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国家及河南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道路。作为农业大县和畜牧大县的叶县,是如何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突破口,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呢?记者就这一问题,在田间地头对叶县县政府党组成员孙国群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2.
李玉梅 《河南农业》2016,(30):15-16
耕地保护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三化协调与耕地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加强耕地保护,解决三化协调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已成为河南省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大量河南耕地保护的数据,通过对河南耕地保护现状的分析,从政府、法制、社会三个不同层面,提出了河南耕地保护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发展的"第二次革命",是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重要战略,是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四大难题的根本途径,是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河南省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探索和基本经验,走出了一条"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文章主要探索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农区发展特点和“三化”协调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阐述有关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理论及其内涵的基础上,对河南省农区的发展特点及其在"三化"协调发展中面临的障碍进行了剖析,提出农区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走出一条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支撑、以城镇化为依托,工农互促、产城互动、城乡融合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包括以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为纽带,推进工农互促;以集聚发展为载体,推进产城互动;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推进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5.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三化”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蔡世忠 《农业科技管理》2012,31(3):13-16,23
中原经济区建设必须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协调发展之路。文章阐述了中原经济区建设"三化"协调发展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对中原经济区主体——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了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积极发展新型工业等实现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滑县是中原经济区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全国唯一的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十连冠",素有"豫北粮仓"之称.然而,近年来,仅仅依靠种粮发展经济的传统农业模式已成为制约滑县向现代农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面对新挑战,滑县滑州农民专业合作社依靠土地流转,发展特色农业,转出了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7.
沟域经济为山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脱贫致富提供了新视觉,成为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平山县是冀西部山区典型的农业大县,文章通过对该县农业经济沟发展现状、扶贫模式、发展瓶颈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建议,旨在探索出一条冀西部山区沟域经济发展之路,促进山区农业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三化"协调发展的内涵,指出河南"三化"协调发展面临着工业化水平不高、城镇化总体水平低、农业基础薄弱以及诸多制度性障碍等问题。河南"三化"协调发展的目标就是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基于此,提出了河南"三化"协调发展的措施选择:坚持走有河南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发展加快方式转变;坚持走有河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城镇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坚持走有河南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发展研究Ⅰ——成就与代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传统农业发展阶段(1949~1957年)、农业缓慢发展阶段(1958~1977年)、农业快速发展阶段(1978年至今)3大发展阶段,每一阶段均取得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巨大成就。但也必须看到,在农业发展取得成就的同时,我国各地农业资源、生态、环境也付出了"代价",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30年来,农业(包括工业等相关产业)所付出的"生态代价"是沉重的。为了今后我国农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必须走出一条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道路,即"可持续农业"之路、"生态农业"之路、"循环农业"之路。  相似文献   

10.
正滑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常年粮食种植面积18.67万hm~2左右,总产量近15亿kg,被誉为中国小麦第一县、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素有"豫北粮仓"之称,粮食产量和贡献率位居河南省第一。农技推广服务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保障,也是一项推动农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公益事业。为做好基层农技服务工作,更好地服务"三农",笔者结合滑县实际,就基层农技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滑县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大县,是河南省重要粮食主产区和高产区,在河南省素有"豫北粮仓"之称。滑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的大量使用,农业生产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成为制约滑县农业生产进一步提高的瓶颈。为了保证滑县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摸清滑县农业污染的现状,并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已成为促进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一、农业生产条件滑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华北平原腹地,总人口143万人,区域面积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传统农业发展阶段(1949~1957年)、农业缓慢发展阶段(1958~1977年)、农业快速发展阶段(1978年至今)3大发展阶段,每一阶段均取得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巨大成就.但也必须看到,在农业发展取得成就的同时,我国各地农业资源、生态、环境也付出了"代价",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30年来.农业(包括工业等相关产业)所付出的"生态代价"是沉重的.为了今后我国农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必须走出一条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道路,即"可持续农业"之路、"生态农业"之路、"循环农业"之路.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域,既要使农业走出一条不牺牲粮食生产,达到"三化"协调的道路,又要使旅游业实现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发展能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双赢,并促进河南省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滑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粮食大县、人口大县,为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更好地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滑县从创新机制和健全体系两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基层农技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5.
滑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粮食大县、人口大县,为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更好地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滑县从创新机制和健全体系两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基层农技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简称"三化")协调发展的实践来看,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同时,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速度,进而实现"三化"协调发展,最终顺利跻身于现代化强国行列。目前中国"三化"协调发展中突出的问题是农业现代化发展严重滞后,因此,借鉴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三化"协调发展的成功经验,有助于加快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推行减药控害技术促进粮食增产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昌 《河南农业》2016,(31):40-41
正为了响应农业部"一控二减三基本"的号召,落实"到2020年农药用量实现零增长"的任务,2015年滑县植保植检站通过加强技术培训、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做好新农药试验示范、建立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等多项措施,实现了粮食生产增产增效,促进了全县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滑县农药的使用现状在实际粮食生产中,因当前滑县仍实行一家一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分散经营,防治病虫草害绝大部分为农户自行施药,农药的使用仍然十分混乱,农药滥用、  相似文献   

18.
以民营经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垣县地处河南省东北部的黄河“豆腐腰”区段.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防汛重点县.近年来.该县确立了“民营立县、富县、兴县、强县”战略.集中精力发展民营经济.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之路.县域经济呈现出协调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滑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土地综合产出效益低,制约了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由农业大县转变为农业强县,需要滑县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特色高效农业的跨越。  相似文献   

20.
中原经济区建设必须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协调发展之路。本文在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的基础上,认为河南农业现代化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促进力量。针对河南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河南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并对相关问题作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