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松毒蛾空间格局及其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运用比较频次法、聚集度指标法和相关系数法研究了松毒蛾越冬代蛹和第一代幼虫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越冬代蛹属于负二项分布,第一代幼虫属于Neyman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五种抽样方法比较结果表明,平行线取样法最好.根据Iwao方法分析并计算了不同虫口密度下林间调查的最适取样数,列出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2.
木毒蛾空间格局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聚集度指标法测定了木毒蛾(Lymantria xylina Swinhoe)卵、幼虫、蛹的空间格局。测定结果表明:木毒蛾卵块、幼虫和蛹在木麻黄防护林中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幼虫在林内以聚集型扩散。应用Iwao方法,计算了在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林间最适抽样数,分析了中幼林中幼虫的序贯抽样。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季节、不同虫口密度下,调查菜粉蝶(Pieris rapae L.)卵和幼虫的田间分布型。经Iwao法、Taylor法和其它聚集指数测定,皆为聚集分布。用频次分布法测定呈负二项分布。用6种不同的抽样方法进行取样分析,以“Z”形取样为好,其次是棋盘式取样。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毛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模型法和频次分布法研究了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幼虫的分布型符合聚集分布。低密度情况下的幼虫服从Neyman A型分布,幼虫在单株树上的分布服从负二项分布,各轮枝层虫口密度差异显著,可将其划分为3组。比较6种不同的抽样方法,以Z字形法为最好。抽样数量以24侏为宜。  相似文献   

5.
应用多种方法测定了樟莹叶甲卵和幼虫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樟莹叶甲的卵和幼虫符合Neyman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都是稀疏的个体群,幼虫在林内由聚集分布不断扩散为均匀分布.应用Iwao方法,计算了在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林间调查的最适抽样数,分析了幼虫的序贯抽样.  相似文献   

6.
用多种聚集度指标分析番石榴园挂果期瓜实蝇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瓜实蝇幼虫呈聚集分布型,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原因是由瓜实蝇幼虫的行为和环境因素引起的。田间虫口密度高低影响空间分布,虫口密度加大,番石榴果实中瓜实蝇幼虫数量差异变小。同时,建立了幼虫在番石榴果实上的理论抽样数公式,给出了不同误差、不同密度条件下的理论抽样数,并得出了序贯抽样公式。  相似文献   

7.
桔小实蝇卵和幼虫在番石榴上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多种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分析法、Taylor幂法则研究了桔小实蝇卵和幼虫在番石榴园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该虫的卵和幼虫在所有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提出了桔小实蝇卵和幼虫理论抽样公式,给出了桔小实蝇卵和幼虫在不同密度、不同误差要求下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8.
黄斑长翅卷叶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黄斑长翅卷叶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理论抽样数,为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Taylor幕法则、Iwao线性回归及各种聚集度指标法分析了黄斑长翅卷叶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黄斑长翅卷叶蛾幼虫在田间符合聚集分布,且个体间相互排斥.其种群聚集原因是由昆虫本身习性和环境共同引起的.根据Iwao最适抽样公式得出了理论抽样模型并计算出不同虫口密度下最适理论调查取样数量及序贯抽样模型.[结论]黄斑长翅卷叶蛾幼虫在田间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明新疆荒漠绿洲稻区特殊生境下稻水象甲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为该虫情预测预报及田间有效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应用扩散系数进行t检验,以丛生指数Moore I、平均拥挤度m*、聚集度指数m*/m、C_A指标、聚集强度K及扩散指数I_Q等6种聚集度指标相互印证,用Iwao回归、Taylor幂法则、聚集均数(λ)及U检验,对稻水象甲幼虫、蛹两种不同虫态下种群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进行研究。2种虫态下稻水象甲均呈密度依赖型聚集分布,m*-m回归表明;其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均是稻水象甲个体群,但幼虫个体间相互排斥,蛹相互吸引。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均值与聚集度呈显著正相关;聚集均数(λ)分析表明:稻水象甲幼虫、蛹的聚集均是由其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共同影响所致,且蛹的聚集程度高于幼虫。此外,用Iwao回归法,建立最适理论抽样模型:N=(t/D)~2[(α+1)/m+β-1)],计算出在不同密度(m)下稻水象甲幼虫和蛹的理论抽样数,随着幼虫、蛹密度的增大,所需抽样数逐渐减少,m0取平均每穴幼虫数为12头时,两种虫态序贯抽样公式依次为T_(1(n)),T_(0(n))=12n±18.527 0n~(1/2)、T_(1(n)),T_(0(n))=12n±22.200 9n~(1/2),经U检验,稻水象甲两种虫态各抽样方法均可靠,田间最适抽样方法幼虫为"Z"字形取样法(0.140),蛹则为大5点取样法(0.177)。综上,两种虫态下稻水象甲均为聚集分布,且蛹的聚集程度高于幼虫的聚集强度,其聚集原因均是由其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共同影响所致,在大田抽样中,幼虫、蛹的最适抽样依次为"Z"字形取样法和大5点取样法。  相似文献   

