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技术研究进展。概括了我国及安徽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分析了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论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提出了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技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蔬菜重金属元素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蔬菜产品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重金属污染是影响蔬菜生长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从重金属污染危害、蔬菜重金属污染评价、我国蔬菜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以及今后蔬菜重金属污染研究方向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蔬菜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为下一步开展蔬菜重金属污染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导致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这些重金属随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了解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重金属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以及污染农田的治理修复,对维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可能对农作物造成的影响,概括了目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治理方式,并分析了这些治理方式的差异性和优缺点,对未来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方向作出了展望。为该领域初学者了解该领域研究方向、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提供了指导,也为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路域土壤重金属污染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中占较大的比例,介绍了路域土壤重金属的种类、来源,分析了国内外重金属污染研究状况,总结了重金属污染的危害,详细论述了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并提出该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高速公路路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是一项成本低、效果好、不破坏环境的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5.
我国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微生物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且危害极大,其中利用微生物进行的生物修复方法处理重金属污染优势明显,可有效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综述了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利用微生物方法处理污染的研究进展,为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难题之一,而农田重金属污染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的健康都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农田重金属污染的危害、重金属的传播途径及我国农田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并提出了农田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对策,以期为治理农田重金属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土壤重金属污染频繁发生,人们越来越重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有许多学者对蚯蚓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对重金属污染对蚯蚓的毒理性,蚯蚓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养分循环、植物生长以及其代谢物对重金属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蚯蚓能够通过改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养分循环并富集重金属,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除此之外,蚯蚓粪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蔬菜重金属污染的叶面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蔬菜重金属污染的现状、重金属污染对蔬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重金属污染的叶面控制技术研究进行了概述,并对蔬菜重金属污染控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蔬菜重金属污染现状、污染来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论述了蔬菜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和污染来源,结合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点、污染来源和当前的研究结果,提出了蔬菜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蔬菜品质的要求提高,蔬菜重金属污染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蔬菜重金属污染现状、蔬菜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特征、重金属污染对蔬菜生长发育及品质等的影响,以及蔬菜重金属污染的控制途径几个方面概述了蔬菜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提高蔬菜品质,控制蔬菜重金属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分子标记AFLP技术分析了我国柚类生态分布遗传多样性,根据我国自然形成的西南及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华南柚产区等3个分布带,其中种群内平均预期杂合度为0.210 4,种群间平均预期杂合度为0.006 8,群体内遗传分化程度Fst为0.031 1,即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所占的比例为96.87%,种群间变异占总变异的3.13%,3个中心产区间基因流Nm为7.79。以西南及长江流域遗传多样性最高,其次为东南沿海,华南柚产区遗传多样性最小。按照内陆性与海洋性两大系统进行柚类遗传多样性分析,所有位点总的预期杂合度为0.224 7,其中种群内平均预期杂合度为0.219 1,种群间平均预期杂合度为0.005 7,群体内遗传分化程度Fst为0.025 1,即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所占的比例为97.51%,种群间变异占总变异的2.5%,2个系统间基因流Nm为9.7。预期杂合度内陆性系统(0.229)高于海洋性系统(0.209)。  相似文献   

12.
