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南大学新建校区水环境水生植物优化处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建江南大学蠡湖分校校园内水域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校内水域常见净水水生植物,通过室内模拟试验,设计并验证了水生植物优化处理方案。CODMn、TN、TP、NH4^+-N的分析显示:千屈菜、伊乐藻、金鱼藻、轮叶黑藻构建的水生植物优化处理方案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富营养化是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以水生植物为主的生态修复方法是一种绿色、经济的治污方法。利用浮水、沉水植物的不同组合净化生活污水,通过测定pH值、电导率、浊度和总磷等7个指标研究了各组合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率。结果表明:对模拟生活污水的净化最佳处理时间为2周,浮水、沉水植物最佳净化组合为水葫芦+铁皇冠。基于研究结果,设计了一个快速可控的动态循环简易净水装置。  相似文献   

3.
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腐乳生产尾水的净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污染已引起水体的严重富营养化,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具有一定的净化功能。该文通过20个植物组合对腐乳生产尾水进行净化效果试验,成功筛选出了6个具有较高净化能力的水生植物组合。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麓湖公园的水生植物资源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麓湖公园目前应 用的水生植物共 28 种,隶属于 18 科,其中挺水植物 14 种、浮叶植物 3 种、沉水植物 3 种、耐水湿生 木本植物 8 种;根据观赏部位划分,观花类水生植物有 11 种,花色主要集中在白色、粉色、紫红色、黄 色,多数为顶端花序,花形各异,全年有花可赏;观叶类水生植物有 10 种,叶色不同,叶形各异;观姿 类水生植物有 4 种;麓湖公园的驳岸方式有硬质直立式驳岸和自然斜坡驳岸两种,硬质直立式驳岸以单 一水生植物列植为主,通过水生植物的种类和株高变化丰富景观效果,自然斜坡驳岸以风景林、多种植 物组合配置形式为主,通过耐水湿生木本植物和地被植物种类的变化增加景观的多样性。麓湖公园的水 生植物景观展现出季相变化、色彩搭配和层次效果,若要维持优美的水生植物景观效果,后期的养护管 理非常重要,建议在少游客的游览区域营造以耐水湿生木本植物为主的持久、低养护的水体景观。  相似文献   

5.
根据农村每户每日污水产生量以及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的成因和主要组成成分,提出了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思路;叙述了污水净化景观潜流池及其净水流程的设计方法,指出了适宜于潜流池生长的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长沙地区的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情况,列出了多种在长沙园林中常用到的水生植物,通过对长沙水生植物的调查,总结、分析、归纳出水生植物景观效果和生态配置中的问题,探讨水生植物应用的一些规律和途径,旨在丰富水生观赏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以期为其它地区利用水生植物进行营造水景景观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配合蒲河综合治理工程,沈阳市建立了蒲河湿地水生植物引种试验基地,引进了新品种芦苇、蒲草、荷花、睡莲等18种水生植物品种及变种。结合引种试验基地建设过程,总结出了适宜沈阳蒲河人工湿地栽植的水生植物及其栽培技术,分析了蒲河水生植物引种的预期效果,为沈阳市蒲河绿化工程建设及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长沙地区现有水生植物就观赏性进行调查分析,采集黄菖蒲、荸荠、海寿花、绶草进行50 d的观察测定,分析这4种水生植物对供试水体的色度,含氧量,以及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水生植物水体中DO的含量为荸荠>绶草>黄菖蒲>海寿花;水体浊度为绶草>荸荠>黄菖蒲>海寿花;水中TP含量为绶草>黄菖蒲>海寿花>荸荠;水中TN含量为绶草>荸荠>海寿花>黄菖蒲。种植4种水生植物的水体pH值在7.5~8.5之间。黄菖蒲和海寿花的长势比另外两种植物的好,海寿花水体浊度最低,景观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冬季水生植物脱氮除磷效果的研究对低温地区水体的净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人工模拟徐州小沿河冬季的自然条件,探讨了西伯利亚鸢尾、菹草、狐尾藻、伊乐藻、燕麦草5种水生植物对水体脱氮除磷的效果。结果表明:5种水生植物都能较好地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但不同水生植物对水体脱氮除磷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对总氮的去除效果依次为:西伯利亚鸢尾〉燕麦草〉伊乐藻〉狐尾藻〉菹草;而对总磷的去除效果则随时间的变化有所改变,但总体表现为:燕麦草〉伊乐藻〉西伯利亚鸢尾〉狐尾藻〉菹草。不同月份水生植物去除水体氮磷的变化特点为:11月和3月去除效果较好,12月、1月和2月较差;而且西伯利亚鸢尾和燕麦草对总磷的去除效果受月份影响较小,表现较为稳定。西伯利亚鸢尾、燕麦草和伊乐藻可以作为冬季徐州小沿河水体氮磷去除的优选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10.
