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杨慧  包慧芳  王宁  王炜 《新疆农业科学》2011,(11):2071-2077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对黄色短杆菌c-11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L-丝氨酸产率。【方法】先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法对发酵培养基8个因素(蔗糖、酵母膏、硫酸铵、KH2PO4、MgSO4、生物素、VB1和碳酸钙)的效应进行评价,筛选出主要因素。之后采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主要因素(蔗糖、酵母膏和硫酸铵)的最大响应区域。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结合响应面法(RSM)确定主要因素的最佳水平,并通过二次方程回归分析。【结果】蔗糖浓度为83 g/L、酵母膏浓度为31 g/L和硫酸铵浓度为29 g/L时,此时模型稳定点预测值L-丝氨酸产量为22.27 g/L,验证值为22.65 g/L,预测值与验证值之间吻合较好。【结论】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使c-11菌株的L-丝氨酸产量提高了28.11%。  相似文献   

2.
王东阳  蔡传康  闫汝东  冯志彬  张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1910-1911,1914
[目的]优化L-色氨酸发酵培养基。[方法]以大肠杆菌TRJH0709为供试菌株,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L-色氨酸合成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结果]L-色氨酸最适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50.0 g/L、硫酸铵15.0 g/L、酵母粉1.5 g/L和柠檬酸2.0 g/L。其中葡萄糖对试验效果影响最大。在该最优条件下,L-色氨酸摇瓶产量可达19.0 g/L。[结论]为L-色氨酸的中试及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DSM1412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和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逐级诱交处理和选育,并采用N-硝基-L-精氨酸甲酯进行抗性选育,获得一株高产L-精氨酸和遗传性稳定的菌株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ZDNTG5.该菌种产L-精氨酸的量可达31 g/L,比出发菌提高了1.4倍.通过对发酵培养基优化,确定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为葡萄糖9.0%,玉米浆3.0%,(NH4)2SO4 6.0%,KH2PO4 0.05%,MgSO4·7H2O 0.03%,碳酸钙2.0%,接种量6%,pH 7.0,装液量15 mL/100 ml,转速100 rpm,30℃发酵培养96 h.在此条件下发酵,产酸量达44 g/L,产精氨酸的量比未经优化时提高了41.9%.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恩拉霉素工业化生产对高产菌株的需求,采用N+注入技术和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方法对产恩拉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sp.)NJWGY3665进行诱变,并对目的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随N+注入剂量的增加,菌株的存活率呈典型的马鞍型剂量-效应曲线。在最佳注射剂量120×1013ions/cm2条件下筛选到1株具有遗传稳定性的高产链霉菌突变菌株LD1;该菌株发酵最适培养基条件为蔗糖50g/L,酵母粉20g/L,NaCl 1.5g/L,FeSO_40.5g/L;最佳发酵条件为转速190r/min,温度28℃,pH 7,接种量8%。在此条件下,发酵液恩拉霉素浓度达11 860μg/mL。  相似文献   

5.
以活性干酵母为菌种,采用摇瓶培养,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发酵培养基中酵母粉、蛋白胨和蔗糖3种主要成分对酵母生物量及富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酵母生物量影响最主要的营养成分是蔗糖,其次是酵母粉和蛋白胨;对酵母硒含量和硒总含量影响最主要的成分均为蛋白胨,其次为酵母粉和蔗糖。以酵母中硒总含量为指标,初步确定的富硒酵母优化培养基配方为:酵母粉15 g/L,蛋白胨10 g/L,蔗糖20 g/L,且在该营养条件下制得富硒酵母的硒含量和硒总含量分别可达1 050.00μg/g和5 510.07μg/L,与优化前(培养基配方为酵母粉10 g/L,蛋白胨10 g/L,蔗糖40 g/L)相比分别提高了28.8%和9.0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裂褶菌高产菌丝体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为其菌丝体的批量生产及活性产物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方法,通过摇瓶培养优化裂褶菌高产菌丝体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葡萄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淀粉)、氮源(牛肉膏、蛋白胨、酵母膏、土豆浸粉、大豆蛋白胨)及生长因子(维生素B1、L-谷氨酸、α-萘乙酸、油酸、吲哚丁酸)。【结果】筛选出最优碳源(蔗糖)、氮源(牛肉膏)、生长因子(L-谷氨酸)进行正交试验的3个浓度水平(30 g/L、40 g/L和50 g/L,6 g/L、8 g/L和10 g/L,1.5 mg/L、2 mg/L和2.5 mg/L),各因子菌丝体的产量分别为16.10~19.56 g/L,13.26~14.53 g/L,9.40~9.78 g/L;裂褶菌高产菌丝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配方为蔗糖50 g/L+牛肉膏8 g/L+L-谷氨酸2 mg/L+MgSO4·7H2O 1 g/L+KH2PO4 2 g/L,pH 6.0。在此条件下裂褶菌菌丝体产量达21.51...  相似文献   

