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南省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和养殖废水水质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海南省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和养殖废水的水质状况,对陵水、万宁等地对虾养殖水体和养殖废水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虾养殖地区整体研究结果表明:排泄废水中的氮磷营养盐均高于养殖水体,差异不显著(t>0.05)。但是,在万宁地区,养殖废水中亚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养殖水体(t<0.05);在陵水地区,养殖废水中磷酸盐和总氮含量显著高于养殖水体(t<0.05)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刺参-海蜇-对虾复合养殖系统颗粒物沉积作用及其对刺参的影响.结果表明,刺参-海蜇-对虾复合养殖系统较单一养殖模式显著提高养殖产量(P<0.05),其中刺参产量较单养模式提高22.6%,海蜇、对虾产量较单一养殖模式无显著差异(P>0.05).在海蜇、对虾养殖期间,复合养殖模式颗粒物沉积量显著高于刺参单养模式,复合养殖模式沉降颗粒TOC及TN含量明显高于刺参单养模式(P<0.05).刺参摄食海蜇、对虾单养来源的沉降颗粒物相对于摄食刺参单养来源沉降颗粒,其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排泄率明显较低(P<0.05),摄食率无显著变化(P>0.05).刺参养殖水体上层养殖海蜇和对虾,能够优化刺参食物结构,刺参-海蜇-对虾复合养殖系统充分利用水体空间,获得更高产出,提高了单位水体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分析对虾工厂化养殖与池塘养殖环境的差异及探讨简易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试验借助常规的水质检测方法,对比两系统水质因子,分析处理系统废水处理前后各水质因子的变化.工厂化养殖排放废水DO含量的变化范围为7.1~12.6mg/L;池塘养殖排放废水DO含量的变化范围为2.9~4.8mg/L,远低于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废水TSS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00.4~140.0mg/L:工厂化养殖废水TSS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72.6~220.4mg/L.方差分析表明,工厂化养殖废水的TSS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P<0.01);工厂化养殖排放废水的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P<0.05).经沉淀池处理后,TSS含量降低了66.9%;经栽培有裙带菜的养殖槽,废水中TAN、NO2-N、NO3-N和PO4-P分别降低了58.1.0%、43.0%、55.9%和29.1%.来自工厂化养殖的废水含有较多的污染物质,直接排放可能对环境的危害更大;该实验设计的简易水处理系统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洞庭湖区不同养殖池塘的水质状况。[方法]以珍珠养殖池塘、四大家鱼苗种养殖池塘、四大家鱼成鱼养殖池塘、大水面、藕池、浮萍池等养殖池塘和进水沟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各水体中COD、氨氮、亚硝酸氮、总氮、总磷、可溶性磷的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藕池中的COD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体(P0.05),苗种池和进水沟的COD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7大水体中珍珠养殖池的COD最低;苗种池中的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体(P0.05),大水面、进水沟和珍珠养殖池的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以珍珠养殖池的氨氮含量最低。成鱼池中的亚硝酸盐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体(P0.05),珍珠养殖池和浮萍池中的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珍珠养殖池的亚硝酸盐氮含量最低。大水面中的总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体(P0.05),进水沟和浮萍池中的总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珍珠养殖池的总氮含量最低。大水面中的总磷含量与进水沟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水体(P0.05),浮萍池与藕池中的总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珍珠养殖池的总磷含量最低。大水面中的可溶性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体(P0.05),进水沟和成鱼池的可溶性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浮萍池和苗种池的可溶性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珍珠养殖池的可溶性磷含量最低。[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养殖池塘水质的调控与管理以及合理、可持续的渔业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较好的了解评价河流网箱养殖与普通池塘养殖鲤鱼鱼肉的营养品质及特点,分别对2种养殖方式的鲤鱼肉的感官、色泽、肌苷酸(IMP)含量、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灰分)、氨基酸组成、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模拟消化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以及蒸煮得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感官评价表明河流网箱养殖鲤鱼与池塘养殖鲤鱼相比,生肉清香味更强、土腥味和鱼腥味更低,熟肉具有更好的质地和口感,河流网箱养殖鲤鱼生、熟肉总体可接受度均更高;河流网箱养殖鲤鱼肉的亮度值L*和白度值显著(P<0.05)高于池塘养殖鲤鱼肉;2)河流网箱养殖鲤鱼肉的主要鲜味物质IMP含量显著(P<0.05)高于池塘养殖鲤鱼肉;3)河流网箱养殖鲤鱼肉蛋白质质量分数(18.16%)显著(P<0.05)高于池塘养殖鲤鱼肉(17.43%),水分与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河流网箱养殖鲤鱼肉的总氨基酸含量、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总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总鲜味氨基酸含量、总必需氨基酸总量与总氨基酸含量的比值、总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总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均显著(P<0.05)高于池塘养殖鲤鱼肉;河流网箱养殖鲤鱼肉蛋白...  相似文献   

6.
