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目的]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筛选通关藤增殖培养基。[方法]以通关藤的诱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案研究培养基、6-BA(细胞分裂素)、NAA(萘乙酸)及不同接种部位4个试验因子对通关藤增殖苗生长状况和增殖率的影响。[结果]筛选出通关藤最佳增殖培养基方案为MS+0.5mg/L 6-BA+0.3mg/L NAA+25 g/L蔗糖+7 g/L琼脂+茎尖。[结论]该研究为通关藤规模化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测定不同生长期通关藤(Marsdenia tenacissima)的茎粗和茎长,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法显色,在462nm处测定通关藤中总皂苷的含量,研究通关藤的最适宜采收期。结果表明,通关藤总皂苷含量在两年生时达到最高,以后缓慢下降;产量在三年生时增长最快,之后增长缓慢。通关藤的最佳采收期要兼顾其产量和有效成分总皂苷的含量,两者都在相对较高的时候才是最佳采收期,确定其最佳采收期为两年半生至三年生的藤茎。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浓度Na Cl处理2年生盆栽通关藤,分析通关藤在不同浓度盐胁迫下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通关藤在受到不同浓度盐胁迫时,自身能够积累一定量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进行细胞渗透调势调节,同时也能够诱导抗氧化物酶SOD和POD活性的升高,从而降低膜受损的程度。但是,在300mmol·L~(-1)盐胁迫下,通关藤的SOD和POD活性分别在第5天和第9天时迅速降低,表明该浓度已超过了通关藤的耐受范围,因此,建议通关藤种植时选择土壤中盐的质量分数低于0.47%的土壤种植。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通关藤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通过考察通关藤提取工艺中的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出膏率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以出膏率为评价指标,优选出较为合理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当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为1∶20、提取时间为90 min、提取次数为2次时,通关藤的出膏率最高.[结论]优选通关藤提取工艺节能高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通关藤对光照度的需求及适应规律,设置5个不同的遮阴处理(全光照和遮阴率20%、40%、60%、80%),分析光照度对通关藤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光照下,通关藤的净光合速率较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有"午休"现象。60%和80%遮光处理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呈单峰曲线,18:00前净光合速率均极显著高于全光照;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与净光合速率一致,3个光合指标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遮光条件下,通关藤光合作用较强,蒸腾旺盛,枝叶生长加快,叶片组织结构正常,叶绿素总量增加,叶色浓绿。综合以上分析可知,通关藤属于耐阴植物,在60%~80%的遮阴率条件下更有利于通关藤光合产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的干燥方式对通关藤主要药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设置阴干、阴干10 d+50℃烘干、30℃烘干、50℃烘干、105℃杀青30 min+80℃烘干共5个处理,应用HPLC测定各处理下通关藤中绿原酸和通关藤苷H的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酸和总皂苷的含量。【结果】通关藤总酚酸含量在阴干处理下最高,50℃烘干的含量次之,其余3个处理下的总酚酸含量最低。干燥方式对绿原酸的含量影响最大,5个处理间均呈显著性差异,其中阴干10 d+50℃烘干后绿原酸的含量最高,80℃烘干的绿原酸含量最低,且前者是后者的8倍左右;总皂苷在阴干10 d+50℃烘干和阴干处理下的含量最高,80℃烘干处理下的含量最低;通关藤苷H的含量表现为随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结论】采用何种干燥方式干燥通关藤,应根据所需的药效成分含量指标进行判断。若以总酚酸和绿原酸为主要参考指标,应选择阴干或低温干燥;若以通关藤苷H和总皂苷为指标,则应采用高温快速干燥法进行干燥。  相似文献   

