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加强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西北是具有全球意义的物种多样性地区 滇西北地处亚洲南部和东南部差异十分显著的三大地理区域(东亚季风区域、青藏高原区域、南亚和东南亚热带季风区域)的结合部,成为全球生物物种的高度富集区和不同地理区系成份交错分布的复杂区域,被称为世界级的生物基因库。该地区是全球海拔分布最高、最为珍稀的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的主要分布区,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黑龙江省夏季季风的变化规律和夏季季风与年降水之间关系的变化,采用Samel发明的方法,用逐日降雨量数据计算每一年夏季季风到达、离开、停留在黑龙江省的时间。研究结果显示:在1960年至2000年间,黑龙江省的年降水量变化趋势是每10a增加2.229mm,这一变化趋势不显著;夏季季风停留的时间和季风期间的降水量呈显著减少的趋势,分别为每10a减少6.9d和17.5mm。夏季季风这一变化主要原因在于1960–1975期间是夏季季风离开该省的时间提前,1990–2000年间是到达该省的时间拖后。夏季季风在过去40a的减弱使它对年降水量的贡献率每10a减少4.4%。  相似文献   

3.
《热带农业科技》2011,34(2):47-F0003
西双版纳是云南植物王国“皇冠”上熠熠生辉的明珠,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控制和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这里常年湿润多雨,森林密集繁茂,孕育着种类繁多的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4.
系统调查研究了甘肃叶蜂生物地理分布特征,提出了甘肃叶蜂地理区划新方案,将甘肃叶蜂地理区划为2界3区5小区。东洋界,仅包括华中区(Ⅰ);古北界,分蒙新区(Ⅱ)和青藏高原区(Ⅲ),蒙新区包括蒙新陇中黄土高原小区(Ⅱ-1)、蒙新陇东黄土高原小区(Ⅱ-2)和蒙新河西走廊小区(Ⅱ-3),青藏高原区包括青藏高原祁连山地小区(Ⅲ-1)和青藏高原甘南小区(Ⅲ-2)。分析、讨论了甘肃叶蜂的基本分布规律以及甘肃已知9科、494种叶蜂的区系成分和生物地理分布特征:在甘肃叶蜂地理分布类型中,蒙新陇中黄土高原小区是甘肃叶蜂的分布中心;和东亚型成分构成中国叶蜂区系的主体一致,东亚型成分也是甘肃叶蜂区系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野象的家园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既属于大陆性气候,又兼有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没有春夏秋冬的区分,只有干季与湿季的不同。充沛的热量和湿度,为植物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尤其是特有的热带季雨林、山地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等多种植物和繁茂的植被及良好的自然环境,为亚洲象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条件,成为野生亚洲象在我国境内的主要栖息地。据有关资料记载,半个多世纪前,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覆盖率达60%,在原始森林内大概有100头左右的亚洲象。由于当时人口较少,森林植被好,野象经常在村寨附近活动,从不伤人。人与象和谐相处,各民族之间都流传着不少关于人和象之间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云南普洱地区不同恢复阶段(恢复15年、30年和原始林群落)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内附生维管植物的调查,分析了不同恢复阶段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多度、分布和相似性关系,并探讨附生维管植物与宿主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0.81 hm2的调查样地中,共发现附生维管植物3 116株(分属9科20属22种);(2)原始林中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丰富度(17种)要显著高于恢复30年(7种)和15年(5种)群落;(3)原始林与不同恢复阶段群落中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有显著不同,恢复15年群落中的附生植物主要由蕨类植物组成,兰科植物是原始林附生植物的主要物种组成,有些物种仅出现在原始林中,可以作为季风常绿阔叶林恢复程度的指示物种;(4)原始林附生维管植物的多度要显著高于恢复阶段;(5)3个群落类型中的附生维管植物在水平方向都为聚集分布,恢复15年群落主要分布在0~5 m,原始林中分布可达到20 m;(6)原始林中附生维管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度与宿主的胸径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而2个恢复阶段森林中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蕨类植物的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1)福建省共有蕨类植物46科、107属、396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金星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铁角蕨科和凤尾蕨科等11个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毛蕨属和凤尾蕨属等;(2)从蕨类植物科、属分布区类型所占比例来看,该地区区系性质以热带成分为主;而从种的地理成分来看,则表现为热带成分与东亚成分的综合体,以中国特有种、中国-日本分布、热带亚洲最为丰富,反映了东亚与热带亚洲的蕨类植物区系的统一性及紧密联系;(3)区系起源古老。  相似文献   

8.
《防护林科技》2006,(4):F0004-F0004
江西省婺源县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属于亚洲带东南季风温暖湿润气候,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3%是山地,故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全县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培育绿色产业,使自然景观和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蓝天、青山、碧水、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青砖、黛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化与生态完善结合,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相似文献   

9.
<正>神农架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交界处,在湖北西部边陲,由大巴山脉东延的余脉组成中高山地貌。这里属于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区,气温偏凉而且多雨,由于一年四季受到湿热的东南季风和干冷的大陆高压交替影响,以及高山森林对热量、降水的调节,随海拔的升高形成低山、中山、亚高山3个气候带,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又由于其气候时空变化较大,有"六  相似文献   

