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1961~2020年黄南州北部同仁和南部泽库两个站的气温资料,通过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近60年,黄南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每10年北部的同仁上升0.436℃,南部的泽库上升0.466℃;冬季变暖趋势最明显,秋季增温次之,各个季节的显著升温导致了年平均气温的显著变暖;年平均最高和平均最低气温的变化存在不对称性,即年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年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幅度;黄南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历了一次突变过程,突变后升温速率明显增加。年平均最高气温突变时间与年平均气温突变时间一致,年平均最低气温突变时间在1993~1994年左右,突变时间略早于年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2.
杨胜忠  孙小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242-14246
对1954~2006年近53年榕江地区气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半个多世纪以来,榕江地区年、春、夏、秋和冬季的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增温主要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的,年和各季平均气温增温均不显著;年和各季平均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年平均最高气温下降显著,其余各季变化不明显;年和各季平均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和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发生了一次暖突变,春、夏、秋季变暖不明显,冬季平均气温增加幅度远远大于夏季。  相似文献   

3.
朱明栋  陈朝 《甘肃农业》2006,(6):111-112
利用湖北省主要的四个地面现测台站1961-2003年日平均气温资料,计算了各年代的年平均气温,对比分析近四十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结果表明,冬季增温明显,夏季有降温的趋势,总体上湖北省气候变暖主要来自于冬季增温的贡献。通过估算CO2倍增后≥10℃积温变化情况,CO2倍增后,双季稻区和三熟区北界将北移,目前的两熟区大部分将被各种不同组合的三熟制取代。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近50年气温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辽宁省50个测站的1958~2007年50年的气温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对辽宁省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日最低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日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285℃·10a~(-1)、0.199℃·10a~(-1)和0.395℃·10a~(-1);日最低气温的增温比平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更加显著.辽宁省冬季、夏季气温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冬季气温显著上升,而夏季增温趋势不明显.辽宁省年平均气温的突变点出现在1995年,年平均日最高气温突变点在1996年,年平均日最低气温在1989年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业科技》2015,(18):224-227
利用喀左县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14年气温观测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近55年来气温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5年来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0 ℃/10年,年平均气温在1988年发生突变。冬季气温上升最明显,气候倾向率为0.52 ℃/10年,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86年;春、秋季气温上升趋势和突变点与年平均表现一致;夏季气温上升趋势最弱,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97年。年平均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达0.56 ℃/10年,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82年;年平均最高气温上升气候倾向率为0.20 ℃/10年,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94年。冬季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较敏感,夏季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较迟缓。  相似文献   

6.
德钦县气候变暖趋势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选取德钦县气象站1971—2017年逐年气温观测资料,对近47年气温变化特点及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德钦县近47年平均气温为5.8℃,气候倾向率为0.507℃/10年,年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夏季增温最显著,其次为春季,秋季增温相对较低;德钦县1—7月平均气温逐月上升,8—12月则逐月降低;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12.0、2.0℃,近47年均呈现明显升高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759、0.299℃/10年,年平均最高气温较最低气温上升幅度大。气候变暖对地方气候特点、工农业等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应加强气温变化特征研究,趋利避害,合理利用热量资源,增强气候变化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7.
利用1961-2000年的逐月气候资料,分析了松嫩平原农业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与趋势。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大气候背景下,过去40年中松嫩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增温速率在0.4℃/10a以上,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更加明显。各个季节及作物生长季平均气温与时间序列的回归趋势均达到显著水平,冬季增温速率最大。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冬季平均最高气温增加显著。年平均最低气温、四季平均最低气温和作物生长季最低气温增加均较显著,冬季和春季平均最低气温增加速率较大。对降水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除1961-1980年作物生长季降水呈明显减少趋势外,年总降水量和各季节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在过去40年中并无明显的增加或减少趋势。此项研究结果可以为松嫩平原农作物布局、种植结构调整等农业生产管理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海东市1961-2015年气温变化趋势和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近55年来青海省海东市气温变化的特点及其规律,利用海东市5气象站1961-2015年的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累积距平法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5年来海东市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呈极显著的增温趋势,年际增长率分别为0.33℃/10a、0.33℃/10a和0.43℃/10a,从年代际变化来看,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00年代(80年代到90年代)增暖趋势明显;四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显著的增温趋势,存在着非对称性变化的特点,以最低气温增温更明显,冬季增温对年平均气温增高贡献最大,三者增温的强弱在时间和空间上均表现出不一致性;海东市年平均气温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增暖是一突变现象,突变开始的具体时间是1996-1997年,最高气温于1993年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滑动平均等方法,对新罗区1951—2016年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及平均最低气温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66年来,新罗区的年平均气温变化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97℃/10a,1987年以来增温明显,且秋季变暖趋势最为显著.年平均最高气温与年平均最低气温也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石河子莫索湾垦区气象观测站1981~2017年逐年平均气温资料,结果得出:莫索湾垦区近37年平均气温7.3℃,气候倾向率0.359℃/10a,年平均气温呈波动升高趋势;春、夏、秋、冬季平均气温均呈增加趋势,以秋季增温最显著;以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近37年均呈明显升高,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57℃/10a、0.631℃/10a及2.859℃/10a、1.74℃/10a,极端最高、最低气温上升幅度较大。气候变暖对农业等影响较大,应做好灾害天气预报预警,提升气候变化应对能力,合理利用热量资源。  相似文献   

11.
