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云南松的形态特征和林学特性,综述了退化云南松林及其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针对目前退化云南松林划分及其生态系统功能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建议在滇西地区开展云南松林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以判别云南松林分类型,最终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紫茎泽兰入侵受松小蠹危害的云南松林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紫茎泽兰对松小蠹危害成灾云南松林的入侵状况,对3个受灾云南松群落的结构、生物多样性指数、紫茎泽兰的入侵危害程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松小蠹危害与紫茎泽兰入侵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松小蠢危害可通过影响群落结构而导致生境变化,增加了群落的可入侵性.群落结构越简单,生物多样性水平越低,对生境资源的利用越不充分,紫茎泽兰成功入侵的机会越大.松小蠹的危害导致云南松林退化,紫茎泽兰的入侵加剧了其生态系统的退化过程,成为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生态过程之一.  相似文献   

3.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又名"飞松"、"青松"。为亚热带针阔混交林的优势树种,其木材具有纤维长,细胞壁厚,纤维获得率高的优良特性,为滇中地区主要的森林类型,也是重要的用材林资源。受人为及外界因素影响,云南松林分群体稳定性下降、遗传品质变异而导致林分衰退。表现为林木生长速度减慢、干形扭曲、林分质量下降,甚至出现林木死亡的现象。对现实云南松林分生长衰退病因作调查研究,找出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采取因病施治措施,提出抑制云南松林分生长退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南方红壤侵蚀区退化马尾松林改造治理模式及实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下植被的逆向演替是南方红壤侵蚀区退化马尾松林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现象。改造治理退化马尾松群落,对于扭转其逆向演替、提高治理成效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分析马尾松林退化成因,并提供配置模式和改造治理实施技术,探索退化马尾松林植被治理恢复,可以为南方红壤侵蚀区退化马尾松群落的改造治理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利用ArcMap 10、Fragstats 4.1、DPS 14.1、Excel等软件,选取常用的景观指数,分析云南省腾冲县天然林的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腾冲县天然林景观总体异质性高、形状复杂、聚集程度高、斑块分布比较均衡,景观格局特征比较复杂;②各森林类型面积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栎类林其它阔叶林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旱冬瓜林硬阔林竹林冷杉林软阔林华山松林铁杉林,栎类林、其它阔叶林面积占61.51%,是腾冲县天然林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旱冬瓜林面积占32.04%,是腾冲县天然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硬阔林、竹林、冷杉林、软阔林、华山松林、铁杉林面积仅占6.45%,面积虽小,但在天然林景观中具有特殊的作用;③因子分析结果,从稳定、复杂、异质性高、破碎化低、抗干扰能力强等方面综合评价,按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栎类林其它阔叶林云南松林硬阔林针阔混交林旱冬瓜林竹林冷杉林铁杉林华山松林软阔林;④聚类分析结果,可把腾冲县天然林分为4类,第一类是破碎度低、形状复杂、异质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的栎类林和其它阔叶林,第二类是破碎度高但形状复杂、异质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的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和旱冬瓜林,第三类是斑块间平均距离远、聚合度高、呈群团状分布的硬阔林、竹林、铁杉林和冷杉林,第四类是破碎度高、形状简单、异质性低、抗干扰能力弱的华山松林和软阔林;⑤聚类分析结果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体现了硬阔林平均几何最邻近距离远的特征,对腾冲县天然林景观格局的评价效果比因子分析更好。  相似文献   

6.
50年代初伊春林区,按传统方式营造的红松人工纯林,60年代后半期逐渐出现成活率和保存率低,分权率高的问题。为此,从60年代未期便模拟小兴安岭的地带性植被一阔叶红松林的演替模式,采取“栽针保阔”的造林方式,即在郁闭度0.5—0.8的天然阔叶混交林冠下进行红松人工更新,大面积地开展恢复红松资源的育林工作。十几年的观测表明,“栽针保阔”不失为解决红松人工更新的有效方法。“栽针保阔”与60年代未出现的林冠下造林是有  相似文献   

