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引致香蕉花叶病的黄瓜花叶病毒株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病毒的粒子形态、血清反应、交互保护作用、物理性质、介体种类、在香蕉上的症状特点及寄主范围,广州地区香蕉花叶病病原病毒被鉴定为CMV的一个株系。此株系可由棉蚜从感病黄瓜传染到健香蕉上去;用香蕉病叶直接摩擦接种香蕉成功,还发现商陆是一个人工接种的新寄主植物,并可作为鉴别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2.
36%降黄龙可湿性粉剂属于新型噻嗪酮类杀菌剂,2000年进行了36%降黄龙可湿性粉剂防治香蕉花叶心腐病和香蕉束顶病的药效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降黄龙对由病毒侵染所致属全株性病害的香蕉花叶心腐病和香蕉束顶病的防效显著,药后45天调查,感染香蕉花叶心腐病的植株,叶片黄绿相间的条纹症状消失,根系分布的深度和广度增加,假茎迅速增粗,叶色浓绿,叶片增厚;感染香蕉束顶病的植株,叶片抽出快、叶面积增长迅速,大部分植株已达到最大叶面积,继而转为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香蕉小叶生长至抽蕾前常常受到香蕉象鼻虫、交脉蚜、弄蝶、斜纹夜蛾、网蝽、叶螨等害虫及香蕉花叶心腐病、束顶病、叶斑病、茎腐病、黄肿病等病害危害,致使香蕉叶片、植株受损,导致香蕉叶片残缺不齐、黄化、坏死、枯死,严重影响香蕉的生长发育,推迟抽蕾或不能正常抽蕾挂果。因此必须加强香蕉生长中期的病虫害防治,确保香蕉的正常生长,促进香蕉的高产优质。现把香蕉生长中期病虫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水稻品种对黑条矮缩病和灰飞虱抗性的关联性,对49个品种进行田间接种鉴定、人工接种鉴定、抗生性和排驱性试验。结果表明,田间接种中发病率低于20%的品种较多,田间接种鉴定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因素较大,发病率明显低于人工接种鉴定。在田间接种和人工接种鉴定中,籼稻品种的发病率低于粳稻品种。抗生性试验显示,仅5个籼稻品种的抗生性值低于81%,粳稻品种均感虫。籼稻品种排驱性值明显低于粳稻品种,籼稻品种对灰飞虱的抗性高于粳稻品种。对水稻品种的黑条矮缩病抗病性和灰飞虱抗虫性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田间鉴定中品种发病率与对灰飞虱排驱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品种对灰飞虱抗生性没有相关性。人工接种鉴定中品种发病率与品种对灰飞虱的抗生性和排驱性都呈显著正相关。排驱性与田间接种鉴定发病率和人工接种鉴定发病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在灰飞虱传毒过程中,抗虫品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毒效果,培育抗灰飞虱品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以漳州香蕉种植基地为调查点,调查香蕉花蓟马的为害特点,比较该虫对‘威廉斯’香蕉、红蕉和粉蕉等3种香蕉花蕾及幼果的嗜好性。结果表明:香蕉花蓟马主要以1~2龄若虫及成虫,锉吸或产卵为害香蕉花蕾的子房、性别花及外层苞片和香蕉幼果表皮的鲜嫩部分。在香蕉花蕾外层苞片的3个垂直均分部位上,虫口量大小顺序为上部中部下部;在香蕉花蕾外4层苞片上,虫口量大小顺序为第2层第1层第3层第4层;在香蕉花蕾3种性别花的子房上,子房虫伤点数大小顺序为雌性花中性和雄性花。香蕉花蓟马对3种香蕉花蕾及幼果的嗜好性,以红蕉最强,粉蕉次之,‘威廉斯’香蕉最弱。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科学有效的玉米品种抗玉米粗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分别研究了玉米接种苗龄、接种强度及接种时间3个因素对鉴定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玉米接种苗龄在芽鞘期、2叶1心期和4叶1心期接种无显著差异;在有效接种强度为3头/苗条件下,鉴定效果优于1~2头/苗处理;接种12~48 h条件下,鉴定效果优于6 h处理。由此构建了玉米粗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在玉米芽鞘期至4叶1心期接种,接种时间12~48 h,有效接种强度3头/苗。在此条件下对玉米品种苏951进行接种鉴定,鉴定结果与重病区田间鉴定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所建立的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能客观地反映玉米品种对玉米粗缩病的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严重发生番茄曲叶病的田间,发现主要杂草鲤肠表现出叶脉褪绿黄化、叶片皱缩或卷曲等症状,田间病株率达63%;用烟粉虱传双生病毒兼并引物对随机采集的20个鲤肠病样进行PCR检测,结果发现,从这些病样中均能扩增出1条356 bp的特异片段;室内人工接种试验结果显示,鲤肠分离物可以侵染番茄而引起曲叶症状。因此,鲤肠可能是广东番茄曲叶病毒的自然中间寄主。  相似文献   

8.