分析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在大棚养殖(40、60、74、94 d)和露天养殖(40、60、80、95 d)模式下相近生长阶段肌肉中水解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在大棚养殖和露天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在其相近生长阶段间无显著性差异。(2)大棚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生长至40、60、74、94 d时的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64.46%、60.97%、62.47%、63.16%;露天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生长至40、60、80、95 d时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67.69%、64.74%、65.35%、65.63%。两种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肌肉均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且大棚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在其相近生长阶段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显著(P0.05)低于露天养殖。(3)大棚养殖和露天养殖模式下相近生长阶段凡纳滨对虾肌肉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包含17种氨基酸。大棚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生长至40、60、80、95 d时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分别为29.36%、30.71%、33.28%、32.91%,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分别为50.04%、55.63%、63.14%、60.56%;露天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生长至40、60、80、95 d时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分别为34.70%、33.69%、32.93%、34.11%,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分别为64.44%、63.72%、62.66%、66.76%,基本符合FAO/WHO理想模式,露天养殖的凡纳滨对虾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大棚养殖。大棚养殖和露天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具有较高营养保健价值的虾类资源;露天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营养品质总体优于大棚养殖的凡纳滨对虾。  相似文献   

7.
在不换水、不用药条件下,在室内采用相同规格(3.50 m×7.15 m×1.20 m)水泥池和相同养殖密度300ind/m3,分别以水位40、80、110 cm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81 d,研究不同养殖水位(水量)下凡纳滨对虾的生长与养殖系统的氮、磷收支.结果表明:40 cm水位试验组成活率、单位体积水体产量显著高于其他...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墨吉明对虾(Fenneropenaeus merguiensis)工厂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置4个养殖密度(120、180、240、300尾/m2),在养殖环境相同的条件下养殖30 d后对4个养殖密度条件下的墨吉明对虾进行生长性状测量及存活率统计,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对墨吉明对虾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探讨墨吉明对虾最适养殖密度.[结果]不同养殖密度对墨吉明对虾体长和体质量增长有显著影响(P<0.05).G120组的体长和体质量的增长速度显著优于其他密度组,增长率(GR)和增重率(WGR)分别高达36.54%和158.53%;墨吉明对虾的特定生长率(SGR)与密度的呈负相关(P<0.05),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特定生长率逐渐下降,G300组的特定生长率最低,为(2.09±0.57)%,与其他密度组特定生长率差异极显著(P<0.01);饵料系数(FCR)与养殖密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即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饵料系数逐渐增大,G300组的饵料系数仅为3.37±0.53,低于其他3组.不同养殖密度对墨吉明对虾的存活率有显著影响(P<0.05),当养殖密度高于240尾/m2时死亡率高达40%,严重影响墨吉明对虾的存活率.[结论]当养殖密度为120尾/m2时,虽然各测量指标最大,但空间利用率较低,不利于墨吉明对虾工厂化养殖,养殖密度为180 ~ 240尾/m2时,各生长性状测量值相对较高,且有利于墨吉明对虾工厂养殖空间利用率,因此应选180 ~ 240尾/m2作为墨吉明对虾工厂化养殖最适养殖密度.  相似文献   

9.
