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悬浮体沉降行为的研究对于海域内地质地貌、生态环境、海洋渔业等至关重要。为了了解舟山海域悬浮体的沉降情况,在2018年夏季大潮进行了现场观测,包括水文和悬浮体的观测等。结果显示,一个全日潮周期内,悬浮体垂向上的平均粒径及质量浓度均大致随水深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悬浮体的沉降速度从表层0.01±0.02 mm·s^-1到近底部0.19±0.07 mm·s^-1随水深增加而增加,与其有效密度、平均粒径、质量浓度在各水层基本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从相对运动的观点出发,将非粘性均匀泥沙群体沉降运动概化为上升水流在悬浮颗粒层内的运动,通过量纲分析和动平衡状态受力分析,建立了泥沙群体沉降运动中阻力系数和雷诺数的表达式,并分别建立了层流区和紊流区均匀沙群体沉速的理论公式,其结构形式与目前常用的经验公式较为一致。应用实测资料对公式进行验证的结果表明,应用该理论公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程度较好。同时通过分析讨论,提出了非均匀沙群体沉降速度问题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页岩气藏压裂中大量使用低黏滑溜水压裂液,支撑剂在其中的沉降运移规律不同于以往的高黏压裂液,因此需要进行针对性研究。Stokes沉降公式只是考虑单颗粒支撑剂在静止液体中的沉降,没有考虑压裂液输送支撑剂的动态过程,为此进行了公式修正。在此基础上给出大量颗粒干扰沉降时沉降速度与加砂浓度的关系式,同时对影响沉降速度的主要因素,如滑溜水黏度、支撑剂粒径和密度、排量及加砂浓度等进行敏感性计算分析。与室内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所用理论方法准确可靠。理论计算进一步表明,采取变黏度压裂液体系和优化施工排量等工艺措施,能够获得较长的支撑裂缝和较大的有效改造体积,为今后的压裂设计和施工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设定两相流分离鳃不同泥沙下沉通道宽度,对含沙水流进行泥沙沉降试验.结果表明,分离鳃的最小泥沙下沉通道宽度为1 mm,否则泥沙将会发生淤堵.在通道宽度在2~5 mm时,随着通道宽度的增加,泥沙沉速加快;当通道宽度>5 mm时,随着通道宽度的增加,泥沙沉速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
球形沉子在水中沉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研究,探讨了球形沉子在水中自由下沉时的沉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沉子在水中自由沉降时,为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趋近于零;沉降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趋近于恒定值;随沉子质量的增加,沉降速度呈增加趋势,但速度的变化率逐渐减小;沉降深度随时间的增加而趋于直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伊朗阿曼湾海域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生物学特性,根据2017年7—8月及2018年5—7月阿曼湾海域底拖网渔船采集的带鱼数据,对其繁殖特性、摄食等级、生长特性、肛长与体质量关系、初次性成熟肛长及年龄与生长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8月,阿曼湾海域带鱼雌雄性比为1.30∶1.00;性腺成熟度以Ⅱ期和Ⅲ期为主,占总体的80.66%;摄食等级以1~2级为主,占总体的67.50%,其次为0级,占总体的16.64%;肛长范围为119~580 mm,占总体的46.11%,优势肛长组为160~209 mm,优势肛长组平均肛长为(181±13)mm;肛长与体质量显著相关(P0.05),呈幂函数关系;根据初次性成熟肛长公式推出带鱼初次性成熟肛长为242.3 mm;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显示,阿曼湾海域带鱼的极限肛长为610.4 mm,极限体质量为1996.3 g。本研究结果将有利于支持带鱼种群的区划,为带鱼资源评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北京3个园林观赏树种苗木耗水特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舍仪和BP-3400天平等仪器。对北京市常用园林观赏乔木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的蒸腾耗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春季的蒸腾速率大于夏季和秋季,3个树种日平均蒸腾速率分别为春季2.32,2.23和1.85mmol·m^-2.s^-1,夏季1.61,1.58和1.46mmol·m^-2.s^-1.秋季1.67,1.66和1.47mmol·m^-2·s^-1;3个树种均为春季耗水型,日平均耗水率分剐为春季2.2846,1.9529和1.1237kg·m^-2·d^-1,夏季1.0668,0.9658和0.3007kg·m^-2·s^-1,秋季1.1300,0.7837和0.4466kg·m^-2·s^-1;3个树种年平均日耗水率分别为1.4938,1.2341和0.6236kg·m^-2·s^-1,由年平均日耗水率可见,3个树种耗水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白玉兰、鹅掌楸和刺槐。图4表1参19  相似文献   

8.
