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华南地区桔小实蝇田间种群抗药性的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05年对华南地区桔小实蝇抗药性动态监测的基础上,2006年继续采用药膜法测定了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5个省11个地区桔小实蝇种群对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的抗性.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对敌百虫的抗性有9个种群已达到中等水平抗性,分别为10.01~38.84倍,仅海口与河源2个种群为低水平抗性,分别为7.89倍和8.70倍;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有4个种群达到中等水平抗性,分别为10.62~33.89倍,有6个种群为低水平抗性,分别为4.71~9.96倍,元江种群仍为敏感水平,为2.14倍;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广州种群已达到高水平抗性,为42.51倍,其余有9个种群达中等水平抗性,为16.52~39.19倍,元江种群处于低水平抗性,为7.19倍.  相似文献   

2.
华南地区桔小实蝇抗药性动态监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药膜法测定了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省(区)部分地区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种群对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的抗性.结果表明,这些地区桔小实蝇种群中,对敌百虫的抗性有5个地区种群达到了中抗水平,抗性倍数高达27.42~16.42倍;4个地区种群抗性为低抗,抗性倍数为8.04~4.33倍,2个地区种群仍处于敏感水平;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有3个地区种群抗性达到了中抗水平,抗性倍数高达33.82~12.19倍,4个地区种群抗性为低抗,抗性倍数为9.27~4.14倍,4个地区种群仍处于敏感水平;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则有6个地区种群达到了中抗水平,抗性倍数高达24.00~10.52倍;4个地区种群抗性为低抗,抗性倍数为8.41~7.39倍,仅1个地区种群仍处于敏感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华南地区瓜实蝇 Bactrocera cucurbitae 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我国瓜实蝇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年6—10月采集了广州、湛江、茂名、清远、南宁、长沙、无锡等地瓜实蝇田间种群,并用药膜法监测了其对敌百虫、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多杀霉素的抗性.【结果和结论】所监测地区中,广州和无锡种群对敌百虫抗性倍数为2.03和2.14,湛江种群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抗性倍数为2.69,仍处于敏感水平,其余地区种群对6种药剂均达到了低水平或中等水平抗性.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对高效氯氟氰菊酯不同抗性水平的近等基因系高抗种群(NILs-RR)和低抗种群(NILs-RS)对13种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高抗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交互抗性倍数在15.2~92.6之间;对氟虫腈,阿维菌素、灭多威和甲胺基阿维菌素也存在14.1~67.5倍的较高交互抗性;而对毒死蜱、溴虫腈、虫酰肼及辛硫磷的交互抗性较低,在3.0~7.6倍之间。低抗种群对氟虫腈和阿维菌素存在较明显的交互抗性,在13.3~14.3倍之间;对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灭多威、溴虫腈和甲胺基阿维菌素有一定程度的交互抗性(5.8~9.9倍);对高效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甲氰菊酯的交互抗性较低(2.6~2.9倍);对辛硫磷、毒死蜱和虫酰肼则没有明显的交互抗性(1.7~1.8倍)。对构建的甜菜夜蛾敏感种群(SS)、近等基因系高效氯氟氰菊酯抗性种群(NILs-RR)和近等基因系低抗性种群(NILs-RS)生命表分析表明,以SS种群为参比,NILs-RS、NILs-RR种群的相对适合度分别为0.870、0.893,抗高效氯氟氰菊酯不同基因型甜菜夜蛾SS,NILs-RS和NILs-RR三种群净增殖率分别为624.7, 543.6和557.8,无显著差异,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抗药性未引发甜菜夜蛾适合度变化。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可见甜菜夜蛾对高效氯氟氰菊酯产生抗药性后,与其它菊酯类药剂、氟虫腈和阿维菌素存在较高水平交互抗性,此类药剂间不宜混用或轮用;与辛硫磷、毒死蜱和虫酰肼的交互抗性均较低,可以混用或轮用。在高抗地区也可以通过引入敏感种群进行抗性稀释的方法治理甜菜夜蛾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小菜蛾田间种群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3年采用浸叶法测定江西省南昌县、武宁县和信丰县3个蔬菜产区的小菜蛾田间种群对9种药剂敏感性的年度变化。