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确定影响中华鳖体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指标,对100日龄和300日龄中华鳖的背甲长、腹甲长、背甲宽及体高与体重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相关分析表明,中华鳖的背甲长、腹甲长、背甲宽及体高与其体重呈显著正相关(P<001),100日龄中华鳖腹甲长、背甲长、体高及背甲宽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1、0.651、0.907、0.671;300日龄中华鳖背甲长、腹甲长、背甲宽及体高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24、0.606、0.625、0.424。通径分析及决定系数分析表明,100日龄中华鳖腹甲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R=0.541),其次为背甲长(R=0.469),腹甲长与背甲长对体重的决定程度为0.909;300日龄中华鳖体高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R=0.711),其次为背甲长(R=0.402),体高与背甲长对体重的决定程度为0.785。  相似文献   

2.
正一、中华鳖"浙新花鳖"该品种以中华鳖日本品系为母本,以清溪乌鳖为父本,杂交获得F1代,即为中华鳖"浙新花鳖",腹部有大块黑色花斑。在相同养殖条件下,同等规格的幼鳖经16个月养殖,生长速度比母本提高14%以上。适宜在全国各地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稚鳖的生长,为下一步研究中华鳖的生长发育历程提供相关参考,以360只平均个体重5.167 g的中华鳖为试验对象,分设6个网箱,每箱置60只入内,试验期为60 d,每30 d采样检测试验鳖始、中、末期重量,及每日投饵量重量。结果表明,试验30 d稚鳖日增重为0.286 g,试验60 d稚鳖日增重为0.536 g。饵料系数分别为1.11和1.31,试验期间稚鳖饵料系数平均为1.21,平均日增重0.411 g。可得出结论:早期稚鳖所需饵料蛋白含量较中后期特别是500 g以上中华鳖所需饲料蛋白质含量低,中后期特别是500 g以上中华鳖生长缓慢,饵料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4.
2011年7月5日至10月27日共114 d,对中华鳖洞庭湖群体、黄河群体及其杂交种绿卡鳖(洞庭♀×黄河♂)的稚幼体阶段进行了生长比较试验,整个生长过程在自然温度下进行。结果表明,生长速度表现为洞庭>绿卡>黄河,存活率为绿卡>洞庭>黄河,其中绿卡的存活率为100%;在整齐度方面,从大到小的顺序为黄河>绿卡>洞庭,而绿卡的非常接近黄河;饵料系数则为黄河>绿卡>洞庭。综合来看,在稚幼期阶段,绿卡群体要优于洞庭湖群体和黄河群体。中华鳖背甲长、背甲宽、体高与体重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体重的影响因子高低表现为体高>背甲宽>背甲长。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中华鳖胚胎的发育及稚鳖雌雄分化的性状特征,通过监测胚胎重随着孵化时间、质量和稚鳖外形形态的变化,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法,分析了胚胎性状与质量的关系,建立回归方程。在胚胎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稚鳖的背甲长、宽和头长等部位生长数据进行了测量统计,结果表明,背甲长、宽和头长与胚胎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从外观观察稚鳖性别差异明显,根据外观性状参数进行验证分析,正确率达89.5%。  相似文献   

6.
通过饲养试验来评估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VC)水平对中华鳖幼鳖生长性能、肝脏的脂质氧化以及背甲强度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体重为4.3±0.07 g的中华鳖140只,单独饲养,设置7个水平的试验日粮,日粮含维生素C的量为0~619mg·kg-1,饲喂8周。结果显示,不同的试验饲粮组中华鳖的体增重、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肌肉组成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肌肉组成如下:水分,73.5%;粗蛋白质,18.3%;脂质,2.82%;灰分,0.73%。饲粮中不含VC的中华鳖肝脏中VC浓度、肝组织脂质过氧化程度、背甲强度以及甲壳胶原含量均是最低的。饲喂含有VC约350 mg·kg-1的日粮组背甲强度最大。虽然日粮缺乏VC并没有影响中华鳖的生长,但补充VC可以提高中华鳖的背甲强度和胶原蛋白含量。采用多项式回归分析,估计要达到最佳的甲壳胶原蛋白含量和背甲强度所需饲料中VC添加水平约为370~380 mg·kg-1。  相似文献   

