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明入侵害虫松树蜂在我国的天敌种类,确定优势寄生蜂及其生物学特性,为确定最佳防治时期和防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2016年,在松树蜂危害的樟子松林区布点,采用林间调查结合室内饲养观察,对松树蜂的自然天敌种类及寄生蜂优势种进行研究。【结果】1)共发现松树蜂天敌3类,包括寄生蜂、病原真菌和线虫,其中:寄生蜂5种,分别为黑背皱背姬蜂指名亚种、枝跗瘿蜂、黑色枝跗瘿蜂指名亚种、红足枝跗瘿蜂、黑角拟皱背姬蜂;病原真菌2种,分别为深绿木霉和绿色木霉;寄生性线虫1种,为Deladenus siricidicola Bedding。2)确定了松树蜂的寄生蜂优势种为黑背皱背姬蜂指名亚种,林间自然寄生率为9.3%。室内观察黑背皱背姬蜂指名亚种1年发生1代,主要寄生松树蜂幼虫或老熟幼虫,为单寄生天敌,以幼虫在松树蜂蛀道内越冬,蛹期10-15天,羽化高峰期在5月上旬,寿命较长,耐雨水冲刷能力较强,对自然环境有着良好的适应性。3)通过在显微镜下对松树蜂的解剖观察,发现线虫对松树蜂幼虫的侵染率达32.1%,对成虫的侵染率高达70.9%。【结论】黑背皱背姬蜂指名亚种是防治松树蜂的重要天敌昆虫,松树蜂幼虫或老熟幼虫期(即当地时间4月下旬—5月中旬)是防治的最佳时期。另外从寄生率和寄生效果来看,线虫可能成为一种主要的防治松树蜂的手段,有待下一步重点研究与利用。  相似文献   

2.
松树蜂原产于欧洲、亚洲的格鲁吉亚共和国和蒙古国以及北非,是国际上具有极高风险的林业外来入侵生物。先后传入多个国家,对各国松树资源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2013年首次发现入侵我国并定殖于东北地区樟子松林,所以目前急需有效的监测技术来摸清其种群传播态势。本文综述有关松树蜂的繁殖行为和化学生态调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繁殖行为方面:松树蜂为雄蜂先熟,羽化的松树蜂中,雄蜂数量占绝对优势,其羽化受气候和在树干上羽化孔的高度影响。求偶行为受到物理因素(光、声音)和化学因素(寄主植物挥发物、信息素)的调控。该虫既可孤雌生殖,也可进行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后代全为雄蜂,两性生殖受精卵发育为雌蜂,未受精卵发育为雄蜂。松树蜂雌蜂羽化后即可产卵,部分雌蜂交配后再进行产卵,产卵量受到温湿度、处女蜂体型、树干内部共生菌的共同影响;产卵偏好于受害和衰弱木。化学生态调控方面:松树蜂信息素是两性交流的重要因子,雌蜂表皮中具有接触信息素能引诱雄蜂进行交配;雄蜂释放信息素可以聚集雌、雄两性树蜂;松树蜂信息素释放节律与交配节律表现出一致性。健康寄主、衰弱木、受害木均对树蜂有吸引作用,特别是受胁迫后(农药注干处理和环割)释放的挥发物,主要包括单萜烯,倍半萜烯、芳香族化合物、绿叶气体和碳水化合物等;受到胁迫后释放的挥发物变化存在动态节律。松树蜂可以携带淀粉韧革菌属的共生菌,挥发物主要成分为单萜类、醛类、酯类,酮类,共生真菌的挥发物可以吸引交配后的松树蜂,同时对松树蜂的寄生蜂也有吸引力,说明寄生蜂利用松树蜂的共生真菌来定位松树蜂幼虫和卵的位置。最后,改善林分结构、天敌和线虫防治、卫星遥感监测、检验检疫是近年来常用的松树蜂林间监测和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2011-2017年我国木材进口情况,并对其携带的有害生物截获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尤其对截获有害生物的种群结构、来源地和口岸截获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的进境木材检疫工作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2011-2017年我国木材进口情况,并对其携带的有害生物截获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尤其对截获有害生物的种群结构、来源地和口岸截获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的进境木材检疫工作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 美国白蛾为世界性园林检疫害虫。自1979年辽宁省丹东地区发现美国白蛾以来,尽管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了防治和检疫工作,但疫区的范围仍在继续扩大蔓延,目前大连市、山东半岛的荣城县也已发生。因此,加强检疫方法的研究,有效地控制其扩散,是当前美国白蛾防治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美国白蛾的传播途径很多,卵、幼虫、蛹和成虫均能随人为活动、木材调运、寄主植物、货物及工具的运输向外扩散传播。据我们几年来调查的情况表明,以木材携带蛹向外传播扩散的危险性最大。因为美国白蛾喜欢在开裂的树皮下、树洞中及木材缝隙处化蛹越夏或越冬,而且越冬蛹的持续时间可长达8个月之久。因此,加强蛹期的检疫工作是控制其随木材的调运向外扩散的重要环节。我们于1983年夏季在辽宁省凤城县林业局贮木场进行了蛹期原木帐幕熏蒸除害处理试验。  相似文献   

