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2):253-254
生态文明倡导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的和谐共存,这种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有助于推动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发展,其所特有的和谐发展理念与科学的发展规律,为美丽乡村的建设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和方法原则,对于实现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极具现实意义。初步分析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探讨目前我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在农村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云南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的生态文明建设应从云南省情出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生态规律,创新发展模式,创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人类的生存发展质量,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是我国未来发展重要的建设方向。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促进人类和自然之间和谐共处发展的手段之一,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建设生态文明和林业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森林以及生态环保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生态环保中建设生态林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河南农业部门作为主抓全省农业的职能单位,着力建设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和探索。一、环境评价和生态评价的基本思想生态和环境是影响生态文明建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布局,为中国发展提出了科学的发展战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城市的发展建设日渐成熟,具备强大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使得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也越来越完善,而我国农村由于历史和经济等原因,生态文明建设比较落后,有些贫困地区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因此,要想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必须解决农村落后地区的贫困问题。只有实施生态扶贫才能有效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化是随着绿色运动的兴起而建立起来的一门新的文化,生态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代表着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不断转型,从生态文化的变迁中看到人对自我地位的认识更加理智。从生态文化的中国智慧、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西方生态理论学派等方面分析了求同存异容纳多元生态文化的理论,生态文化的发展与构建需要吸收古今中外文化的合理因素,具有包容力与认同力的生态文化更能指引我们营造出美丽和谐的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认同理念:“天人合一”的传统生态文化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建设美丽中国,以广博包容的生态文化为指引探索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从十八大提出以来,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有很多问题存在。本文以依法治国为背景,借助法治建设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现存的法治问题通过法律建设,政府职能发挥,公民自我约束层面做了分析说明,同时对已有的问题从立法、执法、司法和监督机制来加以解决,促进民族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21,(12)
生态文明指的是人类在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基础上取得的精神成果与物质成果,有利于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共同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林业资源对维系生态平衡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生态文明理念下,林业生态路径建设的难题是林业部门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加强林业管理,建设一条林业的生态化发展道路,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将"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突出表明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对我国多年来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果的总结,更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系认识论的继承和发展,体  相似文献   

10.
一、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理念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建设覆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四个层面.生态文明的特征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健康有益的消费模式、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要素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法治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  相似文献   

11.
正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就融入经济建设而言,发展幸福农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有效载体。这是因为,幸福农业是让人类安全和谐、健康长寿、心身愉悦的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最高境界,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发展幸福农业,建设良好的生态系统,对人类的安全健康进而提高生命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发展幸福农业,抓好生态环保,  相似文献   

12.
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时期的重要纲领.生态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当今社会科学、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持,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当前,生态文化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仍存在许多不足.为此,应采取积极对策,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较大发展,但依然存在问题。从共时维度分析生态系统特征,对于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在生态系统内部,"人-自然-社会"应该和谐共存。将生态系统作为独立个体,生态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应该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14.
当前发展中,林业生态文化建设对我国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破坏,通过有效的措施提升林业生态文化建设水平,能够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化发展以及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重要的动力。在这样的前提下,必须针对林业生态文化建设进行有效研究。本文对我国生态文明社会构建中林业生态文化建设重要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林业生态文化建设对生态文明社会构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了生态文明构建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基础上,结合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提出相关建设性的政策建议。贵阳市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实施生态协调与规划,还需要不断培育生态文化等,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题,独立成篇地系统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报告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昭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重点领域和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7.
《新农业》2021,(1)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愈发受到重视。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的建设生态文明首次被写入政治报告,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应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了建设生态文明重要性。本文以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要研究内容,分析了林业发展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贡献,并提出了建设性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化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发展的文化.贵州羌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并积累了大量的生态文化.贵州羌族的传统生态文化是一种具有自我调适、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这些生态文化内涵给我们现今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今年1月在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作为西南生态重要屏障,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要努力推进生态环境结构,把云南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这个要求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对于云南发展的极端重要性。省委提出加快推进云南产业转型升级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云南"。我们必须进一步创新发展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建设生态胶园,使云南天然橡胶产业既保持和提升经济性,又发挥较好  相似文献   

20.
哈尼族的梯田农业是我国云南亚热带山区的农业奇迹,它汇集了哈尼族人民几千年来的智慧与勤劳,成为哈尼族生态价值观的缩影.哈尼族生态价值观以天人合一、乐山乐水为特点,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开辟了以梯田为核心的良性生态循环系统.当代社会哈尼梯田面临着失衡的形势,因此,建立梯田农业生态文化保护基地、优化产业结构、开发梯田旅游资源、提高族群文化水平成为哈尼族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