利用抚顺市2002—2011年11月月极端最低气温出现的夜间常规气象要素观测资料以及micaps系统资料,通过温度变化方程,对抚顺市过去10年11月的月极端最低气温过程在地面和850hPa2个层面,从温度的平流变化、绝热变化和非绝热变化3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多数情况下,850hPa的平均冷平流强度低于1000hPa;在地面,除强冷平流外,一般情况下温度的平流变化与非绝热变化相比很小,常可忽略不计,夜间气温的下降大多数是由非绝热作用引起的;由于抚顺周围的特殊地形,当吹较强的西北风时容易形成乱流混合增温现象。这种现象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夜间的辐射降温,从而使夜间的气温不至于降得太低;在850hPa,当温度露点差≤5℃时,可使850hPa的温度升高2℃以上。  相似文献   

12.
金丽娜  王雯燕  曲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745-10747
选取1981~2011年西安地温、气温、高空温度的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估算法、Mann-Kendal突变检验法等方法,分析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温度倾向率垂直变化,计算各层年较差,总结地温320 cm~高空20hPa的年、季节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温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地温、对流层中下层温度变化,接近地面的浅层地温和对流层下层年、季温度变化趋势与气温一致,随着地温深度和对流层高度的增加影响逐渐变小,平流层下层温度变化与气温相反;近年来,温室效应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流层中下层,20世纪90年代为近地层温度较为活跃的时期;地温-气温-对流层中下层温度突变时间依次有所提前,对流层顶及平流层下层突变年比较分散;春季、秋季垂直温度的变幅较大,冬季和年垂直温度的变幅较小,夏季垂直温度的变幅最小;地温320 cm~高空250 hPa夏季温度高于冬季,200 ~ 50 hPa等压面夏季温度低于冬季,在50 hPa等压面上没有明显的季节区分.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66~2015年曹县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Morlet子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50 a曹县气温变化趋势、周期变化、突变和异常年份。结果表明,近50 a曹县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增温趋势,增温率为0.20℃/10 a;四季中冬季增温趋势最为显著,夏季略有下降;50 a来各月平均气温均呈增温趋势;平均最低、最高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曹县增温主要表现于冬季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升高。1991年为曹县年平均气温增暖的突变起始年,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前气温是一个偏低的时期,而其后是一个偏高的时期。曹县平均气温以异常偏低年份居多。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朔州市冬季的气候变化规律,特别是近年冬季的气候变化特点,运用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根据山西省朔州市6个气象观测站1988-2005年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资料,对朔州市近18年来冬季气温变化做了分析。结果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朔州市冬季气温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1988年后的18年,朔州市出现15个暖冬年,冬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不太明显,平均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平均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但与20世纪后30年相比,升温速率明显下降。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的最大增温率均出现在1月,1月变暖趋势最为明显。结论认为,这种经常出现的气候异常,有一定的气象成因,对农林业的生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降低暖冬对农林业危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57-19458,19512
[目的]研究近60年济南冬季的气温变化特征。[方法]选取1951~2010年济南地面观测站冬季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5年滑动平均、距平等统计分析方法,对近60年来济南冬季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历史演变趋势及年代变化特征。[结果]近60年来济南冬季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均呈波动式缓慢上升态势,升温态势明显,尤以最低气温增幅最大,说明最低气温的变化比最高气温更敏感,冬季气候变暖主要来自最低气温升高的贡献。从年代变化来看,冷冬大多出现在70年代以前,之后呈明显减少趋势;相反,在70年代之后暖冬呈增长态势,暖冬现象在2000年以后有所减缓;20世纪50~90年代冬季气温呈现台阶式增暖趋势,进入90年代冬季平均气温出现跳跃增暖态势,进入21世纪气温呈现回落趋势,但冬季气温整体还是呈上升趋势。济南人口增加,使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热岛效应加剧,是济南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结论]该研究为了解济南地区的长期气候变化趋势及其是否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相一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作物品种选育是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黄淮麦区是中国最大的麦区,在保障中国小麦生产和粮食安全中有重要作用。