柿炭疽病是柿树上的毁灭性灾害,本试验通过连续3年的自然发病调查和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研究了14份柿种质资源和1份砧木对柿炭疽菌Colletotrichum horii的抗性。结果显示,不同种质资源的病情指数存在差异,田间自然发病病情指数在9.0~65.0之间,田间人工接种后病情指数在8.3~72.3之间。其中,野柿和浦城方柿病情指数低于10.0,发病较轻,属于抗病品种;涩柿八月黄、鲁柿5号和砧木君迁子感病指数10.0~30.0,为中等抗病水平;次郎、早秋和小萼子在田间自然发病时为中等抗病水平,但在田间人工接种时属感病品种;其余品种均为感病或高感品种。本研究可为柿抗炭疽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9.
香蕉条斑病毒(Banana streak virus, BSV)和香蕉花叶心腐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是危害中国香蕉的2种重要病毒,BSV受低温胁迫影响后表现为典型症状。在低气温时期对海南澄迈、陵水的几个香蕉种植园调查发现,部分香蕉携带BSV疑似症状,PCR检测证实BSV在海南普遍发生;此外,在部分具BSV典型症状的感病植株上发现了CMV疑似症状,经过RT-PCR检测证实,部分样品存在BSV和CMV的混合感染。本研究为后续香蕉病毒病的防治以及健康组培苗的监测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不同梨品种对黑斑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两种方法,研究16个梨品种对黑斑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梨品种对黑斑病的感染程度不同,无论是田间自然发病还是人工接种鉴定,华酥、黄花、早美酥、丰水抗性均最强;爱宕、金水2号抗性最弱。在田间自然条件下,一些表现为高抗、中抗、感病的品种,在人工接种黑斑病孢子悬浮液后,分别表现为抗病、感病、高感,说明自然选择压不同,品种的抗性表现也随之不同。不同梨品种在接种病菌后,对病菌的抗扩展能力也不同,华酥、黄花、早美酥、丰水抗扩展能力最强,富源黄、爱宕、金水2号、七月酥抗扩展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11.
在表现花叶、植株矮化、茎叶坏死和畸形的十字花科观赏植物二月兰(Orychophragmusvio-laceus)上分离到一种线状病毒,其病毒粒子分布范围为780~800nm.通过寄主反应测定、病毒提纯和形态观察、血清学反应测定,确定该病毒为芜菁花叶病毒(TuMV).病毒分离物AH1回接二月兰无病毒苗,引起黄斑、系统花叶、系统坏死和畸形,在供试十字花科植物上均产生系统侵染,并在洋酸桨等茄科供试寄主上引起系统症状.AH1与来自十字花科甘蓝型油菜上的一个TuMV有紧密的血清学关系,但在寄主反应上与之有一定差异.对自然发病的二月兰植株和接种AH1分离物的系统寄主用TuMV抗血清进行免疫电镜观察,均检测到线状病毒粒子,用CMV抗血清、TMV抗血清进行检测,均没有发现相关病毒.作者认为:TuMV即是引起二月兰花叶病的病原.这是TuMV侵染该属植物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甘肃河西地区番茄病毒病病原种类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6-2008年对甘肃河西地区番茄病毒病的种类进行了调查和鉴定.河西地区番茄病毒病田间表现为花叶和条斑等症状,种子可带毒.采用DAS-ELISA方法,从田间样本及该地区出入境番茄种子上检测到烟草花叶病毒(TMV)、番茄花叶病毒(To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并对TMV 和ToMV阳性样品进行了 IC-RT-PCR鉴定.该地区番茄病毒病优势病毒为烟草花叶病毒;13%的样本中检测出2种病毒的复合侵染.  相似文献   

13.
