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国内外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体系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中国种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其中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健全是种业技术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对中国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与发达国家同类标准的比较,探索中国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新体系构建方案。【方法】对世界上重要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122个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与中国相应13个农作物现行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的异同点,根据中国种业发展的情况,提出中国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新体系的构建意见。【结果】(1)中国现行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主要存在两方面差异:一是质量标准的种子等级系统不一致。发达国家质量标准的种子一致地相应于种子生产四级程序,在育种家种子基础上分为三级,而中国现行的粮、棉、油及薯类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中种子等级程序多样化,有两级,有三级,甚至四级,不一致。二是质量标准的指标系统不健全。发达国家的粮、棉、油作物都基本包括净种子、杂质、其它作物种子总量、其它品种、其它类型、杂草种子、有毒(有害)杂草种子、发芽率和种子含水量等;在薯类作物中,主要突出了应有的病害指标。而在中国的标准中,仅有纯度、净度、发芽率和水分四个指标;薯类仅显示纯度、薯块整齐度和不完善薯块率三个指标,缺少当地必要的病害指标。(2)归纳出制定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两原则:一是标准体系中种子生产等级系统的合理性,应体现以育种家种子为种源,通过重复繁殖和限代繁殖,有效保持优良品种的种性;二是体系中指标系统的健全程度,既要体现中国现代种子生产要求,又能与国际接轨,以保证生产出优质种子,建立种子商品在国内外的品牌。(3)根据中国种业发展实情提出了构建中国主要农作物四级种子(包括育种家种子)质量标准新体系的探索方案。【结论】中国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须兼具统一的“四级种子等级系统”和健全的“八项质量指标系统”,薯类还应突出应有的薯块病害指标,为建立中国商品种子的国内外品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美国各主要甘薯产区如路易斯安那州、北卡罗莱纳州、田纳西州、密西西比州等地相关种子质量认证体系进行了综合评述,介绍了甘薯普通种薯和脱毒苗两类种子认证体系,内容包括甘薯薯块及薯苗的种子分类及来源介绍、种子纯度标准、种子生产过程中的温室、田块标准及采收后贮藏标准等贯穿于整个甘薯种子生产过程的质量认证程序,以期为我国甘薯种子质量标准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美国各主要甘薯产区如路易斯安那州、北卡罗莱纳州,田纳西州、密西西比州等地相关种子质量认证体系进行了综合评述,介绍了甘薯普通种薯和脱毒苗两类种子认证体系,内容包括甘薯薯块及薯苗的种子分类及来源介绍、种子纯度标准,种子生产过程中的温室、田块标准及采收后贮藏标准等贯穿于整个甘薯种子生产过程的质量认证程序,以期为我国甘薯种子质量标准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小麦种子生产程序应遵循以育种者种子为种源基础,运用重复繁殖技术,对种子进行限代繁殖,以适应种子生产现代化的要求,并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建议采用育种者种子→原原种→原种→良种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并介绍了小麦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的技术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5.
玉米种子成熟度——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种子成熟度不仅直接影响种子质量、种子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种子的安全降水,而且影响整个玉米生产。把种子成熟度纳入种子的质量标准中是玉米集约化生产的需要。百粒重是玉米成熟度的量化指标。应采取以地膜覆盖为主要措施的综合促早熟技术,增加种子的百粒重,提高种子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种子生产程序和种子类别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农作物种子生产程序和种子类别的确立 ,应遵循以育种者种子为种源基础 ,运用重复繁殖技术路线 ,对种子进行限代繁殖等原则 ,以适合中国种子现代化特点 ,并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建议采用育种者种子→原原种→原种→良种四级程序。并逐步建立以株系循环法技术为基础的保种圃和低温低湿库双重保种制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迈向21世纪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程序和种子类别的确立,应遵循以育种者种子为种源基础,运用重复繁殖技术路线,对种子进行限代繁殖等原则,以适合中国种子现代化特点,并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建立采用育种者种子→原原种→原种→良种四级程序,并逐步建立以“株系循环法”技术为基础的保种圃和“低温低湿底”双重保种制度。  相似文献   

8.
