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水稻是我区主要粮食作物,其栽培制度以一季中稻为主,早、中、晚稻混栽。稻螟是本区水稻生产的主要敌害,历年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据多年調查观察:本区稻螟主要有三化螟、二化螟、大螟和褐边螟等四种。为了掌握稻螟种羣分布的特点,并研究分析影响分布的环境因子,以便提供资料制定防治稻螟的策略和工作規划,从而因地制宜地推行农业和药剂相結合的综合治螟措施,作  相似文献   

2.
我省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水稻害虫,主要为稻螟虫(主要为二化螟和三化螟,大螟和褐边螟只在局部地区为害严重)、稻飞虱、稻浮尘子、稻苞虫、稻椿象、稻纵卷叶虫、稻象鼻虫等七种。水稻病害,主要为稻瘟、稻胡麻斑病、稻恶苗病、稻白叶枯病等四种。 消灭病虫害,应根据各地水稻栽培制度和病虫发生为害特点,抓住关键,采用农业技术和化学药剂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 麦稻两熟栽培是和田河流域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气候资源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种科学种植方式。它把两季作物紧密结合起来,在一年内夺取麦稻双高产。近年来,这项栽培在和田县获得了新进展。 一、麦稻两熟栽培的兴起和发展 和田河流域于麦收后复种水稻始于1960年,当时复播水稻面积3 000亩,其中和田县2 800亩,主要分布在罕艾列克乡的下潮地一带,种植的品种为白芒稻和黑芒稻,亩产稻谷100kg左右。麦后复播水稻之初,稻农未掌握好复种技术,加之施肥少,土壤瘠薄、杂草多,管理不及时,水稻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4.
水稻“两迁”害虫防治贵在“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两害虫近两年已成为严重威胁隆林县水稻生产的自然灾害之一。文中介绍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在隆林县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特点,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相关部门做好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预测预报;群众及时、准确做好防治工作;搞好水稻健身栽培、提高水稻抗虫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东海县温光资源、稻麦两熟农作制栽培特点,通过对旱育秧人工移栽稻、机插秧、直播稻与小麦套播、机条播等栽培方式组合的研究,初步探明在本地区稻麦两熟制条件下,在传统手栽稻地区可推广"水稻旱育人工移栽+小麦机条播"的模式,在劳动力紧张、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应积极推广"水稻机插+小麦套播或机条播",本地区不宜盲目发展直播稻。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稻螟赤眼蜂对水稻螟虫的实际防治效果,在广东省南雄市开展了释放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螟虫的试验。在合适时机释放稻螟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后,辅以化学防治,此项技术集成了2种防治方法的优点,达到了最佳的增产效果。此研究为在广东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螟虫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稻大螟孕卵与寄主杂草的关系及其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大螟寄主广泛,寄主在大螟生长发育及为害过程中作用显著。研究得出,旱稗与水稻混生会加重大螟发生程度,纯作稻区则大螟不孕卵;三代大螟为害水稻呈白穗、枯孕穗和虫伤株,虫伤蛛比例越大,平均单穗粒重减小;三代大螟可转株为害1-3次;水稻大田产量损失率(Y)与白穗和枯孕穗率(X)之间的相关式为Y=0.2311 1.1018X,r=0.9950^**;田间以出现0.36%以上白穗、枯孕穗时为对大螟实行用药治理指标。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由于水稻的不断改制,水稻螟虫的发生、危害也随着起了很大的变化.合肥及其以北稻区,基本上已改成稻麦、稻油轮作的一季中稻区,加上水稻品种更替、扩种杂交稻等原因,水稻栽培布局趋向复杂,稻螟随之从七十年代中期的最低密度又复上升.1984年出现20%以上的白穗率,说明会造成二成左右的稻谷损失.根据这种情况,我们本着经济、简便、安全、有效的原则,拟从"予防"出发,减避水稻螟害,探索中稻避螟的播、栽适期,从而降低发生面积,减少施药次数和用量,节约农业投资,保护水稻产量.特别是大量使用农药产生污染,栽培避螟就更显得迫切. 现将1983—1984年获得的结果整理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当前金华地区水稻两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两害(纹枯病和稻曲病)发生原因和主要的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为当地水稻病虫害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赤眼蜂对齐齐哈尔地区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齐齐哈尔地区优势赤眼蜂蜂种防治水稻二化螟,对齐齐哈尔地区不同种赤眼蜂寄生水稻二化螟的能力进行研究,并对其防治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对水稻二化螟卵粒的寄生率最高,防治田虫伤株率最低、防效最高。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各项防治指标略低于稻螟赤眼蜂,但是数值之间差异不显著。螟黄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较差。由此可见,稻螟赤眼蜂为寄生水稻二化螟的优势蜂种。  相似文献   