7.
以滇中抚仙湖径流区4种典型森林(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竹林)为对象,初步探究了森林对降雨分配、林下凋落物及其持水特征等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观测期内,4种森林对降雨均有明显的再分配作用,其中林冠截留和树干径流占降雨量的30%~40%。云南松林林冠截留和树干径流率最低,其次为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而竹林最高。4种森林其林下凋落物量差异显著,大小顺序为竹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云南松林。凋落物最大持水量在270~390 g/m~2之间,最大持水率为196.2%~288.2%。竹林和阔叶林凋落物最大持水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和云南松林;而阔叶林凋落物最大持水率显著高于竹林。地表凋落物有效拦蓄量大小顺序为阔叶林竹林针阔混交林云南松林。研究得出:作为抚仙湖重要水源地和集水区的森林,在一定的水土流失容许范围内,可适当控制和调节该地区森林的林分密度或郁闭度,以减少水分耗散,增加林内透雨量。总体上,研究中的4种森林均具有较强的水源涵养效益,云南松林稍差。  相似文献   

8.
为草海流域水文生态功能调控与植被恢复的物种组合配置提供依据,以贵州威宁草海流域6种林分(云南松林、云南松-滇杨针阔混交林、滇杨林、茶树林、华山松林、杉木林)枯落物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测量与室内浸泡法,分析比较其枯落物层厚度、蓄积量及涵养水源过程的差异,并通过坐标分析法综合评价其涵养水源的能力。结果表明:6种林分枯落物层总厚度变化范围在1.34~3.26cm之间,蓄积量变化范围在0.62~3.53 t/hm^2之间,最大持水量在0.76~5.57 t/hm^2之间,最大持水率在119.05~207.69%之间,其中,未分解层的厚度、蓄积量与最大持水量显著高于半分解层;持水量、持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分别符合方程:Q=alnt+b,R^2>0.82;v=kt^n,R^2>0.98。综合分析结果表明,6种林分枯落物层水源涵养功能从大到小依次表现为:云南松林(0.30)>滇杨林(0.42)>针阔混交林(1.19)>杉木林(1.35)>华山松林(1.51)>茶树林(2.64)。云南松林的蓄积量最大,滇杨林的持水量最大,持水率最大的为针阔混交林。从涵养水源功能的角度,云南松和滇杨可作为草海流域植被恢复的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9.
云南松是云南省重要的森林资源,其林分普遍存在退化情况,对其提质增效已是紧迫的任务,但目前尚缺乏全省云南松林分质量及其地理分布格局的定量评价作为参考。本文用MaxEnt模型,结合350个云南松分布点和47个环境变量,获得云南松适生区范围;并通过Arcgis 10.2平台,在云南松适生范围区内对1500个云南松小班的3个关键指标,即公顷蓄积、年龄、生长速度进行插值和分级计算,获得全省范围内各指标分级及其地理分布格局。结果显示:总体上,云南松林分的公顷蓄积、生长速度处于较低的等级,而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生境退化、优良种源丧失、自然演替被打断等因素,是造成云南松在整体分布上年龄结构不合理、生长速度慢和公顷蓄积低等退化特征的原因;建议对现有云南松林进行提质增效,对优良种源进行集中经营,促进地带性植被演替进程的恢复。本研究为云南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辽东山区阔叶红松林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恢复阔叶红松林是目前辽东山区科学经营次生林面临的首要任务。本项技术是经过30多年来对低产、低质、低效次生林改造,人工更新红松的定位试验与调查研究,总结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阔叶红松林恢复技术措施。包括次生林改造方法;幼林抚育、透光抚育及上层抚育的时间和方法;适宜针阔比例;抚育间伐间隔期、间伐强度、间伐木选择方法等主要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阔叶红松林恢复的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北林区现有林经营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阔叶红松林。栽针保阔是恢复阔叶红松林的科学理论,但还需时间的检验并不断完善。天保工程的实施为提高现有林生产力、恢复阔叶红松林提供了历史机遇,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以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为指导,适当发展红松人工林具有重要意义,落叶松人工林可以通过人为诱导向阔叶红松林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封山育林不利于阔叶红松林的恢复,应由“封山”向“育林”转变。  相似文献   