列举了《种子法》实施以来种子市场出现的诸多难以解决的新问题。结合江西种子管理实际,提出了构建江西省种子管理新体系,加快江西种业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应用四级种子生产程序,搞好种子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种子生产中 ,我们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宗旨 ,不断进行技术改革 ,提高种子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其中 ,重要的改革是应用四级种子生产程序 ,逐步代替了三圃制。1 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的应用1 988年前 ,我们进行良种繁育主要是采用三年三圃制。三年三圃制与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相比有一定的缺陷。首先是原种生产周期长 ,跟不上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 ;二是环节多 ,费工多 ,投资大 ;三是原种生产的种子量小 ,满足不了生产需要 ;四是株行、株系选择标准不容易掌握和统一 ,常因操作者对品种认识的局限性和偏爱 ,选出的原种不一样等。1 989年 ,…  相似文献   

10.
<正>种子质量是决定种子企业信誉的主要因素,直接关系农业生产的安全和种子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种子管理工作的重点是种子质量管理。坚持种子质量标准,杜绝种子质量事故发生已成为种子管理部门最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1.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种子繁育是小麦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我国现行小麦种子繁育程序包括三圃制、二圃制、一圃制、四级种子生产、株系循环选择、一圃三级种子生产等六种。为了适应现代小麦产业化的需要,在分析现有种子繁育程序的基础上,根据小麦遗传特征,提出小麦种子繁育的一般原则和通用程序,供小麦育种、繁种、推广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物种业科学技术发展的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盖钧镒  刘康  赵晋铭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303-3315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提出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全面提升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国内外种业的发展推动了种业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种业科学是围绕"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产业发展而形成的科学技术学科类群,作物遗传育种是其中的一部分,它和种子生产的理论与技术、种子示范和营销的理论与技术构成了种业科学技术的主体,在相应的遗传、生理、信息技术、政策法规等学科知识的配合下成为相对集中的学科体系。中国的种业科学技术体系正在形成与完善之中。文章在回顾作物育种科学技术进展包括传统的作物育种科学技术和现时分子生物育种研究热点的基础上,归纳出现时重要的8个育种理论和技术问题,继而回顾了作物种子生产和示范推广科学技术的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种业科学技术发展的策略和建议。提出要围绕种业发展的需求,建成相对完整的种业科学技术学科体系;要顶层设计,建设成企业种业科技和公益性种业科技两支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种业科学技术研发力量;要优先研究和解决种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其中包括规模化育种技术,资源富集、遗传解析与创新,常规育种的分子辅助技术,转基因育种与安全技术,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制度与品种审定制度的完善,配齐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并确立种子生产标准化体系,加强作物杂优化研发使杂种化成为中国未来种业的特色等。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我国玉米产量超过稻谷,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在粮食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日益重 要的地位。探索建立我国玉米商业化育种和种子产业化新体系,已成为我国玉米种业面对的重要课题。通 过对国内外种业发展的对比,分析了我国玉米商业化育种与种子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指出了我国玉米 种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我国玉米种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甘薯产业和种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及工业原料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本文总结了中国甘薯产业和种业发展的历史、现状、成效及问题,分析了国内外甘薯产业和种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中国甘薯产业和种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目前中国甘薯产业稳步发展,种植面积趋于平稳,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106 hm2左右;单产稳步提高,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96倍;产业实现了从量到质的转型升级,鲜食市场供应比例不断提高,甘薯逐步实现餐桌化,休闲、保健和功能食品得到适度发展;鲜食消费比例逐年增加,提升了甘薯种植效益;品牌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甘薯种业在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的推动下,初步建立了甘薯分子育种平台,甘薯基因组测序基本完成,构建了高密度分子连锁图谱,开发出一批与甘薯茎线虫病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和与甘薯淀粉含量等性状相关的主效QTL,发掘出甘薯品质、抗病、耐盐、抗旱等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建立了甘薯主要病虫害抗性评价平台,创制出一批甘薯特异新材料;构建了优质专用甘薯品种评价平台,育成一批甘薯专用型新品种,良种自育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制定了甘薯新品种的DUS测试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了种薯种苗市场;完成了脱毒种薯种苗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种业协同创新体系,推动种薯种苗企业重组。