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 (ToMMV), an economically important species of the genus Tobamovirus, causes significant loss in yield and quality of tomato fruits. Here, we identified the Shandong isolate of ToMMV (ToMMV-SD) collected from symptomatic tomato fruits in Weifang, Shandong Province of China. ToMMV-SD caused symptoms such as severe mosaic, mottling, and necrosis of tomato leaves, yellow spot and necrotic lesions on tomato fruits. The obtained full genome of ToMMV-SD was 6 399 nucleotides (accession number MW373515) and had the highest identity of 99.5% with that of isolate SC13-051 from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t the genomic level. The infectious clone of ToMMV-SD was constructed and induced clear mosaic and necrotic symptoms onto Nicotiana benthamiana leaves. Several commercial tomato cultivars, harboring Tm-22 resistance gene, and pepper cultivars, containing L resistance gene, were susceptible to ToMMV-SD. Plants of Solanum melongena (eggplant) and Brassica pekinensis (napa cabbage) showed mottling symptoms, while N. tabacum cv. Zhongyan 100 displayed latent infection. ToMMV-SD did not infect plants of N. tabacum cv. Xanthi NN, Brassica rapa ssp. chinensis (bok choy), Raphanus sativus (radish), Vigna unguiculata cv. Yuanzhong 28-2 (cowpea), or Tm-22 transgenic N. benthamiana. A quintuplex RT-PCR system differentiated ToMMV from tomato mosaic virus, 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 tobacco mosaic virus, and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with the threshold amount of 0.02 pg.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e threat posed by ToMMV to tomato and pepper cultivation and offer an efficient detection system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four tobamoviruses and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infecting tomato plants in the field.  相似文献   

14.
黄瓜花叶病毒(CMV)土壤非介体传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瓜花叶病毒(CMV)土壤非介体传播的试验结果表明,土壤非介体传播是CMV传播的新途径,不同作物间的传播效率有差异,一般CMV传入根部后多数地上部不表现症状,但根系生长明显受到影响。文章还分析了CMV能够以土壤非介体方式传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番茄斑驳花叶病毒在我国茄科作物上的发生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鉴定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新种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ToMMV)当前在我国茄科作物上的发生危害情况、主要分布地区和自然寄主,明确其主要寄主范围、传播途径和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RT-PCR方法对2013—2017年采自我国云南、贵州、四川、海南、湖南、河南、陕西、山东、湖北、浙江、辽宁、西藏和内蒙古13个省(自治区),表现为花叶、皱缩、畸形、黄化、坏死等疑似病毒病症状的茄科作物辣椒、番茄、茄子、马铃薯和烟草等样品进行ToMMV的检测。分别将ToMMV进行摩擦接种和注射接种,对感染ToMMV的珊西烟获得的种子及由种子萌发的幼苗进行ToMMV检测,对由健康种子萌发且在含有ToMMV毒源土壤中生长的6—8叶龄辣椒和番茄幼苗进行ToMMV检测,以此开展ToMMV传播方式的测试。在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等6科30种植株上开展ToMMV的寄主范围鉴定和不同辣椒、番茄材料对ToMMV的抗性鉴定。【结果】我国13个省(区)共采集茄科作物疑似病毒病样品1 622份,ToMMV的平均检出率为2.59%,目前ToMMV已在我国云南、湖南、海南、辽宁、陕西、西藏和内蒙古7个省(区)发生。其中云南、湖南、海南、陕西和西藏的辣椒上有ToMMV的发生,而云南、海南、辽宁及内蒙古的番茄上有ToMMV的发生,平均检出率分别为2.51%和3.46%,尚未在茄子、马铃薯和烟草样品中检测到ToMMV的侵染。ToMMV可通过摩擦、注射、种子带毒及土壤带毒进行传播,且种子带毒率越高,对种苗生长的影响越大;寄主范围测试发现,ToMMV可侵染几乎所有供试的茄科和十字花科植物,及部分豆科和葫芦科植物。筛选出对ToMMV免疫的辣椒材料1份、高抗的辣椒材料2份以及对ToMMV高抗的番茄材料2份。【结论】ToMMV目前已在我国辣椒、番茄上发生,人工条件下ToMMV的寄主范围较广,致病力强,在我国有逐渐扩散和流行的趋势,很可能会成为未来蔬菜作物尤其是茄科作物上危害严重的主要病毒之一。  相似文献   

16.