7.
以通关藤为材料,设计4个实验处理组,分析通关藤在干旱胁迫及复水后抗旱生理指标的变化,为通关藤的仿野生栽培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2个指标均在第8天时达到最大值,各胁迫处理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MDA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胁迫第8~12天时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SOD和POD在整个胁迫期内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复水后其活性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对照。上述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8~12 d达到通关藤抗旱高峰,随后抗旱能力下降,胁迫解除后自身修复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最佳的通关藤诱导培养基。[方法]以红河通关藤当年新生枝的顶芽与茎段作为外植体,在光照时间12 h/d、光照强度2 000 lx、温度(25±2)℃、p H为5.8培养条件下,采用SAS正交设计比较不同基本培养基,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和不同部位的外植体对外植体芽的诱导率和新芽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诱导培养基最佳的配方为MS+琼脂7g/L+蔗糖25 g/L+6-BA 2.0 mg/L+NAA0.5 mg/L。[结论]该研究为通关藤的快速繁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通关藤"花多果少"的生殖特性。【方法】于2017和2018年的5—6月白天对云南省红河州通关藤[Marsdenia tenacissima (Roxb) Wight et Arn.]的访花昆虫种类、访花频率、停留时间、移动距离和携带的花粉块等进行观测。【结果】通关藤访花昆虫共11科20种,优势种类来自鳞翅目。主要访花昆虫为迁粉蝶和虎斑蝶,其访花次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8.54%和15.69%,占通关藤访花昆虫访问总次数的54.23%;在9:00以前或17:00以后、温度低于23℃和湿度高于70%时昆虫活动减少;昆虫访花频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绝大部分访花昆虫的访花频率均不足5次,停留时间超过50 s的访花昆虫仅为全部访花昆虫的40%;最大移动距离超过5 m的访花昆虫占总数的35%;口器上未发现花粉块的访花昆虫占全部访花昆虫的25%。【结论】通关藤访花昆虫种类很多,但传粉效率很低,这可能是致使通关藤"花多果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黑骨藤化合物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骨藤Periploca forrestii Schltr是萝摩科杠柳属,西南杠柳的根茎,具有通经活络、祛淤止痛、祛风除湿的功效,是民间广泛应用于治疗闭合性软组织损伤、风湿与类风湿等疾病的民族药。目前,市场上已经开发出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黑骨藤伸筋透骨液、黑骨藤伸筋透骨喷雾剂等产品,但作为黑骨藤药材质量标准的指标性化合物一直没有确定,延缓了黑骨藤类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因此,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更多的化合物,对黑骨藤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新产品的开发、以及药材规范化种植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报道萝摩科一新属和一个种的新组合。它们是裂冠藤属SinomarsdeniaP.T.LietJ.J.Chen,gen.mov.;裂冠藤S.incisa(P.T.LietY.H.Li)P.T.LietJ.J.Chen.comb.nov.。  相似文献   

12.
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药用植物根际存在丰富的细菌、真菌及放线菌,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与药用植物的生长、繁殖及其代谢活动密不可分。近年来,对药用植物与根际微生物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3方面对近年来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研究的重点,以期为今后药用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记述了非洲和亚洲产的萝科1个新种加蓬鲫鱼藤(Secamonegabonensis),2个新名称大花牛奶菜(Marsdeniamagriflora)和小花娃儿藤(Tylophoraguillauminii),2个新组合心叶镰药藤(Belostem-macordifolium)和越南小花藤(Micrechitesminutiflora)。  相似文献   

14.
观赏型药用植物在不同类型的绿地中应用广泛。基于1981~2021年我国观赏型药用植物园林应用学者发表的中文文献453篇进行分类统计,对我国近年来观赏型药用植物在园林景观中应用的研究进行分析与论述。整体上,药用植物在我国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起步较晚,至2010s以后进展较快,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从研究内容的实用性、研究对象的广泛性、研究方法的单调性、研究尺度的局限性4个层面归纳了药用植物在园林景观中应用的主要特点,并针对该研究领域的不足提出建议,为我国观赏型药用植物园林应用学者了解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药用植物园作为中医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实践基地,不仅在中医药相关专业师资教学、学生实践和科普学习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药用植物基源、栽培、珍稀濒危物种保存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药用植物园基本功能,结合本校药用植物栽培学开展的一系列教学和科研工作,对其产生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药用植物代表了最古老的药物形式,在许多国家的传统医学中使用数千年.药用植物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发展中国家高达80%的人口主要依赖植物来源的药物,全世界对草药的需求正在逐年递增,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5万亿美元,药用植物及其衍生物的大规模生产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现代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药用植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基于基因组学的跨学科研究以及DNA和RNA、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高通量数据分析,药用植物在代谢途径/酶、代谢物、基因、基因网络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等研究领域取得突破.结合本团队相关研究工作对药用植物基因组学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涉及利用结构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揭示各种药用植物的基因组序列信息、物种间进化、分子化合物动态变化以及药用成分合成等方面,这些数据为重要药材资源的分子辅助育种、基因组编辑以及对活性化合物化学多样性分子机制的理解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许多药材的植物化学成分和潜在的健康益处尚未得到研究或仍需要更深入地研究,药用植物的未来充满未知、希望,甚至惊喜.鉴于物种的多样性、环境因素的复杂性以及药用植物的全球分布,结合基因组学加强研究工作以开发新的和改良的药用植物品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种子丸粒化技术是一项新型种子处理技术,现已成为现代农业种子处理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对中药材小粒种子丸粒化加工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材小粒种子丸粒化加工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曾理  王明元  李建福  郑文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231-4233,4255
近年来对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的生理生态特性、生物多样性及作用机制等方面已有了深入研究,其中AM真菌对药用植物的作用是目前菌根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该文阐述了AM真菌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次生代谢物、抗性等方面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理;综述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讨论并展望了药用植物AM真菌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探讨AM真菌在药用植物绿色栽培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铁线莲属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  张钦德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24-13327
综述了铁线莲属药用植物在各省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铁线莲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并对山东省铁线莲属植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研究,为该属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刘焱  李丽  高智席  曾启华  张素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276-7280,7284
对药食同源野生果金樱子中有效化学成分及营养成分的研究做了简要叙述,对其提取物中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及食品开发状况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金樱子的药用研究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