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湖北木林子保护区大样地的木本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大样地(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多样性特征,阐明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的时空变化规律,为探索物种多样性维持、群落动态、环境异质性和生态系统功能调控机制等奠定基础。[方法]参照CTFS大样地建设与监测技术规范,于2014年在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建立15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调查并鉴定样地内DBH≥1 cm的所有木本植物,分析其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15 hm~2大样地内共有木本植物228种84 189株,分属于112属61科,其中以10 cm为起测径级的木本植物130种11 863株,分属于71属44科;以30 cm为起测径级的木本植物67种1721株,分属于40属29科;以1 cm为起测径级和以10 cm为起测径级的木本植物在0~3 hm~2范围内物种数随取样面积的增大而快速增加,在6 hm~2时包含的物种数均超过了总物种数的80%,以30 cm为起测径级的木本植物在0~0.2 hm~2范围内物种数随取样面积的增大而快速增加,在8 hm~2时包含的物种数超过了总物种数的80%;样地内个体数量超过1 000的物种有18种,占样地所有物种数的7.89%,但个体数量之和占样地总个体数量的70.63%;样地上层乔木以小叶青冈和多脉青冈为主,中、下层的翅柃个体数量最多,重要值最大;样地内稀有种比例极高,有116种,占物种总数的50.88%,但个体数量仅占总个体数量的0.14%;群落物种组成中最主要的科为壳斗科和山茶科;样地中共有萌生木本植物137种18 880株,分属于76属42科,分别占样地总物种、个体数量、属及科数的60.1%,22.4%,62.8%和65.6%,其中,以10 cm为起测径级的萌生木本植物有64种,分属于43属26科,共计1 073株,以30 cm为起测径级的木本植物17种,分属于15属和9科,共计46株。[结论]木林子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木本植物种类丰富,主要由壳斗科和山茶科组成,稀有种及萌生物种所占比例高。该样地大量萌生物种的出现可能与保护区建立以前的人为干扰及区域特殊生境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热带山地雨林不同地形条件下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特征差异,评估物种与地形关联性,为进一步探索热带山地雨林的物种共存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60 hm2大样地及其290种木本植物(胸径≥1 cm)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样地每块20 m×20 m样地的平均海拔、坡度和凹凸度3个地形指标进行C-均值模糊聚类,将60 hm2大样地分为不同地形类型,分析不同地形条件下群落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和植株密度的差异;采用Torus转换检验,对大样地中胸径≥1 cm的独立植株且种群个体数量大于60的230种常见木本植物进行物种与地形关联性分析。【结果】尖峰岭60 hm2大样地可分为低海拔沟谷、陡坡、高海拔沟谷和山脊4类地形,其面积分别为12.6,16.68,15.08和15.64 hm2,对应的物种丰富度分别为274,269,264和267种;种-面积曲线表明,随着取样面积增加,同等面积条件下,低海拔沟谷的物种丰富度始终最大,其他3类地形物种丰富度基本处于陡坡估计值的±1.96×SE置信区间内,三者种-面积曲线相差不大;种-个体数累积曲线表明,随着个体数增加,低海拔沟谷物种丰富度的累积速率最大,陡坡和高海拔沟谷物种丰富度基本处于陡坡估计值的±1.96×SE置信区间内,二者种-个体数累积曲线相差不大,山脊物种丰富度随个体数增加的累积速率最小;高海拔沟谷植株平均胸径最大,陡坡次之,山脊植株平均胸径与大样地植株平均胸径相同,低海拔沟谷植株平均胸径最小;在各个径级内,山脊植株密度均最大,陡坡次之,植株平均胸径≤10 cm时,高海拔沟谷植株密度小于低海拔沟谷,而植株平均胸径≥10 cm时,低海拔沟谷植株密度小于高海拔沟谷;对4类地形内各径级植株数占总植株数的比例进行分析,平均胸径≥30 cm时,比例表现为高海拔沟谷陡坡山脊低海拔沟谷,平均胸径≥50 cm时,比例表现为低海拔沟谷高海拔沟谷陡坡山脊;低海拔沟谷中重要值最大的前3个物种为白颜树、柏拉木和大叶蒲葵,而其他3类地形条件重要值最大的前3个物种均为大叶蒲葵、白颜树和厚壳桂;230种常见植物中,有203个物种(占88.3%)与至少1类地形显著相关,高于世界上其他多个大样地;4类地形显著负相关的物种平均数占被检测物种总数比例表征的地形异质性贡献率为23.7%。【结论】尖峰岭60 hm2大样地中不同地形条件下木本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具有较大差异,4类地形显著相关的物种数明显不同。地形是影响该大样地中木本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与其他影响因素如光照、水分、土壤等多种环境因子共同发挥作用。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森林群落具有生境特化的特性,地形异质性对其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具有重要贡献。本研究结果同样具有应用价值,如在恢复热带山地雨林植被、改造或营建混交林时,可以根据物种与地形的关联性,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选择不同的物种组合。  相似文献   

