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桃叶片组织结构与其抗旱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6个栽培桃品种的叶片组织结构进行解剖观察,并测定了叶片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各品种间叶片厚度、表皮毛密度、上表皮细胞大小、气孔密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疏松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等指标差异较大.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气孔长度各品种间无明显差异.其中,气孔密度大、栅栏组织较厚、叶片组织紧密度大、疏松度小、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较高、上表皮细胞较小者抗旱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不同沙棘品种雌雄株叶片解剖结构及抗旱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沙棘品种抗旱性,选取6个沙棘品种雌雄株叶片,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对叶片角质层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栅海比、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以上9个指标均呈现明显的抗旱特征,且雌雄株均存在显著种间差异;雌株叶片角质层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变化幅度较大,雄株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的变异系数较大,均在20%以上;雌株筛选出栅栏组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5个抗旱指标,按照隶属函数值法对6种雌性沙棘控水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抗旱顺序为浑金丘依斯克×中国沙棘中国沙棘楚伊太阳乌兰格木×中国沙棘;雄株以栅海比、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为抗旱指标,得到5种雄性沙棘抗旱顺序为丘依斯克×中国沙棘楚伊乌兰格木×中国沙棘浑金中国沙棘。   相似文献   

3.
板栗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河北省迁西地区10个板栗品种(系)叶片解剖结构及气孔特征,了解其水分适应机制,比较其抗旱性,为迁西地区筛选抗旱板栗品种(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板红(DBH)、燕龙(YL)、紫晶(ZJ)、迁西早红(QXZH)、燕山短枝(YSDZ)、燕山早丰(YSZF)、紫珀(ZP)、燕奎(YK)、迁西晚红(QXWH)、迁西壮栗(QXZL)等10个板栗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石蜡切片法及指甲油印迹法,比较叶片厚度、上(下)表皮角质层厚度、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叶片栅栏组织结构紧密度、叶片海绵组织结构疏松度、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气孔开口大小等15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法对10个供试品种(系)的抗旱性进行评价。【结果】10个板栗品种15项指标反映板栗抗旱性能力的顺序为:叶片海绵组织结构疏松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叶片栅栏组织结构紧密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气孔开张宽度气孔密度气孔开张长度气孔长度=下表皮角质层厚度气孔宽度上表皮角质层厚度。运用隶属函数值法,结合各指标所占权重对各品种(系)的抗旱性进行评价,得到10个板栗品种(系)抗旱性的顺序为:大板红紫晶燕龙燕奎燕山短枝燕山早丰紫珀迁西晚红迁西早红迁西壮栗。经聚类分析,将10个板栗品种(系)分为3类:抗旱性强的有紫晶、大板红、燕龙、燕奎,抗旱性中等的有紫珀、燕山短枝、燕山早丰、迁西晚红,抗旱性弱的有迁西早红、迁西壮栗。【结论】叶片解剖结构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板栗的抗旱特性,可用于其抗旱性鉴定。10个板栗品种(系)中,紫晶、大板红、燕龙、燕奎抗旱性最强,可在迁西地区广泛种植。  相似文献   

4.
以北方常见的3种野生地被植物荠菜、盐芥、紫花地丁为材料,通过徒手切片,观察3种植物的叶片表皮毛、气孔密度、气孔指数、气孔大小、叶片厚度、叶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脉厚度,测定叶片栅栏组织结构紧密度(CTR)、海绵组织结构紧密度等指标,比较3种植物的抗旱性,为今后在园林中的推广应用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在表皮毛及气孔特征上,荠菜和紫花地丁的抗旱能力表现得更强;在解剖结构特征上,盐芥叶片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均显著高于紫花地丁和荠菜,紫花地丁叶片的主脉厚度及CTR明显高于盐芥和荠菜;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显示,3种地被植物抗旱能力表现为紫花地丁最强,盐芥与荠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对木兰科含笑属8种植物叶片结构特征,包括叶片角质层厚度与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叶片结构紧密度、叶片结构疏松度、气孔密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叶片上表皮和下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气孔密度、叶片结构紧密度比值愈大,植物受冻害程度愈轻,其抗寒性愈强.从10项解剖性状指标中筛选出最具抗寒性能力的3项指标,即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应用隶属函数法对8种含笑属植物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8种植物抗寒能力依次为:深山含笑>台湾含笑>金叶含笑>含笑>阔瓣含笑>乐昌含笑>蛾眉含笑>川含笑.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欧李砧木对桃叶片解剖结构及抗旱能力的影响,以瑞蟠4号/欧李和瑞蟠4号/毛桃的叶片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应用光学显微技术,测定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等16个与抗旱相关的解剖结构特征参数,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及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毛桃砧相比,欧李砧显著增大了叶片厚度、气孔大小、上下角质层厚度、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显著降低了栅栏组织细胞长度、海绵组织厚度、组织紧密度和组织疏松度(P0.05)。16项指标(权重)反映抗旱能力顺序为:海绵组织厚度(0.256)组织紧密度(0.253)栅栏组织细胞长度(0.250)海绵组织细胞宽度(0.243)海绵组织细胞长度(0.241)气孔密度(0.234)下表皮厚度(0.231)上表皮厚度(0.227)栅栏组织细胞宽度(0.217)栅栏组织厚度(0.214)=组织疏松度(0.214)上角质层厚度(0.211)栅海比(0.195)下角质层厚度(0.165)气孔大小(0.158)叶片厚度(0.086)。运用隶属函数法结合各指标所占权重综合评价得出:瑞蟠4号/欧李的抗旱性强于瑞蟠4号/毛桃。表明欧李砧木对桃叶片解剖结构具有显著影响并能提高桃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7.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叶片旱生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叶片的旱生结构,为其引种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7个紫花苜蓿品种叶片进行解剖,选取12项抗旱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各品种进行两两多重比较,得到各指标的灵敏度,最后以叶片厚度、中脉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3个指标为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不同苜蓿品种叶片的抗旱性解剖结构之间差异极显著。各指标的灵敏度大小依次为:叶片厚度>中脉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上表皮厚度>气孔密度>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下表皮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气孔长度>角质层厚度。聚类结果分析表明,17个紫花苜蓿品种可聚为3个级别:其中‘保丰苜蓿’、‘新牧1号’、‘中苜1号’、‘卫士302+Z’、‘路宝’、‘改革者+Z’和‘爱维兰’具有较好的抗旱性结构;‘爱菲尼特+Z’、‘超级阿波罗’、‘巨人201+Z’、‘牧歌401+Z’、‘射手’和‘牧野’的抗旱性结构中等;‘新疆大叶’、‘全能+Z’、‘胜利者’和‘超级13R’叶的抗旱性结构较差。【结论】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叶片具有不同的抗旱性结构。  相似文献   

