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影响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品质关键农艺性状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29份不同农艺性状的青贮玉米材料组配54个杂交组合用于试验.经相关和通径分析,明确了影响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为秸秆产量、茎粗、籽粒产量、节间数、株高、穗位高和苞叶数,建立了以青贮玉米生物产量为依变量的回归方程.通过对影响生物产量的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相关性进行初步分析,发现对生物产量有关农艺性状的选择,并不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性和性状间相关性进行分析,明确亲本在杂交育种中的作用及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为甜高粱的种质创新和杂交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以8个甜高粱不育系为母本及8个甜高粱恢复系为父本配制64个杂交组合,对杂交后代进行2年的主要农艺性状调查。分析性状的遗传特性及性状间的相关性,并对主要农艺性状及配合力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出苗至开花日数、株高、穗长、单穗粒重、千粒重、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和含糖量等性状的遗传均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杂交后代性状的差异性来源于亲本的多样性。其中,至开花日数、穗长、千粒重、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等性状主要由母本决定,而株高、单穗粒重和含糖量性状主要由父本决定。株高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高于其它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小,而出苗至开花日数、穗长、单穗粒重、千粒重、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和含糖量等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含糖量与株高和千粒重为极显著正相关(P0. 01)。生物产量与至开花日数为极显著正相关(P0. 01),与籽粒产量、单穗粒重及株高为显著正相关(P0. 05)。籽粒产量与单穗粒重及株高为极显著正相关(P0. 01),与生物产量和穗长为显著正相关(P0. 05)。[结论]对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良应以基因累加和选择育种为主要手段,杂种优势利用为辅助手段。在杂交育种时,要重点对母本的至开花日数、穗长、千粒重、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性状以及父本的株高、单穗粒重和含糖量性状进行选择。同时,利用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品种改良。由于含糖量、生物产量及籽粒产量等主要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需要对杂交组合进行多年多点的试验以选择不同环境下的适宜品种。  相似文献   

3.
稻田春播杂交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对稻田春播杂交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方法]以湘南丘陵山区稻田春播的15个杂交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玉米品种8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株高、穗位高、行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依次为:行粒数〉百粒重〉穗行数〉秃顶长〉株高〉穗长〉穗位高〉穗粗。行粒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直接作用;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秃顶长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间接作用;穗行数和百粒重对玉米产量不但有较强的直接影响,而且还辅助其他性状对玉米产量产生较大的间接作用。[结论]进一步明确了各性状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的效应大小及对产量的相时重要性,为湘南丘陵山区稻田春播杂交玉米引种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利用和改良玉米优良自交系,以9份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72个双列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采用格列芬双列杂交方法对玉米产量及穗部性状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穗粗、穗行数、百粒重、容重性状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产量主要受非加性效应影响;穗长、行粒数、出籽率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影响。穗行数和容重的狭义遗传力与广义遗传力接近,说明二者的显性效应较低,主要是加性效应起的作用。产量的遗传力则有较大的差异,说明亲本产量不能决定子代产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干旱是限制我国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研究干旱胁迫下玉米抗旱性状的遗传力,为合理利用优良自交系配置杂交组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完全双列杂交Griffing方法 I,研究不同抗旱性组合杂交后代的株高、ASI值、穗粒数、单株粒重等农艺和穗部性状的遗传力,同时分析农艺性状和穗部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穗行数与抗旱性的相关性不显著,其余15个性状与抗旱性的相关程度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气生根、秃尖、粒宽、穗行数、穗粗、ASI和株高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其余9个性状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穗行数、穗位高、ASI、穗粗、穂长、秃尖、株高、粒宽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都较高,单株粒重、行粒数、单穗重、百粒重、粒长和穗粒数的广义遗传力较高但狭义遗传力较低。【结论】秃尖、粒宽、穗粗、ASI和株高等性状可作为抗旱杂种后代早世代抗旱性鉴定指标;穗位高、穂长、单株粒重、穗粒数、单穗重、行粒数、粒长和百粒重等性状可作为抗旱杂种后代晚世代抗旱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干旱是限制我国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研究干旱胁迫下玉米抗旱性状的遗传力,为合理利用优良自交系配置杂交组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完全双列杂交Griffing方法I,研究不同抗旱性组合杂交后代的株高、ASI值、穗粒数、单株粒重等农艺和穗部性状的遗传力,同时分析农艺性状和穗部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穗行数与抗旱性的相关性不显著,其余15个性状与抗旱性的相关程度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气生根、秃尖、粒宽、穗行数、穗粗、ASI和株高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其余9个性状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穗行数、穗位高、ASI、穗粗、穂长、秃尖、株高、粒宽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都较高,单株粒重、行粒数、单穗重、百粒重、粒长和穗粒数的广义遗传力较高但狭义遗传力较低。【结论】秃尖、粒宽、穗粗、ASI和株高等性状可作为抗旱杂种后代早世代抗旱性鉴定指标;穗位高、穂长、单株粒重、穗粒数、单穗重、行粒数、粒长和百粒重等性状可作为抗旱杂种后代晚世代抗旱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7.
