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静  孟昕 《广东园林》2020,42(3):38-43
对可食景观英文文献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探求国际可食景观研究进展和主要研究方向,有助于相关学者后续展开可食景观研究工作。借助 Elsevier Science Direct 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5—2019年发表的城市开放空间可食景观英文文献进行关于动态趋势、地域分布、关注点分布等内容的图示化研究。 发现英文可食景观文献数量处于成长期,且涉及多个学科,包括环境科学、栽培学、园艺学等,深度不断扩展。其研究内容逐渐多元化,涉及植物多样性、城市农业、景观管理等热点关键词,主要有可食景观的生态性、可食景观对儿童自然教育的支持、社区农园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针对福建省安溪白濑国有林场(1967、1976、1978、1984、1986、1991年)营造的福建柏混交试验林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较差(Ⅲ、Ⅳ类地)的林地,福建柏与杉科树种(杉木、柳杉、秃杉)树种混交,生长竞争力大,相互促进作用较小,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均有差异,福建柏纯林的单位蓄积量比杉木与福建柏混交林反高了31.8%;福建柏与松科树种(马尾松、湿地松)混交,相互促进,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均显著差异,混交林单位蓄积比纯林高70.5%、51.2%;福建柏与阔叶树树种(火力楠、木荷)混交,形成复层林,混交林蓄积量比纯林高了34.9%、57.9%。说明在立地条件较差(Ⅲ、Ⅳ类地)的林地,福建柏不宜与杉科树种(杉木、柳杉、秃杉)混交,可以与松科(马尾松、湿地松)、阔叶树(火力楠、木荷)混交,比营造福建柏纯林可以取得更大的经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了解国内外林下经济研究现状和趋势,以2002—2022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为数据来源,结合Citespace和VOSviewer等软件对国内外林下经济相关文献研究数量、研究机构、研究主题及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林下经济累积发文量和累积被引频次呈指数增长的趋势;该领域发文量学者主要分布在美国、巴西、印度、德国、中国等地;世界农林研究中心、法国农业国际合作研究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等机构在该领域发文量最大;林下经济学是一门主要以林学、农学、环境科学、生态学、植物学、土壤学等学科交叉而成的新型学科。此外,基于关键文献和关键词分析,低速发展期(2002—2007年)考虑林木生长、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快速增长期(2008—2017年)考虑间作模式、优良品种选育、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分析方法、种间关系等机制研究,急速增长期(2018—2022年)作物化学成分(及内含物)和营养价值、植物根际和土壤微生物群落活性的响应机理、遥感技术的运用以及稳定同位素的溯源技术是主要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森林群落研究态势及热点,该文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3 977篇目标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直观刻画了森林群落研究的演进态势及研究热点。结果表明:(1)在发文量上,CNKI数据库自1983年中国召开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发文量增速加快,受科教兴国战略的影响,国内发文量呈中高水平发展态势;WOS数据库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后发文量呈增长趋势,直到2020年开始有所回落。(2)在核心作者上,CNKI数据库中共有核心作者147位,其发文量占发文总量的64.96%;WOS数据库中核心作者有117位,其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27.21%。(3)从关键词共现图谱、聚类图谱看,CNKI数据库中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等词出现频率较高,且与其他关键词联系紧密,反映出国内的研究热点是森林群落物种资源、结构特征、树种生长发育与生长环境;WOS数据库中management(监管)、community forest(共有林)、conservation(保护)、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等...  相似文献   

5.
福建柏优树子代苗期性状遗传变异和生长节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福建柏 (Fokieniahodginsii)是柏科 (Cupressaceae)福建柏属的唯一种 ,为我国特有的第一批珍稀濒危二级保护植物。因其生长较快、材质较好、栽培管理较容易、病虫害较少 ,因此是值得推广的优良用材树种 (杨宗武等 ,1 998;中国树木志编辑委员会 ,1 983;高兆蔚 ,1 994)。近年来 ,福建柏作为珍贵建筑材树种和抗逆性强的造林树种已越来越被重视 ,在南方各省区已成为杉木二代更新不可多得的好树种 ,推广前景广阔 (盛炜彤等 ,1 992 )。因此 ,开展福建柏的遗传改良研究 ,选育优良的遗传材料供生产推广应用 ,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 ,笔者从 1 998年开始进行福建柏优树选择、子代测定等工作。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仅有少量有关种源试验苗期阶段的报道 (曾志光等 ,1 998;侯伯鑫等 ,2 0 0 0 ;郑仁华等 ,2 0 0 1 ;杨宗武等 ,2 0 0 1 ) ,而对优树子代测定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主要报道子代苗期性状遗传变异和生长节律 ,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1 材料与方法1 999年 1 0月中旬至 1 1月上旬 ,对 1 998— 1 999年在福建省和湖南省选...  相似文献   

6.
