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为探究现代社区口袋公园如何更好地满足使用者需求,打造高品质的城市生活,以深圳市福田区景田片区9个口袋公园为研究对象,以社区生活圈营造作为切入点,采用行为观察、现场拍摄记录、问卷评价等方法,从多角度分析不同类型口袋公园基本现状、居民的使用满意情况,和使用者行为特征、使用需求,总结出公园现状特色缺失、同质化,互动空间缺失、功能单一,布局不合理、可达性差,以及设施配套与需求错位等问题。并从居民生活圈打造和需求出发,提出建设多样化公园,空间叠加优化布局,构建功能合理、布局完善的公共设施体系,以及打造宜人尺度的绿色开放空间等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使用后评价(Post-occupancy evaluation,POE)原理,采用问卷调研、实地考察与观察等方法,从使用者行为和使用后满意度两方面综合评价徐州城市公园的使用状况。结果表明:1)公园使用者行为存在一定规律性,活动时间集中在晚上7∶00—8∶00,出行方式以步行为主;使用者来公园的目的以散步居多且偏爱林荫小道。2)使用者对公园使用设计与建设总体比较满意,满意度存在区域差异性,其大小为铜山区鼓楼区泉山区云龙区贾汪区。3)在交通出行、居住环境、公园安全、公园绿化和服务设施5项指标中,使用者对公园绿化满意度最高,服务设施满意度最低,其主要存在座椅等休息设施、厕所和健身设施少等问题。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增加座椅、厕所、健身等基础设施配置,以提高徐州城市公园整体游憩质量,并注重区域差异性,对公园进行分区分策建设管理。  相似文献   

3.
宁国市南山公园使用者时空行为与空间偏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盛晗 《广东园林》2021,43(4):31-34
山地公园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正成为居民康体健身、休憩娱乐及社会联系的户外起居空间。以宁国市南山公园为例,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不同年龄段使用者行为活动的动态观察,研究使用者时空行为与空间偏好。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使用者行为偏好存在显著差异,使用者的行为偏好与使用时段、空间特征存在规律性的联系。基于结果探索满足使用者需求的空间特质,并提出保障不同功能区域间的空间边界感、适当增设趣味设施和无障碍设施、进一步发挥公园宣传媒介和科普教育功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园的建设应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真正做到为使用者服务。该文从公园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分析公园使用者的需求特征和行为特征,探究城市公园建设满足使用者需求的设计方向与管理措施,为城市公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昆明市黑龙潭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法对其进行使用后状况评价(POE),通过总结使用者的行为偏好特征和空间特征,分析使用者对于公园的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表明:(1)传统文化氛围和文化特色体现不够;(2)游憩功能和活动内容不够多样化;(3)活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植物配置缺乏层次感.最后从文化活动、植物配置、服...  相似文献   

6.
应用POE方法对岐江公园使用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使用后评价POE(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研究方法,对中山市岐江公园使用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通过观察公园使用者的行为,对公园使用者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岐江公园的使用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岐江公园主要使用者是年轻人;近半数使用者来自公园附近社区,来自不同地区使用者中有明显“距离衰减”现象;使用者在公园的主要活动是健身、锻炼。此次调查可为岐江公园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口袋公园的建设促进了公共空间体系的完善及城市品质提升,从世界范围来看,口袋公园基于城市问题,为了休憩、生态、文化等价值而设。基于欧洲、美国、澳洲、中国香港等地区口袋公园建设标准及实际案例,梳理了口袋公园的内涵及标准、设计策略及建设运营模式,为当前我国口袋公园的建设提出了建议:口袋公园不单纯是城市小型绿化的提升,应凸显休闲等城市生活功能,其布局一般位于步行距离范围内,建议纳入社区生活圈考虑,统筹绿地、小型文体设施;设计上,结合定位,复合考虑可达性、功能性和生态性等,并体现包容性,满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不同群体使用需求;在管理和建设上,鼓励政府、非营利组织、企业或公众等多方参与,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建立可持续性运营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厦门中山公园是位于旧城中心区的综合性公园。通过应用使用后评估方法对公园的可达性、景观要素、空间感知、触觉感知、配套设施、维护管理6方面使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公园景观设计与使用者行为需求的多维关联性,指出使用者的行为感知特征、设计实施成果与市民使用间的矛盾冲突点、建成项目使用后评价体系缺失的问题。提出以使用者为核心,优化园区功能分区,增设定制化的景观设施配套,进而提升公园的整体环境品质与归属感。  相似文献   

