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青蛤人工育苗中催产、幼虫培育及稚贝的附着与培养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人工催产率达95%以上,受精率80%以上,孵化率87-89%,附着率达64%左右,在105.61m^3水体的室 内育苗池内,培育出壳长223-428μm稚贝169889.42万粒,单位水体育苗量168.87万粒/m^3。经土池培养出壳长3-6mm稚贝3878.45万粒,成活率达22.83%。  相似文献   

2.
青蛤工厂化育苗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对青蛤人工育苗中催产、幼虫培育及稚贝的附着与培养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人工催产率达95%以上,受精率80%以上,孵化率87-89%,附着率达64%左右,在105.61m^3水体的室 内育苗池内,培育出壳长223-428μm稚贝169889.42万粒,单位水体育苗量168.87万粒/m^3。经土池培养出壳长3-6mm稚贝3878.45万粒,成活率达22.83%。  相似文献   

3.
文蛤稚贝生产性室内越冬暂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10月-2001年4月,在盘山县水产局双良公司的1500m^3水体育苗室内,将30个底面积各为22.8m^2的水泥池作为文蛤稚贝越冬培育池,10个相同面积的水泥池作为水处理池,投放体长0.56-1.24mm的文蛤稚贝4.3808亿枚,在平均水温4℃、pH8.15、溶解氧7mg/L以上、盐度26、白天照度1000lx的试验条件下,进行生产性室内水泥池越冬培育试验。结果越冬培育的文蛤稚贝成活数量达3.6253亿枚,成活率为82.8%,文蛤稚贝在越冬培育过程中,其体长不增长,不摄食,亦不运动。  相似文献   

4.
对文蛤稚贝虾池中间育成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稚贝经164d中间育成,贝苗平均壳长达6.51mm,最大个体25mm,成活率达60.18%。报道了文蛤稚贝中间育成的主要技术环节,尤其是稚贝虾池网箱育成技术;介绍了提高育成稚贝的生长速度、育成成活率的方法与措施,以及稚贝在高温期间如何度夏等技术。  相似文献   

5.
文蛤工厂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98年至2001年就文蛤亲贝能肥促熟、诱导产卵、孵化、幼虫和稚贝培育、稚贝生态习性等开展研究。研究发现,养殖文蛤可以通过室内控温强化培育促熟,比自然海区提早近2个月;通过阴干-充气的催产方法,能使亲贝集中大批排放精卵。在水温26-32℃,pH7.8-8.5,盐度15-30的条件下,幼虫生长及变态最快。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无附着基质的方法进行采苗及稚贝培育是可行的;文蛤稚贝对干露、海水盐度、温度、pH、氨氮等具有较强的耐受性,适应范围:海水盐度9.6-32,水温4-34℃,pH7.0-8.5,在pH=7.9时,能忍受10mg/L的总氨氮浓度。1999年至2001年,共育出1.02-1.75mm(壳长)的文蛤稚贝2.2亿颗,单位面积出苗28.01-44.60万颗/m^2,达到产业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1998年至2001年就文蛤亲贝能肥促熟、诱导产卵、孵化、幼虫和稚贝培育、稚贝生态习性等开展研究。研究发现,养殖文蛤可以通过室内控温强化培育促熟,比自然海区提早近2个月;通过阴干-充气的催产方法,能使亲贝集中大批排放精卵。在水温26-32℃,pH7.8-8.5,盐度15-30的条件下,幼虫生长及变态最快。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无附着基质的方法进行采苗及稚贝培育是可行的;文蛤稚贝对干露、海水盐度、温度、pH、氨氮等具有较强的耐受性,适应范围:海水盐度9.6-32,水温4-34℃,pH7.0-8.5,在pH=7.9时,能忍受10mg/L的总氨氮浓度。1999年至2001年,共育出1.02-1.75mm(壳长)的文蛤稚贝2.2亿颗,单位面积出苗28.01-44.60万颗/m^2,达到产业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蛤蜊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8年4—10月在庄河海洋贝类养殖场对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zis的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至10月份成功培育出壳长为(9.124-1.13)mm的稚贝共计64030粒。结果表明:在海区采集的中国蛤蜊亲贝的雌雄比例为1.02:1,产卵量为74.1万粒/个;在温度为23~24℃、盐度为24—26、pH为8.02的条件下,受精卵经过23.5h发育为D形幼虫;中国蛤蜊的卵径、D形幼虫、足面盘幼虫的大小分别为(54.4±1.64)、(70.91±3.75)、(216.5±12.48)μm,变态规格、出现单水管、双水管的稚贝大小分别为(240.42±6.56)、(248.22±14.14)、(1175±72.31) μm。浮游期间(0~10日龄),水温为22.7~23.4℃,幼虫生长速度为(11.16±0.45)μm/d,存活率为(92.80±2.34)%;变态期间(10~1513龄),水温为22.4—24.2℃,幼虫生长速度为(10.91±0.54)μm/d,变态率为(73.16±8.32)%,变态过程持续5~6d。稚贝期间(15—40日龄),水温为24.2~27.0℃,双水管稚贝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单水管稚贝,但存活率明显下降。单水管稚贝的生长速度为(73.98±9.05)μm/d,存活率为(73.6±6.58)%;双水管稚贝的生长速度为(87.95.±8.34)μm/d,由于水温过高(〉30.0℃),存活率仅为(13.78±3.65)%。幼贝期间(40—100日龄),其生长速度为(111.24±13.08)μm/d,存活率为(62.75±5.35)%。  相似文献   