10.
若尔盖辖曼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室内整理,辖曼自然保护区中的种子植物被鉴定为33科,106属,196种。按照属的分布区类型对这些种子植物研究,认为以温带植物区系为主。106个属中,世界广布属25个,北温带分布的属49个,旧世界温带分布的属11个,温带亚洲分布的属7个,东亚分布的属2个,泛热带分布的属2个,热带亚洲分布的属于1个,地中海区/西亚至东亚分布属5个,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的属2个,中国特有属2个。  相似文献   

11.
亚洲象分布、数量、栖息地状况及种群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世界野生亚洲象的数量约为5万只,分布于全球13个国家。亚洲象喜栖于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地区,集中在各国气候湿润地带且多呈跨境分布。亚洲象适宜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是各分布国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栖息地面积减少带来的亚洲象死亡、人象冲突等一系列生态经济问题凸显,各国就解决栖息地丧失与破碎化问题和缓解人象冲突问题提出了相关办法并拟定了共同行动方案。文中从亚洲象在世界各分布国的数量、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程度的现状、人象冲突问题及各国针对保护亚洲象正在和将要计划实施的种群管理措施等方面介绍亚洲象相关信息,以期为科学管理和保护亚洲象种群提供详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尖峰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植物生长茂密,树种繁多,植被和土壤类型的垂直带谱明显,保存着较为完整的热带森林。因此,研究尖峰岭热带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了解放线菌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分布,对合理利用和开发热带森林资源,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982—1983年,笔者对尖峰岭热带林三种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放线菌数量和组成特性作了调查,放线菌培养采用高泽氏一号琼脂培养基,链霉菌类群鉴定根据《链霉菌鉴定手册》,有关林地概况、土壤样品采集时间和方法见初报Ⅰ。  相似文献   

13.
我国藏羚羊保护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全球十大濒危物种之一的藏羚羊,是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物种,具有极高的物种保护价值。文章在调查了解藏羚羊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藏羚羊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所调查样方的树种综合优势比值,对广东西部(粤西)廉江谢鞋山次生季雨林最重要的三个建群树种,进行了空间格局分析。分析方法采用了Poisson分布、负两项分布、Neyman分布的频次比较模型和聚合度指数测定以及Taylor指数和 Iwao's 方程模拟。结果表明这三个建群种均符合聚集分布。荔枝(Litchi chinensis )和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两种群有基本型聚集分布的特点并表现出个体间的聚集现象。橄榄(Canarium album)有可能随着密度的增大而趋于均匀分布。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依赖于其繁殖特性之外,还受该次生季雨林保护的影响。这些主要建群种的空间格局表明进行该林区保护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5.
Precipita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of China increased slightly from 1960 to 2000. Adopting the method proposed by Arthur N. Samel, we separated monsoon rainband rain and calculated the initial and final date of monsoon rainband of each year and each station, For the period of 1960-2000, the change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ith an increasing trend of 2.229 mm per decade, is not significant; the duration and total monsoon rai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a decreasing trend of -6.9 day per decade and -17,5 mm per decade separately. That change comes from early leaving date of summer monsoon rainband for the period of 1960- 1975 and later arriving date of summer monsoon rainband for the period of 1990-2000, The weakening of summer monsoon makes ils contribution to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a decreasing trend of 4.4 % per decade.  相似文献   

16.
藏族林卡是藏民族创造的园林类型,在青藏高原自然地理环境和藏文化滋生下形成,具有独特的民族造园精神和艺术特点。该文立足藏族林卡生成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对其造园精神作了系统论述,阐释了藏族林卡的艺术特征,从而使大家对藏族林卡和中国传统园林体系有更完整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澜沧江中游临沧市境内。该区域植被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呈垂直分布规律。在以往的研究中忽视了澜沧江两岸低海拔区域植被的研究。文章以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沿江两岸低海拔植物群落为主要对象,分析该区域植被类型及其物种组成,以期为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管理提供依据。研究发现,在沿江两岸海拔750~1400 m区域,共计发现7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8个群系及8个群落类型。除季风常绿阔叶林外,其他7个植被亚型均为本次调查新发现,其中热带季雨林与暖热性针叶林是研究区域主要的植被类型,而暖热性针叶林与季风常绿阔叶林则受破坏较大,分别产生暖热性稀树灌木草丛和干热性稀树灌木草丛,而干热灌丛则小面积分布。并根据澜沧江周期性枯水期出现的狗牙根群落,新提出河流消落带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18.
藏族林卡是青藏高原自然地理环境与藏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民族审美特点。本文对藏族林卡的造园审美观念作了论述,系统阐释了藏族林卡的造园艺术特点,目的在于使我们对藏族林卡有深入的了解,进而完善我们对中国传统园林体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阐述西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现状与特点以及管理现状与成效.分析西藏林业发展中存在着的协调管理不利、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保护管理意识淡薄等问题.提出树立生态环境建设的新理念,积极开发和利用替代性新能源,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增加投入,科学规划、分期整治等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