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揭示广东7 种典型的植被型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及其规律。从广东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中抽取267 个有林地的固定样地开展植物多样性调查调查,以Margalef 指数作为物种丰富度指标、以Shannon-Wiener 指数作为物种多样性指标、以Pielou 指数作为均匀度指标对每种植被型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进行植物多样性评价。结果显示:乔木层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呈现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性针阔混交林>热性针阔混交林>暖性针叶林>热性针叶林>阔叶林型(人工植被);灌木层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表现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热性针阔混交林>暖性针叶林>暖性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阔叶林型(人工植被)>热性针叶林;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趋势为热性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阔叶林型(人工植被)>热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暖性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2.
以平潭岛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灌草丛、针叶林、针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物种组成、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特征的变化,探讨平潭岛与邻近海岛和大陆的群落物种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4种群落类型共有53科89属104种植物,群落类型间及各层次的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从灌草丛到针阔混交林阶段呈上升趋势,阔叶林阶段呈下降趋势。群落各层次的丰富度、多样性变化,乔木层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灌木层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灌草丛;草本层为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草丛。单因素方差分析,乔木层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在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呈显著性差异(P<0.05);灌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在针阔混交林与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呈显著性差异(P<0.05)。平潭岛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明显低于普陀山岛和大陆。  相似文献   

3.
不同森林类型物种多样性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对雾灵山不同森林类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用逐步回归方法研究影响森林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在不同森林类型中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多数森林类型草本层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灌木层,而均匀度指数则相反。影响灌木层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子包括林龄、郁闭度和坡向,影响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子包括林分公顷株数、郁闭度和土层厚度。  相似文献   

4.
湘中丘陵区3种林分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湘中丘陵区选取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三种林分林下植被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三种林分林下植物多样性总体表现为灌木层明显高于草本层,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高于针叶林。土壤有机质、全N和全P含量基本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下降的规律。土壤含水率与各项多样性指标不相关,土壤容重、p H值与灌草层各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关系,有机质、全N与灌木层均匀度指数呈负相关关系,有机质与草本层均匀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全P、全K与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5.
通过380个浙江省生态公益林中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松林、杉木林4种主要森林群落的典型样地调查,对不同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的时空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格局上不同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乔木层多样性指数以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为最高;针阔混交林的下木层物种数最高,其次是常绿阔叶林,但下木层各指数在各林型间均无显著差异;杉木林下草本层物种数指数最高,松林草本层各项指数都最低。从时间格局分析,不同群落类型的多样性指数随年龄变化各不相同,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乔木层物种数在幼龄-中龄-近熟阶段趋势一致,均为先大幅增加然后略有下降,两种针叶林型的物种数都相对稳定;4种主要群落类型的乔木层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D,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先增加后略有下降再增加,且显著高于同年龄级的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乔木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随时间各异,但都极显著高于同年龄级针叶林的指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群落物种组成丰富、多样性指数高,是浙江省生态公益林的理想群落与目的群落。  相似文献   

