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首届"中国杨树产业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是一次回顾过去、总结成就的经验交流会,也是一次展望未来、共商大计的发展研讨会,必将对我国杨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下面,就我国杨树产业发展的有关问题谈几点意见。一、发展杨树产业是加快我国林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江苏杨树资源培育与产业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江苏省目前杨树总面积 1784 4 2hm2 ,总蓄积 2 36 1m3 ,杨树产业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合理经营和科学管理是杨树产业走现代化发展的核心。作者从遗传改良、定向培育、林农复合经营、人工林地力维护等方面分析了江苏省杨树产业的发展方向 ,对杨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杨树产业已经跨入和谐发展的康庄大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各位来宾,同志们:大家好!2004年12月首届中国杨树产业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在江苏泗阳成功举办之后,得到了广泛好评,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了我国杨树产业的快速发展。今天,我们又在美丽的湖南益阳召开第二届中国杨树产业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4.
江苏杨树资源及其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案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出江苏杨树资源及其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然后,从机制创新、三次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几个方面,研究了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方案;并从杨树资源培育产业、杨木加工产业和相关政策几个方面,提出了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从而为江苏林业和杨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具有建设性的和可操作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5.
《林业科技开发》2005,19(4):61-61
江苏杨树网(网址:http://www.jspoplar.cn或http://www.jspoplar.net)是隶属于江苏杨树产业技术协会的一个互动式信息平台,在江苏杨树产业技术协会成立的同时,开通江苏杨树网,其目的是以计算机网络为手段,配合江苏杨树产业技术协会,不仅为江苏乃至全国的杨树产业技术交流提供服务,推动科技合作,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在杨树产业的应用,而且为会员单位提供快捷的技术咨询和广告宣传服务,及时发布产业政策,分析江苏省和我国杨树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为各级领导和生产企业制订杨树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实现杨树产业的现代化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它也是江苏杨树产业的一个国际窗谊。  相似文献   

6.
杨树产业——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月19日,第二届中国杨树产业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会在湖南益阳举行,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司长魏殿生在开幕式上说:发展林业产业,满足社会需求,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也是林业的一项重大使命。随着社会的发展,杨树产业已经成为了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方面都发挥着重大作用。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杨树产业发展和各方面的关系,不断加大科技含量,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杨树产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杨树病虫害生态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树是我国重要的防护林和用材林树种,但病虫害的迅猛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本文在总结现有杨树病虫害防治方法的基础上,为杨树生态防治提出了建议,以促进杨树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树产业是以杨树资源为基础,以技术和资金为手段,有效进行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生产,以创造经济效益和满足人们的需求。根据世界人工林经营比较成功的国家的经验,鉴于我国目前森林资源数量与质量、木材产量及其林产品供需缺口的现状,发展杨树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努力增加森林资源,加速人工林  相似文献   

9.
宿迁市杨树产业的发展思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入地论述了宿迁市杨树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 ,提出了坚持 1个中心 (以提高全市杨树产业的整体效益为中心 )、突出 2个建设体系 (建设较完备的生态体系和较发达的产业体系 )、实施 3大战略 (实施科教兴杨、工程带动、体制创新 )的发展思路 ,以便将宿迁市的杨树产业做强、做大、做优 ,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10月19日~20日,由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国家林业局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管理办公室、中国林业产业协会联合主办,益阳市人民政府承办,来自18个省(区、市)的56个重点杨树产区县(市、区)和30多家企业的代表及部分专家共300余人参加的第二届中国杨树产业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在湖南省益阳市落下帷幕。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认为,这次会议是继2004年12月首届中国杨树产业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在江苏泗阳成功举办之后的又一次盛会,必将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是一个杨树产业大国,无论是在杨树资源分布上,还是在品种数量以及人工林的…  相似文献   

11.
窦范云 《湖南林业》2010,(11):19-19
近年来,湖南省沅江市把杨树产业建设作为湖区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载体来抓,杨树基地建设步伐加快,造林质量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全市拥有杨树面积9.2万公顷,其中杨树片林面积4.5万公顷,垸内大小四旁杨树1800万株,杨树蓄积量585.8万立方米,形成了环洞庭湖地区最大的杨树原料林基地。  相似文献   

12.
文章详细介绍了彰武县杨树产业的现状,分析了目前该县杨树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彰武杨树产业发展必须走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道路,形成产业链。以品种更新为重点,建立杨树苗木繁育基地;加大对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的投入;以开展“杨树产业”活动为重点,继续大力实施“三大绿色工程”;加强病虫害的防控,切实提高杨树管护水平,实施科技兴林。通过外引内培并举,做大做强木材加工业;培育龙头企业,增强龙头带动作用;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企业横向联合;拉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构建绿色通道,努力加快木材交易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南县林业特剐是杨树产业要加速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发展的机制建设问题,仍然存在着诸多障碍性因素,这些问题能否解决,以及解决得如何,事关大局,至关重要。杨树速生丰产,但形成产业需要一定的规模,规模效益的大与小依赖于经营机制的创新开拓力度。随着"发展速生杨、致富奔小康"为主题的杨树产业宣传,人们对于杨树的适应性、速生性、经济价值、生态效益的认识不断深  相似文献   

14.
杨树速生丰产林是我国北方主要的木材生产资源,但速生丰产林林地土壤退化问题,严重影响了杨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对杨树速生丰产林土壤退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相关的恢复对策,为有效防止杨树人工林土壤退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04首届中国杨树产业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组委会:喜闻"2004首届中国杨树产业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召开,我谨代表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全体人员向大会表示诚挚的祝贺!  相似文献   

16.
江苏杨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以杨树培育、加工为主的杨树产业在江苏特别在苏北地区得到较快发展,成为江苏林业乃至全国林业的一个亮点。杨树产业的兴起,有效地促进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已成为全社会公认的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增税的“四增”产业。持续、健康地推进杨树产业发展,需要全面实施“扩源———强库———畅流”三位一体的发展对策,并建立起配套的政策保障体系。虽然江苏杨树产业获得较快发展,但明显地带有自我起步和自主发展的色彩,产业基础、宏观管理、政策引导和相关扶持不够是江苏杨树产业大发…  相似文献   

17.
该文将辽宁与江苏的杨树产业做比较,指出了江苏杨树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从杨树栽培业和杨树加工业两方面总结了制约辽宁杨树产业发展的原因,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辽宁今后大力发展杨树产业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江苏杨树资源及其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系统地分析了江苏杨树资源及其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分析了其在WTO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更进一步研究江苏杨树资源及其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向政府等有关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平原农区林业的特点、平原农区杨树资源培育和开发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症结和出路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了平原农区杨树资源培育和开发利用的对策,提出了平原农区杨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20.
韩梅红  张胜 《中国林业》2008,(10):54-54
杨树具有生长快、成材早、适应性强、品种多、易改良和无性繁殖、用途广泛等多种优点,是发展木材加工业、城乡绿化、营造防护林和用材林的首选树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和林业工作者的喜爱。近几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日益受到重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绿化工作,强势推进林业绿化工程,给林业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加之,国际、国内木材市场涨声不断,受经济利益驱动,投资杨树生产一时成为热潮。作为一个林业工作者,笔者欣喜地发现,以杨树为主的营林建设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但同时,在杨树产业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正在影响着杨树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