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选育经过 水稻新品种通丰8号是吉林省通化市农科院于1993年以通粳288为母本,通09为父本,品种间杂交后,经多世代选育而成。其基本选育过程:1994年F1至1996年F3分离世代应用集团育种法,1997年F4至1998年F5稳定世代利用系统法选育,在F5选种圃中选择出6份后代株系。这6份后代株系的性状比较稳定,抗病、抗倒伏能力强,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适宜云南省稻区种植的耐旱粳稻新品种(组合),通过对水作和旱作栽培模式下与作物生产密切相关的产量性状和农艺性状指标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了24个粳稻品种(组合)的抗旱性.结果表明,粳稻旱作较水作苗高、分蘖数和株高降低,地上部生物量明显减少;根变长,根茎比明显增大,地下部生物量明显增加;穗长缩短,产量降低,影响旱作水稻产量的主要因子是单株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通过抗旱力指数法和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从中筛选出粳型抗旱常规稻品种11个、粳型抗旱杂交稻品种(组合)7个,分别为云粳30号、滇杂46、保粳杂2号、滇杂31、H149、H150、昌优13号、糯谷、云粳恢7号和云光109,在水、旱作条件下产量均稳定,抗旱系数为0.70~0.85,综合性状优,是适宜旱作的品系.  相似文献   

3.
<正>昆粳5号是昆明市农业科学院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合作选育的不落粒型优质粳稻新品种,杂交组合为云粳12号/云粳16号。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好、抗性好、耐冷性强等特征,适宜云南省海拔1 800~2 100 m区域栽培。1选育经过2002年冬季在海南配制杂交组合(F0代),2003年夏季在玉溪种植杂交后代(F1代),成熟后混收,同年冬季在海南种植集团(F2代),成熟后混收。2004  相似文献   

4.
为选育具有稻瘟病广谱抗性的水稻粳型新品系,将柱头外露率高的晚粳类型保持系嘉66B与华粳5号杂交后,筛选获得F3代优异中间材料,再与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gm的供体材料金香玉1号杂交,利用分子标记选择定位携带Pigm基因的粳型后代,通过人工气候室加速育种品种,并对农艺性状等进行评价,成功筛选出抗稻瘟病的粳型常规稻3份(T2、T143、T146),稻瘟病抗性水平达到高抗级别,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5.
“秀优五号”系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育成的优质杂交晚粳新品种,其杂交组合为“秀水110A”/“秀恢69”。我区于2004年引进试种示范,表现为综合性状优良、产量高而稳、米质优、抗性强,属中熟晚粳类型。适宜在上海地区作单季稻种植。  相似文献   

6.
陇矮系列春小麦是通过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的种间远缘杂交创造的优异种质材料,具有矮秆、大穗、中早熟、抗病等特点。利用陇矮系列种质与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组配杂交组合近100个,选出了品质材料98J115、98J118、01J8等。通过对1999年、2001年F1的田间农艺性状及抗病性鉴定分析表明,陇矮系列种质在性状遗传上具有较强的降低株高的能力,降幅为1-42cm,尤其是与高秆的地方品种杂交后F1株高降低最为明显;抗病性表面为对手亲本抗病性好时F1大多数组合表现抗病,与地方品种老芒麦、红农1号的组合后代对条锈病均表现高抗或中抗,与陇春15及从CIMMYT引进材料的杂交组合后代也表现抗病。  相似文献   

7.
籼粳交后代亚种分类性状与经济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对水稻籼粳交F1、F2 代及籼粳杂交育成品种进行分类的基础之上 ,分析籼粳交F1、F2 代及籼粳杂交育成品种亚种分类性状与经济性状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籼粳交F1、F2 代及籼粳杂交育成品种亚种分类性状与主要经济性状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 ,依据这些相关关系可以利用程氏指数亚种分类性状进行籼粳杂交亲本和杂交后代的适宜选择  相似文献   

8.
云粳25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粳25号,曾用名为云粳优14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粳稻育种中心选育的粳稻优质香米新品种,杂交组合为云粳优2号,云粳4号。2007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稻米外观和食味品质好,香味浓郁,是市场上比较看好的一个优质稻品种,米价比普通大米高0.3~0.5元/kg。  相似文献   

9.
垦鉴豆30号大豆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科研所于1989年以北丰6号为母本、北交85-120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应用系谱法选育而成。1995年F6代决选,其世代如下:1989年F0代,杂交组合代号为8959;1990~1995年为F1~F6代,F6代种植8行,其中第2行稳定.生长整齐,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好,熟期较早,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0.
淮稻7号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继淮稻5号、淮稻6号之后选育的又一个中粳稻新品种,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1选育经过1993年以丙850×广陵香糯的F3优株为母本,以综合性状优良的中熟中粳早丰九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配组,1994年在F1中选优势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