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浅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与沙棘生态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勇 《沙棘》2005,18(3):33-35
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总面积64km2,水土流失面积45.4km2(水蚀面积33.7km2,风蚀面积11.7km2),占总面积的70.9%,其中侵蚀模数大于5000t/km2·a的强度水蚀面积14.65km2,占全国同类面积的38.3%,多沙粗沙区面积7.86万km2。境内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年均输入黄河泥沙16亿t。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破坏了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剧了干旱、荒漠化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而且造成了黄土高原地区贫困,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大量泥沙淤积在黄河下游河道,使河床不断抬高,成为地上悬河,是黄河危害的主要根源。加…  相似文献   

2.
1 晋西地区水土环境形势严峻晋西水土流失区地处黄土高原东部 ,黄河中游晋陕峡谷东岸 ,西以黄河为界 ,东至晋中盆地 ,南抵汾河入黄河之滨 ,北达山西边境 ,行政区包括 2 8县。目前这里水土资源紧缺 ,水土流失加剧 ,生态环境恶化。依据地貌特征 ,晋西水土流失区可分为晋西黄土高原沟壑区、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晋西黄土缓坡丘陵区 3个类型区。晋西水土流失区土地总面积 4 .6万 km2 ,占全省总面积的 2 9.6 %。其中 ,耕地为 86 .5万 km2 ,人口36 2 .6万 ,区内广泛为黄土所覆盖 ,植被稀疏 ,水土流失面积达 3.3万 km2 ,占总面积的 71.7% ,土壤侵…  相似文献   

3.
蕤仁是一个在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尚未被利用的、有显著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灌木树种,特别适宜阳坡造林,在我国西部的生态建设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阳坡在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的地位1.黄土高原之痛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黄土高原,地跨青、甘、宁、蒙、陕、晋、豫7省区,总面积达43.16万km3。以水土流失及其后果为主要形态的生态地质灾害,使黄土高原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和经济最为贫困的集中地带。据多年观测资料,仅黄河每年平均的泥沙流失量就达16亿吨之多。16亿吨是个什么概念?如果用这些泥沙修筑长城的话,可以修4万公里,长度可绕地球一圈!…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8%,土壤年侵蚀量达50多亿吨,并以每年1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其中西部地区占80%。由于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等西部地区毁林毁草开荒、林草植被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每年因上游水土流失直接输入长江、黄河的泥沙达20多亿吨,形势十分严峻。所以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使水与土,生存与发展达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刘欣伟 《沙棘》1998,11(4):3-4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全球最为瞩目的环境问题之一。我国黄土高原总面积为64万km~2,而水土流失面积达43万km~2,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为16亿t,是产生风沙灾害、泥沙淤积、泥雨天气、黄河洪水灾害和断流的策源地。  相似文献   

6.
蓝洁 《林业调查规划》2002,27(Z1):70-73
会泽县国土面积 5 883 93km2 ,水土流失面积 3891 4 3km2 ,占全县总面积的 6 6 1% ,每年流失土壤达6 0 0万t。全县侵蚀模数为 32 5 6 0 2t/km2 ·a。据此 ,根据会泽县水土流失特点及成因 ,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六年间 六变化——我省实践退耕还林工程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地处我国西北部,全省东西狭长,地域横跨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分属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和内陆河三大流域.北部有腾格里、巴丹吉林、库姆塔格三大沙漠。山沙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0%以上,是个多山、多沙、多灾、水土流失严重、森林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的省份,生态区位重要。全省有15~25度的坡耕地1994万亩.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总面积近8.7万平方公里,属森林草原、干旱半干旱草原向荒漠化草原过渡地带。风大沙多、降水稀少、日照丰富、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是主要自然特点。全市地貌类型主要分五类,毛乌素沙地占29%,库布其沙漠占19%,干旱硬梁区占29%,丘陵沟壑区占19%,沿黄河、无定河流域占4%。全市水土流失面积约4.7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54%,沙漠化土地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占49%。特殊的地理和自然特点,决定了鄂尔多斯市成为国家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这个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特…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中的水土保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部地区是指陕西、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云南、广西、贵州、四川和重庆等12个省、市、自治区。西部地区地处我国长江、黄河和珠江流域的中上游,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最显著的特点是西北缺水,西南缺士。西部12省(自治区、直辖市)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本文对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现状以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进行系统综述,从而对西部大开发中“开发与环保并举”的措施及必要性建立起清晰的认识。 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状况 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0多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成就、经验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是跨世纪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区由南向北跨 2个气候带 ,有关中平原区、渭北高原区、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长城沿线风沙区等四大地貌类型区。涉及榆林、延安、铜川、宝鸡、咸阳、西安、渭南 7个地 (市 ) 6 0个县 (市、区 ) ,占全省总面积 2 0 5 6万 hm2的5 6 .6 %。由于历史的原因 ,解放初我省“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仅有 4% ,水土流失面积约 90 0多万 hm2 ,沙化土地面积达173万 hm2 ,输入黄河的泥沙量超过 8亿 t/ a。解放后 ,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和植被建设 ,到 1977年 ,森林覆盖率…  相似文献   

11.
贵州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从贵州古树名木现状、古树生长发育规律及环境条件对古树影响出发,分析古树名木衰老原因及其复壮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贵州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无刺丰"与"深秋红"沙棘品种的选育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铨  赵勇 《沙棘》2004,17(4):7-9
1990年从芬兰和俄罗斯引入沙棘优树或品种沙棘种子45份,于1991年在阜新县育苗,1992年造林,1995年和1999年在阜新市郊区经两次易地移栽,2001年取其分生株,植于内蒙古库伦,经14年的多次被动迁移过程,最终以实生选种法选育出两个沙棘无性系品种。“无刺丰”全株无刺,树冠披散形,采果容易,单株产果量可达20kg,宜作经济型林木栽培。“深秋红”为无刺或少刺的主干型灌木或亚乔木,果实密集、色红、鲜亮,并经冬不落,为我国北方理想的秋冬景观型品种。  相似文献   

13.
浅谈园林树种的选择配置与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园林绿化工作中,园林树种的选择搭配与病虫害的发生有一定的必然联系。文章从不同侧面阐述了二者的关系,并提出了通过合理选择配置园林树种防治和减少病虫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陇南市是甘肃核桃主产区,栽培面积大,病虫害种类多,核桃枝干病虫害尤为严重。对陇南市核桃腐烂病等4种病害和云斑天牛等8种害虫的危害特征、发生规律进行了调研,提出了综合防控技术措施,为当地核桃产业发展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钦州,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说古老,因为她已历经1400年的沧桑,在历史上曾写下过辉煌的一页,在中国近代史上曾涌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冯子材和刘永福等著名历史人物;说年轻,因为1994年撤地设市至今只有14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她犹如一颗明珠闪烁在北部湾畔。  相似文献   

17.
喷播绿化与喷播机械的技术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喷播绿化种植技术及部分国外喷播机械,分析了喷播机械的结构特征及应用范围,论述了喷播设备的国产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城市森林与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针对目前城市绿化中存在的生态环境效能低下 ;绿化维护成本高 ;绿化的社会价值未能充分体现等主要问题 ,提出将城市森林建设作为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在阐明城市森林概念和范围的基础上 ,论述了城市森林的主要生态作用。并提出了城市森林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野生五味子就地保护抚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野生五味子的用途及市场开发前景。阐述了就地保护抚育管理措施。同时介绍了五味子抚育管理方法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森林的各类灾害影响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文章从生态学、自然资源学、灾害学的观点入手,分析了中国森林的基本现状,探讨森林灾害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抗灾防灾的对策,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