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揭示浙江楠的适生区与气候水热指标的关系,为该物种的保护和引种栽培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资料查询,利用植被-气候相互关系的指标和方法,包括Kira的水热指标Holdridge的生命地带分类系统指标,以及单一气候因子的年均温、年降水量、极端温度等,分析研究了浙江楠天然分布区格局与气候水热指标的关系,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确定影响浙江楠地理分布的限制性气候因子。【结果】结果表明:浙江楠的天然分布区出现在我国华东地区的浙江、福建、安徽和江西4省,水平分布范围为东经114°25'~121°43'和北纬24°28'~30°25'之间;最北端在浙江的安吉县,最东端在浙江的宁波地区,最西端在江西的崇义县,最南端分布地在福建的南靖县。浙江楠的垂直海拔多集中在300~700 m之间。浙江楠分布区的年均温、年降水量、Kira温暖指数、Holdrige生物温度的最适范围分别为14.80~18.80℃、1 514.57~1 872.63 mm、120.44~164.70℃/月和15.05~19.12℃。而Kira寒冷指数、徐文铎湿度指数、Holdrige可能蒸散量和Holdrige可能蒸散率的均值分别为2.62℃/月、12.10、989.83 mm和0.59。按照Holdrige分类系统的中国情况分类,浙江楠属于亚热带湿润森林生命地带类型树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浙江楠分布的气候条件由高到低依次为年均温度、水分和极端温度。【结论】浙江楠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应首先考虑年均温、温暖指数和生物温度。  相似文献   

2.
东亚地区栓皮栎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地理分布与气候关系的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东亚地区,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ume)是分布最广的树种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景观价值.在本项研究中,通过文献检索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对栓皮栎在东亚地区的天然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重点分析了天然分布区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在东亚地区栓皮栎主要分布在19°~42°N、97°~14°E之间;栓皮栎除了在中国大陆有大量的分布以外,在中国的台湾、海南岛,以及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均有分布.在水平分布上,栓皮栎在中国大陆的分布区的多年年平均气温为15.3℃,最高和最低的年平均气温分别为23.6℃和7.2℃,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411~2 000 mm;在岛屿分布区域,栓皮栎分布区的多年年平均气温为13.1℃(日本)~14.7℃(中国台湾),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 788 mm(日本)~2 803 mm(中国台湾).在垂直分布上,在温带地区海拔上限大约为1 500 m,温度为7.7℃;在亚热带地区海拔高度上限超过3 000 m,温度为7.6℃.  相似文献   

3.
闽楠栽培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气象局1971-2000年地面气象数据,应用Gr ADS软件,绘制闽楠年均温、最冷月均温及年降水量气候等单个因子的气候区划图,并将其叠加,形成闽楠气候区划图,气候区划结果表明,闽楠适宜栽培区在北纬24°~30°,东经110°~123°呈长方形分布,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北部、湖南省中南部,以及江西省和浙江省南部地区和福建中部以北等区域。较适宜栽培区包括浙江省和湖南省北部,安徽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和福建省等省南部地区。闽楠年均温最低线以南为潜在引种区,以北地区则为闽楠不适宜引种区。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引种植物的分布与热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温暖指数分析了福建主要引种树种分布与热量之间的关系 ,结合半峰宽原理确定了福建省主要引种树种的最适热量分布范围。结果表明 ,天竺桂、少叶黄杞、闽楠及拟赤杨等树种是福建广域分布的引种物种 ,具有较宽的WI值 ;美蕊花、贝壳杉及红花天料木等树种的分布区域窄小 ,WI值的分布幅仅 7~ 1 0℃·月 ;南洋楹、凤凰木及木棉等热带、南亚热带树种具有较高的WI值 ,仅能在闽南一带引种栽培。主要引种植物的热量分布特征为其引种区域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烟草黑胫病适生性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了烟草黑胫病在我国烤烟种植区的最适发生和流行区域.根据我国烤烟种植区域、黑胫病的生物学特性及相关报道,确定烤烟移栽至团棵期的月均地温≥25℃为该病发生的最适分布区,分布于我国10省38县(市),其中西南烟区最适分布区较多.而其流行的限制因子为烤烟移栽至团棵期的月均湿度≥80%或月均气温≥20℃且月均降雨量≥50 mm,分布于我国14省(自治区)80县(市),其确立的烟草黑胫病的最适发生及流行分布区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6.
蕉城区位于福建省闽东沿海,区内南亚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分布于三都澳内海湾地带的三都镇至八都镇闽坑,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9°51′,北纬26°30′,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内年平均温度19.3℃,最冷月月均温10.7℃,极端低温-0.4℃,  相似文献   