3.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云南西双版纳普文山地雨林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山地雨林有维管束植物83种,隶属48科76属。该植物区系科、属的分布区类型组成均以热带分布为主,分别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81.24%和89.47%,温带成分分别占8.34%和5.26%。种的分布区类型组成以热带亚洲分布为主,占总种数的49.40%;其次是中国特有分布种,占25.30%;热带分布种占70.33%,温带分布种占8.43%。这些特征均表明该植物区系热带性质显著,特有种丰富,并具有明显的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特点和热带北缘性质,属热带亚洲植物区系向东亚植物区系的过渡区。  相似文献   

4.
在山地雨林采伐迹地更新的13年生西南桦人工林有维管束植物109种,分属59科92属,其科属及其区系成分的数量组成已超过山地雨林(维管束植物有83种,48科76属).西南桦人工群落科、属的分布区类型组成均以热带分布为主,分别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57.63%~60.61%和80.43%~82.15%,科、属分布区类型的温带成分分别占9.09%~11.87%和10.87%~14.28%,说明普文西南桦人工群落植物区系热带性质显著,具有明显的热带北缘性质.研究同时表明,随着森林恢复,西南桦人工群落热带分布成分具有增加趋势,人工林植物区系的丰富度与原生植被和次生植被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青云山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和区系特征,为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参照CTFS的调查技术规范,于2016年在广东翁源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设置了14个40 m×40 m的森林固定样地,对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每木调查。[结果]样地内共有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216种、13 630株,分属52科110属;稀有种和偶见种分别占总种数的28.70%和43.98%。样地以杉木、木荷、罗浮柿、毛棉杜鹃花、黧蒴锥、栲、罗浮锥、米槠、华润楠、鼠刺、毛竹和甜槠为优势种,以樟科、山茶科、大戟科、金缕梅科、木兰科、蔷薇科、壳斗科、禾本科为优势科。52个科可划分为9个分布区类型,以热带性质为主,占总科数的65.39%,温带性质占总科数的15.38%;110个属可分为12个分类区类型,以热带性质为主,占总属数的70.00%,温带性质占总属数的26.36%。样地内所有个体径级结构呈倒"J"形分布,有丰富的小径级植株;记录到的物种数随起测胸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无明显断层现象,群落总体更新良好,呈稳定增长型。[结论]青云山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组成丰富,群落总体更新良好并处于演替初期。  相似文献   

6.
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生理生态功能群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野外测定获得3个与植物-大气相互作用直接相关的生理生态特性指标(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大气孔导度和比叶面积),应用等级聚类分析和NMS排序方法对热带山地雨林的主要植物进行功能群划分,分析热带山地雨林4个演替阶段(初期、早期、中期和后期)生理生态功能群组成及其动态规律。结果表明: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的87个主要植物种类可划分为8个功能群,检验结果显示功能群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功能群内同质性较高;功能群的丰富度及相对多度在不同演替阶段差异显著;功能群的丰富度在演替初期最低,演替早、中期最高,演替后期略有降低;演替初期的优势功能群光合能力强,水分利用效率低,演替早、中期的优势功能群光合能力、水分利用效率均为中等;演替后期的优势功能群光合能力偏低,水分利用效率高。  相似文献   

7.
湖南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木本植物初步统计约有115科,437属,2000种左右。这些植物的地理分布有如下一些特点。分布区类型连续分布分布区连成一片,即指某一物种在生态学上的连续性。马尾松:我省山地、丘陵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8.
在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1 hm2次生季雨林动态监测样地,以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探讨木本植物组成、群落结构、物种α多样性,并定量分析样地内最重要的15个优势种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样地内的木本植物个体数量为9557株,分属于63科、128属、188种,优势科为茜草科、樟科和桑科,具有明显...  相似文献   

9.
尖峰岭林区的昆虫所采到的标本共有20目约4000余种,其中鳞翅目种类最多,其次为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半翅目、直翅目、同翅目等。以蛾类为例,灯诱所得虫种数是夜蛾科、尺蛾科和螟蛾科最多,每虫种平均诱到的虫数是燕蛾科和拟灯蛾科最多。在这当中佩夜蛾和条纹绢野螟是数量最多的虫种。从鳞翅目13个科来看,热带山地雨林中分布的种类最多,以下的次序是热带半落叶季雨林、山顶苔藓矮林、热带常绿季雨林。热带山地雨林中植物种类和灯蛾种类均最多,而热带半落叶季雨林中两者的种类均最少。再从两个森林类型之间植物与灯蛾的共有种来说,亦以热带山地雨林为最多。由此可见,该类型是植物和蛾类昆虫种类组成上的中心,并有向上和向下递减的趋势。一些实例证明,天然林中的害虫,当转入人工纯林后,常发展成灾。热带林区昆虫的特点是种类多,数量少,世代多,无休眠,有滞育。  相似文献   

