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白龙江中游千枚岩出露区泥石流分布集中、暴发频繁、灾害严重,生态修复难度大。分别从该区社会经济、气候、地质角度阐述了泥石流生态修复的难点;从水土互相作用与泥石流流体结构、土体与土体结构、沟谷地貌、坡面形态、泥石流沟流域形态揭示了泥石流发育机制,以及植被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分析了传统水平台型整地与竹樊保持水土技术、植苗与微圃植树法造林技术、传统造林树种选择与生态公益植被物种选择技术、常规混交造林与毒—刺混交植被植物种类配置模式等4组基本技术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分别确定了生态公益植被与经济利用植被的营建技术。最后,根据研究区地貌分异特点和当地社会经济状况,将泥石流沟分为清水区、泥石流形成区、经济利用区、道路工程影响区4个功能单元,分别论述生态修复技术,有机结合新技术与传统技术集成为泥石流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以甘肃省舟曲县磨沟流域为研究区,采用路线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不同类型泥石流沟,针对不同松散岩土体及其立地特点开展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提出了生态修复植物选择原则,并研究筛选出21种适宜泥石流生态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3.
白龙江中游泥石流生态修复植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白龙江中游泥石流生态修复实际,分析提出生态修复植物选择原则,选择出18种生态修复植物,并简要论述了各植物种形态、繁衍特点、生态习性和生态功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域辽阔,河流众多。在山区,河沟内形成的泥石流常毁坏公路、桥梁、村镇等,直接或间接地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威协人民生命安全。为此,了解泥石流的形成特征,发展规模,对泥石流进行防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郭家磨泥石流为例,对九寨沟旅游环线公路平(武)南(坪)段泥石流的特点、发展规模等进行探讨,并提出防治  相似文献   

5.
基于水土保持理念的生态公路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延良 《森林工程》2011,27(3):80-82,91
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带来全国公路里程数的持续飙升,公路建设过程中会不同程度的导致水土流失,使公路沿线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变大。本文探究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把握水土保持理念,构建生态公路可有效防止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分析公路绿化的必要性及其构建要点。  相似文献   

6.
岷县境内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易发多发。实施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程十分紧迫。本文选取岷县山地灾害易发多发小流域为典型项目区,通过分析典型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现状,提出了治理任务和目标,并探讨了措施布设。  相似文献   

7.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影响深远。以地震极重灾区平武县洪溪河流域2008—2018年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结合森林资源分布,对震后10年间灾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状态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对研究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服务功能价值损失在2008年高达1.81亿;随着森林植被的恢复,除2018年极端降雨导致损失较前1年显著增大外,由滑坡泥石流造成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整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若不加以人工干预,预计研究区每年由滑坡泥石流造成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将保持在5 000万~6 000万元之间;研究区震后10年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损失达12.44亿元,年平均损失约为1.13亿元,其中,保育土壤价值损失和固碳释氧价值损失占75.9%。汶川极重灾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仍需长期和系统性治理。  相似文献   

8.
泥石流,是一种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它以洪水夹带大量泥沙石块,从高处倾泄而具有摧毁性的巨大破坏能,危及人类及其生存环境。但是,和一切事物一样,泥石流也有它发生、发展的规律,同样可以去预防它、战胜它。了解它的过去,研究它的现在,不难发现泥石流与森林变迁的渊源关系。可以断言,随  相似文献   

9.
森林资源是人类濑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干旱、冰雹、洪涝、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人们对森林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植树造林,发展林业意识加强。但是,三分造,七分管,人工造林后的管护抚育极为重要,适宜的抚育间伐就是就是对人工林管护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依据蔡园沟泥石流的水源特征、物源条件和地形环境,系统研究了蔡园沟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原因,可为泥石流的防治和对工程的影响评价提供依据.在分析蔡园沟泥石流灾害的形成环境和危害状态的基础上,提出采取固坡、治沟、排水、清淤、排导、拦挡和恢复植被等综合措施治理蔡园沟泥石流灾害.  相似文献   