8.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植纹鉴定技术和石蜡切片法对两种野豌豆属植物:山野豌豆(Vicia amoena)和大叶野豌豆(V.pseudo-orobus)叶片作比较解剖学研究,旨在了解其种间叶片结构差异及其生态适应性,为野豌豆属植物资源保护及园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两种野豌豆叶片均为异面型;气孔突出,为无规则型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栅栏薄壁组织1层,海绵薄壁组织发达;主脉由机械组织、基本组织和维管束构成;山野豌豆表皮细胞垂周壁类型为浅波状、C型,气孔长宽比较小,叶片表现较原始;角质层较薄,纹饰为线状、颗粒状;无表皮毛;栅栏薄壁组织较薄,海绵薄壁组织有明显胞间隙,耐阴性较强;大叶野豌豆表皮细胞垂周壁类型为深波状、F型,气孔长宽比较大,叶片表现较进化;角质层较厚,纹饰为线状、脊状,下表皮细胞较厚,有单细胞表皮毛,气孔指数、气孔密度、栅海比和细胞结构紧密度较大,细胞结构疏松度较小,主脉及维管束较发达,抗旱性、抗虫性和抗寒性较强.研究表明,两种野豌豆属植物叶片表现出的结构特征是对生境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西藏半干旱区5种灌木叶片结构的抗旱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生物显微制片技术,对西藏半干旱区5种抗旱灌木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测定了其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气孔密度、气孔长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和主脉维管束直径等10个旱性结构指标,并进行了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采用隶属函数对种间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的灌木叶片具有典型的旱生结构,这是植物长期适应高原干旱环境的结果;10个指标在各灌木树种间的差异极显著;筛选出了3项具有代表性的旱性结构指标——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和气孔长度。5种灌木的抗旱性大小顺序为:砂生槐>拉萨小檗>白刺花>江孜沙棘>矮锦鸡儿。  相似文献   

10.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6种卫矛属植物叶片13项解剖结构,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和系统聚类法,按照抗旱性水平进行排序和分类。结果表明:6种卫矛属植物叶片的气孔均分布在下表皮,气孔特性在种与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6种卫矛属植物叶片为异面叶,各项解剖结构在种与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各项指标对抗旱性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气孔面积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气孔长度上表皮厚度气孔宽度叶片疏松度下表皮厚度栅海比叶片紧密度气孔开度海绵组织厚度气孔密度;运用隶属函数法,结合各指标所占权重,6种卫矛属植物的抗旱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卫矛西南卫矛疏花卫矛欧洲卫矛大果卫矛矩叶卫矛。经聚类分析,6种卫矛属植物分为3类,抗旱性强的有卫矛,抗旱性中的有西南卫矛和疏花卫矛,抗旱性弱的有欧洲卫矛、大果卫矛和矩叶卫矛。  相似文献   

