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风对林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风除对森林造成了危害外,还对树木的生长、形态以及森林生态等产生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发展,更多和更强的暴风出现的危险性日益增加。为了更好地理解风害对树木、林分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为森林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本文对近10年来国际上有关风对林木影响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表明,风对林木影响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1)风与林木的空气动力学关系;2)树木在风力荷载下其适应性的生长机理;3)树木对风的生理响应:4)森林风害的危险评估。所有这些研究大都在人工用材林中进行的。此外,本文还介绍了该研究领域需要开展的其它研究,如1)天然林或天然次生林的风害研究;2)风害形成的林窗和森林动态研究;3)风害对森林生态主要过程的影响研究;4).风害与森林管理研究。图3参61。  相似文献   

2.
夏季森林火灾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夏季森林火灾的特点,确立了以下几个重点研究领域:(1)定量研究夏季森林火灾对树木、林下植被以及人体的为害机制;(2)降低夏季森林火灾对树木生长和植物多样性负效应,以及对树木直接伤害的预防措施;(3)探索烧伤木的自然恢复机制和人工辅助恢复的技术手段;(4)建立典型森林可燃物烟气有害成分警示系统,建立扑救中防、避烟预案等.同时提出了实地调查、室内外模拟、时空替代法等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森林生态系统林木生长与耗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系统林木的生长和耗水是森林水分利用的研究重点,对当前推进节水林发展、抗旱树种筛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森林生态系统林木生长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指出常见的林木生长方法有普通测定法、年轮法、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等,并对3个林木生长模型(全林分模型、径阶分布模型、单木生长模型)的优劣和使用范围进行了比较;从叶片尺度、单株尺度、林分尺度和区域尺度分别比较了林木耗水方法的差异和优劣。通过综述,确定各方法的优劣和使用范围,以更好的指导科学实验,得出精确结果。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森林植被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73年以来,森林植被模型在美国就被作为森林生长模拟模型来使用,广泛用于评价林分目前的生长状况和预测不同经营管理措施下林分未来的动态变化。其能够模拟各种不同的森林类型和林分结构,包括同龄林、异龄林、纯林和混交林,以及单层混交林和复层混交林等。同时,森林植被模型能够模拟大多数主要森林树种、森林类型和林分条件在不同森林培育措施(包括疏伐、施肥等)下的变化状况。森林植被模拟体系还能够评价和预测病虫害和火灾等干扰因子对林分状况的影响。目前这个模型已经成为一个高度综合的分析工具体系。  相似文献   

5.
林分和林木生长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外林分生长和林木生长预测模型的研究概况。模型分成5种,即双因素林分产量模型、三因素林分产量模型、森林生长模型、群落动力学模型和产量形成的模拟模型。这些模型被归入3个类型:统计、物理—统计和动力—统计类型。森林生长模型,作为指导森林经营活动,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或经济效益,是最有实用意义的。因此,应该首先得到发展。为了从根本上克服栽培和经营上的盲目性,还必须发展从机理出发的产量形成的模拟模型。这项工作需要从事数学、森林气象学、树木生理学和土壤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员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过渡带中,从林窗内到周围环境进行沙地云杉(Piceamongolica)幼苗的调查以阐明其梯度变化。在沙地森林区,选择了一个形成年龄长达30年的大林窗,从林窗中央向周围森林作2个5m宽的样带,对沙地云杉幼苗动态进行了监测。幼苗距离林窗中心越远,个体越高,数量也越多。在林窗内,有很多幼苗,但是大多数的幼苗在它们长大之前就死亡了。相对于林木高度的动态变化,幼苗的死亡率在样带中的分布基本上有着相似的规律。沿着森林的边缘,幼苗的生长可能由于林窗中边缘光线渗透而得到暂时的提高。文中还讨论了自然森林的更新动态。结果表明在沙地云杉林里林窗干扰带能产生一个非均质的环境促进物种的更新,从而决定了该森林是一个多年龄层次的森林类型。图6参37。  相似文献   