基于CiteSpace的生态校园脉络研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为探求国内外生态校园研究进展和主要研究方向,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CNKI中文核心数据库中主题为生态校园研究的文献为样本,从中筛选出1996—2021年发表的1 953篇有效文献,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从研究现状、研究脉络、热点和前沿3个方面进行分析,梳理出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国内外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更多研究以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校园环境的管理与建设为主,而近年来关于绩效评估和海绵校园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7.
福建柏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宗武  陈林生 《林业科学》2000,36(Z1):120-124
福建柏 (FokieniahodginsiiHenryetThomas)为我国二类重点保护树种 ,其树形优美 ,主干通直 ,适应性强 ,木材性质优良 ,是我国南方值得推广的树种。由于人为破坏 ,福建柏天然纯林被毁殆尽 (张炳荣 ,1 982 )。自 50、60年代 ,福建省开始营造福建柏人工林 ,不少已进入中成龄阶段 ,成为重要的森林资源。但对其进行的研究还很少。 1 997年我们对安溪半林国有林场福建柏人工林的生物量及其结构进行了研究 ,以期对福建柏人工林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也为了解福建柏人工林的生产力 ,以对其进行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1…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17—2021年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以澳洲坚果为主题发表的相关文献,利用WoS自带分析工具和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分析澳洲坚果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澳洲坚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结果显示:2017—2021年澳洲坚果领域发文量国际发文量呈增长趋势,但增幅变化不大,澳大利亚在WoS占总体发文量的36.86%。Food Science Technology是WoS收录期刊中发文量占比最多(16.99%),其次是Environmental Sciences(11.86%)和Plant Science(10.58%)。国际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澳洲坚果的基因组和宏基因组、种仁及油料、栽培种质和杂交种植、种壳剩余物加工利用和种植园管护5个方面。国内期刊发文量在2021年增速显著,此前则逐年下降,研究热点与国际联系紧密,包括澳洲坚果种仁油料和蛋白、品种选育、土壤磷利用、虫害防治和种仁干燥加工等方向。文献计量分析表明澳洲坚果的花枯病是坐果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真菌分离株的腐生或共生能力还未确定,应深入研究,为提高澳洲...  相似文献   

9.
城市高密度发展不断压缩城市绿地面积,严重威胁了居民身心健康,人们开始重视城市绿地带来的健康效益,因此学者们开始探讨城市绿地对居民健康的影响。首先利用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2000—2020年关于城市绿地与居民健康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国内外城市绿地健康效益研究领域动态和研究趋势。其次对城市绿地影响居民健康的因素、作用途径和健康结果进行分析综述,总结国内外现有研究重点。最后基于对已有研究的梳理评述,构建城市绿地健康效益的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珍稀树种———福建柏的分布概况、生物学特性及造林技术,提出要加强福建柏遗传资源的保护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比分析2002—2019年间世界各国林火预测预报的研究,了解中国与国际在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和差距,以期为我国今后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利用Web of Science(WOS)和海研全球科研项目数据库,通过主题词检索分析国内外关于林火预测预报的研究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比较中国与国际在该领域研究情况。研究发现:1)在林火预测预报领域中,美国科研人数比其他国家有明显优势,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学者合作发文量较高,而我国学者国际间合作相对较少;刊载文献数量最多是澳大利亚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ildland Fire》杂志,在此期刊我国的发文量仅约占总发文量的3%。2)我国在WOS的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中科院,但相比美国和澳大利亚科研机构数量,我国数量相对较少;相比美国和加拿大,我国在林火预测预报领域科研项目数量上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2.