7.
黄喉拟水龟一龄龟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对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 Cantor)一龄龟长生的研究表明,在自然温度,人工饲以鱼肉的条件下,黄喉拟水龟生长418d,体重由9.8g增加到100.1g,平均日增重0.22g,成活率为93.4%,体重,背甲长,背甲完与日龄呈正相关,背甲长与宽正相关,背甲长,背甲宽与体重同样呈正相关,黄喉拟水龟一龄龟在50g 以下时生长缓慢,50g以上时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个体间的生长速度差异较大,一龄龟最大个体可为同龄最小个体的4倍。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量中华鳖黄沙鳖品系、鄱阳湖鳖品系及其杂交后代的体质量、背甲长、腹甲长、体高等10项性状参数,得到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同时,采用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算出不同品系以表型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质量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和复相关系数,定量剖析各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查明影响各品系中华鳖体质量的外部形态性,为中华鳖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理想测度指标。结果表明,杂交后代表现出杂种优势,除鄱阳湖鳖的两侧裙边与其他表型间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他品系的各性状两两间相关性均达显著(P<0.05)。通径分析显示,黄沙鳖对体质量影响显著的性状分别为背甲长、腹甲长和两侧裙边,鄱阳湖鳖、杂交鳖对体质量直接作用显著的性状均为腹甲长、体高和背甲宽。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所表现的结果一致,所选择的外部性状与体质量的复相关指数(R2)分别为0.971、0.899、0.928,说明所选性状正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的3品系回归方程分别为黄沙鳖:Y=51.457X1+84.748X3+87.937X7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中华鳖、黄沙鳖及黄沙鳖F1代群体的生长性状,以期获得黄沙鳖的性状评价指标,为黄沙鳖优良生长性状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中华鳖、黄沙鳖和黄沙鳖F1代种群在相同条件下饲养,养殖1年和2年时分别测量3个鳖群的体重、体长、体宽、裙边长和裙边宽,并进行各性状指标的优劣分析。【结果】中华鳖、黄沙鳖和黄沙鳖F1代种群在相同条件下饲养1年后,3个鳖群的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体长、体宽、裙边长和裙边宽指标方面,黄沙鳖F1代极显著优于中华鳖(P〈0.01);饲养2年后,黄沙鳖F1代比中华鳖更具生长优势,黄沙鳖F1代与黄沙鳖的生长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但各项生长指标均有所提高。【结论】对黄沙鳖的后代不断进行筛选,可获得性状优良的黄沙鳖群体。  相似文献   

10.
《山西农业科学》1989,(7):20-22
<正> 甲鱼,俗称鳖,是一种营养丰富、具有滋补功效的高档鱼类。我场于1985—1987年开展了甲鱼养殖工作,水面20亩,饲养甲鱼1.3万多只,孵出仔甲鱼0.6万多只。一、甲鱼的形态甲鱼属脊椎动物门爬行纲龟目鳖科鳖属,我国分布有中华鳖、北鳖、山瑞鳖3个品种。洪洞县所产的鳖属于中华鳖。鳖体略呈卵圆形,有背腹二甲,扁平。背。中央线微凹,周缘有较柔软的肉质边,称为鳖裙。鼻孔位于吻端,吻长且尖,眼稍外突,口宽,上下腭有角质喙,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中华鳖、黄沙鳖及黄沙鳖F1代群体的生长性状,以期获得黄沙鳖的性状评价指标,为黄沙鳖优良生长性状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中华鳖、黄沙鳖和黄沙鳖F1代种群在相同条件下饲养,养殖1年和2年时分别测量3个鳖群的体重、体长、体宽、裙边长和裙边宽,并进行各性状指标的优劣分析。【结果】中华鳖、黄沙鳖和黄沙鳖F1代种群在相同条件下饲养1年后,3个鳖群的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体长、体宽、裙边长和裙边宽指标方面,黄沙鳖F1代极显著优于中华鳖(P<0.01);饲养2年后,黄沙鳖F1代比中华鳖更具生长优势,黄沙鳖F1代与黄沙鳖的生长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但各项生长指标均有所提高。【结论】对黄沙鳖的后代不断进行筛选,可获得性状优良的黄沙鳖群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析中华鳖、黄沙鳖及黄沙鳖F1代群体的生长性状,以期获得黄沙鳖的性状评价指标,为黄沙鳖优良生长性状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中华鳖、黄沙鳖和黄沙鳖F1代种群在相同条件下饲养,养殖1年和2年时分别测量3个鳖群的体重、体长、体宽、裙边长和裙边宽,并进行各性状指标的优劣分析.[结果]中华鳖、黄沙鳖和黄沙鳖F1代种群在相同条件下饲养1年后,3个鳖群的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体长、体宽、裙边长和裙边宽指标方面,黄沙鳖F1代极显著优于中华鳖(P<0.01);饲养2年后,黄沙鳖F1代比中华鳖更具生长优势,黄沙鳖F1代与黄沙鳖的生长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但各项生长指标均有所提高.[结论]对黄沙鳖的后代不断进行筛选,可获得性状优良的黄沙鳖群体.  相似文献   

13.
中华鳖消化器官数量性状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量了不同规格中华鳖体重、甲长、消化道总长及消化道中各消化器官长度。对体重与甲长及消化道总长进行相关分析,和对体重与消化道各消化器官长度进行一次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华鳖体重与甲长和消化道总长呈显著相关,消化器官发育以小肠最快,以胃最慢。中华鳖随着体重增加,消化道的发育速度呈减缓趋势。  相似文献   