7.
应用动态模型评价森林健康状况,预测树木或林分的生长与收获,以及在不同立地条件下采用某些特定的营林技术措施后林分的动态变化,一直是森林健康评价及管理的核心问题.当前在美国应用的两个森林动态评价及决策模型SIMPPLLE和MAGIS主要是用来评价当前林分状况、模拟林分发展以及预测不同经营管理方式下林分未来的动态变化状况,通过分析不同决策下森林植被的收获状况,选择最优化的管理措施以及实施措施的时间及地点制定最优化决策.针对现阶段中国森林健康评价中,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静态评价、缺乏空间信息数据和森林健康经营动态变化规律模型等问题,提出今后应针对中国实际情况开展切合实际的研究,开发出以促进森林健康经营为目的的动态预测模型和决策模型,提高森林健康的预测能力,完善森林健康经营综合评价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对森林多功能性认识加深及对森林多种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增加,森林经营受到更广泛的关注。传统设置样地比较经营活动效果的方式在时间上具有迟滞性,学者认为应采用数学模型对森林经营进行计算机仿真,森林生长与动力学模型在森林可持续经营中应用的作用愈加突出。文中对基于林分经营尺度的森林生态系统混合斑块模型(PICUS)进行引介,详细介绍了其2个基础组成模型——林窗模型与基于生理过程的3-PG模型,对PICUS模型的林木死亡率、更新、森林经营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地下过程等子模块进行了简要概述,并阐述了该模型在欧洲及中国的应用与启示,对于促进PICUS模型在实践中的推广应用以及提高人们对森林生长过程与动态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林窗概念、意义,以及林窗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关于林窗的概念较多,分别体现了林窗的各个侧面。林窗是森林的自身属性,林窗形成是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和发展的必然过程。总结了林窗的大小、边界木、形成木、物质和能量环境等特征的一些基础数据,还强调了林窗干扰时空格局研究的重要性。从林业生产实践的需要出发,阐明了林窗干扰和森林管理的问题。最后指出了林窗干扰研究需要重视数据的积累,重视植物生理学研究、林窗动态的长期监测,以及综合、分析和比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树隙是由一棵或多棵树木死亡引起的树冠开口,是世界上许多森林系统的主要干扰形式。林隙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土壤多样性,影响养分循环,维持演替后期森林的复杂结构。该文通过对林隙动态和林隙生态的叙述,重点强调了林隙通过影响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微环境,进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生长与发育。这能为森林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森林管理者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更加科学、精确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单木生长模型能准确预测林分的生长状况,对森林经营管理的科学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文中从单木生长模型系统设计的理论假设、与距离相关和与距离无关的单木生长模型系统、单木生长模型的方程设计类型、单木生长模型自变量因子的选择等方面对基于单木生长模型的森林动态模拟系统涉及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对单木生长模型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应加强单木生长模型随机效应和单木生长模型向林分尺度扩展的研究,以期为今后构建高度集约、精确模拟、使用便宜的单木生长模型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转化科技成果,发展优质种苗的目的出发,本着用途的广谱性、市场的需求性、开发潜力的深厚性原则,从赣南树木园内近1200种树种中优选12个树种作为打造母树林的备选树种,并对这12个树种的物候期、生长模型、生长节律、收获模型、林分结构规律等项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小陇山不同灌木林地改造模式林分树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多样性研究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而维持物种多样性是目前森林经营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本文运用点抽样方法研究了甘肃小陇山5种不同的灌木林地改造模式的树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带状割灌改造模式林分的树种较全面清理割灌模式丰富,Shannon-Wiener指数与Margalef指数较高,林分的树种多样性较高,林分内各树种分配较为均匀,带状割灌改造更有利于提高林分的树种多样性;在3种全面清理割灌改造模式中,改造日本落叶松模式虽然树种数与其它2种相同,但林分内树种分配均匀性差,集中性高。不同的改造模式对林分树种多样性的影响不同,这对提高和保持改造林分的物种多样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运用目标规划模型对湖南省国有武冈林场的森林树种结构进行优化,得到其理想的树种结构,然后计算出理想树种结构的信息熵和信息熵相对值,用于评价该场的树种结构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该场1990~1999年的树种结构信息熵变化不大,稍有增势,比理想的树种结构信息熵偏小,这说明该场现有的树种结构处于过于有序状态,即,人工干扰过大,会损失某些利用功能.该评价结果可为其森林经营结构的调整提拱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碳汇林基线情景低效针叶林,包括日本落叶松、杉木、马尾松、湿地松为研究对象,利用收集和调查的生物量与解析木实测数据,选择不同数学模型,通过曲线回归、非线性回归方法拟合模型参数,建立4个树种的单株生物量模型、胸径生长模型和树高生长模型。结果表明:4个树种的单株生物量模型、胸径生长模型采用相关系数较高、MSE值最小的幂函数模型、S模型拟合效果最好;4个树种的树高生长模型形式各异,日本落叶松、湿地松以Logistic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杉木以抛物线模型拟合效果最好,马尾松以S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检验结果表明,所建日本落叶松、杉木、马尾松、湿地松的生长模型预估精度均达到了95%以上,且都通过了F检验。  相似文献   