10.
花椒瘿蚊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运用5种聚集度指标和2种回归分析方法对花椒瘿蚊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所有的指标表明,花椒瘿蚊幼虫在一切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聚集原因是由昆虫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异质性共同作用所致。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虫口密度在植株的东、南、西、北4个方位无显著差异;植株中部虫口密度较上部和下部大,差异显著,而上部和下部的虫口密度无显著差异。在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确定出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模型及一定防治指标下的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11.
腰果云翅斑螟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聚集度指标法及Iwao回归法研究了腰果云翅斑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幼虫的分布型呈聚集分布,而被害果属均匀分布。5种不同的抽样方式比较,以随机取样法为最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梦尼夜蛾卵、幼虫、蛹的抽样,并利用聚集度指标法和频次分布法对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测定表明,梦尼夜蛾卵、幼虫、蛹均属聚集分布,其中卵、幼虫又同时符合负二项分布和奈曼分布,对形成此种分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频次分布检验法和聚集度指标法测定了焦艺夜蛾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型。结果幼虫和蛹多属于负二项分布和奈曼分布等聚集分布型。估计了幼虫和蛹的最适抽样数。进行了幼虫序贯抽样的计算。  相似文献   

14.
白杨透翅蛾空间分布型可用一些聚集度指标测量,或用频率分布拟合,它的幼虫频率分布适合负二项分布,且同时适合Neyman—A型分布,用聚集度指标来检验,它的分布是聚集型的。 Iwao的回归和Taylor幂法则方法也是检验聚集型分布的好方法,检验的结果都说明白杨透翅蛾幼虫空间分布是聚集型的。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序贯抽样分析表,可应用于白杨透翅蛾的幼虫防治效果的检验和虫害发生量的调查。  相似文献   

15.
多纹豹蠹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用聚集度指标法测定了多纹豹蠹蛾幼虫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幼虫分布型属随机分布。四种抽样方法比较结果,五点式取样法精确度最高。分析并计算了林间调查的最适抽样数,进行了幼虫序贯抽样的计算。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7种聚集度指标法测定了檫角丽细蛾卵和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卵和幼虫在檫树人工林内都呈聚集分布。幼虫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排斥。卵分布基本成份是疏松的个体群。应用Iwao’s方法,分析并计算林间调查的最适抽样数,进行了幼虫序贯抽样的计算。  相似文献   

17.
运用6项聚集度指标和2种回归方法对枇杷潜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聚集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虫在任何密度下都呈聚集分布并遵从负二项分布,聚集原因是由某些环境因素所致,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几种常见的抽样方法与全查比较,并进行差异性显著测验,表明5点式为最佳抽样方法;通过分析并拟合出枇杷潜蛾幼虫在枇杷园中的最适理论抽样数模型和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18.
茶小卷叶蛾幼虫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聚集度指标、Taylor的幂法则、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对茶小卷叶蛾幼虫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茶小卷叶蛾幼虫在茶树上的序贯抽样技术。结果表明,茶小卷叶蛾幼虫在茶树上的空间分布属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其聚集性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其聚集原因经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测定,当m<1.009 5时,其聚集是由外界环境条件所致;当m>1.009 5时,其聚集是由于害虫本身的群集行为与环境条件综合影响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最佳理论抽样数和最佳序贯抽样模型:N=1.962/D2[1.236 02/m+1.279 54],T0(n)=3.6 n±8.988 8 n1/2,最大样本数为n=2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