水生植物研究对于多个领域的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为了更清晰地展现近年人们对水生植物的研究动态,本文主要通过对比不同水生植物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及其效果,综述水生植物在鸟类栖息地和迁徙过程中所起作用,以及新技术在水生植物研究中的应用等水生植物生态学的研究进展,详述了水生植物的定义,总结了水生植物治理污水的有效的方法,为水生植物生态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长沙市水生植物资源相当丰富,并且品种繁多。通过对长沙市烈士公园、岳麓山、沿江风光带和湖南省植物园等地的水生植物种类和生活习性的初步调查和统计,结果是长沙市园林中现应用水生植物33种,分属19科30属,按生活习性分为挺水植物24种、浮叶植物2种、浮水植物4种、沉水植物3种;以烈士公园为例,分析了水生植物在长沙市园林造景中的应用。提出了水生植物的利用要遵循再现自然的原则、尽量选用乡土水生植物和科学搭配水生植物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水生植物种植载体因为其经济高效、具有良好的区域美化效果以及持久耐用而被人们广泛采用。探讨了不同类型水生植物载体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了不同类型水生植物载体的特点,总结了不同类型水生植物载体应用现状以及对水体的净化效果等,同时展望了水生植物载体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辣木种仁净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辣木种仁净水剂与常用化学净水剂净水效果比较研究,表明辣木种仁净水剂有很好的净水效果,净水效率与聚合氯化铝相当,能使水的混浊度降到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标准以下(浊度≤5FTU),可作为化学净水剂的替代品使用;辣木种仁和辣木油渣都可作为净水剂使用,二者净水效果差异不显著,从净水成本和综合利用考虑,选用辣木油渣作为混水净水剂更加经济合理;当混水浊度为150.6FTU时,辣木油渣净水的最佳剂量为每升混水中加入0.2g辣木油渣粉。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水生植物种类繁多,适应性各异,对污废水具有不同程度的净化效果。总结了近年来水生植物净化污染地表水、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以及工业废水等应用现状,提出了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探讨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水生植物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湖北林业科技》2017,(6):48-51
本研究以武汉市沙湖城市湿地公园为研究对像,调查了该湿地公园水生植物应用现状,根据调查结果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表明:目前沙湖城市湿地公园共有水生植物26科37属41种,其中挺水植物27种、浮叶植物4种、漂浮植物5种、沉水植物5种。分析表明沙湖湿地公园水生植物应用中存在水生植物多样性较低且水生外来植物使用较多、水生植物生活型配置不合理和管理较为粗放等问题。本文建议在湿地公园后期建设中对水生植物的应用应加强管理,增加水生植物多样性,加大沉水和浮叶植物的应用,并尽量采用乡土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16.
捞渔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绩效及社会绩效的评价与优化,对促进滇池生态、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其社会绩效、生态绩效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湿地公园满足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兼顾了社会效益。公园里的生境相对适宜,水生植物种类较丰富,群落呈现单优结构。公园的水质净化系统降低了入滇池的污染物含量,但净水能力还有待提升。湿地公园的游客流量很大,游客满意度较高。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加水生植物种类,营建有梯次的植物群落,提升湿地景观功能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于2017年3~8月在万州典型区生态环境监测重点站,选用当地常见浮萍、茭白、金鱼藻、黄花鸢尾、睡莲5种水生植物,分别组成"挺水+浮漂"、"挺水+浮叶"、"挺水+沉水"3种植物组合,设置了3种氮磷浓度,开展了水生植物组合去除水体中氮磷人工模拟试验。并运用连续流动分析法对各观测池内水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水生植物净化水体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水生植物种类和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净化作用与净化效果进行阐述,尤其指出其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重要作用;并着重强调应用水生植物在净化水体时需要关注的相关问题,展望了水生植物净化技术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从水生植物的种类、配置方式、景观效果和生态效应等方面,初步分析了水生植物在南宁市公园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20.
浅谈水生植物在创造园林水景效果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园林水景设计原则入手,详述了利用水生植物创造各种水景效果的配置技巧,并针对不同景观效果对水生植物的种植要求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