6.
根据64个植被样方调查资料,分析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不同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值H'、D和均匀度指数Jsi基本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常绿落叶阔叶林>温性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温性针叶林>亚高山针叶林,而物种丰富度S变化为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亚高山针叶林>温性针阔混交林.在不同的植物群落中,由于地形地势、坡度、土壤、水热条件等原因,其物种多样性指数不同,但其多样性测度指标除物种丰富度外均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随海拔的升高,大熊猫栖息地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变化先增加,然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稳.坡度不是影响卧龙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子.不同的坡向其物种丰富度S变化为西>北>东>南,物种多样性指数H'、D呈现西>南>北>东的递降格局,均匀度指数Jsi呈现南>西>东>北的递降格局.在不同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变化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且42.9%群落中乔木层大于灌木层、64.3%群落中乔木层大于草本层、92.9%群落中灌木层大于草本层,落叶针叶林乔木层树种丰富度小于灌木层和草本层,但其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大于草本层.在同一或不同生长型中,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7.
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六盘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六盘山自然保护区3个植被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顺序为: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各项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总体趋势表现为:多样性指数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均匀度指数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各群落多样性指数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规律呈单峰曲线变化,即中等海拔高度上的群落物种多样性较高,而高海拔和低海拔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以地处滇东的富源喀斯特地区典型人工林即华山松纯林的幼树阶段、始材林阶段和成熟林阶段及华山松-麻栎人工针阔混交林的始材林阶段为研究对象,用空间代替时间选取其调查样地,依调查数据研究了该地区华山松人工纯林各生长阶段及华山松-麻栎人工林的群落结构特征.其中应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分析了华山松人工纯林各生长阶段及华山松-麻栎人工混交林始材林阶段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华山松人工纯林不同生长阶段林分各生活型的植物物种多样性都在始材林阶段达到最大,而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最小值出现在幼树阶段,灌木层和群落总体的植物多样性最小值出现在成熟林阶段.华山松-麻栎人工混交林始材林阶段草本层和灌木层的植物物种多样性都低于华山松人工纯林的始材林阶段;而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则比华山松人工纯林始材林阶段高.华山松人工纯林幼树阶段灌木层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大于草本层,进入始材林阶段后为草本层大于灌木层并大于乔木层.华山松-麻栎人工混交林始材林阶段草本层和灌木层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化不大,而以乔木层为最低.  相似文献   

9.
比较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与针叶林有竹与无竹环境下的物种多样性与更新状况.结果表明:华西箭竹的存在未改变森林演替过程中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但降低了各阶段物种多样性,尤其对灌木层多样性的影响最为显著,对阔叶林物种的影响大于针叶林;与无竹环境相比,华西箭竹环境下林分各层物种丰富度都有所降低,灌木层的均匀度和多样性明显下降,但对草本层影响较小;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与针叶林无竹环境乔木幼苗数量大于华西箭竹环境,箭竹环境光资源较差且枯落物较厚,不利于幼苗萌发与生长;糙皮桦幼苗及各径级树木在阔叶林无竹环境数量最多,而岷江冷杉在针叶林无竹环境最多,但在箭竹环境也有一定数量;华西箭竹的存在阻碍了糙皮桦的高生长,但对冷杉的影响较小,因此,华西箭竹的存在加速了糙皮桦的更新失败,同时也阻碍了冷杉的更新进程.总之,亚高山森林内华西箭竹的存在,降低了森林循环演替各阶段的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同时也不利于森林演替过程中乔木的更新.  相似文献   

