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欣  俞露  谭书明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5):176-177
橡子是一种富含淀粉和其他营养元素的野生植物资源,橡子淀粉市场应用前景广阔。本文针对食用淀粉生产中存在的橡子脱壳率低、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设计采用热力去皮与机械去皮的方式结合使用,以橡子脱壳率为指标,对热烫处理过程中的处理量、温度、时间等几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研究,筛选出最佳的橡子热力脱壳生产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
作者以多年的调查研究资料总结分析了湖南省植物资源分布的特点,认为本省在植物资源利用下还存在着重采国种、盲目利用、执法不严、浪费严重等问题.针对湖南省的情况分别就油脂、果品、芳香油、药用、茶类、淀粉、糖类等方面指出了可开发利用的植物及发展潜力.提出了要统一组织人员彻底搞清家底,全面规划,对植物保护区、利用区、栽培基地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等意见.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重要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湖南省重要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对种质资源、品种选育、资源数据库监控体系的建立以及规范化栽培技术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并对湖南省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湖南省重要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对种质资源、品种选育、资源数据库监控体系的建立以及规范化栽培技术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并对湖南省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野生蔬菜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浙江省野生蔬菜资源极为丰富,对野菜的利用历史悠久,但多不成规模,科技含量较少,产品品种单调,附加值小,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阐述了加强野菜的引种栽培和加工利用等方面研究的重要性,指出合理开发利用浙江省野生蔬菜具有良好的前景,并提出了资源保护和进一步开发利用的若干建议。参13  相似文献   

6.
以充分发掘野生资源利用价值为目标,基于观赏植物野生资源的特征,确定了15个评价指标,建立了观赏植物野生资源层次分析(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评价模型。应用这一模型对内蒙古武川地区观赏植物野生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蒙古莸、百里香、草乌头、长梗葱等29种观赏植物野生资源开发利用价值高;柳穿鱼、糖芥、柳兰、扁蕾、黄报春等56种野生资源开发利用价值较高,可适度或较小规模开发;米口袋、短瓣蓍、歪头菜等10种观赏植物开发利用价值较低,不宜开发利用。AHP模型评价内蒙古武川地区观赏植物野生资源的结果,将为今后开发利用观赏植物野生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橡子营养成分及其加工利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安徽黄山地区出产的橡子的淀粉、蛋白质、脂肪以及水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地出产的橡子粉营养丰富,其中蛋白质的含量为1.98%,淀粉含量为83.24%,脂肪含量为0.88%,同时含有水分12.89%,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与此同时,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对橡子的脱涩工艺进行了改进,并研究了几种简单的橡子产品工艺,为橡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龙脑樟既是名贵稀有的药材和香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因其具有极高的价值,故而又被称之为植物黄金。龙脑樟树叶中富含的右旋龙脑是天然冰片的重要来源,为促进龙脑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需要结合龙脑樟的具体特性,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龙脑樟开发利用产业的标准。本文主要就龙脑樟资源的开发、人工繁殖、天然冰片提取和药用价值等方面进行探析,针对性地提出龙脑樟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9.
荔枝深加工过程中的下脚料荔枝渣富含糖分、果胶等营养物质,对其综合利用不仅可以充分开发生物质资源,而且能避免荔枝渣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从荔枝渣中提取活性成分、发酵生产燃料酒精、制备生物柴油、研发饲料等方面的利用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展望了荔枝渣综合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依据干热河谷地区植物资源的自身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该地区30种典型资源植物种类的开发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此次评价的30种典型植物综合评价值在1.983 4~4.261 4,其中评价值在3.5以上的有9种,它们在利用价值、生物学特性、资源潜力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评价值,可进行大力开发和利用;评价值在2.5~3.5的有13种,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度进行开发利用;评价值在2.5以下的8种野生植物利用潜力偏低,可暂不予以引种培育及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