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们从七十年代初期开始,研究西双版纳地区的产胶变化规律,通过试验和观察,发现一些与其它垦区不同的现象,如四月份开割初期由于林间早晨八点前后温度较低,产量很高,随着温度升高,产量明显下降,八月中旬以后,温度开始下降,产量又上升,直至停割,使西双版纳地区的胶乳年产量,明显呈双峰变化曲  相似文献   

2.
<正> 西双版纳垦区在割胶生产上,迄今仍不分品系、割龄,普遍采用1/2S·1/2d(不加刺激)强度为100%的割胶制度。显然,这是不科学的,并且由于长期在割胶刀数和深度上控制不严,已造成了橡胶树的大量死皮,影响了经济效益。因此,根据西双版纳的气候特点与橡胶树的产胶排胶规律的关系,应从割胶刀数和割胶深度上来调节采用1/2S·1/2d割制的不同品系、不同树龄的割胶强度,以保护和提高产胶能力,使整个生产周期持续高产稳产。本文仅就上述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浅见。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五我们曾以本所三队75号树位PB86芽接树作材料(1963年定植),分别在4、5、6、7、8、9月份先后开割部份胶树,研究不同开割期的产胶规律,结果表明:在正常开割的情况下,先开割的胶树不会明显影响后期产量;在高产期割胶的仍然是高产,在低产期开割的,即使经过较长时间的休割,也仍然是低产。本试验的目的是想通过提前在2月底胶树刚萌动时开割,6~8月份雨季天和低产期休割,9月份以后第二高产期复割,研究只割两个高产期、是否能达到预定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正> 西双版纳垦区橡胶生产的割胶制度基本上采用S/2、d/2、100%割制。60年代定植的胶树已进入中老割龄,产量开始下降,为挖掘生产潜力,稳产高产,1989年3月云南省农垦总局在西双版纳农垦分局召开了“中龄橡胶芽接树割制改革研究成果”的推广会议,推广此项研究成果参试农场有:景洪、东风、橄榄坝、  相似文献   

5.
<正> 1986/1987年冬春的西双版纳垦区,不论气候条件还是橡胶树的物候都比1985年更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流行。从实际的病情调查看,1987年是继1985年以来又一个特重病年。我们根据冬季温度和胶树的物候状况,及时发现了白粉病将严重(?)特重流行的中期预报,并从思想上、组织上、物资上和技术上作了及时而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通径分析的原理,在GW0520CH微机系统上,对1937年西双版纳东风农场橡胶无性系RRIM 600叶片养分含量及干胶产量数据进行了处理与分析,以期剖析橡胶树叶片养分含量与干胶产量间的相互关系,并将各因子对产胶效应的影响作出数学描述,然后在此基石出上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产量模型。  相似文献   

7.
<正>凡割胶后割线局部或全部停止排胶的现象习惯上统称死皮。死皮的种类很多,对产胶影响最大,扩展最快的主要是褐皮病型死皮。随着开割面积的扩大和割龄的增长,死皮越来越突出了,据西双版纳农垦分局一九八一年统计死皮停割8.6%,约25万株,如以株产3公斤计算,年损失干胶750吨,价值435万元。打洛五分场至一九八一年累计死皮7.8%,六分场3%,有的林  相似文献   

8.
云南江城橡胶树气刺微割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云南江城橡胶公司进行了气刺微割采胶新技术试验示范,结果认为气刺微割技术能有效开发老龄胶树产胶潜力,增产10%~30%,提高劳动生产率1倍以上;鉴于试验中表现出气刺微割处理死皮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提出采用气刺微割采胶新技术应增施肥料和控制增产幅度在10%~20%。  相似文献   

9.
<正> 云南垦区植胶经历了多次严重自然灾害,开封胶园的病残树越来越多。据1982年的调查,全垦区开割胶园中共有病残树157.5万株,平均每亩4.3株。这些病残树的产胶量虽然比正常树低,但是由于数量很大,其产量在我区总产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延长病残树的经济寿命和合理割胶,对于实现胶园高产稳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此,本文就我区病残树的保护和复割问题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0.
<正> 橡胶树死皮病是橡胶割面上的一种主要病害。轻者,割线局部停止排胶;重者,整株胶树丧失产胶能力,给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据我场科技人员1985年调查海垦1,死皮停割率最高达47.4%,一般树位也有15—20%;这样,仅海垦1,我场每年因死皮停割而损失的干胶就达20吨以上。如何挖掘这些死皮树的产胶潜力,减少其损失,这是当前生产上迫切需要解  相似文献   

