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泰软米资源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胚乳性状遗传模型,采用单粒稻米测定方法对中泰不同软米品种毫木西和KDMLl05直链淀粉含量(AC)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中泰软米品种毫木西、KDMLl05与高AC的IR36杂交,F2代均表现出高AC对低AC为完全显性,呈3:1分离,受1对基因控制;②中泰软米品种相互杂交,其F2代AC呈正态分布,表明控制中泰软米品种AC基因等位。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杆大穗的蛋白种(BP)(粘米)与西双版纳地方种毫干和株型紧凑,抗性强的国际稻IR26杂交的中间材料杂交,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病的品种──"滇黎202"。  相似文献   

3.
选用毫屁、毫木西、毫安弄和毫安旺4个云南软米品种分别与高直链淀粉含量的桂朝2号和糯稻杂交,其F1的直链淀粉含量均居于双亲之间,偏向于含量高的亲本,F2和BC1F1的直链淀粉含量分别符合3∶1和1∶1的分离比例,表明这4个软米品种均可能受与wx等位的隐性基因控制。对43份云南软米的温度敏感性研究发现,毫木占、毫安旺、毫木吕娘、毫好嫩、大憨谷、毫磨牙、毫磨(莫)允、毫八宛、毫闷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成熟时,直链淀粉含量变化较小,对温度比较弱感,在云南软米育种中将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可以作为软米育种的骨干亲本。  相似文献   

4.
环境条件对水稻籼型软米品种粒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毫木西等15个软米品种和11个对照品种分别种植于德宏和水富两地,研究软米的粒形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变化。结果表明,软米粒形受环境的影响与粘米和糯米不同。软米的粒长在不同的环境下的变化未达显著水平;粒宽和长宽比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不同的软米品种粒形受环境影响的程度不一,从而可选出粒形变化较小的品种。本试验选出了粒形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变化较小的毫木占、毫磨牙、八宝米3个软米品种,可作为软米杂交稻品质育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5.
香软米滇屯502的选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主要介绍了利用云南高杆大穗米质特优的毫皮作母本与省协作组选育的株型紧凑、抗性强的香糯米滇侨20杂交,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病香软米新品种——滇屯502,同时系统地介绍了软米、香米、香软米的选育,供育种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滇四型优质米不育系IR58025A的特征特性研究及优势分析,结果表明:IR58025A农艺性状优良,生育期适中,开花习性良好,育性稳定,花粉不育度达99.97%,不育株率达100.0%。配组7个组合的9个性状超亲优势都显著,单株产量超亲优势高达91.96%,但竞争优势不明显,只有组合IR58025A/德农215、IR58025A/408//明恢63相对竞争优势明显。滇四型IR58025A是综合性状优良的优质米不育系,值得利用。  相似文献   

7.
茶叶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防功能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采自福建宁德地区的大白毫和福云六号茶叶进行内生菌的分离和脂肪酸鉴定.从7份样品中共分离到16株细菌、1株真菌.老叶中均未检测到内生菌,芽叶中内生菌数量为26.5×106-139.5×106cfu.g-1.有机种植的福云六号芽叶含菌量是大白毫的1.94倍.常规种植的大白毫芽叶含菌量为97.5×106-139.5×106cfu.g-1,明显高于有机种植的26.5×106-28.3×106cfu.g-1.大白毫带有红杆菌属、微杆菌属、根瘤菌属和贪噬菌属的内生细菌,福云六号仅含有根瘤菌属和贪噬菌属.有11株茶叶内生菌对10种供试病原菌表现出拮抗活性,其中放射根瘤菌Eb659菌株抑菌谱最广,具有作为生防菌防治植物病害的潜质.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对稻米的品质要求的提高,为引进、示范、推广米质优的杂交水稻新组合,提高水稻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保山市农科所于2004年从云南省滇型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引进滇优7号进行试种,获得了成功,该品种是云南省滇型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李铮友教授用18A/滇陇201杂交选育成的优质香软米  相似文献   

9.
云南软米直链淀粉含量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胚乳性状遗传模型,采用单粒法对云南软米品种毫屁和非软米品种桂朝2号直链淀粉含量(AC)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毫屁和桂朝2号杂交,F_2代表现出高直链淀粉含量对低直链淀粉含量呈3∶ 1分离,与软米特性有关的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受1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除主效基因控制外,还有部份修饰基因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网箱制作  制作网箱材料选用聚乙烯无结节网片,制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养殖网箱。  养龟网箱面积为20平方米~50平方米,高2米,网面四周加盖。养鳝网箱规格为3米×2米×1米或10米×3米×1.5米,在网箱口上方周围伸出6厘米宽的檐。养胡子鲶网箱选用网目1.3厘米的封闭式网箱,规格7×4×2米或5×5×2米,用这种网箱可不换箱直接将鲶鱼种养成0.5公斤~2公斤的成鱼。  二、网箱设置  选择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质清新、无污染物、无障碍物、日照条件好、常年水深3米~6米、溶氧量4毫克/升以上的水域作网箱养殖水域。网箱约为被设置…  相似文献   

