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德国鸢尾不朽白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得到最适合不朽白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并为其他德国鸢尾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以不朽白为试验材料,将其种植在以光照强度高低划分成的4个试验区内,在生长期内对其生长的相关指标:株高、叶长、叶宽、冠幅、花葶长、花径、着花量、始花期进行了测量与观察,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了不同光照强度下不朽白生长发育各指标的差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不朽白中除了叶宽外的所有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光照强度最强的4区其不朽白长势最好,着花量最多。其株高、叶长、叶宽、冠幅和着花量分别为79.67±7.82cm、67.5±10.5cm、3.5±0.5cm、2123±268.65cm2和8±1(朵)。而光照强度最弱的1区无开花现象。研究显示,光照越强不朽白的长势越好,光照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不仅会削弱不朽白的长势同时还严重影响不朽白的着花量。在光照强度最弱的1区,不朽白仍可进行正常地营养生长,依旧可用于园林绿化中。不同光照强度对德国鸢尾各项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光照梯度(55.44%自然全光照、21.12%自然全光照、3.47%自然全光照和0.86%自然全光照)的人工遮荫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对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后约3个月的臭椿幼苗株高、基径、复叶数、主根长、单株叶面积、总干质量、根冠比、相对生长率和净同化率等生长参数均以55.44%自然全光照处理最大,分别为77.30 cm、13.82 mm、17.80、67.20 cm、4 852.22 cm2、60.57 g、0.24、49.76×10-3g.d-1和5.62×10-5g.cm-2d-1,而且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减小。研究结果可为臭椿苗木繁育与造林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不同光照强度对细叶云南松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人工模拟不同光照强度(100%全光照、90%全光照、75%全光照、50%全光照、25%全光照、15%全光照、5%全光照、0%全光照,即CK、90%NS、75%NS、50%NS、25%NS、15%NS、5%NS、0%NS)的方法研究了其种子萌发、胚轴和胚根长度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为期17d的发芽期,90%NS下细叶云南松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速、发芽指数、胚轴长度均为最佳,胚根长度也相对较优;较弱的光照强度不利于细叶云南松种子发芽以及胚轴、胚根长度的生长。因此,在细叶云南松种子萌发时营造适宜的光照环境可提高种子发芽质量及出苗率。  相似文献   

4.
不同郁闭度下山茶生长及光合特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的研究光照强度对山茶(Camellia japonica)生长的影响,通过测定林下种植的山茶的生长指标和光合特性,对不同郁闭度下山茶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茶的株高、地径、生物量均在郁闭度0.5下达到最大值,在全光照下为最小值。山茶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暗呼吸速率(Rd)在郁闭度0.5下均最大,全光照下的Pmax最小;光补偿点(LCP)随着郁闭度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在全光照下最大。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随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不同郁闭度下山茶叶片的Pn增大,Gs增大,Ci下降,Tr上升,水分利用效率(WUE)增加。郁闭度0.5更适合山茶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地区植被覆盖动态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内蒙古自治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基于2005—2018年MODIS NDVI数据,以植被覆盖度FVC为研究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指标,利用时间信息熵、时间序列信息熵、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等方法,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强度和趋势;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矿区、河流、降水、地形等因素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2005—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强度较平稳,变化趋势呈现缓慢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人们日益重视保护环境,保护植被,也得益于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以及矿区的整治。