2种野海棠属植物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分析浙江2种野海棠属植物的光合作用特性。结果表明,中华野海棠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分别约为769μmol·m^-2·s^-1和11.5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为4.88μmol·m-2·s^-1;秀丽野海棠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分别约为2 270μmol·m^-2·s^-1和2.04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为4.18μmol·m^-2·s^-1,晴天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次峰明显低于首峰;中华野海棠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正相关,与蒸腾速率、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秀丽野海棠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但与蒸腾速率、光合有效辐射、温度、相对湿度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5年8-10月在南海北部陆架区渔业生产期间采集的362尾短蛸样本,对南海北部陆架区短蛸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本的胴长范围为24~67 mm,平均胴长为43.2 mm,优势胴长组为35~50 mm,占样本总数的70.9%;样本的体质量范围为9~124 g,平均体质量为37.0 g,优势体质量组为13~52 g,占样本总数的83.8%。不同海域短蛸的胴长和体质量组成不同,北部湾海域的样本个体要小于南海北部海域。回归分析表明,短蛸的胴长与体质量的生长最适合用幂函数表示。样本的雌、雄比例为0.66∶1;不同海域的样本性腺成熟度组成不同,南海北部海域的样本以成熟个体为主,占比66.44%,而北部湾海域的个体几乎都处于未成熟阶段;样本摄食等级以0~1级为主,占样本总数的91.4%,胃含物主要以甲壳类为主。  相似文献   

10.
IC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的启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816-14818
在(35±1)℃温度条件下,对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的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C反应器经过56d启动成功,其容积负荷达到18.3kg/(m3.d),水力停留时间为3.2h,去除率能稳定在80%以上;随着反应器的运行,反应器内形成了大量的沉降性能良好的颗粒污泥,粒径〉0.5mm的污泥约占87%,颗粒污泥平均沉降速度达69.92m/h。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杜仲Eucommia ulmoides不同无性系光合特性变异规律,以杜仲2个观赏型无性系的苗期叶片为材料,分别采用Li-6400和PAM2500测定其传统光响应曲线、快速光曲线及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传统光响应曲线,通过直角双曲线模型计算其光合作用参数。结果表明:‘红叶’杜仲Eucommia elmoides‘Hongye’的光补偿点为23.960μmol.m^-1·s^-1,光饱和点为495.940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6.907μmol·m^-2·s^-1,暗呼吸速率为1.666μmol.m^-2·S^-1,初始斜率为0.078;‘小叶’杜仲Eucommia elmoides‘Xiaoye’的光补偿点为26.487μmol·m^-2·s^-1,光饱和点为521.920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8.502μmol·m^-2·s^-1,暗呼吸速率为1.674μmol·m^-2.s^-1,初始斜率为0.070;‘红叶’杜仲温度和各光合参数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为0.479~0.959。杜仲2个无性系的光合作用参数表明,‘红叶’杜仲更适宜在中强光环境中生长,‘小叶’杜仲则在强光环境下生长状况优于‘红叶’杜仲。研究揭示的2个杜仲无性系的光合作用参数及变异规律为杜仲后期生理生化特性及生态适应性研究提供了依据。图4表2参13  相似文献   

12.
南海灯光罩网沉降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2013年3月至4月南海灯光罩网渔船测定的沉降深度数据及搜集的渔船操作数据和海洋环境数据,对南海灯光罩网沉降深度和沉降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灯光罩网最大沉降深度与放网时间、海流速度等因子的影响关系。结果显示:(1)网口纲一边沉降过程中沉降深度呈现两端深中间浅的趋势,网口纲两端最大沉降深度基本一致;(2)网口纲一边沉降速度呈现两端快中间慢的趋势,网口纲两端沉降速度都在10 m水深达到最大,而网口纲中部在5 m水深达到最大;(3)网具沉降深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H=-0.0008t2+0.4766t+1.2063(R2=0.9985),网具沉降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V=-1E-07t2-0.0018t+0.5269(R2=0.8813);(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放网时间、风流向夹角、绞纲时间对网具最大沉降深度影响极为显著(P0.001),而海流速度、风力对网具最大沉降深度影响不太显著(P0.1);且各影响因子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κ=2.396100)。