结果表明,3个地区小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95.03~564.87倍和60.52~209.42倍,均已产生高水平至极高水平抗性;对多杀菌素抗性倍数为8.27~35.12倍,产生中低水平抗性;对苏云金杆菌、溴虫腈、氟啶脲、丁醚脲、茚虫威和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仍比较敏感。因此,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均不适宜于江西地区防治小菜蛾,推荐使用苏云金杆菌、溴虫腈、氟啶脲、丁醚脲、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注意交替、轮换使用,以便延缓抗药性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防治橘小实蝇的应急防控药剂,并探讨如何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药膜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郑州地区橘小实蝇成虫的触杀毒力,同时评估了郑州地区橘小实蝇田间种群对7种药剂的抗性水平。【结果】各供试药剂对郑州地区橘小实蝇种群的毒力大小依次为溴氰菊酯>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噻虫胺>氰戊菊酯>啶虫脒>吡虫啉。田间种群抗性对比结果显示,郑州地区橘小实蝇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已达到极高抗水平,对高效氯氰菊酯、噻虫胺、啶虫脒的抗性达到中抗水平,对氰戊菊酯的抗性达到低抗水平,对溴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尚处于敏感水平。【结论】明确了7种杀虫剂对郑州地区橘小实蝇的毒力效果和种群抗性水平,建议防控时首选溴氰菊酯和阿维菌素。  相似文献   

7.
2007年江浙地区二化螟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2007年测定江苏、浙江地区二化螟对杀虫单、三唑磷、氟虫腈、阿维菌素及拟除虫菊酯类等9种杀虫剂的抗性,以及6类20种杀虫剂对东海二化螟的毒力,为指导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4龄幼虫点滴法测定。【结果】(1)瑞安、苍南、高淳种群对杀虫单具有极高水平抗性(164.8~248.1倍),连云港和东海种群具有中等水平抗性(18.1和25.1倍)。(2)5个种群对三唑磷的敏感性变化很大,其中瑞安、苍南、高淳种群为极高水平抗性(204.8~1395.2倍),连云港和东海种群未检测到明显的抗性(1.8和3.1倍)。(3)瑞安、苍南种群对氟虫腈为中等水平抗性(12.3和26.8倍),其它3个种群为敏感水平(1.3~2.9倍)。(4)苍南种群对阿维菌素产生低水平的抗性(7.6倍),其它种群尚处于敏感水平(0.9~2.0倍)。(5)瑞安、苍南种群对氯氟氰菊酯、氰戊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及溴氰菊酯为中~高水平的抗性,其它3个种群对除氰戊菊酯以外的4种拟除虫菊酯为低~中水平的抗性(5.3~31.2倍)。(6)测试的20种药剂对东海种群二化螟的毒力次序为: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伊维菌素、高效氟氯氰菊酯>丁烯氟虫腈、氟虫腈、氰戊菊酯、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虫酰肼≥辛硫磷、喹硫磷、呋喃虫酰肼、三唑磷、哒嗪硫磷>马拉硫磷、毒死蜱、氟硅菊酯>杀虫单。【结论】不同地区二化螟种群对药剂的抗性存在差异,应根据当地的抗性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抗性治理。  相似文献   

8.
陕西小菜蛾对9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陕西关中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9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抗性治理和田间有效防治小菜蛾提供依据。【方法】在室内采用生物测定法和区分剂量法,测定2012-2013年间陕西杨凌、宝鸡和渭南3个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丁醚脲、啶虫隆、溴虫腈、茚虫威、多杀菌素、Bt毒素Cry1Ac和氯虫苯甲酰胺9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陕西3个地区的小菜蛾田间种群对大部分供试药剂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宝鸡、渭南和杨凌种群均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高-极高水平抗性,对阿维菌素产生了中等-高水平抗性,对溴虫腈和啶虫隆产生了低-中等水平抗性,对茚虫威、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水平相对较低,处于敏感-低水平抗性。对丁醚脲和Bt毒素的抗性各地差异较大,对丁醚脲的抗性,杨凌种群处于低-中等水平抗性,渭南种群处于中等水平抗性,宝鸡种群处于敏感性下降;对Bt毒素的抗性,宝鸡种群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杨凌和渭南种群处于敏感性下降-低水平抗性。【结论】3个地区应停止使用已产生高水平抗性的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减少已产生中等水平抗性药剂的使用次数,处于低水平抗性的杀虫剂可作为防治小菜蛾的主要药剂。在杀虫剂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以延缓小菜蛾抗药性加剧。  相似文献   

9.
