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以平均密度、聚集度指标(m^*/m)和有虫样方比率为聚类因子,对日本龟蜡蚧1龄若虫的扩散规律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结果发现。日本龟蜡蚧1龄若虫的扩散期是其孵化高峰前后;孵化高峰期为种群向更大的生境空间急剧扩张时期;孵化初、末期为种群聚集收缩时期。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8个聚集性指标测算了卫矛矢尖蚧越冬代成虫及1龄若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成虫及若虫在大叶黄杨上的空间分布均为聚集型,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对1龄若虫活动期在时间序列过程中空间分布型变化的分析表明,1龄若虫出现盛期聚集度相对较低,为其种群向更大空间扩展时期;在密度极低时为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3.
卫矛矢尖蚧在鲁东南地区一年3代,各代1龄若虫盛发期分别在5月中旬、7月中旬和9月中下旬。被害植物涉及4科6属,其中卫矛属受害最重。该虫在冬青卫矛上的孕卵量最大,营养充足的枝条上孕卵更多。其世代发育受气温影响,数量消长则与降雨有关,但已知的5种天敌是关键因子。防治应以天敌保护和利用为主;石硫合剂是较为理想的化防药剂。  相似文献   

4.
以组建生命表的方法研究了柿树绵粉蚧在自然条件下的生死过程,结果表明柿树绵粉蚧从卵期到越冬若虫,虽然自然死亡及天敌作用死亡率较高,但由于虫口密度过大,因此应进行防治。利用化防重点防治1龄若虫、2龄若虫孵化盛期,可使柿树绵粉蚧的种群数量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5.
以组建生命表的方法研究了柿树绵粉蚧在自然条件下的生死过程。结果表明柿绵粉蚧从卵期到越冬若虫,虽然自然死亡及天敌作用死亡率较高,但由于虫口密度过大,因此应进行防治。利用化防重点防治1龄若虫、2龄若虫孵化盛期,可使柿树绵粉蚧的种群数量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6.
湿地松粉蚧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松粉蚧在广东省疫区1年发生4-5代,以4代为主。越冬虫态为一龄若虫。若虫爬动能力强,具有涌散、聚集、泌露和泌蜡的习性;雌虫在白色蜡包内,产卵量大;卵的孵化率高。粉蚧最适发育温度为24-25℃。在疫区边缘,存在8-10km宽的种群高密度区。粉蚧主要分布在树冠上层。上半年虫态整齐、种群密度大;下半年世代重叠、种群密度小;全年种群密度变化呈单峰型。经对粉蚧侵入林分持续5年的观察,越冬代以第2年的种群密度最大,非越冬代各年度的种群密度差异不明显。夏季高温和春季抽梢是影响粉蚧种群数量消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扩散系数C法、扩散指标I_δ法,Cassie指标C_A法、Taylo指数b法和Iwao的平均拥挤度x*与平均数x回归分析法,测定了梨圆蚧2龄固定若虫的空间分布属于聚集分布型。在观察初孵若虫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对种群聚集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同时也探讨了空间分布型在序贯抽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扩散型指数法、回归模型分析法、FuzzyISODATA聚类分析和二维趋势面分析等方法,对油松毛虫幼虫种群中间格局的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越冬幼虫上树后直至化蛹期间的中间格局皆属聚集型,种群聚集度系逆密度制约的,表现在时间序列上的总趋势是离心运动(扩散);幼虫种群空间动态系统可划分为4个阶段(亚系统),与之相对应的种群生物学阶段,分别是越冬幼虫刚刚完成上树期、幼虫稳定取食为害期、迁移扩散期和蛹期;m*(T,m)关系的二维趋势面方程对种群空间动态作出了客观的描述。此外,文中应时lwao的准则作了必要的补充,使之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9.
拟异尾华枝SinophasmapseudomirabileChen雌、雄性的个体取食量:雌性一生总食叶量为17.88lg,其中1~4龄低龄若虫期的占5.48%,5~7龄老龄若虫期的占22.71%,成虫期的占71.81%;雄性为7.215g,其中1~4龄低龄若虫期的占6.20%,5~6龄老龄若虫期的占31.10%,成虫期的占62.70%,老龄若虫期和成虫期是主要的危害期;并分别建立了雌、雄性个体食叶量、个体日均食量指数增长模型,胸径为8~12cm的寄主,其防治指标为158.4头。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静态生命表、种群年龄结构图及存活率曲线和死亡率曲线,研究了重庆特有濒危植物缙云卫矛在鸡公山和北温泉后山两个自然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过程,揭示了种群龄级的变化规律,预测了种群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这两个种群内,缙云卫矛的幼苗数量都较丰富,可以有效地进行种群更新,其年龄结构基本上呈钟型,属于稳定型的种群。种群的死亡率在9龄以前不高,比较稳定,以后死亡率开始升高,种群个体数急剧减少,到12、13龄时基本达到其最大生理寿命而死亡。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导致缙云卫矛濒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人为干扰因素以及由此产生的生境破碎化。  相似文献   

11.
法桐草履蚧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履蚧是法桐的重要害虫.在石家庄地区1 a发生1代,以卵在寄主附近的泥土中越冬,每年2月上旬至3月中旬孵化为1龄若虫,3月下旬至4月上旬蜕皮为2龄,4月下旬雄虫羽化和雌虫交配后死亡.雌虫5月下旬由树干爬到树根附近疏松的泥土中产卵,度夏越冬至翌年2、3月份孵化,依其发生规律在防治上主要抓住若虫期、末期,分别用50%辛硫磷500×10-6(体积分数)和25%溴氰菊酯10×10-6(体积分数)和50%乐果喷雾及灌根.防效在95%以上.抑制天敌有红环瓢虫,蚜茧蜂等.  相似文献   

