柄节背面深棕色,鞭节腹面锈黄色,背  相似文献   

16.
周强 《安徽林业》2004,(1):26-26
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swainsoni),主要以幼虫危害园林观赏树种的韧皮部及木质部,在阜阳地区主要危害国槐,虫株率平均为60%,单株虫口密度平均为10头,最高可达20头。近年来,该虫有进一步蔓延扩散的势头。一、形态特征雄成虫体长28~33毫米,体宽9~11毫米,雌成虫体长33~39毫米,体宽11~13毫米,长方形,黑褐色,全体密被锈色短绒毛。头、胸及鞘翅基部颜色较深暗。头部额高大,两侧弧形向内凹入,中沟直达后头后缘;复眼下叶很大,近方形;触角10节,第四节中部以上黑褐色,柄节粗短;第一节至第五节下侧有稀疏的细短毛;雌虫触角较身体稍短,雄虫触角较身体略长。前胸背板宽大,有不规则的粗皱突起,前后端两条横沟明显,两侧刺突发达,尖端尖税;鞘翅基部色较深暗,肩角向前微突,翅基1/5部分密布黑色光滑小刻点,第一至第四腹节两侧各有一个明显的白色细毛斑;翅面平切,缝角及缘角均具有小刺,缘角小刺短而较钝,缝角小刺长而较尖。卵长椭圆形,长径2.0~2.2毫米,短径0.5~0.6毫米,黄白色。老熟幼虫体长76毫米,前胸背板宽13毫米,体圆筒形略扁;头盖除口器框及上额深棕褐色外,其余部分均为谈黄色;前胸背板骨化区近方形,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越南黄檀锈病及其食菌昆虫黄檀锈菌瘿蚊(双翅目:瘿蚊科)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锈菌发生的关系进行研究,为锈菌瘿蚊用于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不同发育阶段的锈菌瘿蚊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以及通过定期林间调查及室内观察,研究锈菌瘿蚊锈菌瘿蚊的生活史及其与锈菌的关系。【结果】锈菌瘿蚊卵椭圆形,表面光滑,通体透明,背侧弧形而腹侧平直。幼虫纺锤形,头部白色,体两侧是透视可见波浪状的白色脂肪体,中间橙黄色至红褐色,幼虫无足型,体12节。蛹为离蛹,其发育过程可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雌成虫全身密被绒毛;头黑褐色,三角形;触角念珠状,2+12节,鞭小节呈单结型圆柱状,其上有环丝;3对足近等长;前翅发达,透明,布满绒毛。雄成虫触角念珠状,2+9节,鞭小节双结状,端结中部缢缩而呈近三结状,每鞭小节的端结有两轮环丝,基结有一轮环丝;生殖器基部较粗,前端尖细,其他特征类似雌虫。幼虫以夏孢子为食,1个叶片上可发现0~50头不等的幼虫,黄色夏孢子堆经其取食后变成灰色孢子堆,对灰色夏孢子堆进行显微观察,可发现夏孢子内含物消失、夏孢子内陷或破裂。在澄迈县9月上旬越冬代老熟幼虫停止休眠,在茧内直接化蛹,然后羽化为成虫,9月下旬羽化结束,10—11月为幼虫暴发盛期,1年发生3代,具有世代重叠现象。越南黄檀锈病几乎全年均有发生,有2个明显的暴发期,锈菌瘿蚊出现于第2个暴发期,且在锈病第2个暴发期内锈病病情指数与锈菌瘿蚊幼虫数量的相关系数可达0.82。【结论】黄檀锈菌瘿蚊是越南黄檀人工林中新发现的食菌性昆虫,自然条件下该黄檀锈菌瘿蚊对越南黄檀锈病有较为显著的控制作用,具有一定的生防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