云南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监测和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云南通海小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已增至46.1倍,昆明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有所下降。对敌敌畏,各地种群仍有较高的敏感性,抗性不明显;对氯氰菊酯、灭多威则产生了数百倍的高度抗性。室内生测表明田间抗性小菜蛾对锐劲特、除尽和菜喜高度敏感。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小菜蛾仍有较高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小菜蛾田间种群抗药性现状及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续7年对天津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采用叶片浸渍法进行不同杀虫剂田间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小菜蛾对50%辛硫磷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90%杀虫单可溶粉、1.8%阿维菌素乳油抗药性倍数分别达到35.31,136.28,55.15,5.12倍,抗性增长迅速,其中对高效氯氰菊酯、杀虫单达到高抗(RR:40~160)水平,为小菜蛾抗药性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漳州平和县蜜柚生产基地实地调研,结合已有文献数据,对桔小实蝇不同防治措施的成本进行核算,总结各种防治手段的特点。制定平和?溪蜜柚桔小实蝇防治的5种方案,采用Excel软件建立桔小实蝇防治方案决策模型,以期望成本最小化为决策准则,对各防治方案进行了排序,选出最优的桔小实蝇防治方案:用性信息素诱杀,必要时进行二次诱杀,若防治效果不理想,则及时释放不育雄虫。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柑橘小实蝇入侵扩散与危害规律,提高其监测与防控水平,2008—2010年应用柑橘小实蝇专用性诱剂和诱捕器,在全市19个镇(街道)35个柑橘园建立监测点进行全市性入侵扩散分布普查;在古城伏龙柑橘园和市区水果市场,建立2个系统监测点开展全年种群数量消长监测,结果表明柑橘小实蝇种群入侵扩散与时空分布呈塔型趋势,即以城区为中心,并呈向周边区域扩散蔓延趋势;全年种群时序数量变化主要呈单峰型曲线变化,一般于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初见性诱成虫,8月上旬形成增长拐点,9—10月形成数量高峰,影响种群数量消长的主要因子有种群基数、气候和生境条件等,从而创建柑橘小实蝇基数(m6)与全年种群诱量(M)关系模型M=23.8339m6+59.8003(n=6,r=0.9735**)、当旬虫口密度(mn)与其前3个月的旬平均气温(tn-9)关系模型mn=1.9248tn-9-14.88063(n=72,r=0.5123**),以及柑橘挂果期成虫诱量(M)、有虫株率(R%)、有虫果率(P%)、每虫果幼虫量(N)等关系模型:R=0.3667M-1.2746(n=11,r=0.8901**);P=0.0581R+0.3112(n=11,r=0.9649**);N=0.6438P+0.9610(n=11,r=0.7000*)。应用柑橘小实蝇种群入侵扩散危害规律及其参数模型,可反映柑橘园柑橘小实蝇发生变化动态,可随旬作出预报和决策防治,这对提高其监测预警和持续控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建宏  熊小真  杨丽英  熊忠平  潘涌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96-19398,19430
[目的]为在江西省对桔小实蝇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桔小实蝇的分布点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通过GARP生态位模型预测桔小实蝇在江西省的潜在分布区域。[结果]桔小实蝇在江西省的适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2/3以上。在24°~26°N赣南盆地的大部分区域,年平均气温在19~20℃,是桔小实蝇的高适生区。在26°~27°N的赣州北部的部分地区以及吉安西南部、抚州、鹰潭、上饶东南部的少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8~19℃,是桔小实蝇的中度适生区。在26°~30°N的滨湖、赣江中下游、抚河、袁水区域和赣西南山区,年平均气温在17~18℃,是桔小实蝇的低适生区。赣东北、赣西北和长江沿岸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6~17℃,是桔小实蝇的非适生区。[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桔小实蝇的实际分布与GARP的预测分布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4.