11.
6种药剂防治3代三化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更好地为防治水稻三化螟的危害提供指导。[方法]在水稻破口期,以不同用药量和用药次数的6种市售药剂进行防治3代三化螟的药效比较试验。[结果]一次用药效果较差,以破口期两次用药,防效最好。第一次用50%赛利EC 100 ml,第二次20%强杀螟EC 80 ml组合防治效果最好,白穗率为0.87%,相对防效为96.51%;第一次20%三唑磷EC 150 ml,第二次20%强杀螟EC 80 ml白穗率为0.94%,相对防效为96.24%。[结论]50%赛利、20%三唑磷、20%强杀螟是防治三化螟的高效药剂,杀虫双不能作为防治三化螟的主体药剂。以破口期为标准来指导防治较为恰当,只有破口期两次用药,才能达到控制3代三化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香根草诱杀水稻螟虫的技术及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螟虫有明显偏爱在香根草上产卵的特性,利用香根草作为诱集植物来治理水稻螟虫可以大大压缩施药面积和用药量,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生态效益,利用香根草治理水稻螟虫的最佳种植时期为3月底至4月初、种植面积应为稻田总面积的6%~10%。  相似文献   

13.
叶玉 《北京农业》2011,(3):59-60
中单28是中国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高产、多抗、优质、中晚熟普通玉米单交种,其组合为中1128x中5493。2005年4月经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京审玉2005001。2007年3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引玉2007008。  相似文献   

14.
安庆市稻飞虱发生与防治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产体制和耕作制度的变化,单季稻面积随之扩大。水稻依赖高密、高肥实现高产,形成了有利于稻飞虱发生的田间环境。温度是影响安庆市稻飞虱发生的主要因素。在水稻生长前期保护利用天敌;在水稻生长中后期选用高效药剂锐劲特、毒死蜱、综合防治稻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水稻穗期受三化螟为害后的螟害结构及其对产量损失的影响。白穗株率,隐害株率和半白穗株率对产量损失率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8778、0.0723和0.0882。决定系数达0.9971,说明剩余因素对产量损失的影响仅为0.29%,从而使通径分析的结果表达了螟害与产量损失的真实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昆虫生命表方法研究三化螟的发生量预测及其致量控制问题,试验在广东省海陵岛进行,当地的主要为害世代为第二世代,根据这个特点,以当代实际卵量与前一世代的顶期卵量的比率,即有效卵量概率,作为连续世代的连接点,组建自越冬幼虫至第二世代的连续生命表,应用排除作用控制指致评价重要因子和分析关健因子的作用,试验结果说明,越冬后幼虫至蛹的死亡,特别是第一世代有效卵量概率对第二世代数量的影响甚大;第一世代幼虫侵入后至第二世代期间,自然种群的发展过程比较稳定,根据第一世代卵量估计第二世代的数量有可能获得较好的顶测结果。  相似文献   

17.
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3000万hm2,约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1/3,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5%。生物灾害是影响中国水稻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全国每年因水稻病虫害为害虽经防治仍然造成经济损失400~500万t。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稻瘟病、纹枯病是中国水稻生产上为害严重的几种重要的病虫害,2001—2004年全国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超过8500khm2次,其中2003年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发生面积占总发生面积的72.5%。近年来水稻病虫在全国的发生特点表现为:一、大部地区病虫害发生较重,重大病虫暴发强度大。发生危害严重的病虫有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发生程度中等以上的有稻飞虱、水稻纹枯病;二、次要病虫上升,为害加重。一些过去偶发性的次要病虫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等,发生面积扩大,发生程度明显上升,已经或正逐渐上升为重要病虫害;三、发生面积较大,波及面广。2004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厄尔尼诺事件将进一步发展,将有利于迁飞性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近年来,随着粮食种植效益的提高,早稻面积将继续回升,单双季稻混栽面积将进一步加大,对水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有利;部分地区部分高产、优质但易感稻瘟病的水稻品种种植,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抗真菌转基因水稻对靶标真菌病害的抗性和稻田非靶标病虫害发生的影响.[方法]以过表达水稻酸性几丁质酶基因(RAC22)和水稻碱性几丁质酶基因(RCH10)及转化苜蓿β-1,3-葡聚糖酶基因(β-G1u)和大麦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B-RIP)的四价抗真菌转基因水稻品系E122-1和E127-1以及对照非转基因亲本E32为材料,通过温室接种和田间调查开展E122-1和E127-1对稻瘟病、稻曲病和胡麻叶斑病等靶标真菌病害的抗性和对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非靶标病虫害的影响.[结果]E122-1和E127-1对稻瘟病菌株的抗性比对照明显提高,同时,E122-1和E127-1田间发生稻曲病和胡麻叶斑病的带病株率和病情指数比对照显著降低,而两者田间发生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感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发生三化螟的枯心株率和发生稻纵卷叶螟的卷叶株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在抗白叶枯病的抗性植株中,E122-1和E127-1的0级植株数量显著高于对照,3级植株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结论]E122-1和E127-1对稻瘟病、稻曲病和胡麻叶斑病具有较好的抗性水平,田间种植,相比对照,不会显著引发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非靶标病虫害的上升.  相似文献   

19.
20.
江淮稻区三化螟灾变规律和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江淮稻区三化螟的起伏历史、回升过程及其特点和对粳稻、杂交籼稻生育期的为害特性及其后效应,并从它与水稻的多层次互作协同性和农田生态系结构与功能动态,探讨了三化螟灾变的生态学规律和地方主导因子。根据稻作特点,分析了三化螟发生趋势,提出综合治理对策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