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一重样本和二重样本,构建单木地下生物量模型,比较抽样形式对单木模型的影响;在杉木主要分布区进行区域尺度扩展方法比较研究,探索不同形式林分模型的优劣,为在林分水平上估算地下生物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78株杉木地上生物量实测样本为一重样本,以其中88株有地下生物量的样本为二重样本,在只利用二重样本和两重样本相结合2种情况下,分独立模型、仅利用二重样本的兼容性模型和两重样本相结合的兼容性模型,构建3种单木地下生物量模型;分基于林分因子的地下生物量模型、固定根茎比模型和基于林分因子的根茎比模型,构建3种林分水平地下生物量模型,分别进行地下生物量从单木尺度向林分尺度的扩展。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系统误差(ASE)、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RMA)、总相对误差(TRE)以及平均预估精度(MPE)对模型拟合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对模型在三省的拟合参数以及与样本量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与IPCC的根茎比模型的方法和参数进行比较。【结果】3种类型的单木模型拟合效果基本相同,决定系数(R2)均达到0.95以上,两重样本相结合的兼容模型取得了最优拟合效果;在区域尺度扩展时,基于林分因子的根茎比模型拟合效果明显优于固定根茎比模型(R2提高0.04~0.08,RMSE每公顷降低1 t左右);基于林分因子的地下生物量模型的拟合精度优于固定根茎比模型,但弱于基于林分因子的根茎比模型;地下生物量估测误差在三省之间表现出地域差异性,同一套方法在不同地区进行估计时无一致性规律。【结论】两重样本相结合的方法可提高单木地下生物量模型的拟合精度;增加林分调查因子能显著提高林分模型的拟合效果。固定根茎比模型形式简单,使用方便,在进行地下生物量大尺度扩展时可以取得较好效果。研究结果有助于单木地下生物量最优模型的筛选、构建,可为单木模型区域尺度扩展提供准确、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综合运用林学知识和测树学知识,构造了一个评价人工同龄纯林林分经营水平的公式。这里林分经营水平指标;H_(max)——某一地域范围内与被评价林分的树种年龄起源都相同的最大生产力林分平均高(米);min——被评价林分中最矮一株树的树高(米);被评价林分的平均胸径(厘米);D_(min)——被评价林分中最细一株树的胸径(厘米);N初——被评价林分的造林密度(株/公顷);N现——被评价林分的现实密度(株/公顷);L行和L株——被评价林分的平均行距和平均株距(米);距离较大者为行距,用L行表示;距离较小者为株距,用L株表示;K——主管部门根据科研成果规定的控制林木配置形状的最佳配置系数。 通过要求C→1+0可达到以下三个目的:①在不间伐林分中促进提高人工同龄纯林的林分经营水平;②在间伐林分中促进实施国家抚育间伐规程;③为程序造林和用计算机管理人工同龄纯林提供一条基本参考曲线。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x轴表林分年龄,以y轴表C值。这条基本参考曲线就是y=1。在x>0,y≥1区域内。C→1+0的程度越大,表明林分的经营水平越高;反之就越低。 本文解决了任意两纯林间因立地条件、林龄、树种等多因素的影响难以实现的林分经营水平的比较问题。为把竞争机制引入森林经营,打开了一条通路。  相似文献   

3.
不同林分形数是否影响林分的疏密度,通过论证和计算得出答案。  相似文献   

4.
生存着的林分与树木的生理形态有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在外貌上表现在树冠的郁闭上,所谓郁闭度就是相互邻近的树木,侧枝互相接触的程度. 郁闭度是林分特征的表现. 郁闭度的变化依赖于树龄、树种对光的要求、土质、风的影响和其他因子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对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米槠林分与杉木人工林分的燃烧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米槠林分比杉木林分林内日均光照强度小,日均温度低,相对湿度大,林下植被含水量高,可燃物的水分贮量大,易燃危险物负荷量占总负荷量的比率低,其有效潜在能量占总潜在能量的比率亦较低,因此米槠林分的燃烧性低于杉木林分,米槠林分具有较强的抗御火灾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树木和林分随着年龄的增大,其各种调查因子(直径、树高和材积等)所发生的变化称为生长,变化的数量为生长量。它是各项调查因子与时间因素相联系的产物。林分生长量是反映林地生产力的综合指标,也是组织林业生产和确定木材产量的重要依据。及时而准确的测定林分生长量,分析和研究林木生长规律,改善经营管理措施,从而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所以测定林  相似文献   