南昌地区二化螟抗药性监测与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点滴法就2001~2006年南昌地区第1代二化螟幼虫对杀虫单、三唑磷、阿维菌素及氟虫腈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南昌地区第1代二化螟幼虫对这4种药剂抗性水平趋于逐年增加。对杀虫单的抗性倍数为10.36~47.53,属中至高抗水平;对三唑磷的抗性倍数为7.44~33.98,属低至中抗水平;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为3.22~8.72,由相对敏感发展到低抗水平;对氟虫腈的抗性倍数为2.47~4.98,为相对敏感阶段。并提出了二化螟抗药性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柑橘小实蝇入侵扩散与危害规律,提高其监测与防控水平,2008—2010年应用柑橘小实蝇专用性诱剂和诱捕器,在全市19个镇(街道)35个柑橘园建立监测点进行全市性入侵扩散分布普查;在古城伏龙柑橘园和市区水果市场,建立2个系统监测点开展全年种群数量消长监测,结果表明柑橘小实蝇种群入侵扩散与时空分布呈塔型趋势,即以城区为中心,并呈向周边区域扩散蔓延趋势;全年种群时序数量变化主要呈单峰型曲线变化,一般于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初见性诱成虫,8月上旬形成增长拐点,9—10月形成数量高峰,影响种群数量消长的主要因子有种群基数、气候和生境条件等,从而创建柑橘小实蝇基数(m6)与全年种群诱量(M)关系模型M=23.8339m6+59.8003(n=6,r=0.9735**)、当旬虫口密度(mn)与其前3个月的旬平均气温(tn-9)关系模型mn=1.9248tn-9-14.88063(n=72,r=0.5123**),以及柑橘挂果期成虫诱量(M)、有虫株率(R%)、有虫果率(P%)、每虫果幼虫量(N)等关系模型:R=0.3667M-1.2746(n=11,r=0.8901**);P=0.0581R+0.3112(n=11...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11种杀虫剂对小菜蛾幼虫、成虫及其寄生蜂菜蛾绒茧蜂和菜蛾啮小蜂成虫的LC50.杀虫剂对小菜蛾幼虫毒力大小顺序为氟虫腈>虫螨腈>多杀菌素>阿维菌素>氟啶脲>苏云金杆菌>杀虫双>灭多威>毒死蜱>杀灭菊酯.对成虫测定结果表明,氟虫腈和虫螨腈对成虫触杀效果较好,其它药剂毒力均较低,而阿维菌素和苏云金杆菌对成虫基本无杀伤力.杀虫剂对菜蛾绒茧蜂毒力大小顺序为氟虫腈>毒死蜱>虫螨腈>阿维菌素>多杀菌素>氟啶脲>杀虫双>杀灭菊酯>灭多威>苏云金杆菌;对菜蛾啮小蜂的毒力大小顺序为氟虫腈>毒死蜱>虫螨腈>阿维菌素>多杀菌素>灭多威>杀虫双>杀灭菊酯>氟啶脲>苏云金杆菌.此外,与菜蛾啮小蜂相比,菜蛾绒茧蜂对灭多威(12.5X)、杀虫双(6.81X)、阿维菌素(4.04X)的耐药性更强.据选择指数(寄生蜂LC50/成虫LC50)标准,除苏云金杆菌外,其它农药选择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桔小实蝇雄成虫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多种聚集度指标分析了桔小实蝇Bactrocera(Bactrocera)dorsalis(Hendel)雄成虫在番石榴和杨桃园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该虫雄成虫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雄虫个体间相互排斥,其密度高低影响空间分布,密度高时呈随机分布,密度低时主要是随机分布,部分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8.
性诱剂防治桔小实蝇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生命表的干扰控制指数(IIPC)方法,就性诱剂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Bactrocera)dorsalis(Hendel))种群的控制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性诱剂防治桔小实蝇的IIPC值为0.40.在低、中、高不同虫口密度的果园里,其保果率分别为73.60%、46.60%和23.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