2)从空间上看,在2005—2018年间,内蒙古地区的植被覆盖度东高西低,有明显的经度地带性。3)降水、矿区、河流都是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因素,降水充沛的地区,植被覆盖度往往较高;矿区植被覆盖度低于非矿区;河流的发育为植被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水分条件,距河流较近的区域植被覆盖度高;不同的地形对植被覆盖度有显著的影响,低缓坡度和海拔较低的地区相较于坡度较陡、海拔较高的地区,更适宜植被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以银叶金合欢(Acacia podalyriifolia)幼苗为材料,设置 3 个不同光照处理(分别为林下全光 照、70% 光照和半光照),测定银叶金合欢的各项生长指标(苗高、地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其生物 量。结果表明:全光照最有利于苗高和地径生长,在半光照的光照条件下,幼苗生长指标均极低,表明 银叶金合欢不耐阴。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加,半光照的叶绿素含量最高,且与全光 照、70% 光照条件下的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不同遮光度下的银叶金合欢的生物量随着遮光度的增加而 降低,在强光照水平下,植株增加了对叶和枝条的生物量分配,在低光照水平下增加了对根的生物量分 配,中度光照条件下植株对根和叶枝的分配则处于两者之间。综合各项生长指标(苗高、地径)、叶片的 叶绿素含量及其生物量的结果,表明弱光极不利于银叶金合欢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通过不同遮荫处理(全光照、遮荫30%、遮荫60%和遮荫85%)研究了光照强度对日本荚蒾Viburnum japonicum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该植物的引种驯化和苗木培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日本荚蒾幼苗叶片比叶重(SLW)逐渐降低,在遮荫30%和60%处理下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RGR)较大,而在全光照条件下日本荚蒾幼苗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日本荚蒾幼苗叶片花色素苷含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而逐渐减小;不同程度的遮荫处理均降低了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处理60 d和90 d时,遮荫60%处理叶片的MDA含量最低;在全光照下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处理90 d时,遮荫60%处理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最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同遮荫处理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所增加,但遮荫60%处理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处理60 d和90 d时,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遮荫60%处理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低于遮荫30%和遮荫85%处理。综上分析,全光照下日本荚蒾生长受到严重抑制,遮荫60%处理较适宜该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伯乐树1年生幼苗的光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自然全光照的16.72%(s17)、24.51%(s25)、36.49%(s36)和100%(s100)及林地下14.02%(s14)等5种光照强度,比较分析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环境因子日变化、1年生幼苗成活率、生长量等指标,以期揭示幼苗对于夏季不同光照条件的光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强度下,环境因子日变化显著不同,幼苗的成活率、形态和生理指标等均存在显著差异。极度弱光下(s17)幼苗生长迟缓;而全光照环境(s100)和较强光照下(s36)易造成幼苗的死亡;仅适度遮荫(s25)适于幼苗的生长;林下栽培(s14)的相对光照强度虽然较弱,但其各种小气候因子均明显优于无林地的其它光照条件,幼苗成活率、水分利用和平均净光合速率等指标均达到最优。建议抚育幼苗时应采用适宜的遮荫处理,可选择在中等郁闭度的林下(自然遮荫)或在大田中采用夏季单层遮荫。  相似文献   

9.