混养鲮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适宜的养殖模式,跟踪调查了2口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前期单养对虾,后期混养鲮(Cirrhinus molitorella)],测定了混养前、后养殖水体中浮游动、植物的群落组成,水质指标以及凡纳滨对虾生长情况。结果显示:混养后,养殖水体总氮、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均显著低于混养前(P0.05),磷酸盐含量显著高于混养前(P0.05),混养模式对虾养殖产量提高;经鉴定,混养前浮游植物共6门46种,混养后共6门44种,混养前、后对虾池塘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67.32×10~6个/L和7.84 mg/L、53.69×106个/L和4.24mg/L,混养后浮游植物密度及生物量均降低;浮游动物混养前共4门23种,混养后共4门17种,混养前、后对虾池塘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是3 014.6 ind./L和3.981 mg/L、1 201.65 ind./L和0.968 mg/L,混养后浮游动物生物量及密度均降低;混养后,浮游植物多样性提高,浮游动物多样性降低。以上结果表明,与单养模式相比,混养模式能降低养殖水体总氮、氨氮等含量,减少浮游生物数量,提高浮游植物多样性,同时降低浮游动物多样性,促进养殖水体藻相稳定,有利于提高对虾产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寻空心菜在北方寒冷地区池塘养殖水体中的生长状况及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为高纬度地区鱼菜共生模式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无浮床不种植物为CK,6-9月在室外自然光条件下,进行水体中不同TN(总氮)、总磷(TP)负荷的长方体塑料水箱浮床覆盖率为50%的空心菜种植试验。【结果】空心菜能够适应较为广泛的营养条件,在池塘养殖水体中生长状况良好,相对生长速率(RGR)平均为0.116/d;相同覆盖率的空心菜浮床对不同TN、TP负荷的池塘养殖水体的去除效率无显著差异。【结论】空心菜在北方寒冷地区池塘养殖水体中生长良好,能促进养殖池塘水体水质净化,有效降低水体中NH_4~+-N、NO_2~--N、NO_3~--N、TN、TP、COD_(Mn)等污染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通过对常州地区水产养殖场不同养殖时段养殖池溏水体UV_(254)和COD值的检测,考察了两者在一个养殖周期内的变化情况,采用线性拟合的方法分析两者在不同养殖时段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一个养殖周期内,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水体UV_(254)和COD值均逐渐增大;养殖初期水体,UV_(254)和COD值相关性不显著;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饵料的投加和水生生物的代谢作用增强,两者相关性越来越显著,养殖中、后期水体,UV_(254)和COD值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可通过测量水体UV_(254)值并换算和估计水体COD值。  相似文献   

12.
在对虾集约化养殖废水排放沟渠中,设置有益菌处理和有益菌+尼罗罗非鱼+细枝江篱繁枝变种混合处理2个废水处理阶段,研究其对集约化对虾养殖废水的降解效果,探讨集约化对虾养殖废水沟渠综合生态处理技术.结果表明,有益菌处理和混合处理对总无机磷(TIP)的降解率分别达到77.05%、84.43%,对COD的降解率分别为8.82%、17.65%,对总磷(TP)的降解率分别为77.6%、83.2%,对凯氏氮(KN)的降解率分别为77.05%、84.43%,技术该处理废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淡水养殖池塘中水体碳氮比对养殖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对浙北地区温室中华鳖、外塘中华鳖、加州鲈、乌鳢、翘嘴红鲌5个淡水养殖品种在1个养殖周期内的养殖水及周边外河水中碳、氮含量进行调查测定,分析不同养殖品种及周边外河水体中的碳氮比(简称C/N)水平。结果显示,各养殖品种养殖水体中总有机碳(简称TOC)含量随养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总氮(简称TN)含量随养殖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少,在8月达到最大值;而水体中C/N则随养殖时间先减小后增加,且在8月达到最小值;比较养殖水体和周边外河水中的C/N,结果显示,温室中华鳖养殖池水中C/N最低为0.65;翘嘴红鲌养殖池水中最高为5.59,各养殖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但作为养殖水源的周边各外河水间无显著性差异。此外,相关性分析显示,高C/N的养殖水体水质显著优于(P0.05)低C/N的养殖水体水质,说明养殖后期适当添加额外碳源,提高养殖水体C/N,可能是改善养殖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陵水、保亭、万宁3地的野生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为材料,研究不同地点益智的光合特性,包括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土壤养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保亭和万宁的气孔导度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他光合指标都存在显著差异;3地的叶面积存在显著差异,保亭和万宁、陵水和万宁的叶绿素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陵水与万宁、保亭与万宁的土壤氮、磷含量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保亭与陵水、万宁与陵水的土壤钾含量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净光合速率与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胞间CO2浓度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磷含量与益智的高度和密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负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钾含量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氮含量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试验结果为提高益智的品质,为野生益智的驯化、改良和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精养日本鳗鲡为研究对象,设计投放光合细菌单养(组1)、安装生物浮床单养(组2)、投放鲫鱼鳙鱼混养(组3)、空白组(对照组)等不同模式对日本鳗鲡精准养殖水体水质和生长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70d的养殖周期内,除混养组合和对照组间的平均增重率无显著差异外(P0.05),光合细菌和生物浮床对日本鳗鲡的生长和成活率有显著提高(P0.05);三种养殖模式对试验周期内日本鳗鲡精养水体中磷酸盐和中亚硝酸盐浓度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光合细菌组的作用尤其显著(P0.05),其后依次是生物浮床组、混养组和空白对照组;三种养殖模式对硝酸盐的浓度无显著差异影响(P0.05),三种养殖模式对氨氮含量在养殖周期内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整个养殖周期内,光合细菌组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对照组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始终高于其他组(P0.05)。结果表明,三种不同养殖模式在改善日本鳗鲡养殖水质的前提下,对日本鳗鲡的生长和成活率有显著提高(P0.05)作用。本试验结果为日本鳗鲡养殖提供了可参考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6.
