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LERO.  JJ  谢耀坚 《桉树科技》1998,(2):52-61
微繁技术具有在短时间内多倍快速繁殖优选树木基因型,并获得造林收益的潜力。无菌培养物已经从种子、种苗、芽、花和术瘤等诱导成功。至少有30种桉树已经建立了愈伤组织,其中12种已获得再生苗。用腋芽增殖法或不定芽增殖法或二者兼用的微繁技术都已成功。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低比例的MS琼脂培养基常用于芽的繁殖。但玻璃化和芽老化问题依然存在。赤霉素也用于某些培养基中以促进幼苗的伸长。多种培养基用于促进试管内生根。悬浮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已经成功,并已获得原生质体再生植株。无菌培养技术正日益应用于桉树遗传化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2.
黄波罗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波罗(Phellodendron amure Rupr.)属于东北珍贵的阔叶树种之一。因长期异花受粉,植株高度杂合,种子繁殖难以保持单株优良性状,且再生能力很差,扦插难度大,影响了黄波罗人工林的发展。1983年以来,作者进行了黄波罗子叶、胚轴与茎尖等组织培养的系统研究,并从20~50年生成龄树的外植体诱导出了再生植株,为解决黄波罗优树无性繁殖及其工厂化生产开辟了新途径。采用MS+BA_2+NAA_(0.3)+2%蔗糖分化培养基研究证明,20年生植林茎尖的分化频率平均为10%。诱导生根采用MS(半)+NAA_(0.3)+IAA_(0.3)+2%蔗糖培养基,并补加14毫克/升H_3BO_2效果较佳,生根率可达31.58%。研究发现,树木个体之间的差异对植株诱导率影响很大。雄株茎尖的分化频率高于雌株。对再生植株可用腋生分枝迅速增殖,继代培养12—15代所获得的大量试管植株,未发现变异,证明用此方法进行快速繁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以东北林业大学城市林业示范研究基地黄波罗、蒙古栎和白桦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阔叶树树干不同部位Na、Mg、Ca、Al元素径向含量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波罗、蒙古栎和白桦树干不同高度Na、Mg、Ca、Al元素大多数径向格局呈现最高值出现在2000—2007年间,其他时间段含量较低且变化较为平缓的变化趋势。3个树种不同高度处Ca元素径向变幅最大,Na最小,Mg和Al居中;其中同一树高处蒙古栎Ca、Mg、Al元素径向变幅明显高于黄波罗和白桦。且随着树高升高,各元素径向变幅及不同树种同一元素平均含量差异呈减小趋势。以上树种树干不同部位各元素平均含量表现为:黄波罗Na、Al,白桦Mg元素是其他树种的1.1~2.1倍;各树种Ca元素差异不大,比值在1.1~1.2之间。  相似文献   

4.
黄波罗树皮即中药黄柏,具有抑菌、抗病毒、降压、镇咳和祛痰等功效,其主要成分为小蘖碱.本文选取带岭、帽儿山、苇河三个种源的黄波罗各6株,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小蘖碱含量,调查小檗碱含量种源变异情况及其在黄波罗植株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每个种源各部位小檗碱平均含量差异不明显;而不同部位小檗碱含量有明显差异,各个部位含量大小为根部〉树皮〉枝皮〉叶部.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蝴蝶兰原优良品种"满天红"花梗为外植体,通过正交试验验证了"满天红"蝴蝶兰花梗离体培养过程中,不同消毒时间、不同细胞分裂素及其使用浓度和不同pH等对"满天红"蝴蝶兰影响的研究,得出了蝴蝶兰组织培养方法诱导植株再生的最佳方案,进一步加快蝴蝶兰名贵品种的扩大繁殖。  相似文献   

6.
茶树是一种再生能力很强的树种,各个器官,无论是根、茎、叶等新老组织都能再生新根,长出新茎而成一个新个体,这种个体不是通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是由分生组织直接分裂的细胞所产生.它的再生发根能力因品种、树龄、同一年龄的枝条的生长部位不同,以及生态环境条件和繁殖后管理技术不同,其发根能力、幼苗成活等均有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由于各个器官有异质性所造成,引起异质性的因素,既有繁殖器官的生理特性,也有发根过程中的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7.
黄波罗(Phellodendron amurense)因其材质优良、干皮木栓发达,是做绝缘配件的好原料,内皮是解热健胃的药材,被誉为东北地区三大珍贵硬阔叶树种之一。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加优良木材产量愈加迫切。鉴于已有资料中对黄波罗的生理特性少有研究,本文拟对黄波罗的光合、蒸腾  相似文献   