可为改善南海灯光罩网沉降性能提供参考,并为海上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依据2008年5、8月对舟山渔场海域进行的水文环境和渔业资源状况的综合调查结果,阐述了舟山渔场海域表层氮磷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状况。结果表明:氮磷含量总体上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大逐渐变小,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趋势,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均表现为夏季低、春季高的特征。调查海域叶绿素a含量随氮磷的波动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变化,夏季明显高于春季。无机氮、活性磷酸盐与叶绿素a的分布呈负相关变化,春季调查海域表现为磷限制,夏季绝大多数调查海域为磷限制,只有调查海域最东部边缘表现为氮限制,这与一般海洋环境为氮限制的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三维海洋数值模式Ecom-si(Estuarine Coastal Ocean Model,semi-implicit)对枸杞岛邻近海域贻贝养殖海域的水动力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在模型动量方程中添加动量损耗项,实现了对贻贝浮筏养殖设施和贝串阻流效应的模拟,采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潮位及流速的验证。利用验证良好的数值模型模拟了潮流驱动下养殖设施附生海藻碎屑漂移及沉降。结果表明,贻贝养殖设施及养殖贝串在海表的阻流效应使表层流速降低了约80%,中、下层流速分别降低了约50%和30%,在养殖海域外围因过流面的减小使得养殖场外围的流速增大。应用拉格朗日质点追踪模块模拟的结果表明,当碎屑质点处于悬浮状态即质点沉降速率(w)为0 m/s质点需要约600个小时才能达到36.79%(e-1)的沉底率;且无阻流效应时,沉底质点的分布在距养殖区中心9.0~10.5km的区域内,有阻流效应时,质点的沉底范围分布在距养殖区中心7.5~8.5km的区域内。当w大于0 m/s时,三种碎屑沉降速度的结果差异不大,大约在80个小时内质点的沉底率达到99%,无阻流效应时质点沉降区域为距养殖区中心10~13.5km的范围内,有阻流效应时质点的沉降范围为距养殖区6.8~12km的区域,大潮期间释放质点沉底范围所示的碎屑生态辐射范围较小潮释放质点广。在不考虑风应力等驱动的条件下,潮致余流是决定碎屑输运和沉底的主要动力学因子。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16年7月,2016年9月,2016年11月,2017年1月以及2017年3月唐山海洋牧场周围海域调查数据,分析了矛尾鰕虎鱼的生长特征,并对矛尾鰕虎鱼的资源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矛尾鰕虎鱼的最小体长83mm,最大体长357mm,平均体长156.81mm,体长优势组在113~143mm;最大体质量232.8g,最小体质量6.50g,平均体质量46.37g,体重优势组在6.5~29.13g;体长和体质量关系式为W=0.0001L2.5681,(n=87,R2=0.9863),体长生长方程为Lt=370.65×[1-e-0.87(t+0.1533)],体质量生长方程为Wt=219.01×[1-e-0.87(t+0.1533)]2.5681;总死亡系数Z为1.836,自然死亡系数M为1.25,捕捞死亡系数F为1.145;拐点年龄为0.89龄,临界年龄为1.644龄;资源生物量约为15.57t,总资源尾数约3628564尾,基于该海域矛尾鰕虎鱼资源现状,估算其最适开捕体长为113~143mm。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茶园土壤团聚体吸附Cu2+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低分子量有机酸对茶园土壤团聚体吸附Cu~(2+)的影响,探明蒙山茶园土壤中铜的环境化学行为,以蒙山茶园土壤为对象,通过超声波分散法、沉降-虹吸法等提取土壤团聚体,采用批实验法研究了低分子量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草酸)对土壤团聚体吸附Cu~(2+)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原土及各粒径土壤团聚体对Cu~(2+)的吸附量均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随低分子量有机酸加入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受到土壤团聚体比表面积、游离氧化铁、阳离子交换量以及有机质等的影响,吸附量大小顺序为(0.002 mm)粒径组0.053~0.002 mm粒径组原土2~0.25 mm粒径组0.25~0.053 mm粒径组;应用Langmuir、Freundlich、Temkin三种方程对其等温吸附过程的拟合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其中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最佳;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吸附Cu~(2+)的影响先表现为促进作用,随着加入量的增加转为抑制作用,柠檬酸、苹果酸浓度在0~1 mmol·L~(-1),草酸浓度在0~0.1 mmol·L~(-1)能促进土壤团聚体对Cu~(2+)的吸附,而柠檬酸、苹果酸浓度1 mmol·L~(-1),草酸浓度0.1 mmol·L~(-1)时却抑制其吸附,柠檬酸、苹果酸为0.5 mmol·L~(-1)时吸附量达到最大。