广东对虾养殖环境污染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对虾养殖生产的外源污染、内源污染及养殖废水(废物)污染等环境污染状况,从及时降解转化养殖代谢产物、减少饲料投喂污染、妥善使用安全的养殖投入品、养殖废水(废物)无害化处理等方面提出了防控养殖环境污染的对策,为对虾的健康、安全养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当前凡纳滨对虾为我国对虾海淡水养殖的重要品种,温棚高位池是其在浙江宁波地区重要的养殖方式,研究养殖密度与水质调控技术是推广该养殖方式的当务之急。通过第一茬70 d生产性养殖实验,探讨了早春温棚高位池养殖密度对水质、对虾生长与养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春温棚高位池高密度(315、375ind/m2)养殖效果良好,单位水体产量分别为1.54 kg/m2与1.32 kg/m2。两种密度水平下,虾生长与养殖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主要水质指标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NH3-Nm(0.058~0.081 mg/L)与NO2--N(0.001~4.290 mg/L)等控制在对虾安全生长范围内。控制换水量与投饵量、启用增氧机等简易措施均可使主要水化指标不同程度改善,换水量20%使TAN与CODMn显著降低34.7%与29.9%(P0.05),增氧机启动2 h可使溶解氧增加11.8%~29.4%。300 ind/m2养殖密度在温棚高位池养殖中是可行的,通过简易水质调控措施能够较好地调控水质,这为其推广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8.
光合细菌对观赏鱼养殖水体净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哈尔滨市道外区团结镇微生物制剂厂生产的光合细菌菌种,经过复合培养,从DO,氨氮,pH,COD4个方面研究了光合细菌对观赏鱼养殖水体的影响。结果显示,光合细菌组pH均高于对照组;0~4d光合细菌组DO含量低于对照组,6~12d光合细菌组DO含量高于对照组,14~16d光合细菌组DO含量低于对照组;光合细菌组COD均小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氨氮含量均高于光合细菌组。研究表明,在养殖水体中施用光合细菌,能够有效降低水体的氨氮和有机物含量,可以增加水体的DO含量。因此,在养殖水体中施用光合细菌可以减少有害物质浓度,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从而改善了养殖水体状况,为实施健康养殖方式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尼罗罗非鱼为研究对象,采用投放光合细菌、安装生物浮床单养和罗非鱼、鲫鱼、鳙鱼混养等3种不同模式对尼罗罗非鱼精准养殖水体水质和生长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70 d养殖周期内,除混养组合和对照组间的平均增质量率无显著差异(P0.05)外,光合细菌和生物浮床使罗非鱼的生长和成活率有显著提高(P0.05);3种养殖模式对试验周期内罗非鱼精养水体中磷酸盐和中亚硝酸盐浓度均具有不同程度降低作用,光合细菌组的作用尤其显著(P0.05),其后依次是生物浮床组、混养组和对照组;3种养殖模式对硝酸盐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3种养殖模式氨氮含量在养殖周期内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整个养殖周期内,光合细菌组水体中氨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对照组水体中氨氮含量始终高于其他组(P0.05)。结果表明,3种不同养殖模式在改善罗非鱼养殖水质的前提下,对罗非鱼的生长和成活率有显著提高(P0.05)作用。同时,此几种模式可为推动我国罗非鱼发展模式由资源高耗费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不失为罗非鱼生态健康高效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20.
组合生态浮床净化养殖水体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由水生植物与人工介质构建的组合生态浮床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通过在大薸(Pistia stratiotes)底部放置生物陶粒基质构建了组合生态浮床,研究了该组合浮床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数据表明,组合生态浮床对总氮、氨氮(NH+4-N)、亚硝氮(NO-2-N)、总磷、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分别达到52.38%、77.78%、81.97%、67.57%和43.98%,均显著高于植物对照组和基质对照组(P0.05)。经组合浮床净化后的养殖水体中,TN、TP水平分别达到淡水池塘养殖排放水一级标准,NH+4-N水平降至0.15 mg/L以下,NO-2-N水平降至0.02 mg/L以下。结果表明,组合生态浮床中植物吸收、基质吸附及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合理的生物组合对提高生态浮床净化养殖废水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为构建适宜养殖水体净化的组合型生态浮床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