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马铃薯晚疫病1.1发病条件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18~22℃条件下,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冷凉(10~13℃,保持1~2小时)又有水滴存在,有利于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温暖(24~25℃,持续5~8小时)有水滴存在,利于孢子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小时以上,夜间10~  相似文献   

2.
<正>1、马铃薯晚疫病1.1发病条件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18~22℃条件下,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冷凉(10~13℃,保持1~2小时)又有水滴存在,有利于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温暖(24~25℃,持续5~8小时)有水滴存在,利于孢子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小时以  相似文献   

3.
一、病害症状马铃薯幼苗和成株均能发生。植株叶、茎、块茎均能被侵染受害。叶片发病初期,叶尖或叶缘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点,气候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边缘生出一圈白色霉状物,叶被尤为明显。严重时病斑扩展到主脉和叶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受害时形成淡褐色或灰褐色不规则形病斑。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由中心病株再扩大传播,病菌孢子又被带到块茎上,使块茎感病。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雨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左右的温度且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小时以上,夜间10~13℃,叶上有水滴持续11~14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即  相似文献   

4.
霜霉病是大棚黄瓜的主要病害。该病的发生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特别是湿度,孢子囊在温度5℃~30℃均可萌发,适温15℃~20℃,空气相对湿度高于83%才大量产生,且湿度越高孢子囊越多,叶面有水滴或水膜,持续3h以上孢子囊萌发侵入,若低于15℃或高于28℃,相对湿度60%时,不利于霜霉病的  相似文献   

5.
2003年夏季,无论是塑料大棚还是露地栽培的番茄,晚疫病均大发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 发病条件温暖湿润条件有利于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相对湿度75% ~ 100%的时间越长,发病越重。菌丝发育适温为10 ℃~ 30 ℃,最适温度为24 ℃。孢子囊形成适温为3 ℃~ 36 ℃,适宜相对湿度大  相似文献   

6.
温室番茄栽培过程中,低温、高湿、弱光的环境条件,加上多年的重茬连作病菌大量积累,使灰霉病已成为温室和大棚番茄的重要病害。当温室内温度达到15℃,相对湿度80%以上时开始发病;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95%以上病害大流行。因此,温室、大棚栽培番茄遇低温高湿,通风不良,栽培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影响黄瓜瓜果生长的农业气象条件,对2015年5月26日—6月22日大棚内外小气候和黄瓜生长量的观测数据进行了数理分析,并建立了棚内、外太阳总辐射强度的统计模型。结果表明:(1)白天棚内气温高于棚外,温差在1.2-4.9℃,最大值出现在12:00;夜间(19:00—5:00)棚外温度比棚内高1℃左右,温差最大值1.2℃(出现在21:00—23:00)。(2)9:00—13:00,棚内相对湿度低于棚外相对湿度,11:00—13:00差值最小,13:00相对湿度最低;14:00开始上升,19:00差值达到最大,整个夜间棚内湿度均高于棚外相对湿度,并持续到次日8:00;夜间棚内80%以上时间的相对湿度≥95%,较棚外明显偏高。要注意夜间大棚的通风降湿,以防治病害等发生蔓延。(3)黄瓜相对生长量与棚内小时积温、前一天太阳总辐射累积量有较好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韭菜灰霉病又叫韭菜白斑叶枯病,韭菜白点腐烂病,是冬季棚室韭菜的主要病害。1 发生条件 该病发生与温室和湿度关系最密切。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5~30℃,菌丝生长的适温是15~21℃,高温时产生菌核。湿度也是主要诱发因素,孢子萌发需要水滴或85%以上的相对湿度。一般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发病重,低于60%  相似文献   

9.
温湿度与光照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萌发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温湿度、光照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萌发及存活的影响,为葡萄霜霉病的预报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控制温湿度、光照等三因子交叉试验设计和人工接种叶盘的方法,明确孢子囊萌发的条件及存活的气象因子。【结果】孢子囊只有在水中才能够萌发并释放游动孢子,最适萌发温度是18~22℃。孢子囊的存活与温度,湿度,光照有较密切的关系,在35℃,70;和100;湿度条件下,孢子囊只能存活3 d。而在10~20℃各个湿度条件下,无论完全光照、完全黑暗或光暗交替孢子囊都可存活6 d以上。用干瘪的孢子囊接菌叶盘,仍然发病,说明不能用干瘪孢子囊作为孢子囊死亡的标志。孢子囊经0.58×102μW/cm2的紫外光照射5 h、直射光照射8 h就死亡,但散射光照射10 h孢子囊仍然存活。【结论】孢子囊只有在水中才能萌发,水是孢子囊萌发的决定性因素;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8~22℃;孢子囊对紫外光比较敏感,在光照强度为65000~107100 lx的直射光下8 h孢子囊就死亡。  相似文献   