7.
落叶松为阳性喜光、喜肥、喜水、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抗风力差,不耐干旱也不耐积水;生长速度中等偏快.枝条萌芽力较强,有相当的耐喊性树种,在自然分布区内呈纯林或在混交林中呈优势木居第一层.自然分布区属内陆性冷凉气候带,该气候带年均温2.5-12℃,北界平均最低气温-9.4℃,南界平均最高气温28.7-33.3℃,年降水量在500-1400mm之间,雨热同季.最适土壤为灰化的火山堆积土,石灰质土壤和砂壤上也能生长良好.生于长白鱼鳞云杉,臭冷杉、红松、水曲柳、紫椴等的针阔混交林中.  相似文献   

8.
麻栗坡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04°32′~105°18′、北纬22°48′~23°33′,属低纬高原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107~2 579 m,年均温13.1~23℃,年降雨量1 050~1 870 mm,无霜期348 d,年日照时数1 631.1 h,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立体气候明显,为菜豆类喜温蔬菜周年生产适宜区。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阐述生态因素对川西北河曲马培育的作用。首先分析川西北河曲马产地的地貌、地形、气候等生态因子的特异性,综述川西北河曲马的生境是:高寒湿润,气候多变,夏秋多雨,冬春干旱,终年有霜,辐射极强,水源丰富,牧草丰茂。第二,论述了特殊生境下河曲马的种质表现,主要有:遗传性强,体质结实;体格高大,体躯宽长;堪耐粗饲,抗逆性强;工作能力高,持久力强。第三,探讨了河曲马种质形成与生境的关系,其中产区的寒冷、高海拔、湿润的气候,特别是产区土壤和植被类型对河曲马种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第四、分析了河曲马在川西北分布的最适宜生态条件是:暖季,月均温6~14℃,极端高气温<23℃,年降水量>600毫米,湿润系数>1.0以上。冷季,最冷月均温>-10℃,极端最低气温-25℃。可适应的气候生态条件为:暖季,月均温20℃,极端最高气温<25℃,年降水量500毫米,湿润系数1.0。冷季,最冷月均温-8~-14℃,极端最低气温-33℃。  相似文献   

10.
杉木及其混交树种的垂直分布与垂直热量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根据 2 4 1块样地 ,统计出杉木及其 8个混交树种的垂直温暖指标的频数分布 ,经 χ2检验表明绝大多数混交树种呈正态分布 ,个别近似正态分布 .半峰宽公式计算结果表明 ,杉木及其主要混交树种垂直温暖指标的全范围为 90 .5~ 1 73.3℃ · 月 ,最适范围为 1 0 5.5~ 1 62 .8℃ · 月 ,变动系数范围为 0 .0 89~ 0 .1 38  相似文献   

11.
闽楠人工林的经营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闽楠人工林经营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闽楠苛求立地,应选择Ⅰ、Ⅱ级立地的中下坡造林,闽楠适宜营造纯林,但应适时间伐,严格控制经营密度,20 a后经营密度不宜大于900株.hm-2。闽楠与杉木混交造林,种间关系难以调控,闽楠纯林比楠杉混交林中的闽楠生长好,若要营造混交林,应控制经营密度,杉木的混交比例不应大于30%。  相似文献   