程晋龙  王晖  杨国虎  马云  史天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393-10396
[目的]研究宁夏玉米(Zea mays L.)杂交组合的鉴定评价指标。[方法]以宁夏自育的一些不同类型粒用玉米杂交组合为材料,进行通径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玉米组合间各数量性状存在较大差异,各数量性状(除秃尖长外)均与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穗粒重、收获穗、出籽率、穗长、株高和百粒重是对玉米产量影响相对重要的性状。[结论]明确了产量、穗长、收获穗和出籽率、株高、百粒重、穗行数是宁夏玉米杂交种(组合)鉴定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安治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4):31-33,44
[目的]分析豫南地区夏玉米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方法]对2016年豫南地区3个地点9个玉米新品种的10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豫南地区对夏玉米产量影响较大的农艺性状依次是单穗粒重、百粒重、穗行数、出籽率、穗长、穗位高,而株高、秃尖长、倒伏率3个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则因地区或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结论]该研究为豫南地区新品种评价与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14个玉米自交系49个[7(个)×7(个)]杂交组合的收获期含水量、株高、穗长、产量等性状进行了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配合力分析表明,A5和B2两个玉米自交系综合性状优,可以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A5、B5、B4等自交系收获期含水量的一般配合力负效应较大,可以组配收获期含水量低的适宜机收籽粒的杂交组合。遗传参数分析表明,收获期含水量、穗行数、株高、穗位高的遗传力较高,在后代的遗传中基因的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不易受环境条件影响,早代选择可靠性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对7个春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和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克旱9号是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理想亲本,克旱16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高,是高产育种的理想亲本,龙麦26可作为丰产改良的亲本材料。株粒重性状的遗传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株穗数、主穗粒数、株粒数、主穗小穗数正反交间有差异。新克旱9号/龙辐麦9号组合可作为选择大穗材料的重点组合。穗长、主穗小穗数性状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均大于50%,且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相差不大,表明其加性效应较大,宜在育种低世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出适宜鄂东南黄冈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方法]对7个青贮玉米品种进行品比引种试验,比较其生物产量、农艺性状。[结果]不同品种间生物产量和农艺性均存在显著差异,豫青贮23在产量和农艺性状方面表现优良,适宜作为青贮玉米品种在黄冈地区推广种植。[结论]该试验为当地及周边地区发展农区种草养畜筛选适宜的青贮饲用玉米品种,并为其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出适宜阿勒泰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方法]2013年在阿勒泰地区挑选5个青贮玉米品种,进行田间品比试验,比较各品种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参试玉米品种的生育天数为113~134 d,除新饲玉12号生育天数为134 d、新贵1号生育天数为125 d外,其余3个品种生育天数相差不大;参试玉米品种株高从高到低依次为新饲玉12号、隆牧1号、新贵1号、新青1号、SC704;参试玉米品种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新饲玉12号、隆牧1号、新贵1号、新青1号、SC704;新饲玉12号、隆牧1号以及新贵1号产量均在100 500 kg/hm~2以上。[结论]隆牧1号品种适应性较强,产量较高,表现较好,适宜在阿勒泰地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青贮玉米不同部位间干物质比例对全株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9个青贮玉米自交系,按完全双列杂交(正交)组配成36个杂交组合,对组配的36个杂交组合的不同部位的NDF含量和干物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青贮玉米不同部位的NDF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部位干物质比例对NDF含量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秸秆干物质比例、秸秆部位的茎和叶片干物质比例、果穗部位的苞叶和穗轴干物质比例均与全株的ND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果穗干物质比例和籽粒干物质比例与全株的NDF含量呈负相关。