采用人工模拟不同的光照条件(100%全光照、40%光照、20%光照、10%光照)进行盆栽试验,探讨不同光照条件对掌叶木幼苗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光照环境条件下,掌叶木1年生幼苗高生长量差异显著,地径生长量差异不显著;总生物量、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根冠比均随光照强度降低而减少,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均为:叶根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幼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绿素a/叶绿素b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叶片中SOD、MAD、质膜相对透性、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研究表明适当遮荫有利于掌叶木幼苗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采用基于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的像元二分法模型对1988、1996及2004年3期TM影像进行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提取,利用野外实测对2004年影像进行精度验证,并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格局定量分析,揭示九连山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为该地区的植被恢复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该模型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估算精度较好,无植被覆盖类型(裸地、水体)的估算精度达90%以上,低、中、高、全植被覆盖类型区域的估算精度达80%以上;2)1988年、1996年、2004年植被覆盖度均值分别为0.71、0.66、0.77,区内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特点,这主要是由于研究区全植被覆盖面积的大幅消长造成的;3)研究区内无、低植被覆盖与中、高、全植被覆盖之间的转换比例较少,覆盖度等级转换主要集中在中、高、全植被覆盖等级之间,说明16年间的覆盖度变化主要源于林区的渐伐活动,皆伐及开垦活动相对较少;4)在研究区停止采伐后,尤其是该地区自然保护区的成立,植被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中、高植被覆盖类型大幅转换为全植被覆盖类型,2004年区内植被在覆盖度均值及全植被覆盖面积上均超出了1988年水平,九连山地区植被保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遮荫和光照对缺苞箭竹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观察,缺苞箭竹通常在迹地和疏林地比郁闭度大的林地衰老快、开花多,说明缺苞箭竹发育与林地遮荫度有关,为了证实这一现象,在全光照(sun)、林地部分遮荫(约为全光照下光量的50%)和深度遮荫(约为全光照下光量的2%)的条件下,分植零星开花竹丛,观察其发育变化。结果表明:在深度遮荫的条件下,原有的花穗不开放,花芽不继续发育,未花枝也不继续发育成花枝,竹丛中也不再出现新的开花植株,而未花竹和发笋量则逐年增加;在全光照和部分遮荫的条件下,原有的花穗很快开放,特别是全光照条件下,花茅和未花枝继续发育成花穗和花芽的速度更快,而且新的开花植株逐年增加,未花植株和发笋量逐年减少。结果也表明: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是控制缺苞箭竹开花的最明显的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12.
弱光胁迫对西洋杜鹃生理特性和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西洋杜鹃属弱光植物,研究其耐受弱光的能力,得到适合其生长的光照强度,可为栽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年生西洋杜鹃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低光照强度(16000,12000,8000,4000和500 lx)处理对其生长状态、生理生化及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随着处理天数的增加,不同光照强度处理的西洋杜鹃叶片数、开花数均有所增加,但光照强度越弱,增加数量越少;叶片颜色、形状随光照强度降低而出现失绿变红,叶缘皱缩枯萎等现象,在光强12000 lx下,杜鹃的生长状况最好。当光强高于8000 lx时,叶绿素含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而光强低于8000 lx的处理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处理90天后,光强低于8000 lx的处理其叶绿素含量要显著低于处理前(P<0.05)。不同光强下叶片光合速率先明显下降后上升,之后又有所下降,至试验结束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成正比。在500 lx光照下其叶片丙二醛( MDA)的含量增长最快且过氧化氢酶( CAT)、过氧化物酶( POD)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下降幅度最大;在4000~8000 lx光照下,MDA 的含量增长较快但可溶性蛋白,CAT,POD及 SOD活性下降幅度不大;在12000~16000 lx光照下,MDA 的含量增长最慢且可溶性蛋白, CAT,POD以及 SOD活性下降幅度也最小。光照强度减弱对西洋杜鹃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较大:叶绿体数量减少,结构破损缺失现象加重,并逐渐出现空洞现象,细胞器结构遭到破坏。当光强大于8000 lx时其细胞结构正常;光强低于8000 lx时叶绿体数量有所减少,类囊体结构开始模糊,质体小球和淀粉颗粒增大;光强为4000 lx时,叶绿体被膜部分破损缺失,基粒片层模糊不清,质体小球和淀粉颗粒明显增多、增大;而光强为500 lx时,细胞膜开始解体,叶绿体被膜破损缺失严重,基粒片层解体,仅存少量无序的片层结构,空洞化程度严重,部分细胞甚至成为空细胞。