14.
对人工孵化的中华花龟幼龟进行了为期60个月的养殖,记录了幼龟生长和发育过程;对中华花龟两性形态特征和个体繁殖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雄龟性别形态的区别在于第二性征的出现,即雌性龟腹甲平坦,尾巴短小,肛孔距腹甲后缘近;雄性龟腹甲内凹,尾巴粗壮,肛孔距腹甲后缘远.雌、雄两性个体的生长存在明显差异,在前12个月,雌性生长稍快于雄性,表现为背甲长、背甲宽、体重较大,但两者间差距不太大;在后期中,雌性生长速度则快于雄性.至试验期结束时,雌性个体平均增重量为雄性个体的3.86倍.雌性个体生育力回归分析表明,中华花龟的产卵数量与背甲长和体重的回归关系显著,雌性通过增加个体大小(背甲长和体重)来提高个体生育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法对中华鳖的2个SNP位点进行验证,并统计其基因型频率。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2个SNP位点与中华鳖6个生长性状(体质量、背甲长、背甲宽、腹甲长、体高和裙边宽度)的差异。结果显示,只有A–1609G位点上的体高和裙边宽度有显著差异;这2个SNP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共组成6种双倍型(去掉频率小于3%的双倍型D1、D6和D9),ANOVA分析结果表明这6种双倍型的6个生长性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D4双倍型6个生长性状的均值最大,属于生长优势双倍型。筛选到的IGF2基因上的2个SNP位点具有用作中华鳖生长性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温度与幼龟的生长关系,为幼龟饲养提供依据,对不同温度下幼龟的重量、增重量、背甲长、背甲宽和体厚等生产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处理幼龟的日增重量随饲养时间增加而增加,且呈不断增大趋势;40d后,在(28±0.5)℃、(30±0.5)℃和(32±0.5)℃下,平均体重增加6.48g/只、7.68g/只和6.69g/只,与对照(5.02g/只)相比有显著差异;背甲长、背甲宽和体厚增加分别为11.78 mm、10.26mm、3.25mm,16.34 mm、13.58 mm、4.77 mm,11.24 mm、9.89 mm、3.12 mm,明显优于对照(8.26mm、7.07mm、1.45mm)。当水温为(30±0.5)℃时,广西拟水龟幼龟体重、背甲长、背甲宽、体厚增加最快,为饲养广西拟水龟的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和相关资料分析法对1981年、1991年和2012年四爪陆龟(Testudo horsfieldi)种群功能形体特征及异速生长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3个年份内四爪陆龟背甲长宽变异程度总体表现为雌性大于雄性且雌龟壳高具有高的变异系数,表明雌龟背甲长宽和壳高均具有较高的生态可塑性。3个年份间雌龟背甲长宽的比值均小于雄龟,雌龟在形体上表现出向宽、扁且圆变化的趋势。对四爪陆龟种群背甲长与体重,背甲长、背甲宽、壳高与腹甲长均呈幂函数正相关异速生长关系。研究表明,随时间梯度增加,四爪陆龟功能形体特征有显著差异,但生长模式依旧表现为低速异速生长。  相似文献   

18.
在水温30℃的条件下,分别进行了为期56d的稚鳖和幼鳖摄食—生长试验,稚鳖组设饥饿、1%、2%、4%和饱食5个摄食水平,幼鳖组设饥饿、1%、2%和饱食4个摄食水平。结果表明,中华鳖稚、幼鳖鳖体干物质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比能值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增加(P<0.05),摄食水平对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稚、幼鳖灰分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5.52%、和5.99%。体重对中华鳖鳖体干物质含量和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干物质和脂肪含量随体重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在饱食状态下,中华鳖稚、幼鳖鳖体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饥饿和非饱食状态下,幼鳖鳖体蛋白质含量都显著高于稚鳖;幼鳖鳖体的比能值高于稚鳖,但二者的差异仅在饥饿状态下达到显著水平(P<0.05);体重对中华鳖鳖体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鳖体灰分含量的平均值为5.76%。回归分析表明,中华鳖鳖体比能值、蛋白质、脂肪和灰份含量与其干物质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协方差分析表明,体重对上述关系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乌鳖是中华鳖系列的一个品系,是从太湖鳖分离筛选出来的品系。乌鳖规模化人工养殖时间不长,但近期开始逐渐受到广大养殖户的关注,尤其在江浙一带,养殖乌鳖的热潮正在兴起之中。乌鳖体形与普通鳖相似,典型特征是腹部乌黑,富含黑色素。体表颜色呈黑色,背部有深黑色斑纹,从吻端到四肢脚爪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中华鳖日本品系主要经济性状对裙边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个经济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通过对各经济性状对裙边重量的通径分析和决定效应分析,发现背甲长对裙边重量的直接作用和直接决定效应均最大,其系数分别为0.505和0.255,是影响裙边重量最主要的性状,其次为腹甲宽。经多元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剔除偏回归系数不显著的性状,建立了背甲长(X_1)、腹甲宽(X_5)和体重(X_1)对裙边重量(Y_2)的最优回归方程:Y_2=15.4+1.741X_5+0.018Y_1+1.219X_1(R~2=0.881)。基于对裙边重量决定效应的大小,背甲长和腹甲宽可作为中华鳖日本品系良种选育的目标性状和裙边加工时获得优质裙边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