7.
孔晶  贾建波  赵玉萍  任世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0951-20952
[目的]构建了负责运输苏氨酸至胞外的转运蛋白的关键基因rhtB过表达的苏氨酸发酵菌M122,考察不同的碳源、氮源及pH对该重组菌产L-苏氨酸的影响。[方法]选用不同的碳、氮源对L-苏氨酸生产菌株的发酵过程进行分析,对发酵培养基的碳、氮源及pH进行优化。[结果]定向改造后苏氨酸发酵菌对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使用蔗糖作为碳源发酵时,摇床培养L-苏氨酸产量为28.1 g/L;以(NH4)2SO4或酵母粉作为氮源发酵时,L-苏氨酸产量分别为27.8和28.2 g/L,均优于使用其他氮源时苏氨酸的产量。对发酵的最适pH研究表明,中性条件下更有利于菌体的生长和L-苏氨酸的产生。[结论]确定了苏氨酸发酵菌M122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NH4)2SO4或酵母粉,最适pH为7.0。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了负责运输苏氨酸至胞外的转运蛋白的关键基因rhtB过表达的苏氨酸发酵菌M122,考察不同的碳源、氮源及pH对该重组菌产L-苏氨酸的影响。[方法]选用不同的碳、氮源对L-苏氨酸生产菌株的发酵过程进行分析,对发酵培养基的碳、氮源及pH进行优化。[结果]定向改造后苏氨酸发酵菌对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使用蔗糖作为碳源发酵时,摇床培养L-苏氨酸产量为28.1g/L;以(NH4)2SO4或酵母粉作为氮源发酵时,L-苏氨酸产量分别为27.8和28.2g/L,均优于使用其他氮源时苏氨酸的产量。对发酵的最适pH研究表明,中性条件下更有利于菌体的生长和L-苏氨酸的产生。[结论]确定了苏氨酸发酵菌M122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NH4)2SO4或酵母粉,最适pH为7.0。  相似文献   

9.
为对拮抗菌株HBL-26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发酵液的4个单因子进行优化筛选,经软件分析后确定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为:葡萄糖6g.L-1、牛肉膏14g.L-1、NaCl 6g.L-1、MnSO40.05g.L-1。同时,得到回归方程:Y=5.34 X1-1.72 X2+14.44 X3-6.43 X4+8.35,其标准差S=14.23;F=4.202;显著值Sig.=0.019<0.05。最后通过单因子试验对菌株HBL-B26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的最优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8、发酵温度30℃、发酵最佳时间为48h。  相似文献   