11.
越橘叶片组织结构及其与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18个引种越橘品种的叶片组织细胞结构进行了观察、描述,并测定了叶片、栅栏组织及海绵组织厚度等结构参数。结合18个品种抗寒性的田间观察结果,分析认为:越橘叶片组织结构的栅/海比(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与SR(疏松海绵组织厚度与叶片厚度的比值)同越橘的抗寒性有一定的关系。单一组织(如栅栏组织,气孔大小等)会随着试材所处生态条件和生理状态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而叶片栅/海比和SR值反映了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片厚度3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栅/海比越大、SR值越小,抗寒性越强,而且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有可能作为越橘抗寒性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详细描绘了天宝蕉(AAA)、粉蕉(AAB)和柴蕉(ABB)3个品种(类型)叶片结构上的差异和气孔的大小、密度、气孔指数、开张度的差异及气孔运动的日变化.食用蕉叶片的表皮组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厚度和叶片厚度因品种(类型)而异,一般为天宝蕉>柴蕉>粉蕉.叶片表皮细胞大小为柴蕉>粉蕉>天宝蕉,表皮细胞密度则相反.气孔纵径一般为天宝蕉>粉蕉>柴蕉,开张度则相反;气孔密度和上下表皮气孔密度比值为粉蕉>柴蕉>天宝蕉,由此推论粉蕉和柴蕉可能有较高的光合速率;粉蕉和柴蕉叶片气孔相对面积和气孔指数相近,远远大于天宝蕉.叶片的CTR值和PR值为柴蕉>粉蕉>天宝蕉,与抗寒性呈正相关;SR值相反,与抗寒性呈负相关,可作为品种的抗寒性指标.文中还讨论了上述研究结果在香蕉分类、逆境生理和抗性育种上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银杏观叶新品种叶片解剖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银杏观叶新品种筒状叶银杏、金条叶银杏、黄叶银杏叶片解剖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个新品种叶片与银杏原种结构相同,均由上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下表皮构成。上、下表皮及栅栏组织均只有一层生活细胞,维管柬与粘液道交替排列。但3个新品种叶片气孔密度、栅栏组织厚度、维管柬粗度等较原种有不同程度变异。另外,观察到下表皮上较为普遍双气孔与三气孔集生现象。  相似文献   

14.
叶片形态解剖结构与树木抗SO2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龙眼品种的叶片结构及差异性,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钟村农场果树标本园的5个龙眼品种为试材,通过石蜡切片、扫描电镜和离析法对5个品种的叶片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同时对叶片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龙眼品种叶片均为异面叶,上下表皮由单层细胞组成;下表皮密布乳状突起,每一乳状突起均由呈管状的细胞围绕而成;气孔仅分布在下表皮,主要在各级侧脉附近。不同品种在叶片厚度、上表皮角质层厚度及气孔长轴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但不同品种的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乳状突起密度及气孔短轴存在差异。龙眼叶片气孔数量少。不同龙眼品种叶片结构的差异性可以为龙眼种质资源的鉴定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外源水杨酸(SA)对单盐胁迫(NaCl)下哈密瓜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方法】 以哈密瓜新品种纳斯密为材料,采用种子发芽试验,筛选NaCl和SA最适浓度。运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2个处理下哈密瓜幼苗叶片横切面,分析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及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变化,计算栅海比、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SR)以及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CTR),分析相关性。【结果】 NaCl胁迫下,哈密瓜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均出现了不断增加的趋势,栅栏组织排列疏松,叶肉间隙越来越大。而叶面喷施SA通过提高叶片上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减小海绵组织厚度、SR,来缓解NaCl胁迫。2个处理下,栅栏组织厚度和CTR成极显著正相关,海绵组织厚度和SR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100 mmol/LNaCl作为胁迫的浓度,0.25 mmol/LSA作为缓解浓度。SA处理可通过调节叶表皮和叶肉解剖结构的相关指标来缓解NaCl胁迫。  相似文献   

17.
美洲黑杨与青杨及其杂交子代的叶角度变化与解剖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美洲黑杨‘I-69’杨(♀,F)、青杨(♂,M)及其杂交子代的3种类型(偏母型FP、中间型I、偏父型MP)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亲本和子代叶取向的光响应机制和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为南方山地适宜杨树无性系选育提供依据。方法观测叶角日变化规律、测量叶形态指标、扫描电镜观察叶/叶柄解剖结构。结果亲本F的光响应主要通过叶柄扭曲角和叶悬挂角的协同作用完成趋光和避光运动,M则通过改变叶悬挂角来完成;F1代3种类型通过叶角变化进行光调节的效果并不明显。亲本和杂交F1代的叶解剖结构差异较大,其中F和FP为等面叶类型,其上、下表皮气孔密度比分别为0.87和1.02;叶解剖结构包括上下2层栅栏组织,且占比较大(>0.7),无海绵组织。M、I和MP为异面叶类型,其上、下表皮气孔密度比分别为0.08、0.45和0.55;叶解剖结构包括较厚的海绵组织和上层栅栏组织,其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比为MP(0.75)>I(0.55)>M(0.47)。叶柄解剖结构表明不同部位结构与叶角度运动密切相关:母本F的叶柄由上至下形态上表现为窄椭圆形渐变为宽心型,维管束的排列方式由纵向排列逐渐成为横向排列;父本M叶柄结构从上至下差异不大,形态上由近圆形至心形,维管束排列方式呈放射状;F1代3种类型无论从形态上还是维管束排列方式上的变化皆介于2亲本间。结论结合南方山区的气候特点,初步认为F1代中的I型和MP型具有较好的抗旱结构特点和较高的光合能力,适宜栽培于高海拔山地,而FP型可能更适于低海拔山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