为综合比较国内外生态智慧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热点演进趋势,文章借助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WOS)分别统计国内"生态智慧"及国外"ecological wisdom"主题期刊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以h指数和施引文献数为主要评价依据,从发文量、出版物、学科方向和共现关键词等4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讨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关于生态智慧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各自的成就、问题和空缺。生态智慧跨学科的特点要求研究者多领域合作,开启产学研一体化多学科融合的实证性研究,为生态智慧的后续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面对当前全球性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利用森林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其中凋落物的水土保持效应已引起世界各国学者和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全集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运用数据可视化应用软件CiteSpace对国际国内有关凋落物水土保持效应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旨在理清研究概况,分析学科与知识结构,探索研究热点前沿和趋势。研究发现:(1)2000—2020年,关于凋落物水土保持效应的研究论文数量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近十年发文量达1 546篇,占总发文量的66.7%,美国在凋落物水土保持效应研究领域引领世界,发文量和国际合作的中介中心性均最高,中国发文量排名第二,但国际合作和影响力偏弱。(2)凋落物水土保持效应研究在发展初期的知识基础主要以涉及"碳13核磁共振""典范对应分析""微视角""生物多样性""地中海森林"等聚类,在"酸碱度"聚类形成了有影响力的成果,在发展第二阶段主要集中于"生态化学计量"聚类,形成Cornwell关于凋落物在世界范围内分解速率的决定因素的论文成为领域内里程碑式研究成果。(3)凋落物水土保持效应研究历程大致分为"起步、发展、全面提升"三个阶段,从2017年起,由土地利用和植被退化引起的全球性气候问题成为最新的研究前沿,且强突现效应仍在持续,应为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主要研究趋势和方向。(4)国内关于凋落物水土保持效应的研究没有形成较为突出的重点研究热点和明显的发展趋势,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持水量""林冠截留""人工林"等相对基础的研究层面。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影响较大,土地利用时空结构变化研究对土地规划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成都市200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土地利用年变化率(R)、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土地利用变化量(S),得出以下结论:(1)耕地和建设用地变化幅度较大,总体呈增大的趋势;林地和其他土地总体呈减小趋势;水域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2000—2020年以来,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日趋集约化,土地利用类型更加单一化;(3)成都市在2000—2005年、2005—2010年和2015—2020年土地处于发展期;而在2010—2015年,土地处于衰退期;并简要分析得到对土地利用结构的主要影响为人口变动、自然因素、产业调整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林科技与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KGO知识发现引擎与Web of Science英文文献核心数据库,基于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智能支持系统,文中运用文献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梳理了经济林科技与产业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态势扫描分析,综述该领域内经济林资源分类、良种选育与无性系化培育、经济林优质高效栽培、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经济林产业发展战略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如缺乏标准化的分类体系、缺少对经济林育种知识产权的保护、经济林栽培忽视品质提升以及缺乏对经济林产业整体的布局规划等;由此归纳未来研究趋势,即经济林的分类体系统一与标准化,构建经济林资源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实现经济林良种创新、栽培技术标准化、机械化与智能化,构建经济林产品食品安全体系,明确经济林生产经营模式,实现基地化、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杉木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重要速生造林树种,了解其根系研究的发展动态,追踪研究热点和重点,有利于推动杉木高效培育进程。利用文献统计方法,以国内核心期刊CNKI和国际Web of Science~(TM)核心集文献数据库中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对1959—2015年国内外杉木根系研究文献的数量年动态、主要研究机构以及涉及研究的学科与研究层次,主要的研究人员、关键词出现频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杉木根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文献产出与地区有较高的相关性。福建省在科研投入、科研人员、科研成果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和国家大力推动弘扬地域文化的背景下,遗产保护领域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展,遗产及其周边景观环境整体性保护有广阔的研究空间。为深入探究遗产及周边景观环境的整体性保护,以中英文“遗产景观”为主题词,以发布于2002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的2 352篇Web of Science核心文集和中国知网的1 179 篇核心期刊文献为分析对象,辅助运用VOSviewer软件对文献内容进行计量分析,得出:1)国外研究热点集中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遗产景观与旅游、考古遗址四大领域;国内研究热点主要包含文化景观、世界遗产、文化遗产、工业遗产四大领域。2)国内外遗产景观保护领域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上有一定差异。总体而言,国外以构建遗产景观整体环境基底为核心,提出科学动态的可持续性保护策略;国内多深入研究典型性遗产,在梳理与借鉴国外保护思路的基础上提出适宜性保护策略。3)面对现今遗产景观保护地的复杂性与多样性,遗产景观整体性、综合性的保护将成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8.
福建柏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作者于1985—1987年进行了引种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结果.1.从福建引种到纬度较高的常州地区,在苗期和新造林阶段均能正常生长,且生长速度呈逐年加快的趋势.2.圃地和造林地应选择pH5.5左右、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的土壤.3.地膜覆盖育苗,福建柏种子发芽早,发芽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976~1991年1022篇贵州省林业科技文献的统计分析,据文献“量”和“质”的分布特点,可以看出:用材林和几种经济林木的营林、育种研究一直处于重要地位:森林病虫害防治研究面较大;竹子是研究较成熟的一个树种;五倍子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水土保持研究已具有一定的实力,取得了一定的生态效益;森林工业的研究成果具显著的经济效益。并揭示了各时期林业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重金属污染对环境的持久性伤害受到广泛的关注。生物淋滤技术因其成本低、效率高和衍生污染程度低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借助CiteSpace软件,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为文献检索数据库,根据作者、发表期刊、被引频次、国家/地区、文献类别等标准对2011—2021年的生物淋滤技术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科学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该领域的文献类型主要是研究性论文,且论文总数逐年稳步上升;中国总发文量居首位,遥遥领先其他国家。(2)利用生物淋滤技术从赤泥、废旧印刷电路板和废催化剂等二次资源中回收稀有金属是该领域的研究前沿。与基因组学等生物科学紧密结合,进一步探讨生物淋滤过程中微生物分子层面的作用机理是当前的热点课题。(3)生物淋滤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发展跨学科合作,与其他技术结合扬长避短,提高生物淋滤技术效率,加快生物淋滤技术的后续处理研究,避免二次污染,形成完整的工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