10.
该实验采用典型样地法,在岷江干旱河谷汶川、理县、茂县,对辐射松纯林、辐射松+岷江柏针叶混交林、辐射松+刺槐+岷江柏针阔混交林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辐射松人工林乔木层常见有伴生树种臭椿;灌木层有优势种胡枝子;草本层蒿属植物有较大更新潜力;物种丰富情况总体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林下以菊科、禾本科、豆科为主。(2)5~20年间,随着时间延长,辐射松纯林平均树高、胸径生长速度加快,但林下灌草物种数量逐渐减少,植被盖度降低;辐射松+岷江柏针叶混交林平均树高、胸径生长量偏低,林下灌草物种数量变化不大;辐射松+刺槐+岷江柏针阔混交林平均树高、胸径生长量增加缓慢,但林下灌草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呈上升趋势。(3)在岷江干旱河谷造林实践中,可以将密度适宜的辐射松+刺槐+岷江柏针阔混交林作为主要造林模式,对于待抚育的辐射松纯林,可以间伐后补植刺槐、臭椿、胡枝子等乡土树种,增加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探讨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林分结构和植物多样性,旨在为其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森林经营和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多样性高,天然更新能力强。乔木树种和林下植物的单种科组成都在50%及以上,幼苗种类和数量较多,林分天然更新能力较强,幼树相对较少。2)林分郁闭度、株数密度、胸径差异大,林木空间布局有待调整。标准地郁闭度为0.64~0.90,株数密度为675~1 975株/hm2,胸径在5.0~44.5cm之间,林分空间分布多为团状分布,林木竞争处于中庸状态。3)乔木层植物多样性丰富,灌木层植物多样性受林分因子的影响。不同林层中,乔木层的4个指数相对较大;灌木层植物受郁闭度、平均胸径等林分因子的影响,草本层基本不受影响,幼树幼苗层受郁闭度的影响。因此,可进行森林抚育间伐,适度调整林分密度和空间分布,提高幼树幼苗的数量和质量,丰富林下灌木种类,提高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确保森林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选取山东典型山地(泰山、蒙山和昆嵛山)的11个样方,研究火炬松群落和日本落叶松群落的生长和更新,从种群特征、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3方面评价适应性。结果表明:火炬松群落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分别为15种、29种和27种,植株密度分别为(15.38±1.84)株/dam2、(51.50±13.00)株/dam2和(14.38±3.80)株/m2;日本落叶松群落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分别为26种、49种和49种,植株密度分别为(10.55±0.97)株/dam2,(37.07±7.99)株/dam2和(25.45±11.35)株/m2。火炬松群落中主要乔木火炬松种群为稳定型、栓皮栎种群为显著增长型、麻栎种群和赤松种群为增长型;日本落叶松群落中主要乔木日本落叶松种群、花楸种群和椴树种群为稳定型,栓皮栎种群为显著增长型。火炬松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日本落叶松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Pielou均匀度指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火炬松群落演替趋势为火炬松林→针阔混交林→麻栎林或栓皮栎林,日本落叶松群落演替趋势为日本落叶松林→针阔混交林→栓皮栎林或杂木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东北次生针阔混交林开展不同强度采伐试验,探讨采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针阔混交林合理地开展营林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7月在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次生针阔混交林内建立4块面积1 hm~2的标准地,于2011年冬季对其进行采伐处理,采伐强度(胸高断面积强度)分别为0%(对照,CK),17.24%(弱度采伐,LT),34.74%(中度采伐,MT)和51.87%(强度采伐,HT),从每块标准地中分别选取5块20 m×20 m样地,采伐2和4年后测定并分析林分胸径、树高、胸高断面积、蓄积量、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相似性,探讨采伐强度对其影响。【结果】采伐处理4年后,林分平均胸径增长量与对照相比均呈增加趋势,除LT处理显著增加外(P0.05),其他处理与CK无显著差异(P0.05);林分平均树高及其增长量与CK相比均降低,但各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林分总胸高断面积和总蓄积量均比对照小,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大而降低,但LT和MT处理提高了单株胸高断面积增长量和单株蓄积增长量,HT处理降低了单株胸高断面积增长量和单株蓄积增长量,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采伐2和4年后,灌木层和草本层以及总体多度均有明显增加,但HT处理降低了乔木层多度;与采伐2年后相比,采伐4年后草本层多度降低;采伐未改变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但显著提高了灌木层和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其中MT处理对物种多度、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增加影响最为明显;各处理间群落相似性指数较高,为中度相似或极相似水平。【结论】短期内,采伐对林分胸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未能促进林分树高的生长;采伐虽未对林分总胸高断面积和总蓄积量的增长有促进作用,但合理的采伐强度能提高单株胸高断面积和单株蓄积增长量,同时能够促进林分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提高。综合考虑林木生长和维持物种多样性两个方面,东北近熟针阔混交林的最适宜采伐强度为34.74%。  相似文献   

