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频哪酮又称为3,3-二甲基-2-丁酮、甲基叔丁基酮或1,1,1-三甲基丙酮,是一种重要的农药和医药中间体。在农药领域,频哪酮主要用于生产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杀虫剂等,如三唑醇、苄氯三唑醇、三唑酮、多效唑、双苯唑醇、特效唑、烯唑酮、戊唑醇、抑芽唑、缩株唑、辛唑酮等,这些产品普遍具有高效、低毒、内吸、广谱的特点,需求量增长平稳。  相似文献   

2.
以黄瓜白粉病为测试病害,对4种非有机溶剂型三唑类杀茵剂和1种乳油的田间防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田间推荐使用量范围内,以相同剂量处理黄瓜后,5%己唑醇微乳剂、10%已唑醇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荆和40%腈菌唑水分散粒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均高于25%腈菌唑乳油.  相似文献   

3.
几种三唑类杀菌剂防治梨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己唑醇、苯醚甲环唑、氟硅唑、腈菌唑和烯唑醇这5种三唑类杀菌剂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上述药剂对梨黑星病田间防效分别达到96.61%、92.51%、85.67%、87.62%、79.73%,对照药剂多菌灵防效为54.69%。  相似文献   

4.
徐颖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813-5815
[目的]建立一种蔬菜中6种三唑类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蔬菜样品用乙腈提取,盐析分层后上清液经固相萃取柱净化,用丙酮+正己烷(20+80)洗脱,采用带微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其中腈菌唑、戊菌唑、三唑酮、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三唑醇6种三唑类农药的残留量。[结果]方法的平均加标回收率范围为72.90%-98.80%,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1.18%~9.88%。6种三唑类农药检测限范围为0.010-0.210mg/kg。[结论]该方法的建立为蔬菜中腈菌唑、戊菌唑、三唑酮、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三唑醇6种三唑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50%已唑醇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已唑醇是一种新型的三唑类杀菌剂。试验结果表明,50%已唑醇可以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用10g/667m2第1次用药后7d防效达64.7%,较对照药剂高12.8%,第2次用药后7d防效89.8%,具有极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己唑醇是新一代三唑类杀菌剂, 叶秀是加工质量很好的己唑醇悬浮剂,是目前推广的己唑醇里的典型代表。一、叶秀的主要特点 1.安全性高是目前三唑类最安全的杀菌剂之一。一般的三唑类杀菌剂在作物幼叶幼果期(病害侵入的关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防治玉米锈病,筛选出无公害高效防治药剂,选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悬浮剂、12.5%氟环唑悬浮剂、30%己唑醇悬浮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12.5%氟环唑悬浮剂和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悬浮剂药后14 d平均防治效果达到了81.62%、79.08%,防效理想,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30%己唑醇悬浮剂药后14 d防效为68.86%,作为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能有效控制该病害,可作为替代用药推广使用。综合多重因素分析,以上3种药剂均可作为目前田间防治玉米锈病的推广药剂及轮换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作者1987—1988年在联邦德国李比希大学做的关于植物类磷脂与杀菌剂三唑醇混用防治麦类白粉病效果比较初步研究。室内实验表明,类磷脂与三唑醇混用都较三唑醇单独使用效果显著,其中处理“TemolR+Bayfidan”防效达80.3%;“Na 6008+Bayfidan”的防效可达90%,使防效提高26—35%。田间试验也表明,三唑醇与类磷脂混合喷施,其用量可以减少一半,其防效仍保持不变。通过孢子萌发,吸器生成及吸器变态等观察表明,类磷脂没有改变该杀菌剂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高效化学药剂。[方法]以水稻品种"冈优606"为试验对象,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25%嘧菌酯悬浮剂和50%己唑醇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纹枯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达到87.15%和81.15%;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8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和20%氟酰胺可湿性粉剂的防效均达到70%以上,防效较好;20%氟酰胺可湿性粉剂的防效为69.22%,防效最差。[结论]防治水稻纹枯病可以选用嘧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和苯醚甲环唑、己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可以采用药剂复配或轮换用药技术。  相似文献   

10.