现阶段中国甘薯产业和种业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优异种质数量少,无法满足育种的需求;二是优质品种评价指标缺乏,专用化品种少,无法满足加工需求;三是脱毒种薯种苗的应用率低,种薯种苗繁育技术和市场不规范;四是甘薯种业尚未形成规模,政府对种薯种苗繁育企业扶持力度较弱,区域性的种薯种苗企业数量少,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未来5—10年,中国应注重资源收集、评价和保存平台建设;打造甘薯育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选育和推广优质高产多抗专用品种;着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健康种薯种苗繁育体系建设;进一步延长加工产业链,提高产业效益;在“一带一路”国家示范推广高品质淀粉、富含膳食纤维、花青素、胡萝卜素及多酚类物质等专用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种业科技的快速发展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种业科技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种业科技提升和粮食安全保障发挥巨大的作用,中国种业科技已成为中国农业科技对外合作的核心支撑。回顾了中国种业科技的研发现状,分析了中国种业科技对外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定位目标国发展需求,制定中长期合作规划,支持种业科技合作创新,完善种质资源进出口政策和程序,加强合作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等促进中国种业科技对外合作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种业科技的快速发展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种业科技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种业科技提升和粮食安全保障发挥巨大的作用,中国种业科技已成为中国农业科技对外合作的核心支撑。回顾了中国种业科技的研发现状,分析了中国种业科技对外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定位目标国发展需求,制定中长期合作规划,支持种业科技合作创新,完善种质资源进出口政策和程序,加强合作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等促进中国种业科技对外合作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谷子种业创新现状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种业是农业发展的“芯片”,原始创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中国农作物种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对中国农作物种业原始创新研究提出了明确期望。谷子是中国起源的传统粮饲兼用作物及特色杂粮作物,生产及消费规模均位居世界首位。作为粟类作物,谷子在中国农业生产及农耕文明的起始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已有研究证实谷子在中国拥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并且形成了分布广泛且多样性丰富的各类种质资源。近年来,谷子在杂交品种选育及杂种优势利用、抗除草剂品种和适于机械化栽培品种推广、基因组学及功能基因研究等领域取得进展,在原始创新的推动下初步形成了以杂交品种和抗除草剂品种为经营主体的谷子种业体系,推动了谷子种业从无到有的突破。中国在谷子优异种质鉴定与创制方法研究、谷子高效育种技术途径研发、谷子关键性状的协调表达与调控规律解析、谷子良种繁育过程基本生物学属性研究以及谷子新品种真实性鉴定方法探索等方面原始创新的进步为谷子种业发展提供了支撑,形成了一套初具规模的种业原始创新技术。目前,谷子种业持续良性发展仍然面临包括优异突破性种质匮乏、育种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品质与产量协调性不够、良种扩繁标准缺乏以及种业市场监管手段有待加强等诸多挑战。为了推进谷子种业持续快速、高效、深入的发展,未来中国谷子种业原始创新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基于表型组学与基因组修饰技术、单倍体育种与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和关键性状优异单倍型鉴定与整合技术的谷子规模化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构建;基于种子发育生理调控、分子指纹及杂种优势高效利用技术的谷子种子高效生产储藏与监管技术体系构建;以及基于谷子种业产学研推一体化设计与高效整合的人才培养与创新体系构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种业的高效发展对于保障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张掖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其玉米种业发展对于中国玉米种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张掖玉米种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DEA方法为手段,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学计算,对张掖市2005-2014年玉米种业经济效益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张掖市玉米种业经济效益逐步达到最优,水平良好;种业规模效益处于递增或不变状态,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制种资本投入和制种农户人均纯收入对种业经济效益影响较大。同时,为进一步发展张掖市玉米种业,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中国玉米种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