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吉林省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吉林省种植的58份不同熟期品种为试材,根据农业部优质米标准,对不同熟期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比较,采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稻米品质性状及与食味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碾米品质性状中,整精米率与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外观品质性状中,垩白率和垩白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食味品质性状中,胶稠度与食味呈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呈微弱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呈极显著负相关,今后优质米育种中应注意改善稻米品质的垩白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2.
不同水稻品种(系)稻米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不同水稻品种(系)稻米品质差异,改良稻米品质,以吉林省近年育成的水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品种类型间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糙米率与精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68**);长宽比与整精米率、粒长呈显著正相关(r=0.643*、r=0.699*);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869**)。垩白率、垩白度、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及胶稠度为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因子,其对稻米品质的累积贡献率为86.977%,应重视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碾磨品质的关系,以达到有效地改善稻米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探究黑龙江省优质米选育方法,文章以12 份黑龙江主栽水稻品种及优良食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相关研究,从碾磨因子、外观因子、理化因子及千粒重4个方面与食味感官评分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碾磨因子中整精米率的提升有利于改善稻米食味品质,提升胶稠度。外观因子中适当地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会显著改善稻米食味品质,理化因子中直链淀粉、蛋白质均与食味评分呈负相关,且蛋白质含量对食味值贡献度更大。因此为选育优质水稻新品种,应选育整精米率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低、直链淀粉含量低、蛋白质含量低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优质水稻品种选育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探究黑龙江省优质米选育方法,文章以12份黑龙江主栽水稻品种及优良食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相关研究,从碾磨因子、外观因子、理化因子及千粒重4个方面与食味感官评分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碾磨因子中整精米率的提升有利于改善稻米食味品质,提升胶稠度。外观因子中适当地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会显著改善稻米食味品质,理化因子中直链淀粉、蛋白质均与食味评分呈负相关,且蛋白质含量对食味值贡献度更大。因此为选育优质水稻新品种,应选育整精米率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低、直链淀粉含量低、蛋白质含量低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高垩白、低垩白各4个水稻品种为材料进行稻米品质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高垩白品种的平均糙米率、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糙米直链淀粉含量、食味评分均高于低垩白品种,低垩白品种的平均整精米率、糙米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高垩白、低垩白品种间的垩白粒率、垩白度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各品质指标的垩白度、垩白粒率的变异系数最大,高垩白品种精米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低垩白品种糙米率的变异系数最小;高垩白品种垩白指标与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糙米直链淀粉、食味评分均呈正相关,与糙米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低垩白品种垩白指标与其他品质性状间均呈正相关。由此可知,可通过育种手段提高食味值,改善稻米品质,保证稻米商品性。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稻谷产量水平与活动积温呈显著正相关.温度正常年各地稻米品质变化不大;低温年,越是活动积温少的地区,整精米率下降越明显,垩白率也显著增加.积温少的地区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有偏高趋势,生产中应注意选用直链淀粉含量适宜的品种.我国不宜再把提高蛋白质含量作为评价稻米品质的指标.减少氮肥使用量,降低稻米蛋白质含量,提高稻米食味品质是优质米生产需要重视的问题.提高稻米品质不仅是改良稻米遗传品质,针对稻米生产品种多乱杂问题,以创优良食味米品牌为目标,建立"区域化集团生产新模式",才能大幅度提高稻米的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2010年参加广西区常规优质籼稻组区试的25个品种的12个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5个参试品种中没有1个品种7项指标全部达到国标一级(GB/T 17891-1999),垩白米率、垩白度偏高和直链淀粉含量偏低是限制广西常规稻米质提高的主要因素,同时晚籼稻的稻米品质高于早籼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整精米率与垩白米率和垩白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常规籼稻品种的稻米品质的主成分为碾磨因子、蒸煮因子及外观因子。稻米品质性状间的聚类分析表明:广西常规籼稻品种的品质性状之间的同质性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8.