14.
对顺德区5种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窿缘桉、台湾相思与湿地松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针阔混交与阔叶混交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均匀度指数(E a除外)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群落间乔木层差异显著,灌木层与草本层变化趋势相对较复杂,但针阔混交林群落与阔叶混交林群落之间,窿缘桉、台湾相思与湿地松群落间无显著差异;7种多样性指数中,乔木层与灌木层采用的研究指数幅度更宽广,可采用SP、SW与P指数测度物种多样性,草本层采用Jsp、P指数较好;提出了基于物种多样性的人工林群落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疆阿尔泰山小东沟北坡植物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分布格局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新疆阿尔泰山小东沟北坡植物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东沟山区总体上物种种类简单,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沿海拔上升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单峰趋势,即中间高度膨胀,且多样性峰值均出现在海拔1600~1800m处;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沿海拔升高,略微有所上升,变化不明显;乔、灌、草总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沿海拔上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趋势。针阔叶混交林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从而使海拔1600~1700m处出现乔木层、灌木层及总的物种多样性峰值。随海拔升高,林分郁闭度减少,从而使得林下草本多样性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6.
该文调查分析了5种类型林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细根及总生物量,结果表明:红松纯林虽然乔木层生物量高于除红松-水曲柳林型外的其他几种林分类型,但是总生物量、枯落物、细根都低于所有针阔混交林,并且红松纯林内没有灌木和草本植物,说明针阔混交林在生物多样性和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方面都优于红松纯林,是辽东山区理想的林分类型。  相似文献   

17.
以珠江流域中游苍梧地区5种不同典型森林类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森林类型在其森林群落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其林下的植被主要以鹅掌柴(Schefflera heptaphylla)、木荷(Schima superba)、山苍子(Litsea cubeba)为主。不同森林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基本呈现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趋势,说明草本、灌木物种多样性相对乔木层高。长周期的混交林和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常绿阔叶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植被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相对短周期的速生大叶栎(Quercus griffithii)、桉树(Eucalyptus spp.)林及针叶树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要高。建议在珠江流域中游尽量选择针阔混交林或长周期阔叶林作为水源涵养林树种,避免选择短周期速生树种及针叶树种纯林作为水源涵养林。  相似文献   

18.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兰思仁 《林业科学》2003,39(1):36-43
以植物群落调查样地资料为基础,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对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本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为: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随该区植被演替趋势从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到常 阔叶林而增加,群落间变幅较大;植物生长型在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等多样性指数上均表现出灌木层>乔木层的规律。毛竹林作为一种重要的植被类型,其灌木层物种多样性高于其它3种森林类型,但由于毛竹是无性繁殖,其在林分中占绝对优势,故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明显低于其它3种森林类型。  相似文献   

19.
南亚热带不同林龄人工针阔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评价南亚热带不同林龄人工针阔混交林生物多样性的状况,在广东省佛山市云勇林场选择立地条件相近的针阔混交林,对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比较。针阔混交林分为3个林龄段,其中针阔混交林Ⅰ为10-11a生,针阔混交林Ⅱ为7-9a生,针阔混交林Ⅲ为3-5a生。生物多样性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Pielou 均匀度指数(E)衡量。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大,针阔混交林乔木层和灌木层植物种数先减小再增大,草本层则先增大再减小。针阔混交林乔木层重要值最大的科均为杉科,其重要值随林龄的增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明杉木在演替过程中不断衰退,逐渐被阔叶树种所取代。不同林龄针阔混交林乔木层主要以樟科、金缕梅科、山茶科、大戟科、芸香科和木兰科占优。在乔木层,重要值较高的造林树种包括米老排、阴香、山杜英、藜蒴、香樟、火力楠、楝叶吴茱萸,这些树种适宜于本地区杉木林改造;重要值较高的自然更新乔木物种为鸭脚木、山苍子、山麻黄和银柴。在灌木层,重要值较高的物种因林分而异,藜蒴、鸭脚木、山苍子、山黄麻等乔木树种的幼苗具有较高的重要值,表明部分造林树种能够实现自我更新,群落处于正向演替过程中。草本层以蔓生莠竹、弓果黍、蕨、乌毛蕨和假臭草等为主。随林龄的增加,乔木层S呈上升的趋势,而H′、D和E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灌木层S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而H′、D和E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草本层所有指数则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也反映出林分改造促进了群落的演替。  相似文献   

20.
该文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河北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繁殖期的生境植被类型的选择。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褐马鸡繁殖期的活动范围较为固定,主要选择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植被带;活动范围与乔木种类、乔木密度、灌木种类、灌木均高、草本密度、草本均高、草本盖度差异不显著,与灌木密度、草本种类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乔木均高、乔木胸径、灌木层盖度、乔木层盖度达到极显著水平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