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唾液,是从人口腔的腮腺、颌下腺及穴位名为“金津”、“玉液”、“海腺”、“聚泉”、“里唇”的地方分泌出来的无色、无味的液体.这些唾液对于人体来说,简直是“琼浆玉液”、“金汤甘露”,含有较多有益健康的物质,是人们自身具有的养生、延寿、抗衰老的保健珍品。离休后,我在报刊上看到:“叩齿、运舌、咽唾液”能改善血液循环、帮助消化、治疗疾病等的报道,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实践起来。自1986年6月开始,每日晨起洗漱后,用10分钟左右  相似文献   

2.
鸟类的巢穴     
鸟类的巢穴解庆珂巢穴是动物体养生息的场所,故此,动物大都具有建巢造穴的本领。要说动物筑巢技术最高超的还是鸟类。鸟类造巢奇特多样,精美而灵活,因而鸟类有“建筑师”之美称。全丝燕以其唾液为主所筑成的巢是名贵的中药,也是高档宴席上的佳肴.家燕衔泥筑巢的本领...  相似文献   

3.
“梅、兰、菊、竹”号称花之四君子,而其中最有君子之风者,非兰花莫属!兰花之香幽远,沁人心脾。古人有云:“书之骚,草之兰,果之橄榄,可称三绝”,又有所谓“竹有节而啬花,梅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惟兰独并有之”,把兰誉为“香祖”、“王者香”、“天下第一香”。  相似文献   

4.
水果有“雌雄”之分,而“雌”的水果比“雄”的水果味道更好。比如:桔子底部的蒂结,大者为“雌”,小者为“雄”。“雌” 桔个儿略大,“雄”桔则明显小。“雌” 桔皮薄、核小且少,  相似文献   

5.
兰蕙,为兰科兰属诸品种的泛称.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记载.如《家语》云:“与善人处,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俱化.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又《猗兰操》云:“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香蕙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草,今之独茂与众为伍.”《楚屈原离骚》云:“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余阮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由于这些赞扬出自妇儿皆知的古代名人之口,俱有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仍时被人们所引用.  相似文献   

6.
养兰     
《说文》有云:“兰”,香草也,字亦作“”。《本草纲目》曰:“兰”有数种:“兰草”与“泽兰”生水旁,“山兰”即兰草之生山中者,“兰花”亦生山中与“山兰”迥别。生近处者,叶如“麦门冬”而春花,生福建者,叶如“菅茅”而秋花。在植物学中,兰科有700余属,共一万七千余种,大别为“地生兰”与“气生兰”两类,“中国兰”大多数是地生兰,“中国兰花”有“草兰”与“蕙兰”两类:(甲)“草兰”,亦称“山兰”,叶长而宽,(乙)“蕙兰”亦单称为“蕙”,叶同草兰而稍瘦。  相似文献   

7.
朴素·朴树     
《云南林业》2004,25(3):24-24
“朴”意之一:未经加工的木材。王充《论衡·量知》:“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朴”;而“素”意之一,乃为白色生绢。古乐府《上山采蘑芜》:“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把这两个词素相加,即“朴素”。“朴素”者,质朴无华,或俭朴之谓也。《后汉书·明德马后纪》:“车骑朴素,无金银之饰  相似文献   

8.
“云南”名称的由来,说法有二:其一,新篡《辞海》注:“旧以在云岭之南得名”;其二,《云南通志》载:“汉武元狩间,彩云见于南中,遣使迹之,云南之名始此。”  相似文献   

9.
曲解     
老子《道德经》曰:“曲则全”。清世祖批曰:“圣人动必循礼,理之所在,虽曲亦道也,故与物不迕而能全。”孔子《系辞传》曰:“曲成万物而不遗”。尝博求天地之理,统观万物之情,乾取其旋,坤取其转;四时取其循环,七宿取其周天;山取其回,水取其绕,龙取其蟠,虎取其踞,鸟取其回翔,松柏  相似文献   