6.
暗梗天牛[Arhopalus tristis (F.)]隶属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梗天牛属(Arhopalus),是一重要的检疫害虫,能迅速入侵火灾后的松树,还传播真菌病害致使木材变色,严重降低木材的价值,对林业生产危害重大.截至目前,我国尚未发现其分布,但我国口岸已多次截获该虫,苏州口岸2001年8月从德国进口的一批印花炉木制包装中截获暗梗天牛一批次;泰安口岸2002年从法国进口货物的木制包装中截获暗梗天牛一批次;南海口岸2002年从新西兰进口的辐射松原木中检出暗梗天牛12批.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经贸活动的加强,以及对进口原木实行零关税后,大量木质包装材料和世界各地的原木不断输入,暗梗天牛极有可能被带入我国,必须提高警惕,防止其入侵.对暗梗天牛的形态特征、分布、寄主、危害特点、生物学特性及预防对策等作了简要介绍,可给我国的海关、检疫部门和林业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福建省的木材进口现状及其携带有害生物的风险,对2012—2016年福建省木材进口数量及进口木材携带的有害生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的木材进口量呈逐步增长趋势;进口的木材以针叶木占绝对优势;进口来源地比较集中,主要来自北美洲和大洋洲;进口木材携带有害生物的风险较高,检出率在近2 a明显提升;锯材中的有害生物检出率显著高于原木;截获的有害生物以昆虫为主,还有少量的杂草、线虫、真菌、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等;来自亚洲的木材携带有害生物的风险最高;集装箱传带仓储害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的风险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8.
松毒蛾Dasychira axutha Collenette每年发生2—3代,以蛹茧在地面隐蔽处越冬,历时约半年。幼虫绝大多数7—8龄。5龄幼虫的防治指标是:5、10、15—17年生松树每株平均虫口分别为7、19、30头。治理措施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人工采茧,并保护天敌;推广白僵菌治虫;若用2.5%溴氰菊酯、80%敌敌畏、1‰松安粉防治幼虫,每ha.用药量分别为0.06、0.45、52.5—75kg,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美国白蛾是世界性的危险检疫害虫,1979年在我国辽宁丹东地区首次发现至今,已在山东、陕西、河北等省和部分地区发生并造成危害。美国白蛾寄主范围广,我国广大平原地区均适生,各虫态均可以借助交通工具进行人为传播。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综合防治。1加强检疫对从划定疫区调出的各种苗木及繁殖材料,木材,鲜果,蔬菜(包装物),都必须经过检疫或消毒处理。在疫区和非疫区交界处设立检疫点,发现疫情果断处理。2物理防治人工剪除幼虫网幕,并将其集中烧毁。刮去树干者皮,破坏化蛹场所,在第一代幼虫老熟时将谷草绑在树主干高地面1m左右处(…  相似文献   

10.
松瘤象幼虫危害马尾松活立木,在渝北区1a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树木质部越冬。翌年5月上旬开始化蛹,下旬始见成虫,6月上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期,中旬为产卵盛期,幼虫孵化后即危害马尾松活立木的韧皮部及木质部表层,以后逐渐向木质部危害。可利用成虫具有较强趋光性的特性,设灯诱杀成虫;幼虫危害期对受害木进行拔除销毁,可降低虫口密度;加强检疫,防治人为传播。  相似文献   

11.
松褐天牛是松材线虫的主要传播者。在日本捕食天牛的鸟类有6目14科33种(见表1)。曾发现1只啄木鸟的胃内有天牛幼虫16—46头;其他鸟类的胃内有1至数头,几乎全部都有天牛的成虫。1975年,石卷市发生了由线虫病引起的松树枯损,在进行松褐天牛的分布和生态调查时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幼虫和蛹被啄木鸟捕食。同年12月,从宫城县鸣濑町和同松岛町采集的枯损木中,发现蛹室内的越冬老熟幼虫有相当数量被啄木鸟啄食,都是在木材中蛹室的正上面凿一个小洞,把其中的虫拉出来。  相似文献   