【结论】综合各指标变化情况,西洋杜鹃可以耐受4000 lx的低光强,而12000~16000 lx光强的光照条件比较适合西洋杜鹃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基于MODIS-NDVI的乐安湿地植被覆盖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安湿地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凉山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也是高原湿地在海拔2 500 m^3 000 m典型生态系统。植被覆盖度(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与单位面积之比)是反映湿地植物生长状况的重要生态学参数,在评估和监测湿地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2011-2015年的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应用像元二分法估算了布托乐安湿地保护区的植被覆盖度及其变化趋势,分析了乐安湿地保护区内植被覆盖度变化,旨在为保护区生态环境评价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乐安湿地保护区植被覆盖度状况良好,中度及其以上等级植被覆盖区占研究区比重较大,超过50%;5年间,保护区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现稳定状态,但是不同等级,不同时段的植被覆盖变化趋势不同;植被覆盖度在空间上呈现以万吨山、四棵乡一线向两侧降低的总体趋势。与海拔3 500 m左右的若尔盖湿地相比,乐安湿地植被覆盖度分布主要受地形、水热条件限制,以及人为活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曙箣竹为研究材料,通过不同光照条件下盆栽曙箣竹的生长状况及生理指标分析,探讨光照对曙箣竹生长及观赏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温室全光照下曙箣竹新增叶量达到最大值,为11片,25%遮光下增量最少仅有3片;在50%光照条件下曙箣竹的平均主秆增长量较大为4.48 cm,25%遮光下增长量最低为1.63 cm;(2)叶片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叶绿素b质量分数均随遮光强度的增加而增长,以25%光照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b为最高,分别为全光照处理的106.3%、101.9%、110%;叶绿素a/b比值下降,以25%遮光降幅最大,与对照差异显著;(3)随着时间的延长,50%光照下SOD活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25%光照和全光照的SOD活性均呈逐渐增大;50%光照和全光照的POD活性变化呈现相反的现象,前者逐渐减小,后者缓慢增加,25%光照下则是先增大后减小。综合测定指标与观察结果显示:当光照强度为50%不仅促进曙箣竹的生长还有利于观赏性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用4种不同遮光措施对云南松苗木进行处理,研究光照强度对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以70%的光照强度处理(T1)苗木生长量和生物量最大,其1 a生苗最高可达11.23 cm,地径可达6.28 mm,总生物量为3.56 g,根干质量为0.99 g,茎干质量为0.79 g;100%的全光照处理(T0)育苗效果次之,而30%的光照强度处理(T3)育苗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太行山干旱片麻岩山区极度缺水问题,以河北省太行山片麻岩山区的典型地区阜平县为试验基地,研究了坡向(X1)、坡位(X2)、坡度(X3)、土层厚度(X4)、土壤容重(X5)、土粒密度(X6)、植被覆盖度(X7)、田间持水量(X8)、毛管孔隙度(X9)、土壤质地(X10)等因素与土壤含水率(y)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土壤含水率极低,仅为3.18%~8.61%;上述因素与土壤含水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5,0.612,-0.078,0.992,-0.924,-0.693,0.974,0.834,0.798,0.918;除与坡度相关不显著外,其他因素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坡向、坡位、土层厚度、土壤容重、植被覆盖度等5个因子对土壤含水率影响最大;直接通径系数绝对值大小排序为土层厚度(0.609)>植被覆盖度(0.224)>土壤容重(-0.185),结合间接通径系数和相关系数来看,土层厚度、植被覆盖度、土壤容重均对土壤含水率有较大影响,其中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度为正效应,土壤容重为负效应。  相似文献   

17.
2016年2月,在浙江省杭州市近郊,用2015年9月采自安徽省石台县省沽油Staphylea bumalda的种子进行播种育苗,5月采用全光照(光照强度100%)、一层3针遮阳网(光照强度39.87%)、一层6针遮阳网(光照强度11.21%)对幼苗进行遮阴处理,9月测定其对播种苗苗高和地径生长、叶片特征及生物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一层3针遮阳网下的省沽油苗高、地径生长以及枝、叶、根和总生物量均最大,该条件对苗高、地径的生长最为有利,叶长、叶宽、叶面积最大,且与其它2种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适度遮阴有利于各部分生物量的积累,且使地上部分质量比增加。  相似文献   

18.