尖孢镰刀菌侵染下香蕉幼苗抗病生理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蕉枯萎病由土传病菌尖孢镰刀菌侵染引起,为探究病原菌侵染过程中香蕉植株的抗病生理响应,本研究利用温室培养植株接种病原菌的方法,测定病原菌侵染之后叶绿素含量、抗病防御酶活性、总酚含量、木质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1)随着病原菌的侵染,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在侵染第16天时,发病植株叶绿素含量相对于健康植株降低44%;(2)病原菌侵染之后,植株各部位抗病防御酶苯基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显著提高;(3)随着病情的加剧,酚类物质和木质素逐渐在植株体内累积;(4)病原菌侵染之后,香蕉植株叶片和假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但根系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当植株发病等级为I级时,叶片和假茎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至未侵染植株的1.53和1.62倍,根系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至未侵染植株的67%;(5)当植株发病等级为II级时,叶片和假茎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至未侵染植株的的3.01、5.38和1.99倍。综上所述,病原菌侵染之后,香蕉植株会通过提高抗病防御酶活性,合成抗病物质酚类和木质素,同时,也会主动累积可溶性糖和氨基酸,来缓解由于病原菌侵染之后所造成的渗透胁迫。  相似文献   

17.
根据已报道的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V)基因组序列设计PCR引物,采集广东省顺德等地墨兰(Cymbidiumsinense,car.margicoloratum)和文心兰(Oncidium sp.)表现病毒病症状的兰株,抽提病叶组织总RNA,经RT-PCR反应在约70%的样品中获得预期大小的DNA扩增产物,并对其中来自不同品种的3个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核苷酸序列与世界各地已报道的CyMV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高度同源,据此将RT-PCR反应呈阳性的病样病原鉴定为CyMV。通过对CyMVCP基因序列进行进化树分析,表明CyMV的多样性可能起因于其广泛的地理分布,而不是起因于寄主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加工番茄上CMV与BBWV的ELISA检测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文博  阮涛  黄家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030-6031
[目的]探讨加工番茄上2种病毒的侵染方式及其积累量的相关性。[方法]以黄瓜花叶病毒(CMV)和蚕豆萎蔫病毒(BBWV)为研究对象,用针对CMV和BBWV的单克隆抗体对田间表现病毒病症状的115个加工番茄自然病株进行间接ELISA检测,通过复合侵染病株上2种病毒的积累量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MV和BBWV在加工番茄上的侵染率分别为73.0%和59.1%,并且2种病毒常复合侵染,复合侵染率达53.9%。BBWV单独侵染率很低,其侵染方式主要是与CMV复合侵染。CMV和BBWV在病株上的带毒量分析结果表明,2种病毒在病株上的积累是相互影响的,为正相关关系。[结论]该研究为病毒互作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转CMV—CP基因番茄后代的田间抗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壤农杆菌为介导,用叶盘法转化获得的转CMV-CP基因(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番茄工程植株,通过连续选择和自交,得到R1、R2、R3、R4和R5代的转化番茄植株。1993-1994年采用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发病两种方式鉴定转化植株对CMV病毒的田间抗性。结果表明,转基因番茄植株对CMV侵染有高度抗性。人工接种R1、R2、R3、R4代转化植株的防病效果达50-73%。有50%以上的转基因植株始终  相似文献   

20.
玉米矮花叶病毒山东和北京两分离物的比较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起北京和山东玉米矮花叶病的北京分离物(MDM-BJ)和山东分离物(MDM-SD)主要侵染禾本科植物,二者的寄主范围和症状反应又有一定的差异。提纯MDM-BJ的最大吸收峰在260nm,最小吸收峰在240nm,OD260/CD280=1.18。提纯病毒产量为1.5mg/100g鲜病叶。病毒粒体弯曲线状,平均长度为710nm。在感病组织内可以观察到风轮状、卷旋状和片层凝集状内含体。MDM-BJ和MDM--SD都能与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的抗血清反应。上述结果表明,北京和山东的两个分离物都是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引起我国玉米矮花叶病的毒原是不同于国外毒原的新株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