12.
方明刚 《中国森林病虫》2007,26(5):23-25,34
华栗绛蚧是板栗枝干上的主要刺吸性害虫之一。该虫1 a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越冬后的2龄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寄生在板栗枝干上刺吸寄主汁液危害。成虫期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行两性生殖,存在孤雌生殖,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3 975粒。若虫在5月上旬孵化,5月末达盛期。用10%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在越冬若虫膨大期进行喷杀效果好。黑缘红瓢虫、绛蚧跳小蜂和芽枝状芽孢霉菌是控制虫口密度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13.
枣园绿盲蝽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控制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的危害,在沧州金丝小枣产区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盲蝽羽化后1~2 d即可交尾产卵,平均每雌产卵286粒;若虫孵出1~2 min即可爬行,3龄若虫在空气相对湿度60%的条件下可耐饥饿35~47 h;成虫于果实膨大期开始转移到其它寄主如豆类、蔬菜、杂草和棉花等植物上继续危害,7月初进入转移高峰期,9月上旬开始出现裂果时又迁回枣树,危害裂果和嫩叶,并产卵越冬;绿盲蝽成虫受扰时1次飞行距离为3~9 m,主动迁飞时为2~5 m;绿盲蝽成虫对黄绿色趋性最强,其次为黄色、红色。  相似文献   

14.
谢映平 《林业科学》1994,30(5):445-450
朴平刺巢沫蝉HindoloidessparsutaJacobi模式标本采自福建邵武,寄主不详。生物学尚无详细报道。作者在山西太谷小叶朴树CeltissinensisPers.上发现其密度很大。1990—1992年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寄主专一为小叶朴。一年发生一代,以老龄若虫在当年生枝上结钙质巢越冬。4月上旬,小叶朴发芽开花期,越冬若虫出蛰。成虫羽化期从4月中旬到5月。成虫雌雄比为1:1.08。每雌虫平均产卵量为80粒。卵产在小叶朴果实表面,成单列横排,一块有2-14粒,以8—10粒者为多,一果有1—4块;单粒卵为靴形。卵期约30天,孵化率82.8%。若虫共5龄,各龄历期分别为18天、20天、30天、30天、230天。6月和7月,幼龄若虫以排泄物在果柄上结夏巢,隐蔽巢内取食;8月份第3龄若虫退出夏巢,迁移到当年生枝上结冬巢。并在其中取食发育,越冬,直到翌年春末羽化为成虫。夏巢和冬巢均为螺旋形,蜗牛壳状,灰白色,质硬,化学成份主要为碳酸钙CaCO3。但夏巢远小于冬巢。对各虫期形态特征作了描绘。  相似文献   

15.
《Fitoterapia》1999,70(4):421-424
Extracts from fruits and leaves of Melia azedarach were tested for repellent and insecticidal properties against eggs and nymphs of Triatoma infestans, the vector of Chagas disease. Unripe fruit extract was highly repellent for first and fourth instar nymphs. Ripe fruit had a weaker effect while leaves were ineffective. No effects on egg hatching, nymph survival or development time were detected, but first instar nymphs reared in contact with extract-treated refuges were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controls after moulting.  相似文献   

16.
角倍蚜越冬期间的生物学特性和数量变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虫瘿内飞出的秋迁蚜到达冬寄主并产幼蚜者,其比例很小,产于冬寄主上的幼蚜也只有一部份能取食而继续生长发育,其中,一部分发育为性母,一部分发育为无翅孤雌成蚜,越冬蚜的死亡率特别高,大约90%以上在一龄若蚜阶段死亡。此种数量变动规律 遗传特性所决定,环境因子,特别是藓层水分状况对越冬蚜存活的影响也极大。  相似文献   

17.
该文研究了松蜕盾蚧Fiorinia pinicola Maskell的生物学特性。松蜕盾蚧以2龄若虫越冬,1 年4代,越冬代历期180d,防治最佳时期是第1代初孵若虫期。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桉树上的1种重要刺吸性害虫——桉树芽木虱Blastopsylla barbara Li。该虫在广西南宁全年有2个危害高峰期,分别为3月上旬至5月下旬和9月上旬至11月下旬。在5月室外平均气温26.42℃条件下,全世代发育需15~18 d。卵期6~7 d,1龄若虫期1~2 d,2龄若虫期3~4d,3龄若虫期约1 d,4龄若虫期1~2 d,5龄若虫期2~3 d,成虫产卵前期6~8 d。不同药剂防治试验表明,50%烯啶虫胺20 000倍液喷雾,24 h后防治效果达90%以上,70%吡虫啉25 000倍液或5.4%阿维菌素5 000倍液喷雾,72 h后防治效果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中华松针蚧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松针蚧在云南宣威1 a发生1代,危害云南松,以2龄无肢若虫在针叶上越冬,3龄雄若虫3月上旬出现,并爬出蚧壳结茧化蛹,雄成虫4月上旬—5月中旬羽化,雌成虫4月上旬出现,4月中旬开始产卵,初孵若虫5月下旬—7月中旬孵化涌散。3月中旬、4月下旬、6月中旬为该虫最佳化学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