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中分析了森林生态效益的特殊性, 借鉴会计准则的相关原则及条款, 对其价值的会计特殊性进行了探讨, 认为森林生态效益价值是特殊的无形资产, 应该以公允价值对其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 并将其纳入营林企业会计核算。  相似文献   

2.
张眉 《绿色大世界》2012,(3):226-229
以昆明市公益林为例,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昆明市506户家庭公益林生态效益的支付意愿进行了调查,并对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昆明市公益林生态效益的年经济价值为1.92×108元。最后将评估结果运用于昆明市公益林补偿标准的制定。提出了公益林的补偿标准应介于生产者成本支出额和消费者对公益林生态效益意愿支付额之间。基于消费者的生态需求和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实际情况,补偿标准的上限是政府预算约束条件:W×P≤V+F,政府应在此范围内根据具体财力情况制定补偿标准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林业生态效益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结合湖北林业资源特点,选取森林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释氧、改善环境、改善小气候、堤岸防护、农田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旅游休憩、湿地蓄水调洪、净化水质十大功能的15项指标,对湖北省林业生态效益价值(2009年度)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2009年湖北省林业生态效益总价值为4718.68亿元,其中森林生态效益价值为3476.51亿元,湿地生态效益价值为1242.17亿元。最后对评估结果进行了相关说明与分析,提出了关于评估工作的完善措施和提高湖北省林业生态效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最新研究成果及较为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对漯河市林业生态效益以物质量和价值量两种形式进行了评价,并对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构成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单位面积硬阔树种生态效益价值最大.湿地生态系统中蓄水调洪的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5.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制度势在必然。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究竟有多大?现用定时计算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楚雄州的森林生态效益进行初步的估算,旨在加深入们对森林价值的再认识,以利全州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墨江县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为基础的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建立各项生态效益评价模型,利用这些模型对墨江县森林进行生态效益评价.利用权重指标、支付意愿系数等体现森林生态产品的供求状况、公众的支付意愿和能力等对森林生态效益价值大小的影响.评价结果,墨江县年森林生态效益总价值为5.11亿元.  相似文献   

7.
研究介绍了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计量技术体系(包括变量集、数学模型等),并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生态效益进行了计量。  相似文献   

8.
对湖南泰格林纸集团自营林在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净化大气和吸收CO2与释放O2 4个方面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整个泰格林纸集团自营林生态效益为665958万元,是其林木价值的2倍多,证明了森林的生态效益远远大于森林的林木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成本估算法,对安顺市西秀区甘堡林场的生态效益价值进行了测算,得出其保持水土、蓄积养分、涵养水源、固氮释氧等生态效益价值为5450.75万元/a,约占有形资产的25%,其生态价值非常可观。该方法对综合评价森林效益以及森林资产评估等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森林生态效益价值会计核算的国际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讨论了什么是森林生态效益价值会计, 认为森林生态效益价值会计核算存在国际协调的基础, 国际协调将有利于提供各国拥有的全球性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会计信息, 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提供帮助。文中认为森林生态效益价值会计核算国际协调的基本内容为:森林生态效益范围、计量方法和会计核算方式。  相似文献   

11.
森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巨大价值对于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文中通过梳理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对森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定义、价值分类、价值机理和评价方法进行阐述,对以往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做出展望,指出森林植物物种多样性承担着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主要价值功能,当前对其价值评估较少,还需要利用双向思维,加强对经济社会和森林植物物种多样性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以推动森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红松果林培育的主要类型与经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果林的是目前东北林区的主要经济林生产项目之一。红松果实的利用价值的大大高于木材的价值,果实的价值重点在于其可提取油脂,亦可作为食品,也可作为药用。探讨了红松果林培育的主要方法与今后的经营对策,为果林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北坡亚高山云冷杉林植物种类的重要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对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带云冷杉林的植物种类的重要值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主要伴生树种在各云冷杉林群落的重要值,长白山北坡的云冷杉林可分为三类,即红松云冷杉林,典型云冷杉林及岳桦云冷杉林。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苏州穹窿山植物群落的物种重要值、多样性、群落内温湿度和空气颗粒物浓度等进行研究,并评价其体感舒适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紫楠林、栎类林、松林、毛竹林的乔木层中,栎类林和松林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最高;栎类林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最高;毛竹林的S、D、H和J均为最低;4类群落的体感舒适度等级均为很舒适,栎类林的体感舒适度最佳;通过相关性分析,植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与其体感舒适度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体感舒适度指数越高,表明体感舒适度越低),群落丰富度越高,其体感舒适度越好;研究结果可为管理穹窿山森林资源和提升森林的保健功能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生态位理论及其在植物种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从生态位的概念出发,回顾了生态位理论产生及其发展,阐述了生态位理论在植物种群研究中的应用价值,认为生态位理论对认识植物种群种内或种间竞争、指导林业生产和植物种群改良具有重大意义,是解释森林群落演替动态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选择12和14地位指数的2种立地的林分,分别设置6种和5种保留密度,对间伐4年后的23年生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种数随着林分保留密度的增大,12和14地位指数的林分均表现为由逐渐增加至一个峰值后逐渐减少;适宜的保留密度有利于提高林下植物的多样性,12和14地位指数林分的植物多样性分别以保留密度130株/667 m2和100株/667 m2的样地为最优;随着林分密度与冠层郁闭度的增大,林下植物类型有由阳性植物为主向中性与荫性变化的趋势,而形成阳性、中性及荫性共存的多态性植物群落;适宜的保留密度有利于提高林下植物的生物量和植被总盖度,12和14地位指数林分的林下植物生物量和植被总盖度分别以保留密度130株/667 m2和90株/667 m2的样地为最佳;2种地位指数不同保留密度林分的林下枯落物自然风干重、枯落物层厚及腐殖质层厚差异均不显著,而林下地被物鲜重和植被总盖度则均表现为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7.
根据鸟青山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论述了该保护区的森林植被分布规律及各种森林植被的特征,说明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不同密度油松飞播林灌草多样性与林分空间结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下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空间结构是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林分经营质量的关键指标。本文以44年生油松飞播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分析林分密度对油松飞播林灌草多样性和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分密度对灌草多样性指数影响差异显著,灌草多样性指数均在低密度的样地中达到最大值。(2)混交度和密集度受林分密度影响显著,而林分密度对乔木胸径和树高的影响体现在林分水平上,而非空间结构单元中。(3)林分空间结构与灌草多样性之间有密切联系,影响林下植被多样性的最主要因子是乔木层混交度。因此,未来在飞播林经营活动中,调整林分密度的同时,应综合考虑林木分布格局,兼顾灌草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19.
以昆虫为指示物种监测和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是保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前提,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已成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核心内容。昆虫是森林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森林生态系统主体群落中, 昆虫与植物密切关联。森林害虫胁迫及昆虫多样性变动, 对于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具有重要价值。研究显示, 昆虫多样性可应用于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20.
按森林分类的原则、单位和系统,将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划分为5个林纲组10个林纲21个林系和25个林型.对主要森林类型进行了描述和分析,认为这些森林类型是该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滇金丝猴等为代表的珍稀濒危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对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等也有着重要作用,具有巨大的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