综上可知,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团聚体吸附Cu~(2+)的影响受有机酸种类、浓度及土壤团聚体大小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光照强度对菠菜光合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丈以400、240、50μmol·m^-2·s^-1 3种不同光照强度处理菠菜,测定菠菜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菠菜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逐渐升高,且在高光强(4000μmol·m^-2·s^-1)下.植株叶片中2种色素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对照(2400μmol·m^-2·s^-1)植株含量在处理期间无明显变化.低光强(500μmol·m^-2.s^-1)下,2种色素含量呈降低的趋势,30d时各处理间差异显著;β-胡萝卜素含量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呈升高的趋势,30d时低光强处理植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和高光强处理植株;叶黄素含量:低光强〉高光强〉对照,20d和30d时.低光强处理植株含量显著高于高光强和对照植株。可以推论,高光强有利于菠菜叶绿素的合成,低光强有利于类胡萝卜素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以水稻土(黄斑田)为供试对象,采用恒温振荡及室内沉降方法,通过不同量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与Na+、Ca2+的添加研究在外力扰动下,稻田土壤颗粒在水体中的沉降和流失状况,探索不同条件下土壤流失的减量效果.结果表明:1)在添加PAM条件下,土壤流失量随PAM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最适PAM添加量在5 mg/L左右时,静置沉降2 min内土壤颗粒的减少量达90%;试验土壤中水稳性团聚体(0.25 mm)含量随PAM增加而不断增加,说明PAM添加对于促进土壤颗粒间聚合及加速水体中土壤颗粒聚沉效果显著;2)在添加阳离子情况下,随着阳离子浓度增加,其促进土壤颗粒聚沉从而减少土壤流失的作用逐渐增强,且在相同电荷密度条件下Ca2+的效果明显优于Na+,具体表现为Ca2+(0.005 mol/L)Ca2+(0.001 mol/L)Na+(0.01 mol/L)Na+(0.002 mol/L)无外加阳离子(0 mol/L)的空白对照;3)阳离子与PAM同时添加的作用效果与分别添加时差异巨大,表现为阳离子加入降低了PAM的聚沉能力并使其最适添加水平提高,同种离子随浓度增加这种作用更为明显;二者共同添加时,其减少土壤流失、增加土壤颗粒聚沉的效果表现为单独施加PAM[Na+(0.002 mol/L)+PAM][Ca2+(0.001 mol/L)+PAM][Na+(0.01 mol/L)+PAM][Ca2+(0.005 mol/L)+PAM]空白对照,各离子处理对PAM增加土壤水稳性团聚体(0.25 mm)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明显,但均小于单独添加PAM条件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0.25 mm)的增加量.总体上,PAM和阳离子都有利于促进水体中土壤颗粒聚沉,减少土壤的流失量,但当二者共同添加或者土壤与水体中盐分含量过高时PAM的作用会被削弱.  相似文献   

19.
以2004-2013年四季(2、5、8、10月)舟山海域嵊山岛大气悬浮颗粒物(TSP)重金属元素(Cu、Pb、Zn、Cd)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单点大气干沉降模型初步估算了舟山海域大气重金属的月、年干沉降通量。结果表明:大气重金属干沉降年通量大小分别为Cu(14.15 mg/m2)Zn(2.16 mg/m2)Pb(1.40 mg/m2)Cd(0.022 mg/m2),所对应的浓度也小于我国空气质量标准限值,Cu大约占重金属总量的80%。各重金属近几年的月通量的季节变化前期(2004-2008)表现为夏、秋较低,春、冬较高;后期(2009-2012)则为夏、冬较高,春、秋较低的趋势。与其他海域相比,舟山海域上的Cu元素月、年沉降通量都高于珠江三角洲、天津港、福建兴化湾海域的对应值,低于黄海青岛海域;Pb、Zn、Cd的值小于上述近海海域的相应元素值,与远洋中监测值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筛选开展防治小麦雪腐(霉)病的田间药剂,为新疆地区小麦雪腐(霉)病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调查各处理小麦雪腐(霉)病发生情况及1 m双行内小麦总茎数、发病茎数,测量小麦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结果】 9%氟环·咯·苯甲悬浮种衣剂200和400 mL/100 kg种子处理小麦返青总茎数分别为(220.33±9.82)和(202.67±7.84)株/0.3 m2,显著高于CK处理的返青总茎数,高于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处理的返青总茎数。9%氟环·咯·苯甲悬浮种衣剂200和400 mL/100kg种子处理小麦整株鲜重为(6.79±0.33)和(7.35±0.05) g/株,显著高于或高于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和CK处理的小麦整株鲜重。9%氟环·咯·苯甲悬浮种衣剂200和400 mL/100kg种子处理对小麦雪腐(霉)病的防效分别为78.03%和79.63%,显著高于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处理的防效,高于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处理的防效;各药剂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无异常影响,无药害。【结论】 9%氟环·咯·苯甲悬浮种衣剂处理显著增加了小麦返青总茎数,显著提高了小麦根系生长,起到健苗壮苗的作用。9%氟环·咯·苯甲悬浮种衣剂按照200~400 mL/100kg种子拌种,可有效防治新疆地区冬小麦雪腐(霉)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