10.
杨名 《湖南林业》2002,(12):33-33
古人说:“书之骚,草之兰,果之橄榄,可称三绝”,“竹有节而啬花,梅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惟兰独并有之,”把兰誉为“香祖”、“国香”、“王者香”、“天下第一香”、“花中君子”等等。从古到今,国人都酷爱兰、崇尚兰,兰为正气之宗。国兰,是中国兰花的习称,系我国原产的10大传统名花之一。国兰花葶高出,叶色亮绿,四时常青,潇洒矫健,风度翩然;花开四季,花姿俊秀,香气远溢,清雅出顽强的生命力。国兰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品种繁多。有株型矮小、早春2~3月开花的春兰系列:有叶秀花多、4~5月开花的蕙兰系列;有叶短直…  相似文献   

11.
云杉 《国土绿化》2005,(8):47-47
青山泽林薮积草(1),取之有时(2)。用之有时,莫残童树斩花枝。斧斤以时入山林(3),物候有日。生息有日,飞沙走石实太迟。注:(1)管仲《立政》句:“山林薮积草,天财之所出,以时禁发焉。”(2)朱熹语:山林应“取之有时,用之有节。”(3)孟子语:“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采桑子·禁节令@云杉  相似文献   

12.
据报载,广东有四大名石:英德英石、信宜玉石、肇庆砚石、云浮云石。此说为广义之石,不仅包括观赏石,也有材用石。而本文要探讨的仅限于庭园中点缀景石,亦称园石。 有云:“园林无石不秀”,真谛。试问古往今  相似文献   

13.
试说园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墙这种建筑在中国到处可见,也是最古老的建筑:《书·五子之歌》“峻宇雕墙”.诗经《墙有茨》“墙有茨,不可埽也”.《将仲子》“将仲子兮,无踰我墙”.《论语·季氏》“而在萧墙之内也”.几千年来的小至墙壁、院墙,大至城墙、万里长城,墙的形式之多,数量之大,恐怕是世界之最.作为中国园林雏形的帝王苑囿,民间园圃,这些形声字周围的那一圈是代表墙垣或藩篱的,可见“围墙”也是早已有之.近代、现代园林也大多有墙,但墙的功能已扩大了,样式更多了.  相似文献   

14.
张志尧 《森林与人类》2005,25(12):70-79
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庄子在《逍遥游》中,描述过一个使人向往而遥远的北溟。庄子在《逍遥游》记述说:“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庄子又说:“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着意抒写《逍遥游》的庄子,借《逍遥游》表达了他道家思想的真谛:最初始的地方,往往孕育最巨伟的力量:在无尽远的、虚渺的北方,有令人神往的、由鱼幻变的大鹏鸟;只有在最虚渺的本原,才会孕育如此惊人的造化与伟力!古人留下的传说,给后人带来无尽思索,然而,是否真的存在一…  相似文献   

15.
谈到黄精,五代时徐铉的《精神录》里讲了个故事:“临川有士唐遇,虑街婢女,婢逃入深山中,饥饿难忍,拔一草根,食之颇甘美,久食不饥,一夜宿树下,听见风声,疑有虎来,急腾身而上树梢,从此夜宿树上,日行山中常吃小草,亦无所苦,后为其家人采樵所见……向其如何充饥,指山中一草,拔数茎而归,识者辩认,乃黄精也”。这与近代医药学家葛洪讲“黄精,甘美易食,凶年可与老少代粮,谓之米脯”的说法是一致的。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中写道:“太阳之草名曰黄精,饵而食之,可以长生”,唐代两位大诗人都赞扬过黄精,杜甫说:“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白居…  相似文献   