7.
8.
望天树人工林林分生长与林分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不同地区营造的人工望天树林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营造的望天树人工林的林分密度与林分生长及立地条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营造人工望天树林较佳的规格和方式.结果表明:造林规格以2.5m×2.5m、3.5m×1.5m、3.5m×2.5m、3.0m×2.0m较佳;人工营造的望天树林的个体不论是高度生长还是胸径生长都要远远大于天然林中的望天树个体;立地条件是影响望天树人工林生长量的因子;在其分布区域进行望天树的迁地保护,扩大其种群数量及生存的区域和范围,是保护这一珍稀树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林分密度是影响林分生长的重要因素。经过查阅相关文献,阐述了相关学者对杉木林分密度与林分胸径、树高、蓄积量、株数之间关系,以及杉木林分各个生长阶段密度指标的选择等研究结果,认为林分密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林分的内部结构,直接影响了林分的生长状况,故在杉木林分的整个生长过程中都应对其密度进行控制,以实现营林工作的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落叶松人工林单木和林分水平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使之既在数据采集区域内能够表征不同水平下的差异程度,又具有较强的通用性。[方法]基于64株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样木生物量实测数据和40个每木检尺样地数据,在考虑和未考虑林龄2种情形下,利用哑变量和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方法相结合,构建单木和林分水平的一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1)地上及全株生物量模型单木水平下的R~均大于0.95,林分水平下的R~均大于0.78,(2)利用哑变量考虑林龄因素后,单木水平下各评价指标总体稳定,参数b值范围从0.905 5~2.512 5减小为1.047 0~2.202 8。林分水平下R~2提升0.201 9,参数b值范围从0.071 1~1.560 7减小为0.781 1~1.055 1;且具有更小的TRE、MPE和MSE。(3)利用对数转换的线性回归模型,全株及各组分生物量模型残差的分布趋势均平行于横轴。[结论]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和哑变量相结合的方法灵活、建模过程简单、模型稳定性好,适用于不同因素下落叶松人工林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构建。林龄因素对林分模型拟合效果的改善更显著,在建模过程中,单木模型可以不考虑林龄的影响,而林分模型需要考虑林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各240株的杉木和马尾松立木材积实测数据,以及100个杉木和80个马尾松样地的调查数据,对基于单木和林分水平一元与二元模型的预估误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单木水平还是林分水平模型,基于一元模型得到的估计值,其相对误差基本位于-40%~+60%之间,最大极差可以达到2.5倍以上;一元材积估计方法的精度要显著低于二元材积估计方法,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基于一元材积公式计算的样地蓄积数据,不宜用于森林质量和森林生产力等方面的评估。建议逐步建立各主要树种的二元林分蓄积模型,不断完善森林调查计量体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样地调查,分析了不同结构草类-落叶松林和杜香-落叶松林林木分布格局特征。研究表明:(1)年龄36 - 65年草类-落叶松林和年龄54 - 63年杜香-落叶松林分布格局中,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聚集分布所占比例分别为6.2%、50%、43.8%;(2)按林型分,草类-落叶松林分布格局中,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所占比例均11.1%,聚集分布占77.8%。杜香-落叶松林分布格局均为随机分布;(3)树种组成在6落4阔 - 10落范围内,草类-落叶松林和杜香-落叶松林分布格局主要为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两种类型。聚集分布主要集中在树种组成7落3阔 - 9落1阔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以Richards和Schumacher模型为原型,利用地位级指数代替地位指数来反映林分的立地质量,通过选取不同的密度指标,分别拟合蒙古栎间伐、未间伐林分的断面积、蓄积量生长模型。结果表明:选用不同的密度指标直接影响着模型的预估效果,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选用林分密度指数作为密度指标时预估效果更好,且Schumacher模型要优于Richards模型;林分蓄积量生长模型选用林分断面积作为密度指标时预估效果更好,当认为模型中的渐近值参数只与立地质量相关、而与密度无关时,选用林分断面积作为密度指标的Richards模型要优于Schumacher模型,而在Schumacher模型渐近值参数中引入密度指标后,对林分蓄积量的预估精度又要略优于Richards模型。建议在研究蒙古栎断面积、蓄积量生长模型时,分别选用林分密度指数和林分断面积作为密度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14.
编制林分形高表估测林分蓄积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利用建立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的样地数据资料和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样地数据资料计算林分形高,编制林分形高表估测林分蓄积量的方法,通过林分形高模型自检和实践检验,表明编制现实林分形高表是非常必要的,且编表方法是可行的,认为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连续清查中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东北林区天然林林分结构及林分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林分整个生长过程中,各生长因子之间是遵从一定规律的,而林分直径株数分布规律是林分结构的基本规律,是树种生长环境条件及经营措施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合理的林分结构是充分发挥森林各种功能的基础,研究林分的直径株数分布结构,可以为林分产量的利用价值及林分收获、森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油松地理种源—林分—家系3水平的苗期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油松3个种源,18个林分、54个半同胞家系的苗期6个性状,进行了3水平遗传变异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家系间生长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林分间差异不显著,效应呈种源>家系>林分,种源的遗传变异参数最大,选择效果最大,在选择优良种源的基础上选择优树,其育种效果将会更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油松3个种源、18个林分、54个半同胞家系的苗期6个性状,进行了3水平遗传变异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家系间生长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林分间差异不显著,效应呈种源>家系>林分,种源的遗传变异参数最大、选择效果最好,在选择优良种源的基础上选择优树,其育种效果将会更好。  相似文献   