以2 a生金蒲桃(Xanthostemon chrysanthus)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全光照,50%遮阴,70%遮阴,90%遮阴4种遮阴处理对金蒲桃生长特性、生物量分配、光合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光全处理对比,遮光极显著(P<0.01)地抑制了金蒲桃幼苗生物量的积累,遮光处理组叶片数量减少,叶生物量比下降,茎生物量比增加;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暗呼吸速率和最大光合速率降低,光能利用效率低于全光照叶,强光下遮阴叶的净光合速率保持稳定.上述结果说明:遮阴处理后,金蒲桃在生长特性、生物量分配和光合参数上表现出对遮阴弱光的适应,表明金蒲桃是一种能广泛应用于各种光照条件的优良景观树种.  相似文献   

19.
光照强度对贵州兔眼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光照强度对贵州兔眼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选取粉蓝(Powderblue)、灿烂(Britewell)、芭尔德温(Baldwin)、梯芙蓝(Tifblue)4个品种进行野外试验,试验设置了100%、80%、60%、40%全光照4种不同光照处理,并测定在不同光照处理下不同品种蓝莓果实品质变化。结果表明:(1)轻、中度遮阴增大了粉蓝和芭尔德温的果实质量和体积,却减小了梯芙蓝和灿烂的果实质量和体积;(2)在自然光照条件下4个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基本相同,都在2.13 mg/g左右;遮阴降低了蓝莓果实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其中芭尔德温降低幅度最大,梯芙蓝降低幅度最小;遮阴显著降低了各品种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3)各品种总酚物质、类黄酮、花青素、维生素C含量整体上都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降低;在100%全光照条件下,粉蓝和梯芙蓝总酚物质、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余品种,芭尔德温维生素C含量最高。综上所述,遮阴显著降低了蓝莓果实的营养和保健价值,不同品种间蓝莓果实对光照强度的需求和适应能力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建议在生产栽培中要保证蓝莓树体光照充足,以促进果实的生长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2008—2016年元谋干热河谷植被覆盖的时空异质性,分析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原因,为区域植被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以2008,2010,2012,2014和2016年5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ENVI为技术平台,采用像元二分法获取研究区5个时期的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数据,确定植被覆盖度等级和分类标准,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法研究不同年份植被覆盖度特征,分析各高程带植被覆盖度的构成状况;在Arc GIS支持下提取各年份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的面积,通过GIS叠置分析获取2008和2016年的植被覆盖度转移矩阵;以与研究区等面积的空间格网对不同年份的植被覆盖度进行空间采样,以多元统计法计算格网点植被覆盖度标准差和回归斜率研究植被覆盖度的时间演变特征。【结果】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以龙川江河谷及金沙江河谷为界表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且自河谷坝区向中高山呈现中低—低—中—中高的整体空间格局;5个时段植被覆盖度分别为0.562,0.586,0.494,0.578和0.566;中高山区Ⅰ和Ⅱ级植被覆盖度的区域面积分别占研究区Ⅰ和Ⅱ级植被覆盖度总面积的60%和50%以上,坝周低山区和中低山区Ⅲ和Ⅳ级植被覆盖度的区域面积分别占研究区Ⅲ和Ⅳ级植被覆盖度总面积的70%~80%;河谷区坝区的Ⅴ级植被覆盖度的区域面积占研究区Ⅴ级植被覆盖率总面积的60%以上;8年来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的转移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61.03%,Ⅰ级植被覆盖度中有95.19km2向Ⅱ级植被覆盖度转移;年际间植被覆盖度标准差(SD)为0~0.541,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区域面积和减少的区域面积之比为10∶9,呈显著性减少和显著性增长的区域面积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9.132%和6.794%。【结论】干热河谷植被覆盖度空间地带差异明显;植被覆盖度偏低,植被覆盖度等级间转换较为频繁;植被覆盖度年际间变化幅度不大,植被覆盖度呈增长的区域面积略大于减少区域面积,但呈显著性减少的区域面积大于呈显著性增长的区域面积;东部和南部的中高山地带植被覆盖度的结构恶化。应继续强化退耕还林还草、强化天然林保护等措施的力度,降低中高山和中低山的人为干扰强度,在河谷坝区和坝周低山积极开展人工植被恢复工作,促进区域植被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