根据栗园害虫与天敌群落物种的组成和数量,按照营养关系和系统分类的方法,将群落划分为植食类、捕食类、寄生类和中性类亚群落,每个亚群落分成不同的功能类群.采用群落分析的多个参数比较分析了群落的结构和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安徽栗园害虫与天敌178种,101科,植食类亚群落相对丰盛度为0.9330,4~10月份为0.7903~0.9698,11月份最低,为0.1509;捕食类亚群落相对丰盛度为0.0406,4~10月份为0.0202~0.1954,11月份最高,为0.8409;栗园总群落的优势集中性为0.2564,各亚群落的优势集中性表现为植食类>捕食类>寄生类;栗园植食类亚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与总群落一致,呈低-高-低-高的变化趋势;捕食类亚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动态基本上呈稳中有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在苏州地区引种大百合,丰富该地区百合科球根花卉的种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为期2年的大百合引种试验中观察其适应性,并进行鳞茎繁殖试验。[结果]11月至翌年1月为其休眠期。其鳞茎中央芽2月中旬开始萌动,3月初破土.1个月后株高约为25cm。4月上旬茎节开始伸长,直立茎顶端花芽已经形成。4月下旬株高可达1m,花芽高10cm。5月10日前后进入始花期。1周后进入盛花期,6月初花谢子房开始膨大。6月下旬果实长至7cm左右,色泽加深。疏林下生长的大百合平均株高达1.73m,光照充足时平均株高为1.51m。疏林下生长的大百合单株花朵数为16.88朵,花序长为16.17cm,平均开花天数为24d;光照充足时单株花朵数13.16朵,花序长为14.96em,平均开花天数为18d。[结论]该研究对在园林绿化中推广应用野生大百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土壤吸附草甘膦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草甘膦的环境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了在298、303、308K温度下草甘膦的吸附平衡时间和吸附等温线的测定。[结果]草甘膦在水-土两相中分配6 h内达到平衡。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拟合得到的相关系数均大于Langmuir吸附等温线拟合得到的相关系数,适合描述草甘膦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土壤吸附草甘膦的吸附过程是吸热吸附,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吸附过程是自发吸附过程,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过程自发趋势增大,但变化较小。吸附过程是熵增加过程。温度低时,土壤对草甘膦的吸附量小,土壤表面的混乱程度较大;温度高时,土壤对草甘膦的吸附量较大,土壤表面的混乱度较小。[结论]土壤吸附草甘膦的过程是一种自发吸热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采用长1m,内径3mm,内装4.5%OV-101+1.5%QF-1/GasClmromQAWDMCS(60~80目)玻璃柱,以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三唑酮含量,其标准偏差为0.047,变异系数为1.33%,回收率在98.3%~101.9%之间。多菌灵含量采用薄层—紫外法测定,检测波长281nm,多菌灵含量标准偏差为0.27,变异系数0.82%,回收率在99.4%~101.3%之间。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开放接入网络中带宽分配的公平性问题.将最大〖CD*2〗最小公平算法应用到双向SLA带宽调度算法中,给出了一种基于EPON的易于实现的双向SLA公平带宽调度算法.以用户SLA为首要SLA,以业务提供商的SLA为次要SLA,通过带宽分配和调整,实现了双向公平的带宽分配.仿真实验表明,双向SLA算法实现了业务提供商和用户的公平性需求,具有合理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7.
太原市PM10污染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丽仙  李素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642-3644
以2001~2005年太原市大气中PM10的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太原市PM10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①太原市PM10污染为煤烟、汽车尾气和地面扬尘的混合型污染.②5年间PM10污染严重,但逐年减轻.③PM10污染冬春严重,夏秋较轻.12和1月,3和4月污染严重,5~10月污染较轻.④PM10污染空间差异明显,其中污染程度涧河最严重,南寨相对较轻,其他监测点则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8.
蒲公英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蒲公英深加工提供依据。[方法]以蒲公英为试材,对料液比、碱液浓度、反应温度及提取时间等4个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随着料液比、碱液浓度、反应温度及提取时间的增大,膳食纤维产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料液比为1:10,碱液浓度浓度为0.5mol/L,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2.5h时,产率最高。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料液比和碱液浓度为主要影响因素。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0,碱液浓度0.5mol/L,温度65℃,反应时间2.5h,产率为56.75%。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力为7.27g/g、溶胀度为1.00ml/g。[结论]得到了蒲公英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率为56.75%。  相似文献   

19.
Fe^3+掺杂纳米TiO2的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桢  鲍治宇  董延茂  卢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737-11739
[目的]提高TiO2的可见光响应和光催化活性。[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掺铁纳米TiO2粉体,进而研究掺铁TiO2的光催化活性。[结果]450℃煅烧后掺铁TiO2出现了很明显的TiO2特征衍射峰,且峰形尖锐,结晶良好,均没有出现铁的掺杂新相。随着掺铁量的提高,TiO2的粒径逐渐减小,当掺杂量为0.4%时,TiO2的粒径最小,减少至纯TiO2的45%。掺铁抑制了锐钛矿向金红石矿的转变。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TiO2的粒径逐渐增大。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2均为纳米级,基本成球形颗粒。纯TiO2粒子分布不是很均匀,团聚现象明显;掺铁TiO2颗粒分布均匀,没有明显的团聚现象。掺铁使TiO2在紫外灯和太阳光下的降解性能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掺铁纳米TiO2细化了晶体晶粒,抑制了锐钛矿向金红石矿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于 1 997~ 1 999年用 6个不同的材料配制成完全双列杂交 ,研究小麦冠层温度的遗传。结果表明 ,小麦冠层温度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 ,以加性效应为主 ,呈部分显性 ,显性方向为低温型。不受上位性影响 ,狭义遗传力为 86.95%。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小偃 6号为最有价值的亲本 ,其次为陕 2 2 9,87B1 - 30 3和 2 0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