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目的】基于种群生存力分析,为孤立种群中华斑羚的物种保护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隔离分布的中华斑羚种群连续10年的观察数据,参照种群大小、婚配制度、环境容纳量、遗传多样性、灾害发生的频率等种群参数,并结合斑羚其他种群的研究结果,利用漩涡模型(Vortex 10.2.7.0)进行种群生存力模拟分析。【结果】该种群未来100年的存活率将下降到0.33。新生幼崽性比、新生雌性幼崽死亡率、成年雌性死亡率是影响斑羚种群增长的重要限制因子。如能补充外源个体,即每3年补充1只雌性和1只雄性,该地区斑羚数量能稳定增长,无灭绝风险。【结论】该地区斑羚种群的生存动态不容乐观,补充外源个体是促进种群增长最有效的方法。严寒冬季补充饲料和营养盐,改善个体生存和繁殖条件,也是维持种群稳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三江源区基本生态特征与自然保护区设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文中引入生物区域规划与管理的新思路,将三江源区作为一个完整的生物地理区域,建立生物区域自然保护区网络。并简要介绍了利用景观生态学、种群生存力分析等理论和景观规划途径、GIS分析等先进方法从区域层次确立自然保护区网络,在网络的每个节点(保护区)研究核心区面积、形状,以及网络与节点的连接(廊道)的程序、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成效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野生动物保护对于自然保护区尤其是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来说是其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野生动物的保护成效是自然保护区保护功能和作用是否得到有效发挥的衡量标准之一。文中从野生动物的种类、种群数量、种群生存力、分布格局以及栖息地适宜性等方面总结了野生动物保护成效评价研究, 提出几种野生动物保护成效评价研究的可能途径和方法, 对野生动物保护成效评价研究进行了初步展望, 以期为今后野生动物保护成效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 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探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在木论自然保护区野生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种群动态及其栖息地监测方面的应用,包括监测样带设计、栖息地调查、监测定位、数据收集、制作监测与栖息地专题图。  相似文献   

5.
陆兆华  马玲  国庆喜 《林业研究》2001,12(4):250-252
在本文中,对关键种的概念进行了讨论,并介绍了关键种的典型特征及其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判别。在对关键种的研究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物种重要性(SI)概念。物种重要性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生态系统中物种的重要值,它由三个指数构成,即物种结构重要值(SIV)、功能重要值(FIV)和动态重要值(DIV)。本文同时评价了三大硬阔森林生态系统中乔木树种的物种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保护区外,植物种群受到的负面影响因素很多,森林破碎化、人为砍伐、火烧等人为干扰都会影响濒危植物种群的生存、生长与发育,为了定量探索保护区对濒危植物种群的保护效果,本文以濒危植物青梅(Vatica mangachapoi)为例,采用样方法对昌江县自然保护区内和自然保护区外开展青梅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进而从种群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等方面对青梅种群的种群特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无论自然保护区内外,青梅种群为集群分布,但在自然保护区外,青梅种群集群程度更强,不利于其种群的扩散;2)在自然保护区外,青梅种群的幼苗、幼树很少,青梅种群结构表现为衰退型,而自然保护区内青梅种群结构表现为增长型;3)在自然保护区外,存活曲线表明青梅种群接近DeeveyⅠ型;在自然保护区内,存活曲线表明青梅种群开始时接近DeeveyⅢ型;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对濒危植物的保护效果非常明显。海南较多的保护物种与青梅的生态学特性类似,多为濒危物种,需要连续性、少人为干扰的生存、生长和发育的环境,因此,加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对保护濒危植物种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攀枝花地区五个林分类型的攀枝花苏铁无性系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中的攀枝花苏铁以幼树(Ⅱ)种群数量最多,成年(Ⅲ)次之,幼苗(I)第三,壮年(Ⅳ)种群数量最少,是处于种群增长期的年青苏铁林.高度结构数量分布集中于(Ⅱ)度级,径级结构数量分布出现两个高峰即(Ⅱ)和(Ⅴ)径阶.不同苏铁林分类型其种群结构数量变化有差异,这是苏铁生物、生态学特性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用大小结构图和存活曲线分析种群动态,应用扩散系数、Lloyd的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和Morisita指数等研究分布格局,采用Greig-Smith方法分析空间格局,对海南岛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南亚松(Pinus latteriMason)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亚松种群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种群,但幼苗、幼树较少;种群存活曲线趋向于DeeveyⅠ型,胸径小于2.5 cm的幼苗成活率较低,幼树存活率开始增大,中龄期种群存活率最高,成龄树期存活率开始下降,至老龄期死亡率达到最大;种群格局整体上呈聚集型;种群格局规模介于100~400 m2。  相似文献   