研究过去30年黄淮旱地冬小麦品种农艺性状和气温要素变化规律,为旱地小麦育种适应未来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利用近30年来国家黄淮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典型代表临汾点的对照品种农艺性状及该市的气温资料,研究对照品种农艺性状、生育期平均气温和≥0℃积温的变化规律,并进行农艺性状和气象要素的相关、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小麦生育期的平均气温、≥0℃积温、最低和最高温度在逐年呈缓慢增加。小麦生育期平均气温平均每年上升0.05℃,≥0℃积温平均每年上升21.9℃,且二者呈正相关关系。≥0℃积温变化更能深入反映小麦生育期的温度变化情况。小麦生育期最高气温平均每年上升0.02℃、最低气温平均每年上升0.16℃。播种至越冬前的平均气温和≥0℃积温增加最多,营养生长阶段平均气温和≥0℃积温增加明显,生殖生长阶段平均气温增加较少且≥0℃积温有下降趋势。随着气候变暖,分蘖多的强冬性品种逐渐被分蘖适中的冬性和弱冬性品种替代。1986—1996年对照品种农艺性状变化幅度不大,1997—2007年期间变化较大,2007—2014年变化幅度最大;这和小麦生育期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黄淮旱地对照品种千粒重和穗粒数逐年缓慢上升,分别每年平均增加1.57%和3.39%。有效穗数和产量及株高缓慢下降,分别每年平均下降0.16%和1.29%。产量与株高(0.684**)、有效穗(0.531**)和千粒重(0.541**)均极显著正相关。株高、起身至拔节期≥0℃积温和平均气温是决定小麦产量的3个主要因子,分别决定了小麦产量的46.73%、26.17和3.26%的变异。在黄淮旱地小麦适应气候变化中,起身至拔节期≥0℃积温和株高对产量贡献较大且为正效应;起身至拔节期平均气温为负效应。【结论】气候变暖对黄淮旱地冬小麦农艺性状变化趋势有较强的影响,选育株高和有效穗数适中、穗粒数较多、千粒重较大的中高产抗旱品种是黄淮旱地小麦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育种改良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夏季风强度的年代际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海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577-3580,3619
利用1961-2004年的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及全国降水实况资料,客观定义了东北地区夏季风强度指数。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分别进行海平面气压(SLP)、850 hPa流场、500 hPa位势高度、海表温度、北极海冰以及各种振荡指数与东北地区夏季风强度指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前冬季和夏季海平面气压、500 hPa位势高度与东北地区夏季风强度指数的正负相关大值区的分布基本一致,但夏季相关性更明显;海表温度与东北地区夏季风强度指数的相关不明显;北极海冰密集度与东北地区夏季风强度指数的相关性较好,前冬季以负相关为主,夏季以正相关为主;各振荡指数中只有NPO指数与东北地区夏季风强度指数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天祝县近60年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天祝县乌鞘岭气象站1951 ~2010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分析天祝县气温、降水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并对其进行异常性分析.研究表明,近60年天祝县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增温速率达0.17℃/10a;四季气温、年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且冬季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对天祝县气候变暖起了关键作用;年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变化率为-1.4%/10a;四季中春、夏、冬3季降水呈减少趋势,秋季降水呈增加趋势;进入90年代后,秋、冬季降水均明显持续增加,而夏季降水的持续减少对年降水量减少贡献最大.综合各要素的突变特征和对气温与降水的异常分析,天祝气候向暖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宁夏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翠芳  陈楠  张广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74-17078,17081
利用1961~2009年宁夏24个气象站大雾天气观测资料,在对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同期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宁夏雾的环流背景和主要影响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出宁夏雾的预报指标,建立了宁夏雾的预报模型及预报业务系统。结果表明:1961—2009年,宁夏雾的发生频数呈逐渐增加趋势,南部固原市和中部干旱带发生频数逐渐减少,北部引黄灌区明显增加;固原市发生频数明显多于中北部地区;一年中,秋冬季是雾的多发季节,春末夏初是雾的少发季节。雾出现时,500~700hPa基本为较稳定的西西北气流,850hPa为偏南气流,地面为均压区;500~700hPa相对湿度较小,850hPa到地面湿度较大,850hPa相对湿度在70%~80%.地面湿度接近饱和,850hPaT—Td≤3℃;地面水平运动微弱,高空风垂直切变较小。大雾出现时,500~850hPa垂直速度场均为下沉气流,且多数大雾前日出现降水,近地面层有逆温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