[结论]降低秸秆的NDF含量和提高籽粒产量是青贮玉米NDF品质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鲜穗产量的影响,为四川省优质高产糯玉米的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鲜食糯玉米10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糯玉米的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为穗长生育期穗粗秃尖长行粒数株高穗位高穗行数百粒重出籽率,穗长是影响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出籽率对产量的影响较小。[结论]在鲜食糯玉米育种中,应以穗长、生育期、穗粗、秃尖长等几个性状为主要目标,提高鲜食糯玉米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高产是玉米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开展品种试验以筛选出适宜天津地区推广种植的高产鲜食糯玉米新品种。[方法]通过对15个鲜食糯玉米新组合的田间农艺性状、抗性进行调查,分析其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以及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比较各组合之间的产量,从而选出产量较高、综合农艺性状好的组合。[结果]糯15病害严重,应该被淘汰;糯3和糯11的产量不稳定,不建议进行下一步的区试试验;糯7的产量稳定,且抗性好,是优良的组合,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区试试验。[结论]保持优良抗倒伏性的情况下,选育果穗长、行数多的组合有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李利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2):143-145
[目的]研究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秸秆膜下带状还田模式对土壤水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在陇东旱塬区,设计6个处理,研究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秸秆膜下还田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地表覆盖2 cm还田后玉米农艺性状、生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全膜双垄沟播不还田显著降低。玉米秸秆膜下带状还田较不还田玉米农艺性状尤其是株高、茎粗有一定的降低,籽粒产量降低0.40%~7.42%,但差异不显著,生物产量显著降低,但经济系数差异不显著。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秸秆膜下还田各处理对玉米生长期耗水量和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结论]该研究为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进行秸秆还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方雷  李团结  胡小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443-6444
[目的]为合理利用秸秆资源,发展养驴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头3-4岁雄性疆岳驴为试验动物,采用全收粪消化试验研究400g/d精料水平下疆岳驴对麦秸、稻草、玉米秸秆和青贮日粮的利用率。[结果]疆岳驴对青贮日粮干物质、有机物、NDF、ADF和能量的采食量分别为(2 909.08± 208.65)g/d、(2 565.20±166.25)g/d、(1 640.96±216.36)g/d、(1 036.48±138.23)g/d、(50.88±3.62)MJ/d,均低于其他3组,而对青贮日粮中这几种物质的消化率分别为(59.10±4.62)%、(64.20±4.03)%、(60.71±4.25)%、(52.79±5.13)%、(61.92±4.32)%,均高于其他3组;疆岳驴对麦秸、稻草和玉米秸秆干物质的采食量无显著差异,对麦秸、稻草中NDF、ADF、有机物和能量的消化率均低于玉米秸秆。[结论]疆岳驴对青贮日粮和玉米秸秆的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30个玉米新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以期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间比法排列设计,研究遵义市部分主推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各个品种株高在219.00~286.00 cm;穗位高在78.50~141.00 cm;穗长在15.05~22.75 cm;穗粗在4.10~6.00 cm;穗行数在13.70~17.80行;行粒数在26.30~40.15粒;秃尖在0.50~3.07 cm。[结论]综合考虑,株高、穗位、果穗适中的品种有露新23、正大999、腾龙1号、宝玉007、富春339、金玉818、天池2号、华丰99、海禾23、安玉2166、卓玉818、天玉3000、濮单6号、川玉13。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山西东南部复播玉米高产模式。[方法]开展玉米品种试验、密度试验和播期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主要农艺性状表现进行比较。[结果]泉玉2号、德美亚1号、Kxw116、科早玉3号增产潜力大,丰产性好,较适合采用小麦套种玉米的栽培形式。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8.25万株/hm2,单产达7 670.5 kg/hm2。随播种期的推迟,玉米籽粒重和产量呈减少趋势,最佳播期为5月25日—6月5日。[结论]该研究为玉米生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促进玉米生产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