11.
瓦达沟泥石流位于川藏公路AK3767 820处,瓦达沟暴发的泥石流,曾多次冲毁公路路基、桥梁,使交通中断。目前以便道维持通车,严重影响交通的正常通行。川藏公路是四川与西藏的交通大动脉,交通的中断将严重制约该区的经济发展,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不便。为此,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曾多次到现场进行考察,研究治理方案,要求及时对瓦达沟泥石流进行治理,恢复交通的正常通行,以加快该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分析认为,良好的森林植被在一定限度内可以抑制泥石流的发生,削弱泥石流灾害,超过其承受限度则又会对泥石流推波助澜;森与林不同,生态公益林建设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植树造林,二是育林成森.并认为森林与泥石流互为因果,此消彼长,互相纠缠着共同响应地质运动、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13.
李晓春 《森林与人类》2005,25(11):30-35
可能吗?有一天泥石流会冲进我们的生活与城市。泥石流是自然力量唤醒的地上怪兽,它毁灭经过的一切。2002年11月16日,瑞士施兰斯遭受泥石流袭击。这张2002年11月17日拍摄的照片显示的是,在瑞士格劳宾登州的施兰斯,泥石流将房屋和大街冲得一片凌乱。世界有50多个国家深受泥石流的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泥石流爆发的各种影响因素和泥石流预测基本原理,为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与快速性,将免疫骤类算法与径向基函数结合,建立了泥石流预测的IRBF神经网络模型,并与BP网络预测模型和常规RBF网络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模拟实验。实验表明IRBF神经网络具有更高的预测准确性和更短的训练时间,该方法用于泥石流预测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分析泥石流灾害分布的主要因素,重点研究西藏公路泥石流灾害段公路工程的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6.
山体边坡的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的、综合的过程。山区公路与平原地区的公路相比,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公路穿越山谷河川之间,施工时产生了大量的土石方;在自然状态下,由于有植被的防护,在出现大的降雨时,一般不会造成水土流失,但在筑路过程中,机械的扰动,开山放炮,使山体产生不稳定,不仅对沿线的原生植被造成很大的破坏,还易诱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危及公路司乘人员和沿线居民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泥石流生物治理机理探讨——用测树木根系固结力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前人研究植物根系多从事于根系的形态、分布、类型和功能,尚未见到国内文献记载研究树木根系固结力。泥石流研究中研究森林与泥石流形成关系和研究森林在泥石流治理中的作用,亦多是从森林水文学角度去研究,也就是研究林木土地上部分的作用,而多数忽略了地下部分(根系)与土体之间的力的关系——即固结力,这种“力”,有利于土体稳定,防止坡地重力侵蚀,从而减少泥石流固体物补给,因此森林植被也起到防治泥石流的作用。本文介绍笔者自1980年以来从事森林植被与泥石流形成关系和生物防治泥石流研究,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刘黄沟小流域泥石流成因及防治对策。刘黄沟流域内具有丰富的土砂石块和陕峻的地形,又遇有暴雨,是发生泥石流的原因。对于泥石流,应以预防为主,并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北京山区泥石流较为发育。泥石流活动与区域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选择北京密云水库上游集水区为研究区,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定量分析研究区内土地利用方式对泥石流的敏感性。研究发现:易导致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土地利用方式依次为8~15°的疏林地、8°的其他建设用地、15~25°的疏林地和中覆盖度草地。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土地利用方式、布局水土保持工程及减少泥石流危害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的常见自然灾害,每年在世界各地都有大的泥石流灾害事件发生.我国是世界上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几十年来,平均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 0多亿元,死亡人数近千人(罗元华2000年),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强,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和对环境的持续破坏,使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更趋严重.因此,必须加强泥石流灾害的研究、评估、预测预报和减灾管理,组织实施经济有效的防治工程,从而尽可能防范灾害的发生和尽量减轻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