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澳大利亚小麦品种Sunco成株期对中国条锈病小种条中32(CY32)表现高抗-免疫,而小麦品种川育12则表现为高感。利用Sunco/川育12的双单倍体(DH)群体对Sunco进行抗条锈病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品种Sunco可能具有持久抗性,抗性是由一对主效基因和两对微效基因联合作用的结果;主效基因的抗性反应为抗-中抗(R-MR),微效基因单独存在作用不明显,但与主效基因结合起来会加强抗条锈病能力。同时对微效多基因的持久抗性利用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采用条锈病优势小种条中33(CYR33)对陕西关中地区小麦主要品种进行苗期抗病性鉴定,并采用SSR分子标记对抗病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了解陕西抗条锈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深入发掘优异的抗性基因资源及利用这些抗性基因,培育优良抗条锈新品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在94个小麦品种中,对目前条锈病优势小种CYR33具有抗性的品种有24个,占25.5%。24个抗条锈小麦品种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GS)平均值为0.590,其变辐为0.338~0.824。这些结果说明,陕西关中地区的小麦抗条锈病品种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自然鉴定、室内离体接种鉴定和田间接种鉴定,研究了原产我国的葡萄属野生种与欧洲葡萄种间杂交7 个组合的亲本和后代对炭疽病的抗性及其遗传。结果表明,后代组合群体的抗病性呈连续性分布,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的特征。野生种中主要存在主效抗性基因,其遗传效应占优势,欧洲品种中存在微效抗性基因,子代的抗病性是这两类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水稻细条病,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和相关分析,探讨了两种病害的抗性遗传方式及其人与一些形态学标记性状和若干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细条病抗性遗传系由多对核基因控制,属数量性状遗传;白叶枯病由一对主效隐性核基因控制,并可能存在遗传背景3或微效基因效应;两种病害的抗性基因有一定的连锁关系;通过对F2群体质量性状与抗病性的相关分析,没有找到抗性标记性状。  相似文献   

5.
对小麦黑胚病抗性遗传特点、抗性位点及候选基因检测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抗黑胚病遗传研究中存在的抗性位点多,但是主效位点不明确、实用分子标记缺乏等主要问题,提出了明确病原菌、采用准确的接菌鉴定技术等建议,旨在开发主效抗性位点紧密连锁分子标记,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创制抗黑胚病小麦新种质,促进小麦抗黑胚病育种难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中国小麦抗纹枯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 vander hoeven)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a)引起的小麦纹枯病是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淮平原麦区的严重病害之一.该文系统综述了中国在小麦抗纹枯病种质资源筛选、抗性遗传、抗性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以及抗病种质创新和抗病育种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尽管在小麦改良品种中尚未发现对纹枯病高抗的类型,但在地方品种、国外引进品种和小麦近缘种属中则有高抗甚至免疫的种质.小麦抗纹枯病性表现为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抗性可能受2对主效基因和一些微效基因共同控制.通过品种间杂交,累加和聚合抗病基因可以创制抗病丰产的新种质.文中就如何加快国内小麦抗纹枯病育种步伐,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葡萄属种间杂交一代果实炭疽病抗性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自然鉴定、室内离体接种鉴定和田间接种鉴定,研究了原产我国的葡萄属野生种与欧洲葡萄种间杂交7个组合的亲本和后代对炭疽病的抗性及其遗传。结果表明,后代组合属体的抗病性呈边续性分布,表现出数量性状2的特征。野生种中主要存在主效抗性基因,其遗传效应占优势,欧洲品种中存大微效抗性基因,子代的抗生是这两类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小麦抗源Holdfast和Flinor抗条锈病主效、微效基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Holdfast、Flinor是国际上已经报道在生产上具有持久抗条锈性表现的小麦品种,在成株期对中国条中29、30、31号小种表现出免疫或近免疫的抗性水平。【方法】本文采用常规杂交分析和潜育期变温处理方法,分别在常温(昼18℃/夜10℃)和高温(昼24℃/夜15℃)两种温域下,对其主效和微效抗条锈病基因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品种Flinor中至少含有1显1隐2对主效和2对温敏微效抗条锈基因,Holdfast中至少含有2对显性主效和2对温敏微效抗条锈基因。主效基因均互补控制其抗条锈性,微效基因呈隐性,具累加效应,受高温诱导表达,控制中度抗性水平。【结论】Flinor和Holdfast均含有全生育期主效抗条锈病基因和对高温敏感的微效抗条锈基因,建议在抗病育种中加以有效利用,并提供了温敏微效抗条锈基因的快捷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小麦条锈病持续流行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分析表明四川省近年来小麦条病持续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病原菌小种变异及品种抗病性丧失。新的毒性小种条中30、31、32号的出现和发展导致四川省绝大部分生产品种的抗性丧失,加之气候适宜及防治工作未跟上,造成小麦条锈病连续几年的大流行。为了控制条锈病的流行和危害,提出了淘汰感病品种,推广现有抗病品种,加快审定新的抗病品种及抓好条锈病综合防治工作等应急措施。为了长期持续控制小麦条锈病,提出了提高生产品种抗病基因的丰富度,抗病基因台理布局,利用慢锈品种和持久抗性品种等策略。同时在川西北的越夏茵源基地应抓好种植结构调整,减少小麦种植面积,合理布局抗病品种,以阻断病菌的侵染循环,阻滞病原菌变异。经过不断努力,小麦条锈病可望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品种兰天17号抗条锈性遗传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冬小麦品种兰天17号和铭贤169及其杂交后代为研究对象,采用目前我国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CYR32、CYR33和SU11-7对供试群体进行苗期接种,分析了杂交后代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兰天17号对CYR32、CYR33和SU11-7均表现免疫,抗病性均由1对显性抗性基因控制,抗性遗传均属细胞核遗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