16.
楸树Catalpa bungei,C.A.Mey.(亦称梓、梓桐、木王、金丝楸、线楸等)。“梓或作仔、楸类,一名木王……木莫良子梓”。楸树生于山谷间,今处处有之,与梓树木同末异,本草李时珍云“楸即梓之赤者也”。《諀雅》云,“楸美木也”,又曰“按楸有行列,茎干乔耸凌云,华(花)高可爱,至秋垂条线,俗谓之楸线”。“其木湿时脆,燥则坚,良木也,曰皮及叶味苦,小寒无毒,主治吐逆、杀三虫及皮肤病,敷恶疮疽痈肿,除脓血,生肌肤,长筋骨,有拔毒排脓之功,为外科要药”。 楸树在我国栽培已有2600年以上的历史,例如诗经“鄘风”篇中云“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爱伐琴瑟”;《小雅》“维桑与梓”;庄子:“宜楸、柏、桑”;史记:“淮北常山以南,河济之间千树楸”;《菊谱丛语》“汝州楸树极多”;《淮南子》“乐器之材必轻而脆,弹弦而发声”。这说明古人对楸树的栽培及利用十分重视,称之为木中之王,就是现在也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楸树为落叶乔木,高达30米,胸径60多厘米,树冠窄长呈尖塔形,树干端直雄伟,花朵美丽,为优良用材和观赏树种,性喜深厚肥沃湿润土壤并能耐稍带盐碱之地,但不耐瘠薄,  相似文献   

17.
河西人民俗有“有林才有雨 ,密林好积雪 ,赖积雪之水 ,资灌溉之利”之说。祁连山孕育了苍翠的林木 ,涓涓细流滋润着河西走廊 ,使那里的人民得以繁衍生息。从历代封建王朝至近代 ,都把祁连山视为“生机之源”、“养命之根”。正如《河西志》记载 :“河西人民把祁连山区当作命根子和铁饭碗 ,没有祁连山的森林 ,就没有衣食住行的来源。”护林养泉是保护河西农牧业生产的重要举措。历代王朝在政局稳定时较为重视护林养泉 ,而在政局动荡之年 ,森林往往遭到破坏。清代前期沿明制 ,严禁砍伐 ,而后政令废弃 ,无人保护 ,森林操于驻军 ,滥事采伐 ,影响…  相似文献   

18.
柿子营养丰富 ,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葡萄糖、果糖及钙、磷、铁等矿物质 ,被人们誉为“果中圣品”。柿子既能生食 (去涩 ) ,又能熟食 (放软 ) ,还可加工成柿饼、柿糕、柿干、柿面等。因柿面、柿干耐贮存 ,故又有“木本粮食”之称。柿子不但营养丰富 ,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载 :“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 ,其味甘而气平 ,性涩而能收 ,故有健脾、涩肠、止血之功”柿子具有清热润肺、止渴之功效 ,主治火燥咳嗽、嘴干出血、胃热肠燥、痔疮出血等症。柿蒂性温 ,味苦涩 ,能下气降逆 ,对治疗呃逆、嗳气等有奇效。柿汁可解蛇毒…  相似文献   

19.
近日,友人来访,见室内挂有郑板桥《书法四屏条》,遂送来《郑板桥全集》,适我酒后茶余之闲顺手翻阅。见《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中有如下之句:“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以此语告其弟。代为教养其子,“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大概板桥先生还嫌说得不透,于“书后又一纸”中云:“所云不得笼中养鸟,而予又未尝不爱鸟,但养之有道耳。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枝践茂密,为鸟国鸟家。将旦时,睡梦初醒,尚展转在被,听一片啁啾,如云门咸池之奏;及披衣而起,面嗽口啜茗,见其扬翚振彩,倏往倏来,目不暇给,固非一笼一羽之乐而已。”他把房前屋后种植树木,引来群鸟啼鸣,往来飞舞之状,说得如此活灵  相似文献   

20.
杨柳同科异属,古代有时分称,有时则混称。在公元前21—16世纪,夏末成书的《夏小正》里有:“正月柳梯”和“三月萎杨”;在《诗经》里,有“折柳樊圃”和“东门之杨”;清陈扶摇在《花镜》里说:“柳枝长脆,叶狭长;杨枝短硬,叶圆阔。柳性耐水,杨性宜旱,二木迥不相侔,何可因其并称而遂认为一木耶!”。这已把杨柳分得很清楚了。 但有的专指杨柳为柳树,如沈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