10.
望东垟高山湿地群落基本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1 hm2样地进行调查,分析了样地植物群落中的物种组成和区系成分,结果表明:该区共有维管束植物34科50属55种,其中蕨类植物2科2属2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31科47属52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丰富,科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最多,有18科(占52.94%),温带分布的科(9科)略多于热带分布的科(7科);属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最多,有14属(占28%),泛热带分布次之,有9属(占18%),热带分布与温带分布的属几相当;种的分布区类型以东亚分布最多,有42种(占76.36%),北温带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次之,均含8种;该湿地群落各层次的代表种类明显,木本植物中以圆锥绣球(Hydrangea paniculata)和江南桤木(Alnus trabeculosa)(幼树)为优势种,草本植物中以山类芦(Neyraudia montana)和平颖柳叶箬(Isachne truncata)为优势种;在垂直结构中,乔木层因砍伐而缺乏,草本层物种的丰富度明显大于灌木层,多样性指数略高于灌木层;望东垟湿地为热带北缘区系性质华东南缘高海拔山地类型。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一,它们积极参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及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细菌则是土壤微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个类群。因此,了解土壤中细菌的生态分布对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项工作属尖峰岭热带林生态系统研究本底调查的一部分,目的是了解尖峰岭热带半落叶季雨林、热带常绿季雨林、热带山地雨林土壤中细菌随季节变化的规律、组成及分布。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1979—1986年采用本底调查、小区实验和定位观测等方法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生态系统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总报告。本报告共分7部分:世界热带北缘的丰富的生物基因库;生态系列研究;热带林水热状况;热带林物质循环;游耕农业生态后果;热带林采伐后的更新与演替。长期本底调查查明本区有植物1668种,隶属 198科798属;已知昆虫26目 4000余种,已知大型真菌260种。对由海滨至主峰的滨海有刺灌丛、稀树草原、半落叶季雨林、常绿季雨林、山地雨林,山顶苔藓矮林所构成的生态系列进行了组成、结构、土壤、林分生长等特征及其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进行了综合性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利用群落生态学方法对恩施桢楠林群落组成与结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恩施桢楠林群落物种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97科229属332种,含有单种植物的属较多,优势科主要有蔷薇科、禾本科、豆科、百合科.乔木层(DBH≥2.5 cm)优势树种明显,从个体数、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和重要值分析来看,桢楠(Phoebe zhennan)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地位.群落区系类型以热带成分较多,93属是热带分布,90属是温带分布.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样地内所有木本植物的径级分布呈峰型,表明群落正常生长;从主要树种的径级结构来看,桢楠、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种群均为增长型或稳定型种群,群落更新良好,正渐趋稳定.灌木层植物种类最丰富,草本层次之,物种多样性大小顺序依次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14.
海南霸王岭棕榈植物对热带低地雨林树木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海南霸王岭热带低地雨林群落学特征,研究林下棕榈植物对树木幼苗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hm2热带低地雨林样地中,共记录到5种棕榈植物1 288株,其中大白藤的个体数占棕榈个体总数的82.7%;不同棕榈物种的平均个体冠幅面积存在差异,大叶蒲葵显著大于其他4个物种;小样方棕榈植物多度在群落中呈显著的正态分布;小样方中棕榈多度与胸径<10 cm树木个体数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大树数量与棕榈数量无显著的相关性;小样方中大幼苗、幼树和小树物种丰富度随棕榈多度增加而减小,而小幼苗和大树的物种丰富度与棕榈多度无相关性;棕榈个体覆盖降低了更新幼苗的密度,仅有18%的幼苗(包括小幼苗和大幼苗)分布于棕榈树冠之下;在棕榈覆盖下小幼苗的个体比例低于大幼苗;53%的幼苗物种能够在棕榈覆盖下更新,97%的幼苗物种能够在无棕榈覆盖下更新;短寿命先锋种幼苗主要分布于无棕榈覆盖生境中,11.6%的长寿命先锋种分布于棕榈覆盖下的生境中,而19.8%的后期种能够在棕榈覆盖的生境中更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西双版纳地区热带季雨林内木质藤本多样性特征,阐明木质藤本对热带季雨林共存树木的攀援方式,为研究木质藤本对热带森林更新、动态和碳固定等生态过程的影响奠定基础。【方法】参考巴拿马热带季雨林木质藤本普查规范,调查并鉴定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20 hm~2动态监测大样地中500块20 m×20 m样地中胸径≥1 cm的木质藤本,分析其空间分布、多样性、丰富度、径级、攀援方式及其对共生树木的攀援状况。【结果】20 hm~2大样地中胸径≥1 cm的木质藤本共有21 781株(包括分株),密度为1 089.1株·hm~(-2),其中20 611株鉴定到种,分属127种45个科;样地中木质藤本的优势科为豆科和葡萄科,分别占木质藤本物种总数的51.1%和24.4%;夹竹桃科的长节珠个体最多(2 382株),占木质藤本总株数的10.9%,其次为梧桐科的全缘刺果藤和番荔枝科的黑风藤,分别占木质藤本个体总数的10.3%和4.6%;重要值排名前三的木质藤本分别为全缘刺果藤、长节珠和阔叶风车子;样地中共有43个稀有种(密度≤1株·hm~(-2)),占总种数的33.6%,但个体数仅占个体总数的1.4%;小径级木质藤本在样地中比例较高,胸径1~5 cm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86.6%,胸径≥10 cm的仅占总个体数的0.7%;茎缠绕是主要攀援方式,所占比例达58.0%,其次是钩刺攀援和卷须缠绕,分别占16.0%和15.0%;依靠叶卷须、花梗进行攀援或蔓生的木质藤本比例较小,各占1.0%;约10.7%的树木个体(胸径≥1 cm)被木质藤本攀援,被攀援树木种数占总树种数的68.2%;随着树木个体增大,其上攀援的木质藤本数量逐渐降低,但树木被木质藤本攀援的比例增加。【结论】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内木质藤本种类丰富,样地中出现豆科木质藤本葛藤等先锋木质藤本表明该热带季雨林历史上可能遭受较严重干扰,加之该地区降雨季节性比较明显,使得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维持了较高的木质藤本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甘肃庆阳市木本植物种类进行调查研究及多样性和区系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林木种质资源690种,分属76科、177属;科的地理成分热带分布占比为40.8%,温带分布占比31.6%,世界广布占比25%,中国特有科占比2.6%;属的地理成分体现出温带分布高达62.7%,热带成分占比27.7%,世界广布占比5.1%,中国特有占比4.5%;热带分布科占优表现了庆阳温带植物区系具有热带亲缘,温带属分布占比高说明了庆阳木本植物物种区系分布的温带属性;同时表明了庆阳植物区系具有物种多样性丰富度较高、区系成分复杂多样、联系广泛、有显著的温带性质和热带亲缘及强烈的过渡属性。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自然保护区的白蚁,已鉴定种名的有44种,这些白蚁除3种广布于热带区域外,都分布在东洋区,其中属海南特有的共26种,占尖峰岭白蚁和种群数的59.1%;待发表新种11种,占尖峰岭白蚁种群数的25%。热带半落叶季雨林中的白蚁最多,共36种。这是该被类型气温高的缘故。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典型林分结构的分析,结合海南霸王岭原始热带山地雨林林隙特征,以“近自然林业”理论为指导,提出海南霸王岭山地雨林理想结构的指标与标准(standards),包括林层结构、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林分基本蓄积量、材积按径阶分布、林分密度、株数按径阶分布、特类~三类商品材树种结构等7个指标和各指标的具体标准(standards),旨在为海南霸王岭山地雨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依据,为异龄林理想结构的研究提供实例。  相似文献   