8.
文蛤稚贝期不同培育密度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文蛤稚贝期不同培育密度对日生长,出苗量,成活率的影响。密度为33-160个/cm^2,与日生长有极显著差异;密度为33-60个/cm62,有显著差异。33个/cm^2密度组其生长最快,160个/cm^2密度组生长较慢。在试验密度范围内,随着培养密度的增加,平均日生长速度减慢,而单位水体出苗量增加,培育密度对成活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于2007年5月-9月,对薄片镜蛤Dosinia laminata的室内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成功培育出壳长1.2~1.5mm的稚贝300万粒。平均壳长为(60.90±2.24)mm的雌性个体每次产卵量为200万粒;在水温24.5~25.5℃、盐度27、pH7.5的条件下,受精卵约经过22h40min发育为D形幼虫;薄片镜蛤的卵径、D形幼虫、变态规格、单水管稚贝和双水管稚贝大小(壳长×壳高,下同)分别为(70.33±1.06)μm、(100.33±1.30)μm×(81.07±1.72)μm、(213.33±8.02)μm×(202.00±5.96)μm、(309.17±9.17)μm×(301.67±10.81)μm、(1158.33±9.31)μm×(1067.50±10.84)μm。浮游期间(0~10日龄),幼虫壳长、壳高的生长速度分别为(8.28±0.70)μm/d、(9.19±0.76)μm/d,存活率为(36.8±3.78)%;变态期间(10~14d),幼虫壳长、壳高的生长速度分别为(8.46±0.42)μm、(8.04±0.45)μm,变态率为(5.0±1.25)%,变态持续时间为4~5d;稚贝期间(14~40日龄),单水管、双水管稚贝的生长快于幼虫期,单水管稚贝壳长、壳高生长速度分别为(32.19±2.06)μm/d、(28.75±1.97)μm/d,双水管稚贝壳长、壳高生长速度分别为(53.07±40.43)μm/d、(47.86±38.22)μm/d,存活率为(81.2±3.36)%。以海泥为附着基采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环境因子对大竹蛏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底质、养殖密度及饵料密度对大竹蛏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底质对大竹蛏稚贝生长、存活均有影响,生长速度细砂组〉粗砂组〉细粉砂组,细砂组存活率(64.25%)〉粗砂组(62.79%)〉细粉砂组(60.41%);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2)随着养殖密度增大,大竹蛏稚贝的生长速度减慢,存活率也逐渐降低。(3)随着饵料密度增加,大竹蛏稚贝生长速度加快,存活率表现为先高后低,饵料密度为20×10^4ind/mL时的成活率最高。可见,粒径在0.25~0.063mm的细砂为大竹蛏稚贝培育的最佳底质,壳长5~10mm稚贝的适宜培育密度为1×10^4ind/m^2,每日2次投喂时的饵料密度应控制在20×10^4ind/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