10.
<正>发病条件病原菌喜凉而不耐高温,夏孢子发芽温度为13~22℃,侵染适宜温度为16~27℃(达到35℃以上时则不易侵染)。相对湿度大于70%时适宜孢子萌发,相对湿度在30%以下时不利于孢子侵染。病菌在植株底部可  相似文献   

11.
生姜喜温暖湿润.既怕冷又怕热.既怕干又怕湿。生姜贮藏在10℃以下易受冻害.贮温高时又易发芽.相对湿度过低.姜块会失水萎缩.湿度高时易腐烂,促进发芽。一般贮藏温度应控制在13~15℃.相对湿度控制在75%~85%。所以.生姜在贮藏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正>一、发病条件草莓灰霉病是低温高湿病害,最适宜发病的月平均温度为18~25℃,最高温度为32℃,最低温度为4℃,相对湿度为92%~95%或植株表面有积水。二、防治措施根据草莓灰霉病的发生特点,在防治措施上做好以下几  相似文献   

13.
一、发病规律。该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季条件适宜,卵孢子萌发产生芽孢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从寄主的气孔侵入,完成初侵染。菌丝体在寄主组织细胞间扩展,经7~12天潜育期,由气孔抽出孢子囊梗和孢子囊,产生新的游动孢子,不断进行重复侵染,流动很快,孢子囊萌发的适温为10~15℃,低温、高湿易于发病。秋天多雨、大雾,有利于病害流行。山东从7~8月份开始发病,9月为盛期。  相似文献   

14.
通过系统测定乌头霜霉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其致病力,为乌头霜霉病的深入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悬滴法研究环境条件温度、pH值、碳源对孢子囊萌发的影响,采用硫酸法控制小容器内相对湿度,测定相对湿度对孢子囊萌发的影响,并用离体叶盘法接种霜霉菌孢子囊悬浮液观察乌头发病情况并统计病情指数。结果显示,孢子囊在4~25℃范围内均可萌发,18℃时萌发率最高;相对湿度低于95%时孢子囊不能萌发,在相对湿度为100%时孢子囊萌发率最高,水分为孢子囊萌发的必需条件;孢子囊在pH值为5.74~8.06的条件下均可萌发,且在pH值为5.93时萌发率最高;在4种供试碳源的培养条件下,孢子囊都可萌发,其中可溶性淀粉培养条件下孢子囊萌发率最高。接种48 h后,叶背面初现水渍状病斑,2.5 d后可以看到明显病斑,呈弥散型,7 d后病斑开始坏死。观察期内,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病情指数逐渐升高。该研究明确了不同环境条件下乌头霜霉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为该病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草菇是高温型菇类,适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生长,以培养料含水量在7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90%~9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低于90%时,草菇子实体生长缓慢,表面粗糙无光泽;空气相对湿度高于95%时,菇体容易坏死和发病。因此,喷水时要注意3点:一要注意时间,喷水最好在早或  相似文献   

16.
蝴蝶兰的温室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蝴蝶兰是兰科蝴蝶兰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原产亚州地区的热带低海拔或沿海地区,喜高温、高湿,忌炎热、怕阳光直射,气生根,要求栽培介质通气性良好,其适宜生长温度为18~30℃,最高温度不宜超过35℃,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0℃,相对湿度70%~95%,通常要求在冬季能加温、夏季能降温,并且有遮阳设施的玻璃温室中栽培.只要栽培条件适宜,寿命可长达5~15年,甚至更长.  相似文献   

17.
<正>奶牛是耐寒怕热的家畜,其适宜的温度为20℃,一般环境温度在4~24℃、相对湿度60%~80%时,对产奶量影响较小,25℃以上对产奶量高的奶牛影响越大,下降幅度可达到5~10千克。主要是因为高热和高湿的环境条件会给奶牛  相似文献   

18.
一、银耳生长条件银耳孢子萌发和定植的最适温度为22℃~25℃。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以40%为宜;出耳阶段,培养料含水量45%、空气相对湿度90%~95%为宜。银耳是好气性真菌,闷湿的环境易造成烂耳及杂菌滋生。  相似文献   

19.
芹菜灰霉病是近年棚(室)新发生的一种病害.一般为局部发病,发病初期多从植株有结露的心叶,或下部有伤口处的叶片、叶柄或枯黄衰弱外叶侵入,初为水浸状,后病部软化、腐烂或萎蔫,同时可从整株腐烂.此病一般多发生在12月至第二年5月,气温20℃左右,相对湿度持续90%以上多湿条件下.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跟气候因子息息相关,本文通过为期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积温、累积降雨量无明显相关系;与相对湿度≥80的天数和发病前高湿天气持续的天数相关性较大,尤其是发病前高湿天气持续的天数,当连续高湿天气持续10天以上时晚疫病就会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