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一、人工增雨人工增雨,即人工降雨,最早始于1946年的美国。我国最早的人工增雨试验是在1958年,这年夏季吉林遭受60年未遇的大旱,人工增雨获得了成功。什么是人工增雨呢?即用人工使还没有达到降雨阶段的云变成雨降下。具体地说,就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性质,以飞机或火箭等为载体,将适当的化学药剂(如食盐、干冰或碘化银等)播入云中,作为凝结核、冰核或冷冻剂,使云层中的水滴或雪花能增大到一定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应对干旱,合理开发云水资源,根据不同天气系统的云层特点,结合火箭人工增雨机理,合理布局,探讨选择人工增雨作业最佳时机,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工增雨是一项复杂的人工干预局部大气过程的科学实践,本文基于卫星、雷达、探空、飞机云雨微物理观测及地基观测等资料,对2005年6月21日一次农业抗旱飞机人工增雨个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是以低压天气系统为背景的雨层云(Ns)降水过程,云中液态水和过冷水含量具备增雨基本条件;地面至高空,系统稳定少动、降雨持续性强,云中可降水粒子浓度0℃层以上分布趋势为先增后减,但总体大于0℃层以下浓度;云层下湿上干、温度露点差随高度增加、云中存在较强上升气流,利于云体发展,具备一定的增雨潜力。  相似文献   

4.
魏华兵  罗移民 《现代农业科技》2014,(12):250-251,258
干旱是湖北省常见的气象灾害,人工增雨是应对干旱气象灾害有效的手段。崇阳夏季干旱发生的机率高,为了提高夏季干旱人工增雨的作业效果,切实发挥人工增雨在抗旱工作中的作用,在对崇阳自然条件、夏季干旱情况、云层条件和人工增雨作业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其他比较成功的人工增雨作业经验,提出适合崇阳夏季人工增雨抗旱的作业方案。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作为防灾减灾的科学手段,其效果和效益越来越受人们关注。采用高炮或火箭向对流云或层状云中播撒碘化银,对云层中的水滴或冰粒子实施人工干预,进行静力催化和动力催化,促进和加速水滴或冰粒增长并下落,达到人工增雨抗旱的目的,其直接效益已得到一致公认。对2012年3月21日聊城市一次人工增雨抗旱作业的直接增雨效果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在初春层状云中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6.
李金才  王新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821-11822
2009年11月12日,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福建省龙岩市出现有利人工增雨的层状云层。利用DL40-1型立式地面烟炉,龙岩市气象局在永定县组织实施了一次人工增雨作业试验。分析了这次降雨过程的天气形势、作业情况,并简要分析了利用DL40-1型立式地面AgI烟炉增雨作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济宁市高炮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及作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永果  李彤  侯红运 《现代农业科技》2009,(18):256-256,263
利用近几年济宁人工增雨实践.对济宁高炮人工增雨作业时的天气形势、作业云系、作业时机、部位以及催化剂量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利于济宁高炮人工增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冷峰、冷涡横槽、南支槽、南方气旋、回流等形势。高炮人工增雨多以层状云和混态云为主。雷迭回波上,层状云作业部位应选在0℃层亮带上,混态云应选择在强回波区附近。层状云催化时机,应选择在云顶高度≥6.0km、回波强度≥25dBz时作业为宜;混态云应在云顶高度≥7.5km、回波强度≥35dBz时作业为宜。作业仰角以55°为最佳。一次高炮人工增雨作业。以炮弹20-40发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8.
刘升  陈邦怀  娄成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311-21313
卫星云图是监视云环境、天气系统和中小尺度天气的有用工具。通过对2011年2月份淮北地区一次人工增雨作业实例的分析,云图在判断天气系统移动方向、云类、含水量以及选择人工增雨作业时机、作业区域、作业方式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十分明显,是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很有效的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7年3月3日夜间烟台新一代多普勒雷达的反射率因子、回波顶高、径向速度的回波演变特征,分析人工增雨的作业时间、地点及发射炮弹方位。通过反射率因子作业前后回波变化,验证增雨效果。结果表明:增雨作业要选择在天气系统发展或成熟阶段进行,即反射率因子回波呈片状、强度最好在30 dbz以上,径向速度图上存在风向或风速上的辐合,这种回波特征有利于天气系统发展,且降水持续时间较长,非常有利于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并能取得较好的增雨效果。  相似文献   