11.
1试验地概况和试验方法 试验地位于滁州市南谯区施集乡林洼,海拔150~300米,西坡;土壤为泥质岩与石灰岩过渡地带发育的普通黄棕壤,前茬为杂灌林,土层深厚肥沃,pH值7.5.年降水量1 041毫米,平均气温14.7℃,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适于香椿栽培.造林年度为1999~2002年.初植密度分别为2米×3米、2米×1.5米、2米×1米.每年春季2月造林,苗木为1年生实生苗,全垦挖穴(60厘米×60厘米×40厘米)整地,间种矮杆农作物,每年于树木停止生长期调查林高、地径、冠幅等因子.  相似文献   

12.
<正>一、网箱规格网箱一般采用2×3或3×3聚乙烯线编织而成,为便于操作,其设计规格为4米×5米×2米或4米×7米×2米,入水深1.5米。网目大小视鱼种放养规格而定,以不逃鱼为准。一般放养8厘米左右的鱼种,网目为1厘米;放养每尾50克以上的鱼种,网目为2.5厘米,网箱以木桩固定,下方四角以卵石等作沉子,上方以铁油桶作浮架,随水位升降而浮动。  相似文献   

13.
《农技服务》2006,(6):54-54
<正>类型一:“重点名校”型广告语:由北大、清华、人大、四中等名校名师任课指导。类型二:“状元陪读”型广告语:小班授课,保证每班有各科(或各省)文科、理科状元陪读(或解答问题)。类型三:“统计数据”型广告语:升学率×××、录取率×××(有些数字还精确到小  相似文献   

14.
<正> 1 栽植 最佳时期:春季萌芽期,4月上、中旬。 方式:一般地块,株行距2米×3米,每公顷植苗1665株,优质地块(立地、水肥、土壤)可采用高密度栽植,按1米×1.5米,每4行留一个4米宽作业道,每公顷植苗可达6000株左右。  相似文献   

15.
<正> 在有水源而不宜建池的情况下,可用木箱养殖泥鳅,饲养半年即可收获,每箱可产泥鳅15~20公斤。具体方法是: (一)木箱制作 规格1米×1米×1.5米,容量为  相似文献   

16.
大樱桃建园,先栽实生苗,后嫁接比直接栽成品苗具有生长旺、接头多、成形快、结果早、易整形等特点。一、建园方法1、整地:七、八月份挖好栽植穴,使土壤经曝晒充分熟化。粘土地穴应大,深些,一般长、宽、深应在1×1×0.8米左右,沙壤地应在0.8×0.8×0.6米即可。旱地应根据土壤疏松情况和受旱难易,株行距可采用4×4米或4×5米;有灌溉条件的沙土地要适当放大株行距。  相似文献   

17.
滇藏木兰(Magnolia campbellii)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对研究植物进化和地质科学有着较高的参考价值,是我国乃至世界公认的观赏性珍稀树种。本研究采用MaxEnt模型、ENM Tools和ArcGIS相结合的方法,预测滇藏木兰在我国的适生区域并确定其主导生态因子和阈值范围。结果表明,预测的滇藏木兰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云南省西北部和西藏自治区南部,中、低适生区的范围除了围绕高适生区稍有延伸外,在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贵州省、福建省等区域有少量分布;高、中和低适生区面积分别约为6.25×104 km2、6.84×104 km2和73.45×104 km2;最冷季降水量、温度季节性变动系数、最干月降水量、海拔等4个生态因子在适生区分布预测中起着主导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滇藏木兰的保护规划制定、选种培育、遗传改良及引种驯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四、钢索拉幕系统换向轮及驱动线的布置第一根驱动线离开边柱轴线30厘米距离,以后每隔3米距离布置一根。换向轮的布置与驱动线位置对应。驱动线长度=两端换向轮距离×2×1.03+遮阳幕行程×2+2+驱动轴到最近的换向轮距离×2(驱动轴布置在端部时)。五、活动端的布置及安装1.活动端采用驱动边型材活动端采用驱动边型材(图1),如遮阳幕沿开间方向收展,驱动边型材长度=跨度×跨数;如遮阳幕沿跨度方向收展,驱动边型材长度=开间×开间数。驱动边型材的对接采用Ⅰ型连接板,将Ⅰ型连接板插入驱动边型材的安装槽内,将螺栓拧紧即可。当需要在…  相似文献   

19.
<正>1.栽植密度。栽植前要综合各方面情况设计合理密度。株行距2米×1米是杨树栽植的极限密度,只能生产价格较低的小径材,轮伐期为4~5年;生产中径材的合理密度为3米×5米或3米×6米,轮伐期  相似文献   

20.
通过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在大豆顶枯病病株的顶部组织中发现类立克次体细菌(RLB),形态为多态型、大小为1807—430×423—192毫微米,膜壁厚为19-23毫微米。在健株组织中没有发现任何病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