16.
面向虚拟森林经营管理的树木交互式参数建模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树木构筑概念出发,将传统的几何建模技术与树木形态结构结合,提出了一种交互式参数建模的方法.采用主干、枝条、叶片三类参数来描述和定义树木,约定了一系列的建模规则和参数化调节方法,并构建了一个树类.林业管理者通过输入熟悉的参数平台交互式地构建各种具有不同几何特征的树木,并且能够建立不同生长阶段的三维几何树模型,其模型简单且形态逼真,能够充分地表现树木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7.
Simulation models such as forest patch models can be used to forecast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 structural attributes over time. However, predictions of such models with respect to the impact of forest dynamics on the long-term protective effect of mountain forests may be of limited accuracy where tree regeneration is simulated with little detail. For this reason, we improved the establishment submodel of the ForClim forest patch model by implementing a more detailed representation of tree regeneration. Our refined submodel included canopy shading and ungulate browsing, two important constraints to sapling growth in mountain forests. To compare the old and the new establishment submodel of ForClim, we simulated the successional dynamics of the Stotzigwald protection forest in the Swiss Alps over a 60-year period. This forest provides protection for an important traffic route, but currently contains an alarmingly low density of tree regeneration. The comparison yielded a significantly longer regeneration period for the new model version, bringing the simulations into closer agreement with the known slow stand dynamics of mountain forests. In addition, the new model version was applied to forecast the future ability of the Stotzigwald forest to buffer the valley below from rockfall disturbance. Two scenarios were simulated: (1) canopy shading but no browsing impact, and (2) canopy shading and high browsing impact. The simulated stand structures were then compared to stand structure targets for rockfall protection, in order to assess their long-term protective effects. Under both scenarios, the initial sparse level of tree regeneration affected the long-term protective effect of the forest, which considerably declined during the first 40 years. In the complete absence of browsing, the density of small trees increased slightly after 60 years, raising hope for an eventual recovery of the protective effect. In the scenario that included browsing, however, the density of small trees remained at very low levels. With our improved establishment submodel, we provide an enhanced tool for studying the impacts of structural dynamics on the long-term protective effect of mountain forests. For certain purposes, it is important that predictive models of forest dynamics adequately represent critical processes for tree regeneration, such as sapling responses to low light levels and high browsing pressure.  相似文献   

18.
A model of tree diameter growth during the growth season was developed to standardize the forest data from different inventory dates. A diameter growth index is defined and its relation with the number of growing days is established. Parameters characterizing this relationship are estimated using accurate tree ring width measurements and other stand and tree related variables from the Swedish National Forest Inventory data for 1989. The residual analyses show that the model is an effective expression of the actual growth and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an earlier used tree growth model. Some climatic data are tested for model improvement, but no essential improvement is gained given the data available.  相似文献   

19.
对6年生珍贵树种多树种混交林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与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柚木(Tectona grandis)混交林、格木纯林以及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纯林相比,多树种混交林总蓄积量能提混高13.66-49.14 m^3/hm^2,不同树种以及同一树种在不同配置模式之间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及其年均生长量等指标差异显著。多树种混交模式中格木、降香黄檀的平均树高分别比相应纯林提高2.33%-30.23%和10.71%-19.64%,平均胸径分别提高了15.15%-27.27%和12.50%-20.83%。与格木+柚木混交林相比,多树种混交林格木、柚木平均树高分别提高了8.70%-21.74%和8.70%,平均胸径分别提高了24.59%-37.70%和33.33%-36.46%。综合分析表明,珍贵树种多树种混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格木、降香黄檀、柚木等的高径生长,促进干形发育,且在促进林木胸径生长上有显著作用,该模式对于珍贵树种长周期大径材的培育切实有效,但不同树种配置及其比例的改善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