直链淀粉含量适中籼稻品种间的食味品质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适中直链淀粉含量品种间的食味品质差异,对24份直链淀粉含量达到农业部一级优质食用稻米标准的籼稻品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宽比、胶稠度、碱消值、崩解值与食味品质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水平,粒宽、垩白率、消减值、回复值、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达到了极显著负相关水平。食味品质较好的品种粒宽、垩白率、垩白度、回复值和消减值应较小,蛋白质含量较低,长宽比、胶稠度、崩解值较大。通径分析表明,长宽比、胶稠度、碱消值对食味品质具有较大的直接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完善稻米品质评价指标及稻米食味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重组自交系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并对其进行数量性状座位(QTL)定位,为水稻品质性状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珍汕97B、柳沙油占202及二者杂交构建的174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对12个稻米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QTL定位。【结果】3个稻米碾磨品质性状(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6个稻米外观品质性状中,除粒长与垩白率、垩白度和透明度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外,其他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或负相关。3个稻米蒸煮食味品质性状中,胶稠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和碱消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碾磨品质性状、外观品质性状和蒸煮食味品质性状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如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除粒长外的其他9个性状呈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相关等。在第5和第6染色体上共检测出出糙率、精米率、粒宽、长宽比、垩白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碱消值9个性状的11个QTL,其中9个QTL的表型变异贡献率大于10%,为主效QTL,且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区域存在趋同现象。【结论】重组自交系群体12个稻米品质性状存在互作效应,与QTL定位结果相互印证。鉴定所得主效QTL可用于水稻稻米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优质稻米品质性状及其与叶片光合作用的关系,培育筛选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以河南省沿黄稻区8个优良食味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对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加工品质指标(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和外观品质指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等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并对籽粒灌浆期水稻剑叶的光合速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8个供试优良水稻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较高,品种间的变异系数较低;稻米外观品质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品种间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39.73%和36.49%;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在品种间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均低于5%。相关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呈显著的开口向上的左偏抛物线关系(r=0.827*),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值呈极显著的直线负相关关系(r=-0.905**),糙米粒厚与食味值呈显著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r=0.747*);外观品质指标、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与灌浆中后期的叶片光合速率均呈负相关关系,直链淀粉含量与之呈正相关关系。说明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越低稻米的食味越好,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糙米粒厚的增加食味增加,而糙米粒厚大于2.1 mm,食味值反而下降;提高水稻灌浆中、后期叶片的光合速率,有利于改善稻米的外观和营养品质,而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增加,食味值下降。因此,水稻叶片的高光合效率在优质食味米选育方面存在一定的选择压力,合理调控水稻中后期叶片的光合速率对提高和改善稻米食味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国近代育成糯稻品种的品质状况和改良重点,为中国糯稻品质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农业部NY/T83-1988《米质测定方法》,分析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育成的570份糯稻品种的米质及其优质达标率。【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检测的570份糯稻品种7项米质性状的平均值均达到或超过国家优质米Ⅲ级标准,优质达标率为64.4%—97.9%,平均81.9%。7项米质性状全优的糯稻品种占供试品种的45.1%。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001-2007年3个不同时期的育成糯稻品种其7项米质性状的平均优质达标率分别为81.5%、81.0%和84.3%;与20世纪80年代比较,2001-2007年的育成糯稻品种,其糙米率、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质达标率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6.0%、11.8%和13.4%,表明2001-2007年育成的糯稻品种的品质优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育成的品种。分析同时指出,整精米率在3个时期的优质达标率分别为71.0%、58.3%和62.9%,均低于其它6项米质的优质达标率;品种类型上,籼糯稻品种的品质一般逊于粳糯稻,应引起重视;就稻区而言,华中和北方稻区糯稻品种的品质优于西南和华南稻区。【结论】本研究认为,近25年来中国糯稻育成品种的品质总体优良,但其品质改良仍需加强,进一步提高整精米率,是糯稻品质遗传改良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9个引进水稻品种的16个品质性状(包括RVA黏度谱)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最低黏度与糙米率和整精米率呈显著负相关,消减值和回复值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中粒形因子与蒸煮食味品质因子对稻米品质的累积贡献率为62.159%;19个水稻品种被归为3类,各具优秀品质特点。  相似文献   

13.