10.
以黄色短杆菌FY-18为出发菌株,利用摇瓶发酵生产L-亮氨酸,并利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分别对其发酵培养基和基本发酵条件进行研究,从而优选出最佳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参数。结果表明,L-亮氨酸发酵培养基的最适配比为:葡萄糖160 g/L、豆粕水解液20 g/L、玉米浆20 g/L、毛发粉15 g/L、硫酸铵70 g/L;其发酵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 H 7.2,培养温度32℃,发酵接种量为10%。在上述最佳条件下摇瓶中发酵的产酸量为22.5 g/L。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成功筛选出1株有强产酸能力的植物乳杆菌的基础上,优化其发酵培养基,以提高其生物量。[方法]使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对培养基的成分进行优化。[结果]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蔗糖30.00 g/L,酵母浸膏50.00 g/L,无水乙酸钠5.00 g/L,磷酸氢二钾2.00 g/L,柠檬酸氢二铵2.00 g/L,硫酸镁0.58 g/L,硫酸锰0.25 g/L,吐温-80 1 m L/L,碳酸钙2.00 g/L。经优化后植物乳杆菌发酵液的OD值从5.701增长到15.021,活菌数达7.1×109cfu/m L。[结论]优化后的植物乳杆菌发酵培养基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后续工业化生产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1株益生蜡样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优化蜡样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提高蜡样芽孢杆菌的生物量。[方法]在初始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蜡样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的最适碳氮源和碳氮比。[结果]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15.00 g/L,可溶性淀粉40.00 g/L,蛋白胨10.00 g/L,玉米浆干粉30.00 g/L,硫酸铵3.00 g/L,磷酸氢二钾5.00 g/L,磷酸二氢钠5.00 g/L,硫酸镁1.25 g/L,硫酸锰0.60 g/L,氯化钙2.00 g/L。优化后蜡样芽孢杆菌在50 L不锈钢发酵罐中的发酵液活菌数达1.6×1010cfu/m L,较优化前提高了1个数量级。[结论]优化后的蜡样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大大提高了该菌的生物量,为工业化放大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牦牛乳酥油源白地霉S122产脂肪酶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Plackett-Burman和中心组合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自牦牛乳酥油的菌株白地霉S122产脂肪酶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蔗糖、硫酸镁和硫酸锰对发酵产酶影响显著(P<0.05);最适的发酵培养基为:蔗糖35.54g/L,蛋白胨30.00g/L,尿素5.00g/L,硫酸镁1.01g/L,硫酸锌0.50g/L,硫酸亚铁0.50g/L,硫酸锰1.02g/L,氯化钙1.00g/L,磷酸氢二钾5.00g/L;利用优化培养基,白地霉S122产脂肪酶酶活达49.5U/mL,比优化前提高了26.9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血芝液体深层发酵合成三萜类化合物的最佳发酵条件。[方法]先以单因素试验分析碳源、氮源、转速、p H、接种量对血芝液体深层发酵合成三萜类化合物的影响,选取其中3个主要影响因素,采取响应面分析法进一步优化血芝液体深层发酵合成三萜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血芝发酵合成胞内三萜类化合物的最适条件为p H=6,转速为130 r/min,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尿素。响应面法优化的发酵条件为3%接种量、30 g/L蔗糖、1.9 g/L尿素,血芝三萜类化合物含量达16.51mg/g。[结论]该研究为血芝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实际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bFGF基因导入木立芦荟中,通过对农杆菌介导芦荟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优化的芦荟转化体系.用继代培养获得的粗壮的芦荟单株茎段作为转化外植体,以OD=0.55~0.68的EHA105农杆菌工程菌液侵染25min,在MS+蔗糖10g/L+100~mol/L乙酰丁香酮的共体培养基上培养3d,在MS+...  相似文献   

16.
根癌农杆菌发酵生产辅酶Q10的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根癌农杆菌作为出发菌株,通过对其培养基优化来提高辅酶Q10产量。确定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蔗糖35g/L,玉米浆50g/L,NaH2PO40.5%,Na2HPO40.5%,KNO30.5%。当发酵液初始pH值为7.5、接种量为12.5%,经32℃培养72h后辅酶Q10产量达到8.1mg/L,比最初条件增加了69.5%。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人工有机蔗糖废水通过厌氧发酵产氢气,考察水体中NH4+浓度(0~8 000 mg/L)对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方法]分析废水中糖降解速率,比产氢率和产氢率。[结果]结果表明当NH4+浓度在1 200~2 400 mg/L时,对微生物的厌氧发酵产氢是有利的,但当NH4+浓度大于4 800 mg/L时,对厌氧发酵产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其发酵液相产物也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