12.
通辽市从1998年已经先后发现了虫害8种、病害2种、有害植物1种,共11种外来入侵林业有害生物。包括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松树蜂等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文章总结了相应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时间、途径、发生发展状况以及采取的应对防控措施,为区域间联防联治、制定预警方案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近年来中国进境植物检疫截获细菌的情况,明确当前我国面临的植物病原细菌入侵的严重性及重要性,以期对今后林业检疫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文按照检疫业务类型,来源国(地区),检疫性细菌情况,花卉、林木病原细菌概况对2010-2015年中国进境植物检疫截获细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5年,我国各口岸从水果、种苗等进境植物及植物产品中共截获细菌139种、7 736批次,分别来自70个国家(地区);截获检疫性细菌16种(其中10种可危害花卉和林木),521批次;花卉、林木病原细菌23种、835批次;肠杆菌科细菌32种、2 016批次,杨树枯萎病菌、梨火疫病菌、亚洲梨火疫病菌等重要肠杆菌科细菌未有截获。[结论]2010-2015年,进境植物检疫截获细菌的种类及次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检疫性细菌入侵风险增大,防范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武平县萧氏松茎象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 Zhang在武平县2 a发生1代,以幼虫、成虫、蛹越冬,主要危害松属树种,可造成松树枯死.其发生与坡向、坡位、坡度、树种、胸径、林分结构、林龄、郁闭度、林相和海拔有一定相关关系.采用人工挖掘捕杀幼虫、蛹,翌年松林中萧氏松茎象的虫口密度可减少70%~90%.如第2年再次进行人工挖掘捕杀幼虫和蛹,效果会更好,但必须掌握好挖掘的时间,7-8月为最佳.  相似文献   