烯效唑对小麦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烯效唑(简称S3307)是90年代初期国内成功开发的一种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兼杀菌剂。在杀菌毒力上烯效唑>多效唑>三唑醇>三唑酮;在调节植物生长的活性上,在上述四种药剂中亦以S3307为最高,且高出多效唑几倍到一个数量级。此外S3307对抑制植株伸长、矮化壮秆、抗御逆境对作物危害、提高产量亦有突出表现。笔者于1992—1993年用S3307对小麦进行拌种处理,通过其对种子萌发、幼苗形态特性、生理效应及抗逆性的研究,探讨了S3307对小麦的增产效应,旨在为生产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25个不同类型的刺葡萄(21个引自湖南,1个引自福建,3个引自江西)为试材,以叶形结构特征、花器官性状、果实外观性状和种子表型性状为指标,采用分类学性状变异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6个分类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刺葡萄其叶形结构值有所不同,其中有3组的叶形编码值相同,即澧县–4刺葡萄与吉首–1刺葡萄、澧县–5刺葡萄与吉首–3刺葡萄、芷江60Co刺葡萄与望城刺葡萄,叶片形态主要表现为三裂浅缘或全缘;根据极轴与赤道轴比和刺葡萄子房形态特征可得知刺葡萄雄能花,子房退化,形状不规则;两性花与雌能花子房形态分为4类,即窄圆锥形、较窄圆锥形、广圆锥形和较广圆锥形,大多数为较广圆锥形;刺葡萄果穗重与果粒重的变化幅度较大,果粒主要为圆形,果皮颜色表现为绿粉色、紫红色和紫黑色;刺葡萄种子为长椭圆形,无种表横沟;在分类学性状变异分析中,16个分类性状的变异范围为5.03%~28.52%,平均变异系数为12.46%,其中果实粒重的变异最大,变异系数为28.57%,种子长度的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为5.03%;在主成分分析中,第1主成分是果粒的形态性状,第2和第3主成分是叶片的形态特征值,第4主成分是种子的形态性状,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3.168%。  相似文献   

12.
中国棉花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棉花是中国种植业生产中产业链最长的大田经济作物,其商品率高达95%以上,但棉花产业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涉棉企业、棉农、科技人员、学者进一步关注,如自主种业、品牌培育、清洁生产、统防统治、贸易依存度、产业安全、规模经济、产业组织等因素影响中国棉花的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棉花种植以新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主,其中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7%,已形成规模化和机械化种植,而长江、黄河流域仍以小规模种植为主,没有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无法形成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生产,且缺乏集棉花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数据平台,在棉花的专业化服务、全程服务和托管式服务方面仅有数家。中国棉花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应是提升棉田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服务社会化水平,研发轻简化生产技术使棉农有尊严快乐植棉,降低生产成本,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掌控棉花产业链条的主动权。文中从棉花产业链的供求角度出发,阐述了中国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大幅减少、产业布局上新疆一枝独秀、国内消费有所降低但供求形势有所好转、进口量长期大于出口量和纺织业优势递减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棉花产业在生产环节、产业布局、组织管理、平台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和澳大利亚在棉花品种、生产技术、机械化和国家政策的种植经验和发展优势,结合中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政策背景,从培育棉花新品种、研发轻简化和机械化新技术、投入农机设备、优化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科学防治病虫害提高棉花质量、制定棉花目标价格制度、提高棉花生产保险额度、加大对棉农、棉商、农机制造商、纺织企业、出口商等的补贴力度和政策保障力度、发挥产学研优势和棉花协会功能、构建产供销一体化平台、完善棉花供需调控体系、建设现代植棉业服务体系、借助"一带一路"契机带动棉花和纺织业走出国门等多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刺激国内有效供给,尽快实现中国棉花产业供需平衡。最后,对中国棉花产业进行展望,将"三去一降一补"应用于棉花产业,并顺应全球棉花去库存的格局,未来两年棉价将有所上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娩前哈萨克母羊和胎儿组织、肠道内容物及相关器官菌群的多样性。【方法】试验选择5只4岁、胎次相同、健康的妊娠后期母羊,平均体重为(55.64±4.37) kg,安乐死后,分离各组织器官并采集相关样品,用于分析菌群多样性。【结果】(1)母羊唾液、小肠内容物及羊水中有较高的多样性,chao1指数分别为1 042.02、1 058.31、1 011.22,ACE指数分别为1 069.18、1 067.41、1 014.17。(2)在物种分类水平上,母羊小肠、盲肠内容物、脐带及羔羊胎粪中厚壁菌门丰度较高,占比分别为79.08%、65.94%、49.66%和35.69%;在母羊唾液和羔羊瘤胃中拟杆菌门占比较高,分别为26.98和51.80%;羔羊瘤胃和母羊唾液中变形菌门的占比分别为64.92%和41.92%。(3)羔羊瘤胃液、胎粪及脐带中物种相似性较高,母羊唾液和瘤胃液中物种相似性较高,母羊小肠内容物和母羊盲肠内容物中物种相似性较高。【结论】母羊妊娠后期唾液、小肠内容物及羊水中有较高的多样性指数,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及拟杆菌门是此阶段母羊和胎儿各组织器官主要的物种。  相似文献   

14.