18.
林地及林地上生长的森林是木材生产企业的基础资产。由于森林生产投资额大、时间长,森林土地所有者所担责任就更大更重;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森林地价和林价估算,在森林生产中具有第一重要地位。森林地价和林价估算是不动产估价的一个分支。由于森林投资的长期性质,在研究和应用其评价技术时必须谨慎周密。在森林生产中,可以直接应用的市场价一般并不存在,有的只是没有全面反映投资价值的市场价。传统上采用的林地市场价一直几乎完全是以现实林地上的林分换算值作为依据,它几乎完全不考虑林地继续生产林作的可能性。采伐迹地的买卖普遍以武断确定的剩余价作为依据;这种剩余价通常根据其他某种土地利用(如农业)来确定。随着许多林业企业的不断发展,要求对林地有更多的投入,于是对林地的竞争  相似文献   

19.
林分密度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分密度是林木速生丰产的重要因子之一。世界上很多林业发达的国家为了使单位面积上立木的生长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果,相继深入开展了林分密度的研究工作。我们根据数年来的工作实践,参考有关的科研资料,就林分密度的意义、研究概况、研究的理论依据、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以及研究林分密度的途径和方法作一个综合性的概述,供同志们参考。不妥之处,敬祈批评。  相似文献   

20.
云南沙棘(Hippophae rhamnodes subsp yunnanensis)主要分布于中甸高原的侵蚀高原面及德钦地区云岭山脉的残遗高原面上,呈两个狭长地带。但在分布区内,沙棘的分布范围又受气候、土壤和地形条件的制约,而且随局部气候、土壤、地形条件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林分类型,导致了林分组成、结构、生长和结实能力的差异。本文根据调查结果,对沙棘的分布规律、林分类型及其演替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沙棘林的经营管理及宜林地选择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