9.
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通过实地调研和访问调查方法,对北京陶然亭公园的环境特征及游人行为活动进行了调查研究,从绿化、水质和设施三大方面评价了公园环境,得知在节假日及夏、秋季节公园游人较多,且多分布在林下广场空间与临湖空间等半开敞空间和亲水空间,并归纳出了进园游客主要进行锻炼和娱乐活动这一行为特点。希望公园在改造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公园环境与游人行为的关系,使公园建设更加符合游人行为特点和需求,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以南昌市八一广场改造设计为例,进行设计后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与访谈的方式,通过对使用者参与城市广场空间的行为方式的记录,并结合当地的气候和文化背景,总结了调研结果进而分析现有城市广场空间中人的行为心理特征,从而探讨人的行为心理对城市广场设计的指导作用。研究结论可为城市广场的新建设或改造设计提供较好的理论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微空间更新改造成为当前城市更新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而小巧精美的口袋公园成为微空间的典型代表,它不仅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更成为游人休闲、健身等活动的好去处。口袋公园也同样是城市生态休闲系统绿地的重要补充。从城市微更新的角度出发,以武汉市创新路口袋公园作为研究的对象,开展实施生态智能口袋公园的设计方案。对口袋公园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思考,进一步探索在现代城市新环境下的口袋公园与游人行为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运用POE(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的研究方法,对泰安市虎山公园做了调查研究,得到了使用者对公园的总体使用评价和相关活动、行为资料。结果表明:公园由于建成时间较长,存在着景观现状较差,管理粗放,设施、标识不足,使用植物材料种类较单一等问题,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广场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外部公共空间,是人们沟通交流、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人是广场的使用者,使用者的行为体现了广场设计的合理与否。通过调查济南市泉城广场的使用情况,观察广场营造的不同环境中人群的数量及活动,分析泉城广场上的人群活动特征,进而对泉城广场的设计提出改良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口袋公园能充分利用城市规模很小的开放空间,为居民带来身边的"微幸福",增加城市活力,完善和提升城市品质,在国内外口袋公园的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以武汉通过全国征集入选的3个口袋公园为案例,分析了口袋公园面积小、布置灵活、特色突出、使用频率高的特点,从社会参与、空间场地、文化特色、设施数量、智慧城市等多个方面探讨提出了未来建设口袋公园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从唐山市越河公园环境的实际出发,基于使用者心理和行为的需求,对公园绿地空间环境的设计进行研究与分析,努力提高公园的文化氛围、空间环境质量,促进公园中的交往和交流活动。设计以人为本,依据居民日常行为和心理的需求,结合不同区域内设置不同类别的运动场地与休闲娱乐空间,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形成居民的业余休憩、娱乐健身等综合性空间。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使用者需求的角度出发,将使用者对场地空间的需求划分为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调查使用者在使用后的评价,分别从生理、心理层面构建了功能评价表,以深圳华侨城生态广场为例,以场地常用者为调查对象,对场地功能进行评价,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人口剧增,我国的城市公园建设正从“增量发展”向“存量优化”发展。城市公园游客满意度的研究能够量化游憩者的需求和喜好,能够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达到精神层面的有效递进,因此进行相关研究十分必要。文章在梳理现有理论、文献的基础上,分析认为,城市公园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方法、满意度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年龄段人群满意度差异3个方面;在“公园服务”与“使用需求”两个层面,民众对公园的绿地环境以及可达程度有较高需求,不同年龄段的使用者对不同的游憩项目感兴趣。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镇化的急剧发展,城市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不断增大,城市绿化用地逐渐减少。伴随着城市的发展现状,口袋公园的建设成为城市公园发展的突破口。本文通过对国外口袋公园进行研究分析,对口袋公园的概念、特点、类型、功能等进行了分析,概述目前中国城市的建设用地现状,进而研究如何高效的利用城市寸土寸金的土地资源来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并倡导口袋公园的建设,最后总结我国口袋公园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城市公共空间的传统功能逐渐被剥离、消解,已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因此,以保定府河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一种有别于前数字化时代的新型公共空间价值观——赛克法则理论,根据其社会互动性、情景体验感和创意趣味性3个评价指标对府河公园空间的魅力所在做出定性考量与综合评析,进而探究提升城市公园绿地类公共空间活力的营造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时代城市公园绿地可通过组织高效便捷的绿色出行网络,优化园内空间道路系统;打造新型创意文化空间,激发使用者创造性思维;巧妙利用空间原有地形地貌,营造趣味性空间;引入数字化科技产品,增强使用者与空间的互动性等策略提升空间活力,以重新获得人们在数字世界中的依赖感。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以POE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为基本研究方法,借助问卷调查、访谈调查、记录使用者活动痕迹等手段,对泉州刺桐公园内设施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刺桐公园内人群活动类型丰富,以锻炼健身为主,最受偏爱的景观点是休闲步道。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使用者对刺桐公园环境持满意态度,主要不足是活动设施和休息设施不足带来的困扰,未来应进一步改善并提升设施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