猪舍环境参数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适宜的畜舍环境是保障畜禽健康养殖的重要条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在2017年我国猪肉产量5 340万t,增长0.8%,生猪存栏量68 861万头,增长0.5%,我国是传统的猪生产和猪肉消费大国,随着我国养猪业规模化、福利化的发展,在当前已经拥有了高产品种猪和优质全价的配合饲料之后,猪舍内小气候环境对猪群健康的影响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早在20世纪40年代,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学者就开始建立家畜人工气候室,通过在畜舍中模拟自然环境的气候变化,研究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家畜的生理变化规律,制定猪适宜环境参数并应用于生产管理,以较好的环境换取更高的生产效益。近年来,欧美国家更加关注饲养环境对畜禽精准饲养和动物福利与健康的影响。美国NRC(2012)提出了以环境温度和饲养密度为变量的代谢能摄入量动态模型,实现营养供给的动态预测。我国生态气候复杂,生产要素的集成缺乏统一的环境基础,当猪舍环境较差时,会严重影响猪群的健康并制约猪生长性能的发挥。文章以我国现有的猪舍内环境参数标准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现有的相关环境参数标准与试验研究,比较并分析了国内外猪舍内环境温度、湿度、有害气体浓度和饲养密度等适宜参数的异同;畜舍中温度主要影响猪的采食量进而对其生长性能产生影响,在高温环境中生长猪采食量降低从而导致生产性能下降,低温环境条件下生长猪增加的采食量,更多的用于维持体温的恒定,能量利用率因而较低;畜舍中的湿度往往是伴随着舍内温度产生的协同效应;猪舍中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氮,有害气体不仅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同时也会严重影响猪的健康生长,诱发疾病以及降低饲料转化效率。猪是社会性很强的动物,在规模化猪场发展的前提下,群居会给猪带来一定的好处,但因饲养密度增加导致的应激,会破坏猪的生理机能、行为习惯和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从而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制约猪生长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筛选不同养分的高效利用型砧木,对12种砧木嫁接‘87-1’品种的氮、磷、钾、钙、镁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进行研究,为葡萄生产中的砧木选择和肥料利用率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连续两年对12种砧木嫁接‘87-1’品种组合的苗木在萌芽期、始花期、末花期、种子发育期、果实转色期、果实成熟采收期和落叶期7个关键生育时期进行整株取样,测定植株氮、磷、钾、钙、镁矿质元素含量,计算各组合单株元素累积量、干物质生产效率、果实生产效率和收获指数,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差异,比较不同砧木对氮、磷、钾、钙、镁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不同砧穗组合氮、磷、钾、钙、镁的单株累积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87-1/34EM组合的氮、磷、钾、钙、镁累积量最高。以干物质生产效率、果实生产效率为指标,评价养分生物及经济利用效率,结果表明,87-1/420A组合氮和钾的干物质生产效率最高,87-1/贝达和87-1/101-14组合磷和钙的干物质生产效率较高,而镁的干物质生产效率中则以87-1/5BB组合表现较好;钾果实生产效率以‘1103P’砧木表现最好,‘101-14’砧木氮、磷、钙和镁的果实生产效率最高。收获指数体现了果实中养分的吸收分配情况,不同砧木处理下,‘贝达’砧木磷和钾的收获指数最高,氮、钙和镁的收获指数分别以‘SO4’‘5BB’和‘华葡1号’砧木表现最高。【结论】本研究中不同砧木对氮、磷、钾、钙、镁的吸收情况差异显著,吸收能力与利用效率之间表现不一致。‘贝达’和‘101-14’砧木对磷和钙具有较高的生物及经济利用效率;‘1103P’砧木钾的生物及经济利用效率较高;氮和镁的生物利用效率分别以‘420A’和‘5BB’砧木表现最好,而经济利用效率则以‘101-14’砧木表现最好。另外,‘贝达’砧木促进了磷和钾向果实的分配,‘SO4’‘5BB’和‘华葡1号’砧木分别促进了氮、钙和镁向果实的分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地上植物茎、叶以及群落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器官以及群落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深入解析放牧干扰下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过程,促进草地放牧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长期控制放牧试验平台,在6种不同放牧强度(不放牧G0.00、较轻度放牧G0.23、轻度放牧G0.34、中度放牧G0.46、重度放牧G0.69、极重度放牧G0.92)下采集植物群落、植物不同器官的样品,采用元素分析法测定碳、氮、磷含量,并分析其碳、氮、磷含量及计量比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变化。【结果】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茎、叶和群落的碳含量呈现显著的线性下降,重度-极重度放牧显著低于不放牧(P<0.05);群落氮、磷含量呈现显著的线性增加,重度-极重度放牧显著高于不放牧(P<0.05);碳含量茎叶比以中度放牧G0.46处理最低、氮含量茎叶比以重度放牧G0.69处理最高、磷含量茎叶比以较轻度放牧G0.34处理最高。