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用外部性理论和博弈论解释了林农对公益林投入不足的现状,然后基于辽宁325户林农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了辽宁省产权制度改革对林农投入公益林的影响,主要从林农收入来源、林农对公益林补偿政策的了解及林农对公益林的投入意愿角度分析,得到了辽宁公益林产权制度改革的绩效,并以辽宁为例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绿色科技》2012,(8):228-229
指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和林农的切身利益是当前关注的焦点。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后不同的管护模式,政府、护林员、林农不同主体对公益林的不同看法和公益林管护过程中取得的成效等方面对生态公益林划拨到户后,生态公益林发展与管护情况进行了探讨,为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自从集体林权改革后,林农所获得的收益提升极大,但是现行的林权制度也要求林农加大经营生态公益林的比重,为国家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力所能及的贡献,但由于生态公益林的收益较低,导致林农对于生态公益林的经营具有较大的排斥性,不满足对于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和补偿的问题日益突出,基于此,探究了这一问题对于甘肃民勤县生态公益林管护效率和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与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组织机构、支撑机制、经营管理方法、管理政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当前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与林农利益之间的矛盾,提出了调整与完善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管理政策,实施重点区位生态修复工程等对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国家级公益林建设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生态公益林管护和补偿机制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集体林权改革后,广大林农从经营商品林中获益较多,而从经营生态公益林中获益较少,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压力大。从福建省生态公益林管护现状出发,探讨了管护与补偿机制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生态公益林管护办法和补偿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开展,林地产权逐步明晰,生态公益林权属发生了重大变化,林农个体拥有的生态公益林比例越来越大,生态公益林管理主体相对分散,补偿对象众多,尤其是对林农个体的补偿工作越来越重,这对公益林的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该文就公益林管理机制创新的必要性及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态公益林管护模式改革的实践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随着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完成,生态公益林经营中处置权得到了落实、收益权得到了保障、产权得到了明确。我国很多农户在集体林权制度激励下,开始承包生态公益林经营,公益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如何在生态公益林看管中规范、引导、激励林农,成为当前林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提出了深化公益林管护模式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晋江源头生态公益林地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进行了铁皮石斛林下种植技术研究,制定技术路线,筛选技术方法,提出了在安溪县桃舟乡吾培村开展阔叶树生态公益林中种植铁皮石斛,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建立林下种植中草药示范基地,为创新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新模式,增加林农直接效益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西和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分散生产的林农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林农个体经营和林业规模经营性质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公益林补偿低,森林资源保护形势严峻;林业生产短期效益有限,导致林农对从事林业生产热情不高;在林业生产中林农经营、管理等技术能力相对较差;资金投入不足;林业科技服务工作滞后;管理机制不健全、制度...  相似文献   

10.
陈小波 《湖南林业科技》2011,38(5):72-74,80
简述了祁阳县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剖析了新时期发挥生态公益林的生态、社会效益与提高林农收入的矛盾,分析了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生态公益林生态、社会效益与提高林农经营收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随着我国的林业改革深入推进,要求林业部门高度重视对生态公益林要加强管理。对我国的森林资源进行分类经营后出现了生态公益林,其主要宗旨是保护生态平衡,从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实现其社会公益性。林权制度进行改革后,落实了农户对林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突出了农民在林地经营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公益林由于其生态属性,与林农经营性的开发存在一定的矛盾,基于此,深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林改后公益林保护和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2001年辽宁省作为国家首批补助试点开始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生态公益林补偿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现行的补偿机制与林农收益差距较大,影响了林农建设和管理公益林的积极性。该文通过对公益林分等级补偿标准核算,得出补偿标准的范围,为生态公益林分等级补偿提供依据,并提出适合辽宁省生态公益林分等级补偿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生态公益林是森林分类经营的产物,它存在的宗旨主要是提供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国土保安等公益性、大众性服务和产品。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至此林权改革全面铺开。林权制度改革把所有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包含国家级公益林、省级公益林和天然林),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然而公益林的生态优先属性必然制约林农的经营。通过调研,对这些潜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公益林林农补偿标准不断提高,林农对林权的认识逐渐深化加强,为切实保障林农经济利益,维护公益林区生态安全及社会稳定,利用方差(Variance)分析方法及Excel数据处理功能对商城县2016年公益林兑现底册中林农补偿面积分配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全面掌握全县补偿面积分配布局与现状,尤其是流转大户的规模和数量及其存在的真实性,为做好商城县公益林林农补偿资金兑现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三门峡市陕州区国家级公益林地类、林种、生态区位、权属等结构,公益林管理的组织结构与人员、国家补偿、建设项目等情况,以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林农保护森林资源意识不强、护林积极性不高,乡镇林业站专业技术人员和护林员不足、技能较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未能达到林农心里预期,护林员培训效果不理想,资金投入不足、管护设施有待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强化宣传、提升林农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充实、培训基层林业管理和林地管护人员、提高公益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技能,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促进国家级公益林综合利用,提高造林与林地经营管理技术水平等提升国家级公益林管护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广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后,森林资源管理存在采伐制度不完善,公益林经营与补偿脱节,林农个体经营与林业产业化发展相矛盾,林权流转制度不健全,森林资源安全风险加大等问题,提出了严格采伐限额管理,完善公益林管理经营机制,构建新型林业合作组织关系,建立健全林权流转体系,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介绍辽宁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经营和举措:从林农的期盼与需求入手,在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发展林地经济、强化公益林补偿和完善融资体制政策四个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创新机制,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8.
福建林权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福建省林权制度改革情况的专题调研,认为林权改革使林农造林育林积极性、山林集约化经营程度、林农林业收入都有显著提高,林业产业发展步伐也显著加快。同时福建林权改革实践也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是否会出现大规模乱砍滥伐、经营小农化倾向、动摇农村基层政权建议、削弱生态公益林保护等问题作出了最好的回答。文章对当前林权制度改革提出相应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广西3县7个村镇334户林农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对广西林农认知和参与林业科技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权改革后的广西大多数林农拿到了林权证,80%以上的林农关注过乡政府或村委会承办的林业知识宣传栏,但仅有47.6%的林农在分到林地后接受过林业知识或技术培训,43.4%的林农接受过林业专家的林业科学技术指导;另外,通过林农林地拥有量与愿意参与林业科技服务活动的相关性分析后发现,林地较多的林农需要科技服务的意愿要强于林地较少的林农,林地越多的林农进行经营管理的活动就越多。由此可知,广西林农对于林业科技服务的认知和参与程度还不是很高,有待相关管理部门和研究学者进一步研究,找寻其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分析当前莆田市国有林场经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提出全市国有林场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经营管理改革应对措施和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