8.
毛竹细胞分裂素相关基因鉴定及在笋中表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已有研究表明快速拔节的毛竹笋不同节间组织细胞分裂素分布有差异,这可能是影响毛竹快速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探索不同节间细胞分裂素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征对毛竹快速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毛竹快速生长机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拟南芥和水稻基因组数据库及KEGG代谢通路等,初步获得与细胞分裂素代谢通路和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通过NCBI、Pfam和SMART软件在线鉴定,最终得到与细胞分裂素相关基因。将毛竹基因组数据库与所得细胞分裂素相关基因家族Blast比对,获得毛竹细胞分裂素关键基因。通过同源蛋白进化发育系统和基序分布,研究它们间的亲缘关系与进化特点。以快速生长毛竹笋不同节间组织为材料,通过qRT-PCR探究了细胞分裂素相关基因表达特征及其对毛竹快速生长的影响。【结果】植物体内与细胞分裂素相关的基因主要有5大家族:合成基因家族、降解基因家族、受体基因家族、转运基因家族及信号转导因子家族。同源蛋白基序分析发现,拟南芥、水稻、毛竹细胞分裂素相关基因同源蛋白的结构域保守性高度一致,毛竹细胞分裂素相关基因同源蛋白在进化上与水稻关系更近;但有部分同源蛋白结构有种内与种间差异,进化上呈现片段丢失与重复现象,引起同源蛋白功能分化。由qRT-PCR具体分析毛竹不同节间组织细胞分裂素相关基因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合成基因Ph IPT1表达量在接近顶端的幼嫩节间略有下降趋势,而Ph IPT2在幼嫩节间表达量更高;降解基因Ph CKX在顶端幼嫩节间表达量降低;受体基因Ph HK表达量在毛竹笋不同节间变化不规律,而转运基因Ph HP在顶端幼嫩节间表达量略微增加,信号转导因子PhRR表达量在不同节间有增有减。【结论】对毛竹中的细胞分裂素5大类相关基因同源蛋白研究,发现大部分细胞分裂素相关同源蛋白在结构和生物学功能上都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但部分同源蛋白在结构与进化上具有物种特异性。通过对毛竹不同节间细胞分裂素相关基因表达模式研究发现,毛竹形态学上端细胞分裂素含量高于形态学下端,推测其在毛竹快速生长阶段发挥重要生物学功能,调节秆茎伸长生长和变粗。  相似文献   

9.
对于影响针叶树种插条生根潜力的因素作了研究,目的在于改进快速无性繁殖的方法。在遗传限度范围内,根的再生能力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生根基质(按:例如砂、土壤等),对质量、扦插的日期、材料植物的年龄和生理状况、插条材料的年龄和它在植物体上的位置以及化学处理。硬枝插条的效果最好,因为它具有较高含量的植物生长素、碳水化合物和形态学上的根原始细胞。用它要比取自正在生长的嫩梢作插条,能提高生长速度2.5~5倍。  相似文献   

10.
于辉  高禾 《防护林科技》2013,(7):38-40,44
以东北林业大学城市林业示范研究基地内生长的黄波罗、蒙古栎和白桦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阔叶树树干不同高度Na、Mg、Ca、Al元素纵向变化特征,探讨3树种对以上元素的运移速率。结果表明,在1958年前和1959—1962年间,除了Mg元素,黄波罗树干其他3种元素纵向格局为根茎含量大于胸径。3树种在1963—2007年间各时间段,以上元素纵向变化呈现出在胸径或1/2树高为最低的凹形曲线,或为最高值的凸形曲线,或纵向变化较为平缓等多种形式。同一时期,各树种树干Al纵向变幅最高;其他树种其余3种元素纵向变幅较低且值相当。树干中4种元素纵向运移速率由易到难排序分别为:黄波罗Mg>Ca>Na>Al;蒙古栎Ca>Na>Al>Mg;白桦Mg>Al>Ca>Na。蒙古栎对Na、黄波罗和白桦对Mg、蒙古栎和白桦对Al、Ca元素的迁移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1.
撑篙竹秆形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广西南宁市的撑篙竹作为研究对象,测定竹秆全高、秆材长、胸径和节间数,以及每节间直径、长度和壁厚等秆形指标,统计分析撑篙竹的秆形结构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撑篙竹全高、秆材长与胸径之间呈显著相关,节间的数量、长度和壁厚等因素与胸径、节间号等秆形指标之间呈显著相关,在拟合的相关方程中以幂函数和线性方程获得较高的估测精度;撑篙竹高径比值随着胸径的增加而降低;自基部至梢部,节间长度呈“短—长—短”的变化规律,最长节间出现在第15~20节;壁厚率呈“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基部节间壁厚率大于50%,中部空腔大,壁厚率19%~21%,往梢部壁厚率逐渐增加至40%;节间直径呈“细—粗—细”的变化规律,最粗直径位于7~9节,处于胸高位置之上。秆形特征的研究可为撑篙竹林的抚育管理及竹材利用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了马尾松从幼龄林至成熟林生长序列中的土壤有机C、全N、全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丰富该区域马尾松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领域的基础研究。[方法]以广西凭祥4个林龄(6、16、23、35 a)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每个林龄选取3块林分,每个林分内设置一个400 m2的调查样地,按照0 20、20 40、4060 cm三层土层取样,采用不同林分土壤化学计量的对比实验测定土壤CNP,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LSD法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4个林龄马尾松人工林0 20 cm土壤有机C、全N、全P含量分别为5.73 15.56、0.691.23、0.17 0.23 g·kg-1,是20 40 cm土层的1.51、1.31、1.06倍,40 60 cm土层的1.97、1.58、1.06倍。土壤有机C含量、全N含量均随林龄的递增先降低后增加,随土层加深持续降低;土壤全P含量在林龄和土层间均无显著性变化;林龄对土壤C∶N、N∶P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1,P=0.000),土层对土壤C∶P、N∶P有显著性影响(P=0.000,P=0.014)。[结论]土壤有机C、全N含量从成熟林阶段开始回升;N在不同林龄间和不同土层间的变化是土壤N∶P变化的主要原因;土壤C∶N、C∶P主要受有机C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龙芽楤木食药兼用林的人工栽培模式,对不同培育年龄和林地位置的龙芽楤木的根产量和根皮产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龙芽楤木的根皮率随着根龄的增加而下降,培育年限越短,单位面积根皮的年产量就越高;龙芽楤木栽培的边缘优势非常明显,林地边缘植株的根产量、根皮产量及根皮率均高于林地中间植株.  相似文献   