12.
对马尾松林进行伐除松木铣山留阔封育、伐除部分松木铣山留阔封育2种阔叶化改造模式对比试验,在改造次年和第6年分别测定阔叶树生长量、林分质量,结果表明,伐除部分松木铣山留阔通过5a封育,形成针阔混交复层林,其年均生长量最大,林分单位蓄积量较大,阔叶林生长快,林分质量好,是仙居马尾松林阔叶化改造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以湖北丹江口库区不同类型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择伐抚育前后林下植物多样性测度分析。结果表明,择伐抚育后,灌木层主要的优势物种变化不大,而草本优势物种则变化较剧烈。不同类型马尾松林灌木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为松柏混交林中密度马尾松林低密度马尾松林高密度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Margalef丰富度指数表现为中密度马尾松林低密度马尾松林高密度马尾松林松柏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择伐抚育致使针阔混交林和高密度马尾松林的灌木层多样性降低,松柏混交林、中密度马尾松林、低密度马尾松林则呈现升高趋势。针阔混交林和低密度马尾松林草本层各指数均整体降低,高密度马尾松林、中密度马尾松林、松柏混交林则呈现升高趋势,可见择伐抚育导致草本层生物多样性波动较大。同时,松柏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灌木层草本层,而高密度马尾松林、中密度马尾松林、低密度马尾松林和针阔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则是草本层灌木层。  相似文献   

14.
帽儿山地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姜帆  董希斌 《森林工程》2008,24(6):10-12
针对帽儿山地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实际情况,以原始阔叶红松林为参照,运用多样性指数、构成指数、结构-多样性指数综合评价,通过对帽儿山7个典型示范区的分析,结果表明,示范区6营造樟子松与水曲柳带状混交林的健康恢复状况最好,符合实际情况,为山地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最优恢复技术的选择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元谋干热河谷在云南干热河谷区中最具典型性。在了解元谋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现状的前提下,从植被物种的选择、植被物种的生理特性研究成果、植被人工恢复技术的研究成果等方面论述了元谋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人工恢复的研究进程。并对元谋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人工恢复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盘点。  相似文献   

16.
云南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影响因子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云南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气候、水文、土壤、现存植被4个因子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据此得出在施行云南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此4因子的综合影响.对云南干热河谷区采取人工植被恢复措施所遵循的原则是: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  相似文献   

17.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木质残体碳密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常绿阔叶林恢复演替过程中木质残体(WD)碳储量的变化特征,对鹰嘴界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进行了调查取样,结果表明:鹰嘴界常绿阔叶林演替阶段各林分中木质残体的现存量较低,在1.26~8.82 Mg/hm2之间,大小顺序为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随演替进程呈逐渐增加趋势;演替阶段粗木质残体(CWD)碳含量因树种及其分解等级而异,随着CWD分解等级的提高,其碳含量逐渐降低;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的木质残体碳密度分别为0.62,1.75,3.78 Mg/hm2,分别相当于各林分乔木层碳密度的0.73%、1.83%和2.92%。  相似文献   

18.
采用野外实地观测与室内浸水法,对丹江口湖北库区龙口林场5种类型马尾松林分枯落物蓄水、土壤理化性质和蓄水能力、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等水文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类型马尾松林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间存在显著差异,变化范围在45.83-93.32t·hm^-2,为松柏混交林〉针阔混交林〉低密度马尾松林〉中密度马尾松林〉高密度马尾松林。有效拦蓄量变化范围在29.83-41.79t·hm^-2,为中密度马尾松林〉松柏混交林〉针阔混交林〉低密度马尾松林〉高密度马尾松林。②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呈增加的趋势,而总孔隙度呈逐渐递减的趋势。不同类型马尾松土壤贮水能力差异明显,表现为针阔混交林〉低密度马尾松林〉中密度马尾松林〉松柏混交林〉高密度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约是高密度马尾松林的1.25倍。③不同森林类型地表径流量在14.68-29.56m^3·hm^-2之间,土壤侵蚀量在2.01~4.15m3·hm^-2之间,且均以栎类次生林最优,松柏混交林次之,马尾松纯林最低。总体而言,综合利用抚育择伐和人工诱导自然更新的方法,人工诱导马尾松纯林逐步向针阔混交林发育,可更有效提高水土保持功能。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透光抚育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区张广才岭不同坡位立地上“栽针保阔“红松林群落的影响,指出透光抚育是调节“栽针保阔“红松林群落树种组成结构及其种间关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香格里拉县云南松林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云南松林的空间分布特征、植被指数特征和像元亮度特征三个方面,提取和归纳了云南松林的遥感辅助识别特征,旨在为今后的云南松林遥感分类识别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