云南高原粳稻品质性状因子及品种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高原粳稻区生产上应用的41个粳稻品种(系)为供试材料,对其12个品质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及品种聚类。结果表明,稻米品质性状间相互关系较为复杂。在选取的6个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因子中,垩白因子、粒形因子和碾米品质因子对稻米品质的累积贡献率为72.51%;将供试材料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其结果聚为6大类,显示出大部分品种(系)的遗传距离较近,遗传基础狭窄。因此,在粳稻品质育种时,应注重外观品质(垩白和粒形性状)和碾米品质选择,同时要拓宽亲本遗传背景,加强亲本创新研究,以提高品质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中晚熟粳稻米质性状综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辽宁省2002~2003年区域试验,对新育成的中晚熟水稻品种(系)的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晚熟品种的稻米品质较好,但不同品质性状间的变异系数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所研究的品质性状中,垩白率和垩白度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透明度、糙米率和精米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且年际间变化不明显。在稻米品质的相关分析中,糙米率和精米率相关系数最大,达0.7344;垩白率与垩白度、精米率与整精米率等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垩白因子为第一主成分因子,粒长为第二主成分因子。影响辽宁省中晚熟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是外观品质,改良外观品质成为辽宁省今后中晚熟水稻品质改良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黑龙江省最新水稻品种品质特性及优质米情况,选取2019年新审定的粳稻品种52份,对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胶稠度、食味值等指标进行化验检测。结果表明,二级优质米标准达标率为100%,不同积温区水稻品种均表现为垩白米粒率和垩白度变异较大。在品质改良过程中第一积温区需注重提高糙米率和整精米率,第二和第三积温区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有待提高,第四积温区垩白米粒率和垩白度需要降低,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应适当提高。通径分析表明对食味值直接贡献最大的是垩白度,其次是粗蛋白和胶稠度。黑龙江省2019年新审定水稻品种米质优良,为食味值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云南粳稻品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MMI模型对种植在4个试点的11个粳稻品种的稻米品质进行稳定性分析,以品质性状的表型值及其相应的稳定性参数(Di)为指标,对供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品质性状在不同品种和环境间的差异以及品种×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品质性状的稳定性随品种和环境不同而变化较大,品质性状的稳定性顺序为粒宽粒长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其稳定性参数分别为0.13,0.14,0.31,0.37,0.43,0.48,0.79,0.84和2.33。综合考虑稻米的品质性状及其稳定性,云粳4号、云粳优10号、云粳12号和云粳15号稻米品质好且稳定性较高,可作育种亲本,以改良稻米品质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Milling and appearance quality are important contributors to rice grain quality. Abundant genetic diversity and a suitable environment are crucial for rice improvement.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milling and appearance quality-related traits in a panel of 200 japonica rice cultivars selected from Liaoning, Jilin and Heilongjiang provinces in Northeast China. Pedigree assessment and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cultivars from Jilin harbored the highest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the three geographic regions. An evaluation of grain quality indicated that cultivars from Liaoning showed superior milling quality, whereas cultivars from Heilongjiang tended to exhibit superior appearance quality. Single- and multi-locus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 were conducted to identify loci associated with milling and appearance quality-related traits. Ninety-nine significant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were detected. Three common SNPs were detected using the mixed linear model (MLM), mrMLM, and FASTmrMLM methods. Linkage disequilibrium decay was estimated and indicated three candidate regions (qBRR-1, qBRR-9 and qDEC-3) for further candidate gene analysis. More than 300 genes were located in these candidate regions. Gene Ontology (GO)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discover the potential candidate genes.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the candidate regions revealed that qBRR-9 may have been subject to strong selection during breeding. These results provide information that will be valuabl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grain quality in rice breeding.  相似文献   

18.
播期对麦茬直播粳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麦后直播条件下播期对不同熟期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3种熟期类型的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播期条件下直播稻产量形成及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3种熟期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均显著下降,且变化程度不一;产量的下降主要在于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的降低,穗数和千粒重变化不大。不同播期条件下直播稻的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在品种类型间有所异同:随着播期的推迟,产生相同效应的是外观品质和蒸煮与食味品质,但变化趋势不一,外观品质均呈变优的趋势,蒸煮与食味品质则呈变劣的趋势;产生不同效应的是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推迟播期使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类型品种的加工品质变优而营养品质变劣,早熟晚粳类型品种的加工品质变劣而营养品质变优。【结论】直播稻在前茬腾茬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早播易取得高产,且可以改善稻米的蒸煮与食味品质,但降低了外观品质,播期对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因品种熟期类型而异。  相似文献   

19.
籼型杂交水稻主要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江西省2005年主推的22个水稻品种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主要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22个组合中只有4个组合的垩白粒率达到部颁优质米(NY/T593-2002)二级标准,垩白度和胶稠度达到一级标准的组合比例很少;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粒率和胶稠度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表明降低垩白粒率与垩白度、提高胶稠度是改良杂交水稻品质的主要目标。结实率与垩白度和出糙率之间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认为要兼顾杂交水稻的品质改良与产量的提高,可适当增加千粒重,同时必须根据各性状的相关性,在选配亲本时要全面考虑各性状的关系,特别是产量构成因素和主要品质性状间的搭配。  相似文献   

20.
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10个不同品种在同一生态区5个海拔高度的不同气候生态条件,对12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聚类分析及温度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质性状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变异存在很大差异,糙米率、精米率、粒长相对稳定,而垩白度、垩白粒率波动较大;通过对稻米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可根据稻米品质性状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变异系数大小划分为3种类型,第一种是对气候条件变化最敏感的生态敏感型,如垩白度、垩白粒率,第二种是对气候条件变化反应迟钝的生态迟钝型,如糙米率、精米率、粒长,第三种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