14.
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短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抚育间伐对华北落叶松纯林林下植被的影响,对河北省木兰林管局600,900,1 200,1 500株/hm2共4种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平均高度、平均盖度、平均密度、植物多样性指数随着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密度600株/hm2和900株/hm2落叶松林下植被的各项指标都相接近,与其它2种密度林下植被相差较大;较小密度之间的林下植被物种组成相似程度较大,较大密度和较小密度落叶松之间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差异较大;40 a生左右、平均高为11m、密度为1 500株/hm2的华北落叶松间伐保留密度为900株/hm2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施肥方法、不同激素种类及浓度,在进行水分调控的条件下,研究了赤桉1 a生苗木生长形态、生物量等方面的差异。并通过相关性分析,选择苗木总生物量、I级侧根数、根系占总生物量的百分比及高径比4个指标,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反隶属)函数进行综合评价,从中筛选出赤桉苗木的最佳抗旱性育苗技术。结果表明,影响赤桉抗旱性的主导因素是水分胁迫,最佳的育苗组合为"5 d浇水—直线施肥—矮壮素100×10-6"。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水仙(Narcissus tazettaL.var.chinensis Roem)为材料,用前期试验筛选出的最佳矮化浓度:A 50 mmol.L-1、B24.5 mmol.L-1、PP33340 mg.L-1及人工模拟气候处理水仙植株,矮化处理后水仙叶片IAA、GA3含量、(IAA+GA3)/ABA比值均显著降低;ABA含量的变化则因处理方式的不同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A和B矮化处理降低了Trans-Z、DHZR的含量和(Trans-Z+DHZR)/ABA的比值。并确定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水仙叶片IAA、ABA、GA3及Trans-Z、DHZR含量的检测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森林经营和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塞罕坝机械林场不同林龄(12a生幼龄林,27a生中龄林,40a生近熟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的调查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林分生长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随着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龄的增加,土壤pH值由5.76降到5.52,土壤酸性逐渐增强,速效磷含量变化范围为4.67~7.64mg/kg,与pH值变化一致,呈逐渐降低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以及全钾含量在中龄林中最高,分别为39.02g/kg、2.32g/kg、130.56mg/kg和17.6g/kg,近熟林次之,幼龄林最低。其中,全氮含量在各个林龄阶段差异显著(P0.05),全钾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土壤全磷含量和碱解氮含量随着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且在各个林龄阶段全磷含量差异显著(P0.05)、碱解氮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总的来说,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大,幼龄林和中龄林对土壤养分的需求较高。  相似文献   

18.
以火炬松树高、胸径和材积为数量评价指标,结合冠形、侧枝角和侧枝粗度等形质指标,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对火炬松人工林分开展优树选择研究,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了不同栽培密度下优树选择标准,符合该选优标准的候选优树有23株入选,总的入选率为48.94%。本研究制定的优树选择标准可为相似栽培密度的火炬松林分中优树选择提供了参考,选出的优树资源为火炬松种子园建设和育种群体的构建提供了优质材料。  相似文献   

19.
柿叶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柿叶中总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并对湖南省不同地区、不同品种柿叶原料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柿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50、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温度60℃;湖南省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柿叶原料中总黄酮的含量有明显差异,表明品种差异、地区差异以及栽培管理条件都是影响柿叶原料中总黄酮含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红松人工林生物量的测定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平均标准木法测定不同林龄和不同密度红松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5a生红松生物量达到19.19t/hm2,25a达到65.27t/hm2,35a达到135.36t/hm2,平均为73.27t/hm2。在各器官的生物量中,树干生物量最大,约占总生物量的一半左右,并随着林龄的增大,其比值也在增大,平均为54.95%;根占总生物量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不同林龄阶段均保持在20%左右,平均为22.08%;枝叶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随林龄的增大而减少,15a时占39.9%,25年时为25.60%,35年时为19.63%。在地上各器官垂直分布中,均以0~2m层生物量最大,从0~2m层(不含0~2m层)向上各层生物量呈缓慢减小趋势,到树梢时又突然减小;枝叶生物量在垂直高度上的分布是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其最大值在15a时出现在第2高度层,25a和30a平均出现在第3高度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