12.
湖北来凤楠属植物群落物种构成及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分类学、生态学方法对湖北来凤楠属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来凤县有桢楠(Phoebe zhennan S.Lee et F.N.Wei)、闽楠(Phoebe bournei(Hemsl.)Yang)2种楠属植物,而桢楠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具体分析调查结果可知:来凤桢楠林群落物种多样,共有维管束植物30科42属46种,含单种植物的属偏多,桢楠是群落优势种;泛热带分布科占绝大多数;群落中有27种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偏少;桢楠种群结构不合理,属衰退型,桢楠的优势地位可能被取代。  相似文献   

13.
35年生楠木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对福建南平樟湖国有林场35年生楠木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以及其生长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35年生楠木人工林平均树高、胸径和林分蓄积量分别为17.3m、24.0cm和229.220m3·hm-2,林分生物量和乔木层则分别达193.503t·hm-2和182.948t·hm-2,乔木层生物量占整个林分总生物量的94.55%.林分年均净生长量为5.227t·hm-2;乔木层生物量所占比例大小顺序为:干(70.43%)>皮(7.74%)>枝(3.31%)>叶(1.00%);树干生物量垂直分布呈金字塔形,活枝和鲜叶主要分布在9m以上.与杉木生长过程相比,楠木在早期生长较慢,生长高峰期较迟且高峰值较小,整个生长曲线较为平缓、均匀.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珍贵用材树种桢楠的地理分布范围和潜在适宜栽培区范围,基于气候、海拔、土壤条件和植被类型数据集,结合桢楠分布样点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桢楠的潜在适宜栽培区。结果表明,桢楠的水平分布范围为26°41′-31°7′N,101°51′-110°57′E,垂直分布海拔介于139~1 524 m。桢楠分布区的适宜年均气温为13℃~18℃,适宜年降水量为850~1 500 mm,适宜越冬的极端最低气温为-1℃~4℃,适宜越夏的极端最高气温为26℃~32℃。桢楠的潜在最适宜和较高适宜栽培区主要分布在龙门山-大巴山-武陵山-苗岭-峨眉山区域。其中,四川省的高、中适宜栽培区面积最大,为137 694 km2;依次为贵州省、重庆市、湖南省和湖北省,面积分别为101 972、61 658、38 382、25 456 km2。研究结果阐明了桢楠在我国的地理分布范围和适宜气候条件,并采用MaxEnt模型进行了桢楠潜在适宜栽培区预测,可为我国桢楠的推广栽培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珍稀荒漠植物梭梭在半干旱沙地引种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相似优先比聚类分析法,分析影响梭梭引种的主要气候因子,划分梭梭的适宜引种区,为梭梭的引种驯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1) 温度、气压、风和水分是影响梭梭引种的主要气候因子,可代表92.16 %的原始数据信息量;2) 最适于梭梭引种的气候因子范围为海拔265.00~1349.30m、经度106°42′~120°54′E、纬度37°37′~44°34′N、年均降水量142.50~341.92mm、极端最低气温-11.57~-9.25℃、极端最高气温28.26~29.39℃、平均气压86.585~98.335kPa、平均地面温度8.67~11.83℃、平均风速1.58~2.50m/s、平均气温7.06~9.16℃、平均水汽压668~771Pa、平均相对湿度47.58%~54.33 %、日照时数2226.58~2491.58h、年均蒸发量1509.50~1650.50mm; 3) 宁夏陶乐、盐池,陕西榆林、靖边、神木以及内蒙古扎鲁特与新疆甘家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条件较为相似,梭梭引种适宜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防风固沙优良树种欧李的潜在适生区及生态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欧李作为我国特有的生态型树种,在防风固沙、蓄水保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因此研究欧李的全球潜在适生区及其生态特征,对欧李树种的推广种植和防沙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根据379个欧李分布点和19个生态因子数据,采用BIOCLIM、DOMAIN、MAXENT和GARP 4个生态位模型预测欧李的全球潜在适生区,并分析欧李分布区的生态特征,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Kappa两个统计量进行模型评价。结果欧李的全球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在30°~52° N、102°~137° E范围内的亚洲,包括中国、韩国、朝鲜以及与中国东北接壤的俄罗斯远东地区,另外,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也有少量分布,其中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中国。模型评估表明,4个模型的AUC值均达到0.85以上,Kappa值均达到0.7以上,4个模型预测精度良好,一致性显著,均可用来预测欧李潜在适生区。欧李分布区的生态特征为:年平均温度范围为3.2~13.9℃,昼夜温差月均值范围为10.1~13.0℃,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范围为24~30,温度变化方差范围为9234~13581,最湿月份降水量范围为115~226mm,最干月份降水量范围为2~10mm,雨量变化方差范围为77~115。结论欧李潜在适生区主要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带,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该地区可大规模种植欧李以实现荒漠化治理,而韩国、朝鲜、俄罗斯远东区和阿富汗等地适宜性相对较低,可先进行小规模试种,再扩大生产。   相似文献   

