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1961~1999年塔额盆地4个气象站雷暴天气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盆地雷暴的时间变化和周期。分析表明,盆地中平原地区年雷暴日数为20~26 d,接近山脉的托里最多达32 d。盆地5~8月雷暴出现较多,其中7月最多。39年内盆地雷暴日数除塔城外,呈减少的趋势,盆地雷暴日数的年际变化具有6~9年的震荡周期。塔城和托里1 d中雷暴分别集中在16:00~20:00、13:00~19:00,2站有57%的雷暴持续时间在30 min以内。  相似文献   

2.
伊犁地区大雾的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00年伊犁地区8个气象站的大雾观测资料,分析了伊犁地区大雾的时间变化和周期。分析表明,伊犁地区年大雾日数14 d,11月至次年3月大雾日数较多。河谷中大雾集中出现在00:00~12:30,山南集中出现在07:00~12:30。大雾天气以持续3 h为主,由于地形作用,河谷大雾持续时间长于山南。河谷和山南大雾日数年际变化分别具有12和9年的震荡周期。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1~1999年伊犁地区8个气象站大风观测资料,分析了伊犁河谷和山南的大风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伊犁地区大风的年平均日数6~22 d,河谷西段的霍尔果斯大风日数最多,随着地势的抬高,河谷东段大风日数逐渐增多,山南昭苏年平均大风日数最少;河谷大风日数集中在4~6月,山南多在5~7月出现;39年内伊犁地区大风日数呈明显的减少趋势,河谷大风日数在1989年发生突变,山南1982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大风日数明显减少;伊犁地区大风的高发期,河谷为下午17:00至午夜1:00,山南为下午16:00至傍晚21:00;河谷60%的大风持续时间小于30 min,山南85%的大风持续时间小于30 min。  相似文献   

4.
利用西藏地区38个气象台站的年、月、日、时等各个时段的雷暴资料,分析了西藏各个地区雷暴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分布特征、雷暴日和西藏气候的关系,以及年雷暴日的气候突变和异常年等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沿江一线的大部分地区和那曲地区是青藏高原雷暴最多的地区;西藏地区雷暴具有出现次数频繁、生命史短的特点,有60%以上的雷暴持续时间在30 min以内,全区雷暴日内主要出现在13:00~20:00,占总数的98%;拉萨和那曲、林芝和聂拉木的月雷暴日分布曲线分别十分类似;历年雷暴日数变化趋势除沿江一线和林芝地区以外,其他地区的年雷暴日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其中那曲地区减少趋势最为明显,为2.9 d/10a;那曲地区和昌都地区分别在1990~2013、1985~2013年呈现年雷暴日显著偏少趋势;全区年雷暴日异常偏多年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前,而异常偏少年出现在80年代后,异常年平均为26年左右出现一次。  相似文献   

5.
利用1957—2010年内蒙古小二沟地区雷暴观测资料,分析雷暴年日数、月平均日数、日变化特征、雷暴持续期等.结果表明:小二沟地区年平均雷暴日为34.2 d,雷暴集中在5—9月,3月下旬开始出现雷暴,10月中旬雷暴结束;11月至次年2月下旬未出现雷暴;雷暴日数在5月逐渐增多,7月达到顶峰,9月逐渐减少;一日中午后和傍晚出现雷暴的次数趋于明显增多,15:00—16:00和20:00前后达到最大峰值和次大峰值;前半夜出现次数较后半夜多,后半夜至凌晨呈下降趋势.雷暴初、终日和初终间日数年际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福海县1958—2007年50年间雷暴观测资料,通过数据统计等方法对福海县雷暴天气的时间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总结了福海县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福海县雷暴日数年际变化辐度大,最多年为35d.而最少年仅为7d,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5倍,并有减少的趋势;6-8月是当地的雷暴高发期,并且雷暴多出现在午后至傍晚前后。大多数的雷暴持续时间在30min以内;初雷暴一般出现在5月上旬,终雷暴一般出现在9月中旬,年平均雷暴日数为19d。  相似文献   

7.
利用1979~2008年西藏雷暴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小波分析,研究了西藏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西藏地区雷暴日数较多,年平均雷暴日数在70.0 d左右,索县年平均雷暴日数达75.2 d;其次,沿雅鲁藏布江的江孜年平均雷暴日数为71.3 d;另一个雷暴中心在浪卡子,年平均雷暴日数为70.0 d。林芝地区、阿里地区、昌都地区南部和南部边缘地区相对较少,为10.0~30.0 d,有2个低值中心,分别为波密和普兰,年平均雷暴日数〈10.0 d,是西藏雷暴最少的地方。雷暴年际变化较大,年雷暴日数有减少趋势;西藏雷暴日数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集中出现在4~9月,而夏季6、7、8月占7成以上;西藏平均雷暴初日在3月16日,最早平均初雷日在2月15日,比历年平均提早近1个月;年平均雷暴终日在10月19日,最晚平均终雷日为11月14日,比历年平均推迟近1个月。  相似文献   

8.
利用武威市1961~2008年5个气象站雷暴实况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该市雷暴天气时空分布、日变化和持续性等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雷暴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雷暴日数山区多于川区,南部多于北部;年代、年雷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雷暴主要发生在5~9月,12:00~23:00是雷暴发生的集中时段,雷暴的持续时间一般为10~40 min。运用2003~2007年4~10月逐日20:00 ECMWF数值预报格点场资料,采用Press准则进行因子初选,逐步回归进行因子精选,使用最优子集回归建立雷暴预报方程,采用CSC双评分准则确定了各县区西北气流型、西南气流型、不规则型雷暴的全局最优显著性方程,预报方程通过了α=0.01信度检验。预报方程均达到了较高的概括率和拟合率,为雷暴业务预报提供了客观有效的指导产品。  相似文献   

9.
刘娟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664-12664,12676
对河南濮阳地区1982~2012年的雷暴日逐日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出了31年濮阳地区雷暴日变化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濮阳地区为雷暴多发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为13.1~35.9d,雷暴日数总的趋势缓慢减少,有年代际变化;初雷日明显提前,终雷日稍有后延;1、12月一般无雷暴,4—6月雷暴日逐渐增多,7月雷暴出现高峰值,9月雷暴呈锐减;雷暴日夏季多于春季,秋冬季少于春季;雷暴时段分布,以14:00~20:00出现的频率最高,20:00~次日08:00出现频率次之,08:00~14:00出现频率最低。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4 ~2013年天水市7个测站的逐日雷暴观测资料,对天水雷暴天气的分布情况、年际变化及雷暴地域变化特征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天水市各站年平均雷暴日数为13.7 ~26.6 d;主汛期(4~9月)雷暴出现日数占全年雷暴总日数的96%,雷暴日数的月变化呈单峰型,其中主峰集中在5~8月,占全年雷暴总日数的81%,冬季几乎不出现;平均雷暴初日、终日分别出现在4月下旬和9月下旬,平均雷暴初终间日数为157 d;天水各站雷暴日数逐年总体呈减少趋势,且与海拔高度呈明显的正相关,自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