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徐亮  章佳婕  王佳琪  胡牮 《绿色科技》2021,(7):20-22,25
指出了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快,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也越发呈现多元化,田园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正在逐渐兴起。如何根据老年人的心理行为特征,设计适宜的田园养老生活环境与氛围,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对当前老年人的心理行为特点、田园养老认知度、田园养老需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田园养老模式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渐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思想意识的转变使得部分老年人选择在养老机构度过他们的晚年生活,而养老机构的室外绿地环境是老年人们娱乐活动最频繁的地方,那么如何让老年人拥有一个舒适的户外环境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杭州市养老机构室外绿地进行调查分析与设计对策。主要分成四个部分:简述杭州老龄化社会的现状;多角度对实地考察过的养老机构进行室外绿地的分点分析;对杭州地区养老机构室外绿化环境问题的研究及对策;以及对以上的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3.
基于田园式养老的概念特征进行问卷设计,选取北京市老年人进行田园式养老需求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55~60岁和60岁以上2个年龄段老年人对田园式养老基地适老性规划影响的个体、社会、认知选择、需求因素。结果表明:55~60岁初老期并具有较高收入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对田园式养老需求度较高,其更注重内部的功能服务,步行休息距离多为1000m以上;60岁以上老年人对经济因素有不可预期的问题,其更愿意长期居住,对居住环境的交通、文化学习功能和500m的步行休息距离有较高需求。基于分析结果,本文从规划模式选择、养老居住建筑、功能空间、道路交通4方面提出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北京市老龄化程度和社区养老趋势持续上升。在此背景下,以景观设计中的情感需求为研究对象,选择北京市东城区的八所社区公园中的老年人活动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了其性格特征及情感需求,研究了满足不同情感需求老年人的景观空间特征,并建立了一套可推广的社区公园初建设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建设”这一概念,以老年人、政府管理机构、基层管理者、景观设计师多方合作的方式,进行社区公园“多元复建设体系”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社区是老年人重要的起居场所,依据养老规范及原则进行设计的社区能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新建养老社区已根据相关要求建设,但新建小区量少无法惠及大部分老年人。国家提出整合资源改造如老旧小区等的居住环境,以达到普惠性养老的目地。我国许多老旧小区由于设计时标准相对较低,现今缺乏适老化的公共设施及满足老年人需求的休闲空间,无法为老年人提供舒心、适宜的养老环境。着眼于此,选取昆明市永胜路社区金龙小区作为研究地,先调查分析了该老旧小区存在的问题,再从空间、公共服务、交通环境等方面提出了适老化策略:减少缝隙空间保留原有植被增强老年人的可识性,增设出入口保障老年人快速到达健身场所,改建公共服务场地增加设施,对道路进行重新分级并铺设防滑铺装。  相似文献   

6.
陈赛飞 《绿色科技》2015,(3):286-288
指出了在社会、经济、家庭结构转型的现状下,家庭养老的弱化和机构养老的不足让我国的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分析了我国养老的现状,提出了我国社区养老的运作模式,以期为国内养老问题的解决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今,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我国在养老方面的投入却是远远不够的,产业化的养老方式更加的重要。打造环境优美,医疗设施齐全,功能丰富,又能满足老人精神世界的养老产业是当下最迫切的诉求。随着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乡村旅游越来越火热。为此,提出了建设一种适合老年人长期养老的农庄,是未来休闲农业发展的一次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经济水平较低,人口老龄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步,以及住房紧张和社会服务的不发达等因素,在短期内不可能大量建设大型社会养老设施,更不可能立即推行高福利的社会养老制度。因此应尽快制定有关老年居住环境建设的对策,变局部的自发性和临时性措施成为社会法定的长期的社会保障机制,使我国现行养老方式能渐趋科学、充实和完善,更加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养老居住环境体系。 老年人的特点及对居住环境的特殊要求 当今我国城市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不同于过去年代,也不同于外国老人,…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而传统养老方式逐渐弱化。建立以园艺文化为载体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可以满足老年人亲近自然的需求;辅助治疗老年人各种身心疾病。现阶段社区园艺文化养老的实现路径包括: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社会组织大力发展老年文化产业,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产品;社区通过场地改造、资源整合和文化植入等途径,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和园艺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0.
吴清 《技术与市场》2013,(8):188-189,191
消费养老是将消费增值的价值以养老保障的形式回馈给消费者,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具有传统养老方式没有的优势。然而,在实际推行中会涉及到企业、银行、保险机构等多方面的配合与协作。针对这种新型养老方式的社会认知程度设计基于李克特式的量表,并对调查问卷进行初步统计分析,提出安全性、遗产观念等影响选择该方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在我国进入老龄化的时代背景下,由于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致使我国养老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所以一个适合我国既有社区养老和适老性的改造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我国我国既有社区的环境,在适应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造策略,规划既有社区适老性改造的新模式。从既有社区的居住环境、硬件设施和老年人口比例的现状出发,为社区适老化的发展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调查问卷,通过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了老年人智能设施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性别、身体状况、手机使用情况、家庭月均收入、生活中的困难情况、对居家养老政策和服务了解状况、自身养老需求、对现有养老方式的满意程度成为影响老年人购买智能设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俞琦  况灏  曾文辉 《绿色科技》2012,(6):297-298
指出了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社会老龄化问题是将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探讨了老龄化社会的居住体系,论证了构筑新型居住环境体系在解决城市老年人养老方面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在老龄化社会进程中,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分析了养老地产景观设计的必要性,从无障碍设计、空间设计、植物景观设计3个方面提出了养老地产的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青杨  宋莎莎 《林产工业》2019,46(2):45-49,7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世界老年人口比重逐年上升,中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严重,养老问题是当下人们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基于当前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和住宅产业化发展刚刚起步的现状,笔者通过研究老年人行为模式,针对居家养老模式,将集成化设计理念引入老年住宅,提出一套较完整的适老性居住空间的部品化设计体系。优化老年部品设计既体现了对老年群体的关注,推动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又紧跟住宅产业化和生产绿色化潮流,提高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高校离退休教师的养老问题目前成了高校管理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北京市高校居家养老状况,进一步做好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以北京市高校之一的北京林业大学社区为例,对社区内的离退休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该文针对问卷中反映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服务商、政府、社区及离退休老年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性、任务的艰巨性和发展方向3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的8项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正逐步步入老龄社会,老年问题的研究也日益引起各界学者的极大关注。然而,研究老年问题不仅要考虑到我国目前老年人口的现状,更要研究我国目前的养老方式及这种养老方式的弊端,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养老问题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逐渐被重视,居家养老依然是我国最基本的养老方式,我国现有居住区的适老化水平普遍较低,在这种前提下,对现有居住区的适老化设计研究具有紧迫性和实践意义。对杭州市随园嘉树的适老化设计进行了探析,旨在分析总结可借鉴的经验,引导对居家养老的居住区进行合理地适老化设计改造。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社会组织是社区居家养老的重要力量,当前存在激励理念落后、激励制度不健全、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激励方式单一等问题,难以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的积极性。提出了需要明确社会组织在社区居家养老中的宗旨和使命、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实施强化激励、重视文化的激励作用等对策,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现今我国老龄化严峻的形式下对老年人养老环境愈发重视,基于养老环境的现状分析研究了康复植物在该环境中空间结构的优化。探讨了康体植物对养老环境中老年人的影响效果、康体植物的配植、空间特征分析,提出了优化空间结构的营造策略,以期为后续相关学者在养老环境研究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