9.
乌拉山自然保护区油松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乌拉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油松种群的分布特点,设置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样地,采用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点格局分析(Ripley's K-Function)方法对油松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评价及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样地油松种群年龄结构处在不同发育阶段,这主要是...  相似文献   

10.
对自然保护区巡护管理工作以及网格化管理的应用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以广东象头山自然保护区为例,对网格化巡护管理工作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对网格化巡护在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管理中的应用发展进行了探究和展望。通过在科学进行自然保护区网格化巡护范围划分设置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内容以及责任落实,并探索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信息技术与网格化管理的联合应用和对其的推动作用,结果表明:在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上表现了良好的成果及意义,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依据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朝阳区西北部的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358种植物标本记录,按植物的生态生活型,将这些植物归为水生、湿生、陆生植物三大类,分为28类生态生活型。其中,水生植物28种,占全部植物种类的7.82%,湿生植物239种,占66.76%,陆生植物91种,占25.14%。对区内各植物生态生活型的研究结果如下:①区内的生态系统相对齐全;②区内首次发现以沉水植物水毛茛、岛田水筛及尖叶眼子菜为优势种的沉水植物群落;③丰富的湿生多年生草本植物(157种)是区内的主要植物资源;④残留在多石山坡和人工林下的陆生灌木矮高山栎见证了矮高山栎灌丛曾是本区山丘重要原生植被类型之一,而陆生多年生灌木状竹类海竹所形成的海竹灌丛亦为本区以及滇东北亚高山地带的特有原生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12.
双柏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内保存有较为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独特而丰富。文章在阐述保护区自然资源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其特点,从自然性、典型性、多样性、稀有性、脆弱性、科研价值等方面对保护区的保护价值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评价,认为该保护区重要生态系统和重要物种丰富,以热带季雨林和绿孔雀、滇南苏铁等为代表的生态系统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科学研究及保护价值巨大。  相似文献   

13.
对甘肃裕河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得出该保护区鸟类有185种,隶属14目38科,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有25种,其中:Ⅰ级保护鸟类1种,Ⅱ级保护鸟类24种。在保护区鸟类分布中,雀形目种类占61.6%,为绝对优势;在雀形目中,鹟科占42.1%,为优势科;根据保护区鸟类资源分布现状,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吉林省扶余洪泛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的种类、分布、种群特征,以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种类,进而提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广东大雾岭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雾岭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区内分布有国家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0种,其中国家一级1种、二级8种、三级11种.这些珍稀濒危植物不仅在医药、用材、观赏、化工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而且还具有生态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论述了大雾岭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利用价值、保护现状,提出了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大沙河自然保护区评价及其保护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位于贵州省北部的大沙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6990hm^2,是以银杉、黑叶猴等珍稀濒危物种及自然生境为重点保护对象,但目前存在诸多外部和内部威胁因素,据此提出了信后的保护与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何欣 《绿色科技》2021,(6):241-244,269
基于自然保护区数据特点,通过统一数据标准、拓扑检查及修正、GIS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地图符号设计与测试等主要技术方法对自然保护区地理空间数据整理建库并可视化。整合了多源异构地理空间数据,研究了矢量地图符号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设计了地图符号可视化测试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地图模板的制作。在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取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划、珍稀鸟类分布两个专题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关键技术能够为自然保护区数据空间可视化和科学利用提供支持,并且地图数据分析结果为自然保护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广东西江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广东西江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王静 《四川林业科技》2012,33(2):70-73,45
本文利用已有调查资料,分析了大小兰沟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征,认为大小兰沟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主要表现在物种资源的丰富性、区系成份的复杂性、起源的古老性、珍稀物种的密集性和植被类型的多样性等方面。形成多样性的原因是生物口岸效应、地理环境效应、处女地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科研、科考及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