15.
微红梢斑螟发育进度和成虫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采集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幼虫进行室内饲养并结合灯诱试验,研究其发育进度和成虫活动规律。结果表明,越冬代幼虫蛹期平均为(13.8±2.8)d,化蛹率为57.2%,3月中旬始见化蛹,高峰期为4月中旬;成虫期平均为(6.7±1.2)d,羽化率51.7%,4月上旬始见成虫,高峰期为4月下旬。第1代幼虫蛹期平均为(10.5±2.3)d,化蛹率62.3%,7月下旬始见化蛹,高峰期为8月中旬;成虫期平均为(6.8±1.1)d,羽化率61.3%,8月上旬始见成虫,羽化高峰期为8月下旬。成虫补充营养的时间集中在01:00—10:00之间,在6种食料中取食蜂蜜的占53%,取食板栗花精油的占35%,取食梨汁的占11%。成虫白天静伏松梢针叶基部或笼壁上,夜间野外成虫有两个活动峰段,高峰期为21:00—24:00,次高峰期为01:00—03:00,野外峰段要比室内提前2 h。室内成虫求偶活动高峰时段为19:00—23:00,成虫求偶行为雌雄有别,日龄越接近,雌雄虫之间的求偶行为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混交林内4种针叶树内生真菌的种类、数量和分布,以及与受松树蜂危害的樟子松优势内生真菌的差异,从微观角度揭示不同树种内生真菌的多样性与松树蜂危害的关系。【方法】以松树蜂入侵后混交林中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红松、红皮云杉4种针叶树健康木(未受松树蜂危害)的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分离法、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鉴定方法。【结果】从4种针叶树树干内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22属35种,其中:樟子松9属13种,红松7属13种,兴安落叶松8属17种,红皮云杉15属20种。4种针叶树内生真菌的数量:兴安落叶松红皮云杉红松樟子松;内生真菌的种类:红皮云杉兴安落叶松红松樟子松。主干上部真菌检出率最多,基部最少;菌株数上部最大,中部最小。4种针叶树内生真菌多样性水平存在差异,其中红皮云杉的多样性指数(H'=3.342 5)、均匀度指数(J=1.097 9)和丰富度指数(R=3.374 4)均最高。不同树种间内生真菌的相似性水平均较低,4种内生真菌在4种针叶树内均分离到,占4种针叶树内生真菌种类总数的11.43%;20种内生真菌在1种针叶树内能分离到,占4种针叶树内生真菌种类总数的57.14%,说明不同针叶树内生真菌对宿主的专一性较高。【结论】4种针叶树的木质部内都会存在一定数量真菌,且真菌种类差异较大。受松树蜂危害的樟子松优势内生真菌与4种针叶树健康木的优势内生真菌差别很大。相比其他树种,樟子松内生真菌的种类和数量均最少,可能有利于松树蜂共生菌Amylostereum areolatum的入侵,这也可能是松树蜂在混交林中只危害樟子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重大害虫长林小蠹入侵我国的首次发现与侵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国际重大林业检疫性害虫长林小蠹在我国的入侵、定殖并严重危害,研究其形态特征、分子鉴定和危害特点,为该虫的监测及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采自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日本黑松根部的小蠹幼虫、蛹及成虫进行形态学观察、拍照和比对。提取其基因组DNA,利用小蠹亚科通用引物扩增核糖体大亚基(28S)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序列进行测序,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序列比对。初步调查长林小蠹的危害特点。【结果】成虫形态特征完全符合长林小蠹的描述;基于28S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ML树)显示,山东烟台小蠹样本与厦门口岸截获来自于澳大利亚进口辐射松原木的样本序列,以及德国样本序列和美国样本序列聚成一支,置信度为100%;样本COⅠ序列单倍型与海关截获的来源于新西兰辐射松上长林小蠹样本单倍型相同,明确外来入侵种长林小蠹已在我国定殖。该虫严重危害寄主树木根部。【结论】首次发现重大入侵害虫长林小蠹在我国的定殖与严重危害,已明确主要形态鉴别特征及初步侵害特性;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可用于开发快速鉴定技术和溯源分析,同时为虫害检测与监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家扁天牛是古建筑房屋木材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浙江龙游该虫1 a发生1代,成虫、幼虫均在木材中取食,幼虫6龄,以2~4龄幼虫在蛀道内越冬,4龄幼虫占78%,6月中旬始羽化,6月底至7月初为羽化高峰期,7月中旬终见;成虫羽化后,夜间出孔活动,爬行,啃食原被害木作补充营养,未见有迁飞行为.雌成虫平均孕卵数80.17(27~148)粒,卵单产或条产或片状无规则成块产于木材的缝隙、虫孔内,偶产木材表面.该虫适生在干燥、通风的古旧建筑房屋木材内.综合运用检疫管理、8%绿色威雷200倍液喷雾能有效地防治该虫.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中对长小蠹是一种已在我国海南建立种群的外来有害生物,预测其在中国的潜在入侵分布区,可为阻断其传播和早期监测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我国动植物检验检疫信息资源平台,对中对长小蠹在我国入境口岸的截获记录进行检索和统计。根据中对长小蠹现有分布记录,选取2组(5个环境变量和9个环境变量)相关性的气候变量,将中对长小蠹的本土生态空间与中国的生态空间进行对比,测试其在我国入侵过程中生态位保守性,然后基于2组环境变量在本土中美洲地区分别构建生态位模型,将其转移至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来检测模型,并预测其在我国的适宜生态空间和潜在分布区。【结果】我国中对长小蠹的截获主要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口岸,从木制品进口中截获。生态空间比对发现中对长小蠹在我国与其本土所占有的生态空间具有较大的重叠,其在我国的入侵过程中的生态位是保守的,然而与本土空间相比,我国所占有的生态空间存在较大的生态位空缺,表明中对长小蠹在我国的潜在入侵风险较大。在生态位模型预测中,与基于9个环境变量模型的预测相比较,基于5个环境变量的模型预测较为保守,基于2组变量的模型结果均显示中对长小蠹的适生区主要分布于中美洲、南美洲中部、非洲中部、澳洲北部和亚洲中部以及东南亚地区。中对长小蠹在我国的适生区主要在海南、台湾、广东等地,此外云南和广西南部等地的适生性亦较高。【结论】中对长小蠹在我国海南、台湾、广东等大部分地区存在入侵风险。本次预测结果与当前分布范围一致,这些潜在分布区多聚集在沿海地区,贸易活动频繁,有利于该害虫在入侵地建立种群并扩散;这些高风险地区应开展预警与监测,防止其从海南向大陆扩张或二次入侵。综合潜在分布分析和截获记录统计,我国广东珠江三角地区入侵风险最高,需要密切监控。  相似文献   

20.
近几十年来,伴随我国国际贸易的日益发展,天牛截获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据统计,2003—2016年我国共截获天牛718种(属),120 551种次,其中检疫性天牛34种(属),4 679种次,严重威胁着我国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安全。通过统计全国口岸2003—2016年进境截获天牛的数据情况,重点对天牛的种类鉴定、截获方式和来源国家地区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为我国的进境天牛检疫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