植物不同器官碳含量及氮磷比的变异系数较小,氮、磷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 不同器官的碳含量及氮磷比变异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4.01%—5.74%和2.84%—8.54%,植物氮、磷含量变异系数范围为11.47%—14.96%和11.13%—22.88%,碳氮比和碳磷比的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10.64%—16.00%和8.88%—13.57%,其中,植物叶片氮磷比的变异系数最小,植物茎磷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轻度放牧G0.34和极重度放牧G0.92时叶片的氮磷比介于14—16,受到氮、磷元素的共同限制,其余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均低于14,表现为受到氮的限制。放牧强度与植物茎、叶、群落的碳、碳氮比以及茎和群落的氮磷比呈现出极显著负相关,与植物茎、叶、群落的氮含量,叶和群落的磷含量以及茎的氮磷比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温度与植物茎中磷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土壤水分与植物叶、群落的碳含量,茎、叶、群落的碳氮比,茎和群落的碳磷比呈显著正相关;与茎、叶、群落的氮含量和叶、群落的磷含量呈现显著负相关。【结论】放牧使得植物碳、氮、磷含量,生态化学计量比及群落碳氮磷总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过度放牧不仅降低了植物茎、叶、群落的碳含量、碳氮比和碳磷比,还降低了群落碳氮磷总含量,增加了植物茎、叶、群落的氮、磷含量,以及植物茎、叶、群落的氮磷比,适度放牧降低了茎叶碳氮比,增加了茎叶碳磷比和氮磷比,适度放牧有利于促进草地生态功能可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山东省高粱生产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供需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科技成果转化率逐渐提高,产业发展状况备受关注。2019年,山东省高粱种植面积及产量持续减少,市场价格稳中有升,产业融合加速发展,高粱新品种、新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仍存在专用品种少、机械化水平低、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品牌效应不突出等问题。本研究从加强政策支持、施行人才激励机制、良种良法配套与推广、加强品牌培育与宣传、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了促进高粱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小红  鄢铮 《农学学报》2021,11(11):71-75
通过对叶片氮代谢及氮含量与代谢相关酶活性之间相关性的分析,以及果实品质与产量的测定,探讨防落素(PCPA)在大棚栽培无籽西瓜生产上的适用浓度,为其在无籽西瓜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在始花期、盛花期和幼果期喷施PCPA溶液(质量浓度分别为0、10、20、40 mg/L),分别测定不同处理的无籽西瓜叶片可溶性蛋白、总氮含量和代谢相关酶(GS、NR、GDH)活性、果实品质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PCPA溶液浓度的提高,叶片总氮、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GS、NR和GDH活性的变化趋势均为先升后降。PCPA浓度为20 mg/L时促进效果最明显,叶片可溶性蛋白、总氮含量以及GS、NR和GDH活性等指标值均为最高,且均极显著高于CK;PCPA浓度为40 mg/L时,叶片可溶性蛋白、总氮含量以及GS、NR和GDH活性均急速降低,各项指标值均极显著低于10、20 mg/L处理。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无籽西瓜叶片总氮含量与GS、NR和GDH活性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2)在所有处理中,20 mg/L处理的果实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均极显著高于CK。PCPA在大棚栽培无籽西瓜生产上的适用浓度为20 mg/L。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江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产业链延伸及关键瓶颈问题,在调研江西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及相关典型案例基础上,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历史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认为,江西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还比较严峻,总体利用方式粗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综合效益低。具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视和认识不够,扶持激励机制不健全;源头有害成分控制不严,后端资源化利用压力大;技术配套和装备落后,转化推广乏力;收集贮运体系不健全,产业基础薄弱。在上述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即统筹规划,抓好资源化利用顶层设计;激励补偿,加强政策支持;市场运作,推动资源化利用产业化;突出重点,完善收集贮运体系;科研攻关,推动产学研协作。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氮钾水平对结球甘蓝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钾水平对结球甘蓝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单施可提高结球甘蓝氮、硼、锰和锌的含量,降低钾、钙、镁、铜和铁的含量;钾肥单施可提高结球甘蓝钾和叶球中所有微量元素含量,而降低氮、钙、镁的含量;氮钾配施可减轻氮肥对钾吸收以及钾肥对镁吸收的降低作用,但对叶球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取决于氮钾肥料单施的效应和氮钾交互作用.氮肥和钾肥提高结球甘蓝养分元素的吸收数量,促进边叶钙和镁向叶球转移.氮肥和钾肥可以明显降低边叶养分元素的比例,而提高叶球中的比例,这对叶球的生长发育、产量提高以及品质和营养价值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