19.
莫锦华  李意德  许涵  陈德祥 《热带林业》2007,35(4):22-24,16
以海南尖峰岭林区的坡垒等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青皮等1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和海南粗榧等2种珍稀濒危植物为对象,通过GPS定位调查、样地和样线调查等方法,研究了14个物种在尖峰岭保护区的分布、种群数量及其群落组成特征,并通过对各类干扰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珍稀濒危植物的相应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0.
应用样方调查法,对海南尖峰岭半落叶季雨林的物种组成结构及多样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总面积5 000 m~2的样方中,共记录到胸径≥1 cm的植株2 565株,除3个种未确定种名外,其他分属26科42属46种。以大戟科(Euphorbiaceae)和桑科(Moraceae)为优势科,以刺桑(Streblus ilicifolius)、布渣叶(Microcos paniculata)和鹊肾树(Streblus asper)为优势种。当取样面积达到3 850 m~2或取样植株数达到1 800株时,记录到的物种数有47种,占总物种数的95.92%。样地内所有植株平均胸径为6.36 cm,径级分布呈倒"J"型。刺桑、赤才(Lepisanthes rubiginosa)和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ensis)的空间分布呈较强的聚集性,布渣叶和鹊肾树的分布较均匀。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较低,样地的物种种类较少,植株分布的不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