11.
比较相同条件的老龄割胶树位采用d4气刺微割、d3抗病增胶灵和d2乙烯利水剂进行不同割胶频率刺激割胶的生产情况,结果表明不同频率割胶产量及用工效率差异明显,降低采胶频率,割胶刀次减少,干胶产量下降7%~20%,干胶含量相当,株次产量差异显著,d4气刺微割株次产显著高于d3抗病增胶灵和d2乙烯利水剂刺激割胶。d4气刺微割省工明显,日用工时比d3和d2刺激割胶节省31.25%,年用工时分别比d3和d2刺激割胶节约用工10.42%、22.5%;年度用工效率d4气刺微割分别为d2和d3刺激割胶的5.2倍、3.8倍,用工效率d3与d2相比提高1.4倍;人均割胶劳动效率d4气刺微割比d2和d3刺激割胶分别提高3.6倍和3.2倍。气刺微割采胶速度快,产量稳定,死皮恢复好,耗皮节省能延长胶树经济寿命,通过降低割胶频率可以增加人均日割株与承割岗位数,大幅提高人均产量和效益,配以轻简化采收技术的推广应用,完善高产高效采胶技术,能有效提高割胶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2.
<正>橡胶白粉病是植胶国家的主要病害之一。它的流行将使胶树落叶、落花甚至枝条回枯,胶乳减产,种子失收。一九五二年我国海南垦区的老胶园普遍发生白粉病,一九五九年特大流行,橡胶生产蒙受巨大损失。我省于一九六○、一九六一和一九六二年在河口、西双版纳和德宏先后发生橡胶白粉病以来,病害连年发生。为经济有效地控制病害流行,华南热作研究院一九六○年开始对橡胶白粉病流行规律预测预报及其防治措施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并于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三年提出了以越冬菌量为主要依据的中期测报和根据病害流行速度及可以顺利发展天数、根据一定物候下达到一定病情才进行喷粉的两种短期测报方法我们参  相似文献   

13.
<正> 橡胶白粉病主要危害胶树嫩叶嫩梢和花序,轻者使胶树新抽叶片绉缩,减弱光合作用,严重时落叶与花序凋谢,推迟开割,产胶减少,种籽失收。未落叶片也是病斑累累,光合作用差,严重影响胶乳产量。 西双版纳垦区自1985年发生大规模白粉病流行以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危害。几年来,我们在防治工作中,不断摸索病害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并逐年改进完善防治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白粉病害流行规律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4.
<正> 云南是我国橡胶树季风性落叶病主要垦区,自1965年在西双版纳发现季风性落叶病以来,随着大面积胶园郁闭成林,发病范围逐年扩大。七十年代以前病区主要在西双版纳,到八十年代遍及哀牢山以西的主要植胶区,而东部垦区(哀牢山以东)由于气候类型的差异,直至八十年代末还未发现季风性落叶病。  相似文献   

15.
1984—1989年,在西双版纳、临沧植胶区以生产上的主要种植品系为材料,采用人为控制病情的方法,通过小区比较试验、生产性试验和验证,多次重复测定白粉病严重度对胶树群体产胶、产果量,以及季风性落叶病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干胶产量损失率与病害严重程度呈曲线关系,轻病对干胶产量无明显影响,中病不但不减产反而显著增产,重及特重病才显著减产;保留中等程度的白粉病,不但干胶产量有所增加,而且还可以达到明显控制季风性落叶病的目的;故中等病情既是经济上容许的病害水平,又是最经济合理的防治标准;白粉病严重落叶后在保护好第二蓬叶的前提下不休割,可以减少休割造成的损失,另外,在保证次年轻或中病条件下也不会明显影响次年的干胶产量。  相似文献   

16.
<正> 为了探索稀土在不同橡胶品种开割树上应用效果,1989年在PB86、PR107和实生树进行了施用整合稀土钼微肥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橡胶树割线上涂施整合稀土钼微肥,不但能提高胶乳产量和干胶含量,而且能抑制死皮,克服乙烯利单方刺激剂的弊病,从而提高胶树产胶潜力,增强抗性,达到长期高产、稳产,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根据西双版纳勐捧制胶厂产品检验的结果,分析了影响天然橡胶初加工产品质量的因数,提出了控制天然橡胶初加工产品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西双版纳勐捧农场橡胶树的营养状况与施肥徐杜生(云南省国营勐捧农场试验站勐腊666307)不施肥,橡胶树生长和产胶所需的养分消耗得不到补充,致使胶树生势逐渐衰弱老化,产胶能力下降。施肥不当,不仅浪费肥料,还会导致橡胶树的营养失调,长期以往,造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基于气象条件的油茶产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每年油料加工规模的规划提供分析依据,基于1 222项气象指标数据,利用湖南省77县(区)1969—1979年油茶历史产量和24个测产点2006年以来的测产序列,选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油茶不同物候期气象条件与油茶产量的关系模型,及以各物候期拟合产量数据为因子构建的油茶产量模型,比较分析了各产量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和对增、减产的拟合能力。结果表明:以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气象条件建立的产量模型其拟合效果最好,但仍比不上以11个物候期拟合产量作为因子建立的油茶产量模型的效果好;拟合效果与地理条件密切相关,低海拔地区的湘北以及湘中偏南地区的平均相对误差均较小,而海拔较高的湘西北、湘西南和湘南南部山区的平均相对误差均较大。同时,分析建立的101个油茶产量模型的因子结构发现:开花期、果实成熟期、油脂转化和积累高峰期为模型入选频次最高的3个物候期,其中开花期入选频次最高的气象因子为气温类因子;果实成熟期入选频次高的因子有平均最低气温、连续有日照天数、15℃以上的积温;油脂转化和积累高峰期入选频次最多的为气温尤其是高温日数。文中因此认为,基于开花期气象条件建立的油茶产量模型可用于油茶产量预估,入选产量模型频次高的因子可为油茶产量气候潜力的挖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马鞍形的产胶模式是河口垦区橡胶生产的一般规律,它被橡胶科研和生产技术人员所公认和运用。形成这一规律的原因,尚在探讨中。有的认为与胶树开花、结果等发育期有关;有的认为与胶树枝叶生长等物侯期有关;有的即从生理生化的角度去分析,认为与胶树生产的物质分配和转化有关;有的虽然也与气侯因素联系起来分析,但多偏重于从光合作用产物的多寡方面去考虑。一九八一年橡胶产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