17.
包维民  盛艳姣  孙艳  杨晶  李叶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69-18371
根据桓仁地区1954~2009年的气温及降水资料,分析了桓仁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得出近56年来桓仁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倾向率为0.29℃/10 a,四季气温也呈上升趋势,冬季变暖尤为明显,倾向率为0.71℃/10 a;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其倾向率为-26.83 mm/10 a,夏季降水量减少较为明显(-12.17 mm/10 a),秋季次之(-10.22 mm/10 a),冬季降水量略显增多,其倾向率为0.34 mm/10 a。以1987年为界,可将桓仁地区气候分为2个阶段:1954~1987年为相对冷期,1988~2009年为相对暖期。  相似文献   

18.
闽楠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闽楠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12块标准地调查获取数据,运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分析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并采用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将其划分为5个评价等级。结果表明:(1)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525,林木为强度混交;平均大小比数为0.506,林木分化属于中庸向劣态过渡状态;平均角尺度为0.518,林木呈聚集分布。(2)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值为0.08~0.89,与理想的空间结构差距较大;仅5号标准地评价等级最高(Ⅴ级),其表现为林木混交程度高,林木大小分化不明显,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闽楠为主要优势树种,在林木竞争上占有优势地位,是较理想的空间结构模式。研究结果可为优化闽楠天然次生林空间结构经营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8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2009年2月(冬)在26°00′~35°00′N、121°00′~127°00′E以西海域的底拖网调查资料,研究了东海北部、黄海南部黄鮟鱇Lophius litulon的数量分布、群体结构特征及其分布海域的环境特征。结果表明:东海北部、黄海南部黄鮟鱇主要分布在大沙渔场、江外渔场、舟外渔场和连青石渔场中南部;全年平均渔获率为0.143 kg/h,数量分布的高峰期出现在夏季,平均渔获率为0.298 kg/h,其次是冬季,为0.143 kg/h,春季最低,只有0.032 kg/h;渔获物体长为27~650mm,平均为268 mm,体重为0.6~6 715 g,平均为806 g,冬季渔获个体最大(292 mm,951 g),夏季最小;4—5月为黄鮟鱇的集中产卵时间;黄鮟鱇分布海域的底层水温为6.43~20.01℃,平均为13.02℃;底层盐度为30.37~35.03,平均为32.90;水深分布为17.0~107.2 m,平均为64.4 m,密集分布区的水深为40~80 m。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用定陶气象站1971~2010年地面观测资料,对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探究。结果表明:(1)80年代为低温期,90年代为升温期,2001~2010年为高温期;年平均气温以0.232℃/10a的倾向率波动上升;气温日较差有变小的趋势;年平均最低与冬季气温的上升对气候变暖贡献显著;冷空气活动对气温上升起到减缓或助长的作用。(2)1981~1990年为少雨年代,2001~2010年为多雨年代;年降水量的倾向率为13.454 mm/10a,未来有振荡性增多的趋势;旱涝灾情有阶段性,1993~2005年明显加重;厄尔尼诺(El Nino)事件与当地异常降水相关性较好。(3)年日照时数随年代减少,倾向率为-135.21 h/10a;夏秋两季日照时数的气候倾向决定着年日照时数的总体趋势;降水量与云量对日照时数减少起到一定的促进或制约的作用,不决定其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