10.
根据人们的意愿,通过人为干预,使局地天气现象朝有利于人们预定目的的方向转化,以克服或减轻恶劣天气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影响。目前主要的方法有人工降水、人工防雹、人工削弱台风、人工消云、人工防霜冻、人工抑制雷电等。1.人工降水也称人工增雨,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9—2015年广西11—12月地面、高空气象观测资料及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宏观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对增雨作业天气系统进行分型,并分析相应作业云系,建立增雨作业天气概念模型,利用模型分析一次增雨作业个例。结果表明,广西11—12月增雨作业天气系统主要有5类,包括冷空气型、高空槽型、华南静止锋型、低层南风急流型、台风型;其中冷空气型是最典型的降水天气形势。作业云系以层状云为主,有少量层积混合云,主要包括层积云、层云、积云、高层云,基本为暖云结构。层状云中下部可开展飞机作业或利用地面烟炉进行暖云催化作业,层积混合云中积状云部分可开展地面火箭作业。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夏秋干旱期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判别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湖南省夏秋干旱期的天气形势,结合雷达回波资料,得出该时期湖南省人工增雨外场作业有利天气形势,并且对人工增雨有利条件给出了宏观、微观判别指标。针对积云的地面人工增雨作业,分析有关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得出指挥地面人工增雨作业的雷达判别指标。研究表明,湖南省夏秋干旱期人工增雨作业对象主要是积状云,尤其是有利天气形势背景下积层混合云中夹杂的对流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012年夏季一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发生时的主要天气形势、影响系统、各物理量场特征、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的演变等综合分析,得出贝加尔湖冷涡东移加深且移动缓慢是此次局地暴雨的关键;低空急流的存在,对降水量有增幅作用;由于大兴安岭地形阻挡造成迎风坡水汽辐合造成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14.
积层混合云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沈阳棋盘山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004~2006年在辽宁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人工增雨作业及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并总结出对积层混合云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条件、部位、时机和方法等新一代天气雷达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15.
廖国进  黄阁  孟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313-6316
分析了2006年6月辽宁2次冷涡天气过程。6月3日的冷涡过程为辽宁大部分地区带来了一次雷雨、冰雹等强对流性天气,云图上表现为白亮云团,雷达上有弓形回波以及辐合型气旋性环流。6月14日的冷涡过程为辽宁大部分地区带来了一次强降水天气。根据雷达速度场可以判断锋面与测站的相对位置。天气形势及预报是短期预报的主要依据,而卫星云图、雷达资料、自动站资料在灾害性天气的监测以及短时预报预警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2013年第12届全运会开闭幕式期间沈阳历史上8、9月份气象资料,从天气学和大气物理学的角度统计分析了全运会开闭幕式场馆区域产生降水的主要天气类型、降水天气系统来向、降水概率、产生降水的云物理性质等特征。结果表明,就高空500 hPa天气图而言降水的主要天气类型有西风槽型、冷涡型、低涡型和短波槽型,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1.72%、27.59%、13.79%、6.90%;其来向主要有南向、西南向、西向、西北向和北向,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90%、27.58%、41.38%、20.69%、3.45%。降水云有冷云、暖云和混合云。可见开闭幕式期间降水天气较为复杂,降水概率较高,分别达32.60%和22.58%。根据人工影响天气原理,使距场馆远的云水提前降落和场馆近的云水得到抑制的方法,设计了人工削减雨的3道防线,构建了作业技术方案,确保人工消减雨作业安全、高效、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在常规观测资料基础上,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风廓线雷达、多普勒雷达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16年6月13-14日山东省西部连续两次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分析表明:(1)13日夜间对流强度较14日下午剧烈.两次强对流天气都是在高空冷涡的环流背景下产生的.高空为西北气流,低层存在暖湿平流输送,13日强对流天气由低层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触发,14日由700 hpa弱冷空气触发.(2)强对流发生前都有一定的水汽输送和辐合,下暖湿上干冷,低层辐合,中高层辐散.0℃层高度在4000m左右,-20℃层高度在7000m附近.(3)强对流发生时雷达回波强度大于45dBZ,在1.5°仰角上雷达回波最高达60 dBZ以上,中层强回波区悬垂于低层弱回波区之上.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高达20 kg/m2,强回波区不断有中气旋生成.13日夜间有弓形回波,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高于14日.风廓线资料中强的垂直风切变和风向波动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时间有指示意义.(4)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发生在狭长的冷云区前部、对流云团前部和西南部的TBB梯度区上.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甘肃省玛曲县降水的气候背景和天气系统,结果表明,80%的降水是由中尺度对流云团造成。为此,综述了用卫星云图分析青藏高原MCSs活动的特征及其大尺度环境条件和降水的关系,发现青南高原和玛曲对流云团的低云冰水路径,其中心强度为223~245 g/m2,大于东侧的陇南和陕南,而高云光学厚度则相反,玛曲仅为8,是陇南和陕南的44%,显然与高原海拔高度较高有关。玛曲的大降水多由对流云团产生,降水效率较小约为19%~40%,人工增雨潜力应比冷锋高云带大,但小于古巴热带对流云的增雨率39.7%。  相似文献   

19.
肖杰  黄克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216-10219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及FY-2C气象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等,采用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10年8月13日傍晚到夜里出现在太行山脚下河南焦作市一次局地突发性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风槽、副热带高压、中低层切变线、地面冷锋和暖倒槽是这次局地大暴雨的主要的天气尺度系统;强降水发生前,焦作已经形成了明显的能量锋区,且上干下湿的大气层结随着地面冷锋逐渐东南下,焦作触发了强对流天气;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散度场配置,增强了大气的抽气作用,导致暴雨区上空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从而有利于降水的加强,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卫星云图上3个对流云团合并加强是造成焦作短时强降水的主要原因;雷达图上的反射率因子、回波顶高、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产品对于强降水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赵广娜  石慕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35-19437,19470
[目的]总结冷锋云系的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特征。[方法]从反射率因子特征上来研究冷锋云系,利用2002~2007年哈尔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总结了冷锋云系的反射率因子特征。[结果]冷锋所产生的云总体上说呈带状,但其间云体有间隙,且强度分布不均匀;多数移动快的冷锋为长而窄的回波带,移动缓慢的冷锋或弱冷锋,则呈宽广的片状或片絮状回波;面积大的冷锋云系通过测站基本都可以分析出径向速度由西北风转为西南风;随着月份的不同,反射率因子特征也有很大的变化。在冬季,冷锋云表现为层状云,反射率因子特征非常弱,一般面积较大,呈片状,但结构松散,回波间有间隙,其中夹杂着几块比较强的回波;在冷锋两侧易产生强度大的对流单体回波,一般会随着整体云带移动,移速、移向基本一致;干冷锋移过时,易局地产生强对流,以对流云为主,回波面积较小,一般从径向速度图中分析不出风向转变,但单体的强度特征明显,一般有"三体散射"、"旁瓣"、"弱回波区"特征,具有超级单体的特征。[结论]该研究为多普勒雷达在黑龙江省监测灾害天气的应用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